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

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

發布時間:2022-07-24 14:11:08

⑴ 印度河文明為什麼會消亡

印度河文明何時結束及為何結束仍未能確知,如此廣布的文化實在不必假定它有一致的結束時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滅亡是知道的,且帶有戲劇性和突發性。它在前2千紀中期遭到入侵者襲擊及洗劫而去,在原地留下這座死城。侵入者為誰,仍有待考證。這一段歷史似乎在時空上可與古書《梨俱吠陀》(Rigveda)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列印度河地區相符。其中描述新來的人攻擊原住民的「有圍牆的城市」或「堡壘」,雅利安戰神因陀羅(Indra)破城「就像時間消蝕一件袍子般」。可以確知的一點是,摩亨約-達羅在遭受致命一擊之前,經濟與社會狀況已經嚴重衰敝,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沒大部地區,房屋建築越來越粗劣,而且有過分擁擠的現象。致命一擊似乎來得突然,但這個城市確實已在凋零中,有實據可以證明,繼該文明之後的印度河流域文化極度貧瘠,小部分汲取次印度河文化的遺產,也汲取來自伊朗與高加索山方面的成分;實際上,總的來說是受到雅利安人入侵的影響。有數百年之久,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
然而,南部的卡提阿瓦以及再往南的情況似乎大不相同,這里仍然可見晚期印度河文明與銅器時代文化間的實際文化銜接,此種文化銜接也是西元前1700年~前1000年印度中、西部文化的特徵。這些文化在原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與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發展的鐵器時代文化之間,構成重要的橋梁。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最近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約•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享約•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⑵ 古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古印度文明會消失是因為當時強大的古印度王朝——孔雀王朝的覆滅,導致印度區域一帶不斷被外族和外國所入侵。而這些國家入侵後,卻都積極地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思想輸入了進來,而古印度文明則不斷的受到排擠

同時,伴隨著中亞地區阿富汗境內的突厥人的興起,就在1001-1026年間,該王朝就曾經先後17次侵入北印度。雖然,他們最終並沒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統治,但他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在印度區域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從而使古印度文明在最終遭受到了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之後,走向了滅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產生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年,由達羅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組建城邦,發展社會生產。

而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⑶ 在研究者的猜測中印度河文明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史學家之所以將這段時期稱作「恆河文化時代」(吠陀時代),是因為這段時期內,伴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與不斷東進,印度文明的中心區域逐漸由原來的印度河流域轉移到恆河流域,有研究者猜測印度河文明的突然衰落,應該與游牧民族的雅利安人的入侵有關。雅利安人從中亞越過興都庫什山進入南亞,摧毀了印度河流域已經相當發達的城市文化,將創造這一文明的土著達羅毗荼人從印度河流域驅逐至恆河流域,又從恆河流域再逐至德於高原以南的地區。

⑷ 印度河流域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真奇怪,那廣闊而存在了數千年,發展水平極高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幾乎是不留痕跡地消失了。在後世的文字典籍中,幾乎見不到一點對這一文明的記載:在以後的印度文明發展過程中,幾乎看不到一點這一文明的影響,它失落得無影無蹤!它沉睡在泥沙之下,不為世人所知。幾千年過後,當它重見天日之初,人們也只把它當做一個與以後的文明鎖鏈毫不相關的環節。它失落了,只留下許多假設。

大凡時間久遠的歷史文化,總會給後人留下一些未知數。然而像印度河流域文明這樣的情況,大概並不多見。幾乎在每一個關鍵問題上,它都給我們出了難題,而人們也喜歡在解決這些難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事實上,今天的很多人似乎並不太在意這些五花八門的觀點究竟哪一個更正確,他們不僅為印度河流域向人們所展示出來的文明成果而入迷,也為這個偉大文明遺留下來的謎而著迷,更為人們在解決這些謎時所做出的努力和創造而贊嘆。這也許就是古印度文明的最迷人之處吧。

⑸ 古印度是怎麼滅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5)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擴展閱讀: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

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

⑹ 古印度列國時代的興亡過程是怎樣的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的初葉,古印度出現了以城堡為中心建立的國家。到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及其周圍地區已經有了20多個國家,其中又以16個大國聞名,從此開始了古印度史上的列國時代。有關列國時代的史料,主要來源於早期佛教和耆那教的文獻。而佛教文獻更為重要些,所以列國時代又被稱為「早期佛教時代」。

約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陸各個部落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國家,其中主要的有強大的十六國,佛教文獻習慣地稱為「十六大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居薩羅、跋沙、阿般提、居樓、阿濕波、婆蹉、蘇羅婆、乾陀羅和劍浮沙。其中乾陀羅、劍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賈斯坦,阿般提在溫德亞山脈以北,阿濕婆在溫德亞山脈以南,其餘的都在恆河流域。這說明,隨著雅利安人向恆河流域擴張,恆河流域已經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動舞台。十六國是指主要的國家而言,事實上,還有一些小國向國家轉變的部落聯盟存在,如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考利耶國等。所以,十六國只是一個概稱。這些國家都以一個較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版圖包括周圍農村地區,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都屬於區域性國家。

就政體而論,在這些林立的國家中君主制佔大多數,只有少數是共和制。共和制的主要特點是國家首腦經推選產生,重大事務由一個高級會議決定。參加這個會議的成員為剎帝利、婆羅門貴族家族首領。這是貴族共和政治,是一種向君主制轉變的過渡形式。國家機器在逐步發展,部落長老會議和全體成員會議名義上還存在,但已失去作用。軍隊已成為領津貼的常備軍,兵種有步兵、騎兵、戰車兵和象軍。王權神授觀念開始出現,神賦予國家以神性需要婆羅門的中介作用,而婆羅門又需要國王的布施,這就為國王與婆羅門的緊密結合、互相依存提供了新的需要和可能。宗教和行政是分離的,宮廷有主祭司負責祭祀、占卜和充當國王顧問,但他並不是行政官。國王手下有分別管理行政事務和軍事事務的官員。地方行政官有千村長、百村長、十村長,最基層是村。那時國家立法和司法制度初具雛形,舊的平等的部落立法已失去作用,新的法令由國王頒布,由此產生的法令具有最高權威性。婆羅門法學家也開始撰寫建立在種姓制度基礎上的法經法典,逐漸形成在本宗教領域內有影響的宗教法。案件由各級官員審理,國王是最高法官。判案以國王頒布法令為依據,宗教法對判案也有一定作用。

稅收是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稅,稅率一般為總產量的1/6,所以國王又被形象地稱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專門稅收官員收稅,一般由村社長老協助。

在不斷爭戰中,摩揭陀在列國中脫穎而出,逐漸強大起來。至公元前4世紀,整個北部印度幾乎受控於它,至此,摩揭陀成為一個擁有廣闊領土的地域性的霸國。

公元前6世紀,頻毗沙羅王(約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統治摩竭陀,建都王舍城。頻毗沙羅王所扮演的歷史角色跟中國的秦始皇非常相似,他在經濟上發展農業和鐵礦業,在外交上東聯西並,縱橫捭闔,有統一整個恆河流域的野心。

大約在公元前542年,頻毗沙羅王開始了他的統一進程。為了取得南面的出海口,他選擇鴦伽國為首先消滅的對象。他首先通過聯姻方式與鴦伽國的鄰國結盟,以孤立鴦伽國,切斷它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他接連娶了3個妻子,分別來自強大的居薩羅國、跋沙以及旁遮普,這都是鴦伽國的鄰國。通過聯姻達到政治目的後,見時機成熟,頻毗沙羅王下令大舉進攻鴦伽國的都城昌巴。昌巴是一非常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它不僅是恆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也是通向南方東海岸的重要港口。頻毗沙羅王如願征服了這個國家,派兒子鎮守。遺憾的是頻毗沙羅王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就被自己的兒子弒殺了。

公元前493年左右,弒父篡位。有著如同他父親般的野心,他登基後繼續向整個恆河流域擴張。為了推進摩揭陀國的統一霸業,可以說是六親不認,他首先進攻了舅舅統治的居薩羅國,並最終吞並了居薩羅國。爾後又開始進攻另一個有親屬關系的鄰國跋沙,經過16年的艱難戰爭才佔領其都城吠舍厘。還是位極富創造力的有才乾的君主,他結合戰爭中的實際經驗發明了兩種先進武器:一種是能發射碩大石彈的駑炮,一次可殺死百十來人;一種是新式戰車,車上系有可旋轉的釘頭錘,戰車賓士起來有巨大的殺傷力。依靠這兩種新式武器,擊敗了以跋沙為首的聯盟,成為了東部印度的霸主。由於新攻佔的地區都在摩竭陀的北面,加上恆河水運越來越重要,繼承人烏代因此將都城遷到恆河與宋河的匯合口,建立了華氏城。

摩竭陀國在難陀家族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於公元前4世紀最終完成了幾代帝王的夙願,統一了恆河流域,使摩揭陀成為恆河流域真正的霸主。這時的摩揭陀領土包括整個恆河流域和部分中印度,成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國。這時其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以軍事的發展最為突出。摩竭陀國的兵種分工已細化,有步兵、騎兵、戰車兵和水兵,還有勞工、偵探和地方向導輔助。軍隊規模也頗為壯觀,據希臘文獻提到,摩竭陀的難陀王朝末年有步兵20萬,騎兵2萬,戰車2000輛,戰象3000頭。戰車一般是馬拉,也有的是驢拉。步兵穿棉布軍裝,騎兵可能有盔甲,均執有生牛皮做的圓盾、雙刃劍、長弓、鐵鏃竹桿箭。但摩竭陀的末代統治者丹那•難陀是一位十分殘暴的國王。他橫征暴斂,引起各階層人們極大的不滿,所以他的統治並不鞏固。這時,一個叫旃陀羅笈多的人領導人民起義,推翻了腐敗的難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

隨著難陀王朝的滅亡,古印度的列國時代由此劃上了句號。隨後孔雀帝國興起,標志著古代印度進入中央集權制大帝國時期。

⑺ 古印度文明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2世紀中葉衰落的

公元前3世紀中葉,古代南亞地區在印度河流域產生了自己燦爛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說的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相媲美。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古代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宗教性。

(7)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的創建 古印度文明的源頭: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

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16世紀到21世紀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然後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先後傳入中國、朝鮮和日本。

就地理范圍而言,古印度不僅指今天的印度,還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中國在西漢時稱其為「身毒」,東漢時改稱「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將其譯為「印度」。

印度的遠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發現。由於它的遺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所以通常稱古印度文明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達羅和北部的哈拉巴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考古學斷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時期約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經濟部門是農業,栽種的作物有大麥、小麥等。除田間作物外,椰棗、果品也是人們喜愛的食物。當時,人們已經能夠馴養牛、山羊和各種家禽。哈拉巴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銅器,這表明古印度人已經掌握了對金銀等金屬的加工技術。從出土的各種美妙絕倫的手工藝品和奢侈品中,可見當時工匠的精巧技藝。

制陶和紡織是哈拉巴文化的兩個重要部門,染缸的發現表明當時已掌握紡織品染色的技術,紡織業與車船製造業等也高度發達。城市的繁榮使哈拉巴的商業盛極一時,不僅國內貿易活躍,國際貿易也特別頻繁。大量古跡遺址的發掘充分證明了它與伊朗、中亞、兩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緬甸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

⑻ 古印度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滅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8)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起源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古印度歷史發展情況

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⑼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呢

這是因為經歷了外族侵略之後,文明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文明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用以形成國家的那些民族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

後人無跡可尋,沒有留下多少史料記載,慢慢的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他們的文明也就被埋沒了,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9)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擴展閱讀: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消逝

四大文明古國早期,他們憑借著自己迅速崛起的文明和制度,一度稱霸一方。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寶地所有的人都想要,就開始產生了戰爭。

古巴比倫大多都是平原,易攻難守。在早期時候,也有很多民族進入到了兩河流域。他們慢慢和古巴比倫的文明進行了融合,可是後來加入了非常野蠻的波斯人和亞歷山大,沒用多久他們就征服了這片區域。

從此以後古巴比倫的文明被他們拋棄了,開始引進了他們自己的文化。就這樣,古巴比倫的文明漸漸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

古埃及的文明也一樣,他們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慢慢的被波斯、馬其頓、古羅馬、阿拉伯等征服。

古印度的文明更是多次出現斷層,當古印度的文明盛行數百年以後。雅利安人入侵,開創了新的印度文明。之後又被波斯、亞歷山大、阿拉伯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河流域怎麼衰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299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1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4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6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
中國有多少取名叫於睦岩 瀏覽:138
印尼皮皮蝦叫什麼 瀏覽:148
英國飛迪拜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42
英國農業旅遊怎麼發展 瀏覽:986
為什麼印度人都是皮包骨 瀏覽:850
伊朗老人怎麼樣 瀏覽:406
印尼什麼時候能解封 瀏覽:260
印度發展什麼傳統工業 瀏覽:954
越南給多少小費 瀏覽:581
中國人喜歡養什麼蝦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