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人喜歡什麼圖案

印尼人喜歡什麼圖案

發布時間:2022-10-03 22:48:50

① 印尼人最喜歡什麼樣的表情

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②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特產啊

巴迪布、香料、咖啡、木雕、工藝品。

1、巴迪布

印尼巴迪布(Batik)是一種蠟染印花布,其特點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如花卉、蝴蝶、螺旋或幾何圖案等,設計別致,極具特色。巴迪布色彩一般以黃、黑、紅為主色,鮮艷明快;也有的以藍、褐、白為主色,與前者相比,稍顯凝重深沉。

2、咖啡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是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飲料,與可可、茶同為流行於世界的主要飲品。

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裡面的果仁,再用適當的方法烘焙而成,一杯標準的咖啡品嘗起來的味道不應該是苦澀的。

3、香料

印尼是一個盛產香料的國家,印尼製作菜餚喜歡放各種香料,以及辣椒、蔥、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點,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歡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

4、木雕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譽國內外,到印尼旅遊的外國客人幾乎無人不買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紀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它最初與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5、工藝品

印尼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富有南國風味。其中格里斯短劍、木雕、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榕木手杖、銀製品等最具有收藏價值。

③ 伊卡特圖案永恆之美的背後

伊卡特(Ikat)是一種用於紡織品圖案化的染色方法。它在織物染色和編織之前,在紗線上使用了另一種叫做抗蝕劑染色的技術。圍繞著這種伊卡特圖案,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學之一就是設計本身的模糊性,這也是它受到紡織品收藏家追捧的原因。

作為一種技術,"伊卡特"一詞很可能起源於亞洲,它本身有印尼語和馬來語的淵源。粗略地翻譯,它的意思是捆綁或綁定。

復雜多彩的設計意味著這項技術享譽全球,也證明了參與其創作的工匠的技能。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這種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的視覺紋理和工藝。

與我們多年來報道的許多設計趨勢不同,這種趨勢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歷史學家實際上無法就這種美學的來源達成一致。由於這個詞的詞源是亞洲的,所以它起源於哪個大陸是一個很好的賭注。例如,亞洲的某些地區——如中亞(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海洋(汶萊、東帝汶、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擁有著名的伊卡特傳統。

雖然「ikat」是一個印度尼西亞詞,但它的用法取決於它的參考。它可以用作名詞,例如:

如果你用「ikat」作為動作詞,那麼你可以把它當作動詞。例如,如「綁定」或「綁」。歐洲人直到20世紀初才得知這個詞,因為他們開始有意研究印度尼西亞強大的紡織歷史。

同樣,這種傳統更有可能是在不同的地方獨立演化出來的。例如,有一些證據表明,這種模式甚至在前哥倫布時期的瓜地馬拉和秘魯,以及10世紀的葉門都存在。然後,還有東亞和中亞的突厥族——維吾爾族的記錄。歷史上說,中國清朝佔領他們的土地時,製造的伊卡特(也叫圖冊)多達27種。如今,維吾爾族只製造了4種。

即使是西方人,至少對這些伊卡特圖案的概念也不陌生。幾百年前,中世紀歐洲的人們從南美歸來的西班牙探險家、從東南亞歸來的眾多荷蘭商人,甚至從布哈拉和撒馬爾罕(這兩個地方是烏孜別特重要的伊卡特生產中心)沿傳說中的絲綢之路回來的旅行者,都會遇到這種性質的紡織品。

今天,這個詞和概念的提法是指 審美模式、面料和製作方法 本身,無論這種性質的圖案來自世界的哪個地方。在不同的人和文化遇到這種技術和圖案的許多世紀之後,終於用它的普遍認可的術語來指代它,令人欣慰。

以下是現代平面設計師在他們的數字資產中從這種風格中獲得靈感的創意詮釋。

要想真正了解這種設計趨勢,了解製作這些圖案和面料所需的技術技巧是至關重要的。在染色方法中,抗蝕劑是指防止染料到達織物的特定部位,從而創造特定圖案和紋理的方法。這種抗蝕劑是通過使用成束的紗線或單獨的紗線捆綁在一起,強力包裹,然後塗抹在紗線上,以達到預期的圖案。

然後在這些紗線上進行染色。在某些情況下,在紗線被染成不同的顏色之前,這些捆綁的紗線可能會被改變,以實現新的圖案。工匠們重復這種方法無數次,以獲得無與倫比的多色紋理,這就是著名的錦緞圖案。當染色完成後,所有的捆綁物都會被去除,因為紗線會被織成布。

現在,也有涉及這種抗蝕劑技術的其他染色方法。

蠟染(蠟質抗蝕劑染色,應用於整塊布)和扎染(20世紀60年代的術語,指的是古代抗蝕劑染色方法),抗蝕劑直接應用於織布。相比之下,在Ikat中,抗蝕劑在紗線織成布之前就被直接塗抹在紗線上。

重要的是要記住,在任何設計中,這兩種織物的表面都會被塗上染料,因為表面的裝飾藝術是在紗線上創造的,而不是在成品布上。

這種風格的面料和技術最容易識別的特點可能是設計中的變形。如果你仔細觀察許多這樣的視覺紋理,你一定會發現這些形狀、線條和圖案並不是完全 "直 "或 "線 "的。不管你信不信,這並不是有意為之,但幸運的是,對於有眼光的觀眾來說,這賦予了這種面料更有趣的美感。

會發生的情況是,織工通常很難來完美地排列染紗,以使完成的圖案在完成的編織中完全 "直"。這就是使用這種復雜技術的本質。當然,工匠的經驗越豐富,加上使用的紗線越細,最終產品中出現這種模糊現象的可能性就越小。

雖然這種變形在這種布料的收藏家中非常有價值,但實際上只有微妙變形的伊卡特圖案——以及技術含量高的圖案和各種顏色-——才是最具挑戰性的創作。因此,它們是這種織法中價格較高的版本,這一點並不奇怪。

中亞的ikats更以這種模糊的圖案著稱。另一方面,印尼和南美的ikat圖案的特點是紗線的緊密排列。為了實現這種更高水平的對齊,工匠們在織機上時會圍繞經線進行細密的加工,以使它們看起來更清晰。為了在編織時保持這種圖案,他們會把竹條附著在經線上。

為了真正了解這種設計傳統中紋理、顏色和形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們必須將這種風格分為四種不同的技術。

Pasapalli Ikat ——這種方法來自印度東部的奧迪沙邦。「帕薩帕利」的詞源部分是Pasa,指的是一種棋盤游戲,有四個不同的部分。這種材料製成的伊卡特,每一個都具有格子的美感。

Warp Ikat ——有趣的是,這種風格的紗線是唯一通過ikat方法染色的紗線。在織布機上纏繞的經紗,甚至在緯紗被織入之前,其獨特的圖案就清晰可見。這種類型在印尼生產,特別是在蘇門答臘、蘇拉威西和加里曼丹。

The Weft Ikat ——在這里,緯紗通過織造的方式傳遞染色圖案。這些緯紗通常被染成純色。在這種風格下,只有在織造開始時,才會出現明顯的ikat圖案。這種風格的織法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為緯紗需要在每次通過梭子後進行密切調整,以確保整個織法的完整性。

Double Ikat ——這種復雜的技術的特點是緯紗和經紗都要在織造前進行染色。這種額外的時間參與意味著它也是最昂貴的製作。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生產這種技術,即印度尼西亞、日本和印度。

到目前為止,來自印度古吉拉特邦帕坦的Double Ikat是技術上最復雜的。被稱為 "patola",它的特點是彩虹般的色彩和最好的絲線。通常,它的設計主題是在整個長度上重復幾次。其他時候,這種風格更多是用在圖片上,整個長度沒有重復的主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工匠們必須在緯紗和經紗中分別處理每一個設計元素和顏色。

歷史上,這些精巧的布匹是貿易抵押品,因為荷蘭東印度群島公司試圖獲得與印尼各蘇丹國的專屬香料貿易權。今天,印度尼西亞的滕加南人生產的伊卡特圖案仍然直接來自上述「patola」傳統。這種風格也在印度納爾貢達區創造,在那裡它被稱為普塔帕卡薩里。最後,在日本,這種形式的伊卡特產自沖繩群島,當地人稱其為tate yoko gasuri。

每種主要類型的ikat背後的製作方法都非常精緻有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了解一下每種類型的製作方法。

Warp Ikat
經紗版是最容易製作的。紗線如絲、棉、毛或其他布匹被卷繞在織架上,在那裡它們被分離成幾束。由於綁定過程可能相當緊張,所以要非常小心,以減少工作量。線束是折疊的,並綁定一個基本的ikat圖案。然後重復這樣的過程,直到染色完成後,線束被展開進行編織。這些線束在垂直或水平軸上折疊。

有時,這些紗束會被浸泡在蠟中。然後,工匠們用線或其他形式的抗染料材料將這些經紗緊緊地包裹起來,這些材料具有預期的圖案;這可以阻止不希望的染料滲透到織物的其他部分。然後,工匠們會重復這個過程,只要能成功地將他們想要的所有顏色塗抹到織物上就可以了。染色結束後,捆綁物會被移除,線會被直接纏繞到織布機上作為經線本身。

最後,任何線都會被改變以對齊圖案。竹條連接到這些線上,以防止它們在編織過程中被纏住或直接滑落。

Weft Ikat
這種方法利用了緯紗的抗蝕劑染色。為了保證這些菊花圖案的清晰度,每次梭子通過織造後都需要調整緯紗。

然而,熟練的工匠有可能創造出精確的緯線Ikat。例如,日本的織工成功地生產出精確的白色和靛藍色的緯紗ikat,在織物中只有小的設計元素。在另一種情況下,印度的織工能夠在緯線依卡特上復制烏爾都語字母。在泰國,工匠們也能在多色的ikats中時尚地展示復雜的幾何風格的絲綢紗裙。

在這些更精確的編織傳統中,兩個人編織織物。第一個人傳遞梭子,而第二個人控制紗線在棚子內的方式。

Double Ikat
在織造之前,緯線和包線都要經過染色處理。這是最珍貴、最昂貴的一種艾卡特,因為它的製作難度最大。這些圖案具有非常精確的紋理,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通常生產最好的版本。

由於這些古老的紋理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平面設計界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現在,Ikats不只是用於面料或服裝——它們也是設計的焦點,可以用於插圖、演示文稿、包裝設計以及其他任何需要重點信息的設計。

以下是一些在圖形資產中使用這種圖案的藝術例子。

https://creativemarket.com/Yopixart/578176-60-Ikat-Seamless-Vector-Patterns

視覺紋理也令人眼花繚亂,無數的幾何形狀與爆炸的色彩相得益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其他圖形為這些矢量和你的設計增加了更多的深度。將這些圖案用於各種項目,如剪貼簿、卡片設計、演示文稿、邀請函和模板。

伊卡特數字設計
在這個系列中,數字設計體現了這種設計趨勢的編織傳統。這個系列的獨特之處在於這些數碼紙的顏色選擇,更多的是深色和粉色的品種。准備使用梅花、粉色、紅色、米色、白色和棕色等顏色。

https://creativemarket.com/mache/344473-Ikat-Digital-Paper

伊卡特民族圖案

https://creativemarket.com/LeahLogansport/2715353-Ikat-Ethnic-Pattern-Set-3

顏色是這套產品的特色,橄欖綠、海洋藍、芥末黃、珊瑚色和磚紅色。與這些顏色相融合的是重復的、美學的幾何圖案,這些圖案都是建立在傳統的波斯和巴厘島對伊卡特紡織品的解釋上。

https://creativemarket.com/Graphikcliparts/2429795-MAGIKAT-24-Ethereal-Ikat-Papers

④ 印尼人喜歡什麼風格的包裝設計

印尼人喜歡大紅大綠,五顏六色,但具體哪種顏色,因人而異。

⑤ 印尼的民族風俗

印尼有2.17億人口(2004統計),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十分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此外,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肉製品,不飲酒。

印尼人比較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就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印尼人與初次交往的客人一般不願意談論當地政治和外國援助等問題。印度尼西亞爪哇男人,平時習慣身裹沙籠。外出或參加慶典時,總要在腰間掛著一把精緻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劍),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驅穢。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婦女搬運物品不習慣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種物品疊放成塔狀,用一個托盤頂在頭上。印度尼西亞人偏愛茉莉花,並把茉莉花視為純潔和友誼的象徵。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一)印尼全國有90%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其主要習俗有:(1)不喝含酒精的飲料,宴席中不上酒類飲料;不食豬肉;(2)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不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3)每星期五下午印尼穆斯林一般都要到附近的清真寺作禱告。

(二)印尼素有尊重女性的民族傳統,一般在公共場合,男士請女士先走,先用餐或先上車。而女士從男士面前經過,皆屈身彎膝而過,以示回敬。在社交場合,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一方伸出手,可以輕握。此外,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為無禮。

(三)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一般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宴會上使用刀、叉等。

(四)印尼的傳統服裝名為「巴迪」(Batik),實際上是爪哇人及巽他人以傳統的臘染工藝製成的紡織品,有國服之稱。高檔的巴迪布為手繪圖案,並綉以金絲等作為點綴。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顏色普遍比較鮮艷。

⑥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穿巴迪克

巴迪克是當地的傳統服飾工藝。因為巴迪克的面料透氣性和吸汗性高,穿起來很舒服,而且圖案漂亮,所以喜歡穿。其實不只是印尼人愛穿,就連當地華人華僑以及已經從印尼回國的歸僑和僑眷都喜歡。本人印尼歸僑子弟。

⑦ 印度尼西亞旅遊購物攻略去印度尼西亞旅遊買什麼好那個是最好的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共和制國家,全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時印度尼西亞也是一個島國,該國由超過萬個島嶼組成,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島嶼組成國,有「千島之國」的美稱。印度尼西亞擁有先進的都市城市,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紛紛到印度尼西亞開設工廠製作,並建成一個個精品時裝店,在印度尼西亞國際知名的大的百貨樓也是隨處可見的,因此,印尼成為我東南亞的最為重要的,非常必不可少的重要經濟成分,各經濟成分在國家經濟總產值中都非常的重要,因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群島國家,所以旅遊業同樣也很發達,每年世界各地到這里來旅遊的人數不計其數,而來旅遊必須購買的商品也很多,那麼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什麼商品比較便宜以及什麼東西是哪裡的特色商品。
印度尼西亞便宜的商品繁多,主要以手工藝品為多,各有其獨特之處,個性鮮明、精巧可愛。印度尼西亞的巴迪布非常的有名,這是一種花布,要經過獨特的製作,先進行蠟染,用以打底,其次再把它染上一層一層美麗的圖案,接著自然曬干,進行設計加工,最後在把整匹布料煮沸,如此反復,造就出非常別致、與眾不同的布料。此等布料的圖案鮮亮,花色鮮明,主要是花卉、螺旋紋路等等繽紛的圖案,當然也有較為成熟凝重的花色圖案,以供老年人選用。
印尼人日常穿衣大多用巴迪布,並且不單單印尼人喜愛,世界各地也都知道巴迪布的奇特之處,因此買一匹巴迪布回去當紀念品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印尼的銀製品、銅製品也非常的有名,在紀念品店到處可見風格獨特的各色銀製品及銅製品,大多手工製成,精巧可愛。在印度尼西亞的精品店裡,你還可以看到很多傀儡小人的紀念品,他們大多用皮影製作,還有一些用木頭雕刻成木偶,深受遊客喜愛。因印尼靠海,所以紀念品中當然少不了貝克作品,各種精美的彩貝製品獨具海邊的特色。
印尼歷史悠久,紀念品店裡還有充滿古老歷史特色的格里斯短劍、巴達族手杖、手鼓和弓箭等等古樸的製品,別具風味,值得收藏。在以你你還可以買到天然的寶石,各色寶石任你挑選,令你嘆為觀止…… 以上介紹的這些東西都是印度尼西亞特有的,有些在國內是買不到的,所以無論是帶回國自己觀賞使用還是送給親朋友好友都是很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些商品是比國內要便宜質量款式要好的。那麼看到這些你心動了么?趕快行動吧,如果去印度尼西亞旅遊,除了欣賞美景千萬不要忘了購買這些「便宜」的商品啊!

⑧ 東方其他國家的服飾文化

日本服飾,日本服飾最主要就是和服,由於設計漂亮,款式多樣,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不僅如此,和服同時也順應日本的自然;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溫暖濕潤,因此服裝的通氣性十分重要。由於和服比較寬松,衣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所以十分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
說到東南亞的服飾顏色, 只能用色彩繽紛來形容。或許是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的影響,很多東南亞國家的人們喜歡一些鮮艷的色彩。

比如,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所以馬來的服飾給你的感覺總是快樂奔放的,處處顯示熱帶風情。去過馬來西亞的人都有生動的回憶。一隊隊身著五顏六色紗籠的馬來婦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鮮花,把馬來西亞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而柬埔寨人有個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習慣,他們喜歡用五彩繽粉的服飾色彩來表示日子。星期一喜歡用嫩黃色,星期二愛用紫色,星期三樂於用綠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淺藍色,星期五紅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紅色。上述習慣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動中特別盛行,因此被譽為「七彩星期」。

平民從前的服裝顏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婦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越婦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綉花,但目前幾乎沒有分別。
特色
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多樣統一性的地域。大陸與島嶼並存,山地與平原同在的地理特點,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逐漸過渡的自然條件,加上頻繁的民族遷徙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構成了多樣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

相較馬來西亞的其他服飾來說,「巴迪」(蠟染)可以說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飾啦。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譽為馬來西亞國服,「巴迪」設計優美,圖案繁多,款式別致,有的編織手法相當細膩,「巴迪」為長袖上衣,圖案講究對稱,圖案花紋不對稱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蠟染布製成,有的則由絲綢作原料,質地不同,但大多寬而大,薄而涼爽。「巴迪」有長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著長袖「巴迪」。傳統的馬來婦女服飾分上衣和紗籠(筒裙),衣寬如袍,袖長,衣身長過臂部,紗籠十分寬大,通常長達足踝。馬來婦女穿著傳統服裝時,頭上披著一條薄薄艷麗的紗巾,紗巾垂掛至肩膀或胸前。她們的服飾習俗忌諱袒胸露臂。馬來族服飾造型、設計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情調。

菲律賓有一種男士穿的上衣,名字叫做「巴隆」。「巴隆」樣子像敞領襯衫,白色,可以是長袖的,也可以是短袖的。兩邊腰際開點岔,腰部略窄,前面有兩個大口袋,胸前兩邊各有一條織出來的垂直白色花紋。這是一種菲律賓的禮服,可以穿著參加宴會,或者重要會議。

菲律賓女土們愛穿西式裙子,在會議和宴會上也有穿民族服裝的,叫做「馬隆」,樣子有點像印度的紗麗。「馬隆」是一條寬長的布,有十幾種穿法。在身上圍好以後,布的末端是否搭過肩頭,若搭過肩頭又如何搭法,可以變化出許多式樣來。

菲律賓還有一種叫菠蘿服的。這是菲律賓人用菠蘿葉製成的衣服。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在枝葉繁茂的菠蘿種植園里,菠蘿葉喜獲豐收,菲律賓人用它製成一種透氣性好,不縮水又便於洗滌的布料,然後加工製作男襯衫、短衫和外衣以及檯布、門窗簾和餐巾等。但不是所有的菠蘿葉都能製作菠蘿服,只有在指定種植場栽培出的特殊品種——一種堅硬帶刺的菠蘿葉才能製作。菲律賓人在喜慶的日子裡,都愛穿菠蘿服。
服飾變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吸納外來文化和異族文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必須的,只有這樣,她才顯得寬厚、豐滿。變革是必須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個民族文化的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脈承關系,都在這個定律中行進著。違背這個定律就會走向滅亡,就只有依賴於人,就會成為別人的附庸,對此在人類歷史上有證可考。以我為本,立足於構建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特徵,廣納外來文化的優秀成份,才使得本民族文化的特質更具個性,更具有活力,更加能豐富人類社會文明這個大框架。

「奧黛」(aodai)是越南最具傳統的民族服飾,多為絲綢製作,其最初的樣式借鑒了中國旗袍的特點,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後來,包括法國設計師在內的不少服裝專家又對「奧黛」進行了修改。今天我們看到的「奧黛」,大概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最終確定的。

很多人都覺得「奧黛」和中國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實「奧黛」是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的一種服飾,它最能體現越南男子淳樸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

娘惹服飾,馬來西亞華人引以為傲的精緻與奢華。娘惹服飾是娘惹文化的另一個代表。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娘惹服裝多為輕紗製作,典型的熱帶風格。其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印度尼西亞以其絢麗多彩的染織文化而為世所周知。尤其表現在服裝上,傳統文化與殖民地文化交織在一起,逾發顯得多姿多彩。本民族固有文化與100年前品頓族文化重疊交叉,完美的體現在一幅布料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旗袍也出現在印尼。經過改編,印尼人將它吸收到當地的傳統服飾中。至今,印尼服飾在染織圖案和刺綉手法上,還能明顯看出其受中國文化之顯著影響。印尼的服飾文化,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礎上,受地域性文化(如「品頓文化」)、伊斯蘭文化、中國文化,及西洋文化的錯綜交叉影響,在其眾多島嶼上遍地開花。今天,以多樣化民族文化為主旋律的印尼流行服飾,正以其獨特的設計,向國際化發展。印尼人將各種文化,成功的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形成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這,或許也就是印尼時裝今日能立足於國際的緣故吧

⑨ 印度尼西亞 習俗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

⑩ 印度尼西亞自然風貌,風土人情是怎麼樣的

印度尼西亞風土人情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一)印尼全國有90%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其主要習俗有:(1)不喝含酒精的飲料,宴席中不上酒類飲料;不食豬肉;(2)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不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3)每星期五下午印尼穆斯林一般都要到附近的清真寺作禱告。

(二)印尼素有尊重女性的民族傳統,一般在公共場合,男士請女士先走,先用餐或先上車。而女士從男士面前經過,皆屈身彎膝而過,以示回敬。在社交場合,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一方伸出手,可以輕握。此外,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為無禮。

(三)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一般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宴會上使用刀、叉等。

(四)印尼的傳統服裝名為「巴迪」(Batik),實際上是爪哇人及巽他人以傳統的臘染工藝製成的紡織品,有國服之稱。高檔的巴迪布為手繪圖案,並綉以金絲等作為點綴。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顏色普遍比較鮮艷。

不是很好的治安。經常有反華行動。

閱讀全文

與印尼人喜歡什麼圖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火車擁擠怎麼處理 瀏覽:668
中國哪個城市有財神 瀏覽:165
印尼西亞使用什麼幣 瀏覽:425
印尼死了多少中國人 瀏覽:603
中興出口伊朗的是什麼 瀏覽:24
為什麼要贏伊朗 瀏覽:77
中國哪裡的氣候最養人 瀏覽:923
義大利菲拉格斯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43
越南幣5000元可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556
印尼和中國什麼時候開通直航 瀏覽:975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怎麼樣 瀏覽:479
印尼女人生完孩子吃什麼 瀏覽:41
為什麼這么多國家幫義大利 瀏覽:111
新冠病毒怎麼進的伊朗 瀏覽:812
中國去世明星有哪些 瀏覽:29
中國和印度哪個紫外線比較強 瀏覽:865
印度語下班時間怎麼說 瀏覽:902
國外有哪些國向中國訂購口罩 瀏覽:786
印度人一個人多少工資 瀏覽:262
英國全盛時期的殖民地有多少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