① 什麼是豆蔻
豆蔻又名十開蔻、元蔻、老蔻、白豆蔻、紫蔻、白蔻仁、白豆蔻仁。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柬埔寨和泰國,我國的海南、雲南和廣西現有栽培,習稱「原豆蔻」。爪哇白豆蔻原產於印度尼西亞,也稱「印尼白蔻」。現我國的海南和雲南南部地區有栽培。原豆蔻:呈類球形,直徑1.2~1.8cm。表面乳白色至淡黃色,具淺縱向槽紋及不顯著的鈍棱線各3條,皺槽紋間有縱的隆起線(維管束)5條,頂端有凸起的柱基,中央呈空洞狀,基部有凹下的圓形果柄痕,柱基及果柄痕的周圍均有棕色絨毛。果皮木質而脆,易裂開,內表面色淡有光澤,可見凹入的維管束紋里。果實3室,中軸胎座,每室含種子7~10粒,縱向排列於中軸胎座上。種子成不規則的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外被類白色膜狀假種皮。種皮灰棕色,表面有細致的波紋;種臍呈圓形的凹點,位於腹面的一端。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印尼白蔻:呈類球形,具3鈍棱,直徑0.8~1.2cm;每一棱上的隆起線(維管束)較白豆蔻明顯;果皮木質,無光澤;果實3室,每室種子2~4枚。種子形狀同白豆蔻。氣味較薄。
均以個大、飽滿、果皮薄而完整、皮色潔白、氣味濃者為佳。
② 豆蔻的原產地是中國嗎 蔻的原產地是否是中國
1、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原豆蔻主產於泰國、柬埔寨。印尼白豆蔻:主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
2、豆蔻是姜科豆蔻屬植物,《中國葯典》收載的草葯,草葯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
3、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產嶺南。高丈許,外形像芭蕉,葉大,披針形,花淡黃色,秋季結實,果實扁球形,種子像石榴子,可入葯,有香味。可用於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生於山溝陰濕處,中國多栽培於樹蔭下。海南、雲南、廣西有栽培。
4、果實葯用,作芳香健胃劑,味辛涼,有行氣,暖胃,消食,鎮嘔,解酒毒等功效。
③ 豆蔻(Nutmeg),丁香(Clove) ,肉桂(Cinnaman)的介紹
答:
肉桂(Cinnaman)原產於斯里蘭卡和南印度,是樟樹科月桂樹的樹皮,捲成條形乾燥而成。常用於甜點和肉餡上,例如酥餅、批、肉醬、肉餡上。肉桂的味穗余顫道跟蘋果很相配,所以西菜中有蘋果的話便差不多一定有肉桂作相配。
丁香(Clove)原產於印度。是桃金娘科丁香樹的花蕾乾燥而成。常用於肉類菜色上,例如毀旅炆肉、烤火腿等。丁香本身的香味也可以蓋住油膩的氣味,例如煮忌廉湯時下一粒丁香同煮,忌廉湯的油膩感便會減低了。
豆蔻(Nutmeg)原產於印尼東部摩鹿加群島,是豆蔻科豆蔻樹果實內的核仁。常用於肉餡和內臟食材上,例如漢堡肉、鵝肝、肉餡猜敗上。豆蔻的味道跟咖啡和甜味有種特別的變化,例如在焦糖咖啡中加少許豆蔻,味道十分特別,也很相配。
,參考: me,
④ 帶你識別豆蔻
豆蔻,作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分為"原豆蔻"與"印尼白蔻"兩個品種。原豆蔻呈現出類球形,直徑約為1.2至1.8厘米,表面為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帶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突起,基部凹下,兩端附有淺棕色絨毛,果皮輕而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約含10粒種子。種子為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約3至4毫米,表面暗棕色,有皺紋,附有殘留的假種皮。氣味芳香,略似樟腦,味辛涼。
印尼白蔻個頭略小,表面為黃白色,可能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與真品豆蔻相比,印尼白蔻在大小、外觀及氣味上均有顯著差異。真品白豆蔻在外觀上略呈圓球形,具不顯著的鈍三棱,直徑約1.2至1.7厘米。其外皮黃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縱紋25至32條,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兩端的棱溝中常有黃色毛茸。果皮輕脆,易縱向裂開,內含種子2至30粒,集結成團,稱為「蔻球」。蔻球分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種子7至10粒,稱為「白蔻仁」或「蔻米」,為不規則的多面體,直徑約3至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細的波紋,一端有圓形小凹點。蔻米質堅硬,斷面白色,有油性。聞之氣味芳香,口嘗味辛。
偽品山姜的果實外觀呈類球形,直徑約0.5至0.8厘米,個頭比正品小,表面黃棕色,果皮光滑無棱溝。種子呈團類球形,有種子3至5粒,明顯少於真品,種子呈不規則的多面體,聞之氣微,無白豆蔻的芳香味,口嘗味辛,與真品豆蔻有顯著差異。
豆蔻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豆蔻醚、甲基異丁香酚、香檜烯、α-及β-蒎烯、松油-4-烯醇、馬拉巴酮B、γ-松油烯、檸檬烯、冰片烯、β-水芹烯、對聚傘花素、α-異松油烯、α-松油醇、δ-蓽澄茄烯、欖香脂素、樟烯、月桂烯、α-水芹烯、3,4-二甲基蘇合香烯、芳樟醇、順式辣薄荷醇、反式辣薄荷醇、龍腦、順式丁香烯、香茅醇、對聚傘花素-α-醇、黃樟醚、橙花醇、β-澄茄油烯、乙酸牻牛兒醇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異欖香脂素、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木脂素、肉豆蔻酸、齊墩果酸等。
豆蔻具有促進胃液分泌,興奮腸管蠕動,除腸內積氣,並抑制腸內異常發酵,具有芳香健胃,祛風止嘔作用。體外試驗顯示,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製作用。對於豚鼠腸管,豆蔻的揮發油在低濃度下可興奮,高濃度則可抑制。此外,豆蔻對豚鼠實驗性結核具有增強小劑量鏈黴素的作用。其性味與歸經為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為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適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用法與用量為3至6克,後下。豆蔻應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