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軍事現狀
印度雖自詡「世界第四軍事大國」,紙面數據可觀,但實際軍事存在諸多問題。
- 裝備與作戰能力:從裝備數量看實力雄厚,據《簡氏防務周刊》2025年5月前統計,印度有272架蘇30mki、36架「陣風」、48架幻影2000等戰機。然而其致命缺點突出,裝備無法自主,依賴進口,難以形成統一作戰系統,彈葯儲備不足。如在2025年5月印巴沖突中,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被擊落。印度陸軍彈葯儲備僅夠14天全面戰爭,在現代戰爭中捉襟見肘。
- 軍工體系:印度是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之一,軍事工業體系龐大卻低效,技術匱乏。以阿瓊主戰坦克為例,研發30多年,服役時技術落後,問題頻出,陸軍更願意使用進口的T - 90坦克。在航空發動機、精確制導導彈、核潛艇推進系統等關鍵領域,研發能力不足。國有軍工企業管理效率差,導致武器生產周期長、質量不佳。
- 軍隊訓練與管理:印度軍隊規模位列全球第三,但訓練水平和戰備狀態不佳。陸軍士兵訓練強度低於國際標准,海空軍戰術演練常流於形式。邊境高海拔作戰中,後勤和軍備問題導致被動。軍隊內部存在嚴重官兵隔閡和種姓問題,指揮鏈條長,執行效率低。
- 戰略決策:軍事發展受政治干擾,戰略決策缺乏長遠規劃,軍備建設和部署存在戰略錯位。武器采購隨意,多是政治姿態而非基於軍事需求。例如2019年印巴克什米爾空中沖突,暴露決策鏈嚴重問題。
- 地緣環境與軍事壓力:身處南亞次大陸,面臨與中國、巴基斯坦的雙線作戰壓力。為對抗中國,在邊境增兵,但蘇30mki戰機因維護能力不足,戰備率僅55%。海軍發展目標難以實現,國產裝備可靠性差,同時面臨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活動的壓力。
- 反導系統:與中美俄差距明顯,雖宣稱開發了「先進防空系統」AAD和「大地防禦攔截器」PDV,但其技術未達實戰需求,依賴進口技術,預警系統老舊,信息處理和目標識別能力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