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行政區簡介
印度的行政區劃結構獨特,一級行政區域主要分為27個邦,它們各自擁有獨立的民選政府,代表當地民眾的利益和管理。這些邦在國家政治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民主選舉產生領導者,負責各自的政策制定和執行。
除了邦,印度還有6個聯邦屬地,它們並不像邦那樣擁有自治權,而是由聯邦政府直接管轄,由指派的政務官進行管理。這些聯邦屬地在國家層面的決策中扮演輔助角色,執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印度在地理上並未在南極洲擁有領土,但其在南極洲的存在感並不遜色。印度在南極洲設有兩個科學基地,分別是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基地。這些基地不僅是印度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也體現了國家在極地科學探索中的積極態度和承諾。
⑵ 印度地形
印度地理情況
極為多種多樣,地貌從頂上蓋雪的山脈到沙漠,平原,丘陵和高原。印度氣候從最南方的赤道氣候,到喜馬拉雅山脈的苔原氣候。印度組成了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具有超過7000千米的漫長海岸線,大部分海岸線位於伸入印度洋的半島
。印度西面是阿拉伯海,東面是孟加拉灣。
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占據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據了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印度的西部是塔爾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邊界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最高點因為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而有爭議性;印度聲稱最高點(位於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8598米。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佔有支配性地位,緊靠重要的印度洋商貿路線。世界第三高的山峰干城章嘉峰位於印度與尼泊爾的交界處。
印度地理 - 位置與面積
印度的地形圖
印度在赤道以北北緯8度4分和37度6分,東經68度7分和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3,287,59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973,19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14,400平方公里
印度位於南亞,毗鄰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在緬甸和巴基斯坦之間。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
印度海事請求:
領海:12nm
毗連區: 24nm
專屬經濟區: 200nm
大陸架:200nm或大陸邊緣
印度地理 - 氣候
印度南方是熱帶季風性氣候,北方則是溫帶氣候。乾旱、季風性氣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發性洪水,嚴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災害。
印度地理 - 地形
地形上,印度南部是德干高原,恆河沿岸則是起伏的平原,西邊是沙漠,北邊是喜馬拉雅山脈。
印度地理 - 自然資源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鑽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
印度有48.83%的可耕地,種植長期作物的土地有2.8%(2005年)。水澆地有558,080平方公里(2003年)。可再生水資源1,907.8立方千米(1999年)
可回收淡水(家庭/工業/農業) 總計:645.84 立方千米/年(8%/5%/86%)
每人:585立方米/年(2000年)
印度地理 - 環境保護
森林採伐;土壤侵蝕;過度放牧;工業和交通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未處理污水和農業殺蟲劑造成的水污染;自來水在整個地區還不能直接飲用;龐大和不斷增長的人口造成自然資源極度緊張
印度參與的國際環境協議有:
《南極環境協定書》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
《南極條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氣候變化
《京都議定書》
沙漠化
瀕危物種
改變環境
有害廢物
海洋法
臭氧層保護
船舶污染
熱帶木材83
熱帶木材94
濕地
捕鯨
⑶ 印度登錄月球南極失敗,為何要登錄月球南極
據「科技日報」公眾號消息,北京時間9月7日凌晨4點20分左右,印度「月船2號」探測器嘗試在月球南極區域(南緯70.9度,東經22.8度)軟著陸,寄望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以及第一個讓探測器成功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國家。
龐之浩解釋說:「首先,人類目前還沒有去過月球的南極。其次,此前多項研究表明,印度的南極或者北極可能存在水冰。如果這一想法獲得證實,那麼,這些水冰可開采後供人類使用,比如,可作為火箭燃料,也可供宇航員使用,甚至也有助於人類未來在月球構建人類基地。」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道,月球南極的一些區域有恆久處於陰影中的環形山,其中一些地方的溫度屬於全太陽系最低溫度之列,那裡的水冰十分穩定。據信這些環形山的冰儲量巨大,且「沒有受到太陽輻射或地質作用的污染。」
龐之浩說:「月球的南極地區數十億年沒有受到陽光照射,是太陽系中最寒冷的地方之一,這也使得月球南極地區極可能包含了大量的水和太陽系起源的『未受干擾的記錄』」。
有鑒於此,近年來,月球南極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一些國家打算進入該地區。據報道,中國目前正打算在月球南極建一個月球科研站;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則正致力於讓宇航員在2024年前登上月球。
龐之浩說:「找出月球南極的水資源分布是月船2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除此以外月船2號所攜帶的科學儀器設備本來計劃進行一系列與太陽系起源相關的實驗,那台六輪小月球車也計劃在14個地球日期間漫遊月球表面並做一系列表面與地下的實驗。不過,現在這一切計劃都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