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為何不斷加強軍備窮兵黷武
關注「熱血軍事」百家號,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給你!
越南空軍其實也算是亞洲成立比較早的一隻部隊,1955年開始建軍,在曾經的對外敵人抗擊中,誕生過16名王牌飛行員,最多一位擊落過9架戰斗機。這還只是越南空軍官方宣稱,而根據美方公布的數據來看,還有3個人達到了王牌水平,實際上達到了19名王牌飛行員(至少擊落5架戰機才能稱得上王牌),因此來看越南空軍的底子並不算差。
不過更為有趣的是,根據《印度教徒報》12月6日,援引一名印方高級官員的話稱,「越南對我們(印度)在修理和維護上的經驗非常感興趣。」我們都知道,印度現在有225架蘇-30MKI,預計在2020年前達到300架,不過相對於造飛機,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維修能力更引人關注,基本修理過的米格-21戰斗機墜毀率過4成了,來最新的蘇-30MKI也沒能「逃脫」印度斯坦的魔咒。如果越南跟印度學修蘇-30,或許能夠省點原廠維護費,不過這個35架戰斗機能挺到何時,不妨大家可以猜猜。
其實,印度也在越南上打著算盤。通過加強印度和越南的軍事合作構成包圍圈,特別是在海上。此外,印度給越南的1億美元的貸款,還將用於采購4艘印度造的巡邏船。並且印度還為越南提供多種導彈的零件,印度這一招可謂是名利雙收。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戳下方評論按鈕參與話題討論吧。
B. 戰斗機的突防
戰斗機的突防以前只有兩種,一種是高空高速突防,例如俄羅斯的米格31,這種突防通常是在兩晚五以上高空甚至三萬米高空以三倍左右的音速飛行,俗稱雙三飛行。這種突防方式適合一些高空偵察機和轟炸機,而前蘇聯設計的獨特機種截擊機是針對上述所說的偵察機和轟炸機研製,所以也具備雙三能力。
這種方式在七八十年代屬於尖端技術,因為飛機在高空高速飛行時,機身溫度很高,普通的飛機會直接解體,這種飛行方式除了對飛機機構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之外,對飛行員的生理條件也是一個挑戰,所以駕駛這種飛機的飛行員飛行服和宇航服沒有什麼區別。這種突防方式的誕生前提就是當時防空力量的薄弱,無法快速捕捉高速運動目標,更加無法對高空高速目標實施鎖定並且及時發動攻擊。但是,現在的防空武器,尤其是俄羅斯的S300和S400特長就是干這項。
另一種突防方式就是超低空突防,超低空標準是五百米以下。因為地球是球體,所以地面的防空雷達在超低空范圍內的一定半徑存在盲區。而且超低空范圍內又有很多地面障礙作為屏障,所以超低空突防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但是超低空突防對飛機的性能要求很高,尤其是機動性能,而上面所說的MIG31這類型飛機是根本飛不了這高度。游戲鷹擊長空就有這環節,歐洲台風戰斗機在三百米甚至一百米一下高空突進薩姆防空導彈陣地。由此可見,高機動性的戰斗機採用低空突防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視對方低性能防空導彈為廢鐵。
二十世紀末出現了隱身戰斗機,F117作為第一代隱身戰斗轟炸機的出現,引領了第三種突防方式,那就是隱身突防。隱身突防,也就是對防空雷達在一定半徑內隱身。現在的F22和F35的雷達隱身效果已經可以達到一隻老鷹級別,也就是說在雷達上的放射信號和老鷹一樣大小。隱身突防的好處就是對飛行員飛行技能要求不高,上面說的低空突防對飛行員飛行技能要求是很高的。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技術復雜,維護麻煩。B2隱身轟炸機每次執行任務之後都要花五十萬美金維護機身外表隱身塗漆。這種維護費用只有美國支付得起。
C.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何撐起印度軍隊防空網的武器只是各種高射炮
科技發展到今天,其實高射炮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武器。各個國家對於高射炮的計劃並沒有放棄。只不過印度用高射炮來撐起防空網,這件事情就讓人非常的不解。其實仔細想想也能想得通,因為他們國家目前只能用高射炮來當防空武器。因為印度現在的軍事經濟實力沒有辦法擁有更全面的防空網。
而印度用高射炮來撐起防空網,完全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軍事實力達不到沒有可以遠程攻擊的導彈。也沒有反導彈系統,所以才會形成,現在這樣只用高射炮來擔當防空網。
D. 印度的軍事實力怎樣
印度軍事實力不可小覷,近日成功試射洲際導彈 烈火5 射程5000多公里,可覆蓋我國全境。並且近年印度軍隊改革不斷,軍費增長驚人,陸海空實力大增,但缺乏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和研發、維修體系,戰鬥力不強!
E. 印度「塔爾瓦爾」級隱形護衛艦的技術特點
俄原「克里瓦克」Ⅲ級護衛艦與俄其它艦艇一樣,設計時完全沒有考慮艦艇的隱身性,各種武器及雷達電子設備堆疊在艦體表面,顯得非常雜亂,艦艇幾乎沒有什麼隱身性能可言。而「塔爾瓦爾」級則在其基礎上重新設計了艦體外形及艦上武器系統的布置。相對於「克里瓦克」Ⅲ級護衛艦,「塔爾瓦爾」級艦體外表光滑整潔,艦體為世界上流行的長首樓甲板、方尾艦型,長寬比較小(估計只有8.3左右),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艦艇航行時的阻力,對航速有一定的影響,但同時卻可減輕艦體的橫搖和縱搖,增強艦體的穩定性和耐波性,適合在中遠海及高海況條件下航行及作戰。艦體後有一座直升機機庫,艦首為加有防浪板的大傾斜艦首,可避免前甲板被海浪淹濕,以適應在海況惡劣的印度洋航行作戰。整個船體具有很大的外張度,艦體上有一等長與全艦的折線,折線以上內傾,上層建築低矮,尺寸較小,並且所有的外壁盡量避免採用垂直面,煙囪內裝有海水降溫系統,可有效減少紅外輻射,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其自身的雷達反射面積及紅外特徵。所有這些改進使「塔爾瓦爾」級與「克里瓦克」Ⅲ級有了明顯的不同,已具備了現代護衛艦的特徵。
「塔爾瓦爾」級的動力系統沿用了原「克里瓦克」Ⅲ級上的燃-燃聯合動力,這在世界護衛艦中也是不多的,因此,其動力十分強勁,為其具有較大航速提供了保證。該級艦共裝有4台燃氣輪機,其中兩台為A-50燃氣輪機,最大輸出功率達43280馬力,另兩台為M62型燃氣輪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2000馬力。雖然它們的單台輸出功率及總輸出功率都要小於俄「克里瓦克」Ⅲ級上裝備的發動機,但在反應時間、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耗油率有了很大的下降,使其在噸位比「克里瓦克」Ⅲ級少400噸的情況下續航力與其基本相當。
「塔爾瓦爾」級上所使用的艦載武器基本上都是俄新研製的,有些甚至俄海軍自己還沒有裝備,因此,其綜合作戰能力已全面超越了母型「克里瓦克」Ⅲ級護衛艦。全艦武器系統可分為導彈系統、火炮系統、反潛系統三部分,具有很強的反艦、防空及反潛能力。 艦艦導彈系統:艦艦導彈採用的是俄最新研製的「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俱樂部」導彈系統是俄羅斯諾瓦托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多用途導彈系統,目前有兩種型號,一種為「俱樂部」S型,主要用於裝備在潛艇上使用,可用艇上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進行發射;另一種為「俱樂部」N型,主要裝備在水面艦艇上,「塔爾瓦爾」級上裝備的就是這種型號。該導彈系統採用新式的垂直發射裝置,每個發射裝置內可容納8個發射單元,使用的導彈有多種型號可供選擇,包括3M-54E、3M-54E1型艦艦導彈,3M-14E型對地攻擊導彈及91RE2型反潛導彈。
3M-54E是一種雙速制三級反艦導彈,它與眾不同之處是在巡航時採用噴氣式發動機作動力,飛行速度為0.8馬赫,而末段飛行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動力,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導彈採用慣性加末端主動雷達復合制導,末制導搜索距離達30千米,具有很強的目標識別能力及抗電子干擾能力。因此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3M-54E導彈彈長8.22米,彈徑533毫米,彈重2300千克,戰斗部為200千克的半穿甲型,高空射程可達220千米,低空時為110千米,末端巡航高度只有5米。
3M-54E1型導彈是一種亞音速艦艦導彈,與3M-54E相比,取消了第二級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只使用彈上的小型噴氣發動機作主動力,飛行速度全程達到0.8馬赫,但最大射程則提高到300千米(高空)及150千米(低空)。導彈控制及制導系統則完全相同。3M-54E1彈長6.02米,彈徑533毫米,彈重只有1700千克,體積及重量比3M-54E減小了很多,更適合噸位不大的中小型艦艇裝備使用。
3M-14E是以3M-54E為基礎研製的一種對地攻擊導彈,性能上與前者完全相同,不同之處體現在其新型的制導系統。為了提高導彈在陸上的飛行安全及突防能力,採用了慣性加地形匹配加末端GPS復合制導系統,導彈在平原地區的飛行高度為200-50米,在丘陵地區為500-150米,其命中精度一般認為在30米左右。
91RE是一種中程反潛導彈,彈長6.5米,彈徑533毫米,重量只有1300千克,戰斗部為一枚輕型聲制導反潛魚雷,可對潛深650米、航速35節的潛艇目標進行攻擊。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最大飛行速度為2馬赫,射程可達到40千米,導彈飛行到最大射程所需的時間只有1分鍾,可在很大程度上擴大水面艦艇的反潛區域。
雖然「俱樂部」N型導彈系統可使用以上各型導彈,但「塔爾瓦爾」級上的「俱樂部」N型導彈系統只使用3M-54E1一種遠程艦艦導彈,且只有8個發射單元。作為一種通用型發射裝置,這有些浪費,從其安裝位置分析,在其後部再安置一組8單元發射裝置是完全可以的。必要時,還可以將後部的反潛火箭裝置拆除,這樣,全艦安裝4組8單元的「俱樂部」N導彈系統是完全可能的,這樣就可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而混裝以上各型導彈,這將使「塔爾瓦爾」級護衛艦具有更強的反潛、反艦及對地攻擊能力。並且,印度還希望將其自研的「布拉莫斯」艦艦導彈通過這種發射裝置進行發射,以進一步提高其反艦能力。 「塔爾瓦爾」級艦首安裝了一座SA-N-7「牛虻」艦空導彈系統,它是一種多通道區域防空導彈,採用一座3S90單臂旋轉式發射架發射,兩枚導彈的發射間隔最快可達5秒,能有效地抗擊各種空中目標。具有快速裝填及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的能力(再裝填速度12秒)。發射架下部設有一個可存放24枚導彈的彈庫。該發射架可在5級海況的惡劣條件下穩定工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SA-N-7導彈主要用於攔截轟炸機、戰斗轟炸機、攻擊機、直升機和各類反艦導彈等目標,其外形與美國海軍研製的「標准」-1型中程導彈基本一樣,只是射程及命中精度要差一些。SA-N-7導彈長5.56米,彈徑0.4米,翼展0.86米;最大有效射程25千米,最小有效射程0.3千米,射高15-14000米,彈重690千克,彈頭重70千克,最大使用過載為20g,可攔截機動過載為7g的目標,全系統反應時間為16秒,兩發齊射時對飛機殺傷概率為0.96,對導彈殺傷概率為0.86,能攔截2馬赫的高速目標;動力裝置為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採用無線電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動連續波單脈沖雷達導引頭制導,具有較強的抗電子干擾及海浪干擾的能力。艦上共有4部用於控制SA-N-7艦空導彈的「前罩」火控雷達,每部雷達可同時跟蹤2個目標,這樣,全艦可同時攻擊8個空中目標,具有較強的多目標打擊及區域防空能力。
●「卡什坦」是目前世界上火力最強大、反導能力最強的炮彈合一近防武器系統,但是重量體積太大,小型艦艇裝備較為困難
印度主力驅逐機上大多裝備俄A-190E型100毫米艦炮 艦首裝有一座A-190E型100毫米艦炮,炮管採用水冷,下部設有可存放200發彈葯的彈庫,火炮最大射程為15千米,射速為60發/分,既可用於打擊水面目標,也可用來對空射擊,但對岸打擊威力有些不足。
在艦尾機庫兩側裝有兩座新型「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統。該系統由2座6管30毫米炮及8枚SA-N-11防空導彈組成,2座30毫米炮最大射速達到了驚人的10000發/分,用於對2000米內的目標進行攔截,而SA-N-11防空導彈負責2000米~8000米內的目標,兩者配合使用,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攔截概率高達97%。SA-N-11導彈由加長桿戰斗部和兩級火箭發動機組成,直徑小,攔截速度快,戰斗部具有定向性,可有效地摧毀目標,其效能是普通破片殺傷戰斗部的2倍。戰斗部的跟蹤雷達採用毫米波技術,解決了對掠海目標跟蹤時出現的鏡像干擾和海雜波干擾現象,非常適合用於攔截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卡什坦」能攔載多批次來襲導彈,並且火力密集度及對目標的殺傷力都要強於美軍的「密集陣」系統。同時,這也是該系統首次向國外出口,裝備在非俄海軍的作戰艦艇上,這對提高「塔爾瓦爾」級護衛艦的生存力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在艦橋兩側艦體內的2座DTA-53型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在艦體中部舷內裝有2座DTA-53型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俄制TEST-71M大型線導反潛魚雷。該雷長為8.2米,彈徑533毫米,戰斗部重205千克,採用電池動力,最高航速45節,最大射程19千米,最大作戰深度為450米,制導方式為線導加末端主被動聲導。
艦橋前方有一座12管RUB-6000型反潛火箭系統,發射裝置為12聯裝發射管,呈圓弧形配置,左右兩側各為6管,最大射程6000米,既可齊射也可單發射擊,射擊間隔時間為0.5秒,戰斗部裝葯重23.5千克,有效殺傷半徑可達50米,作戰深度為450米。RUB-6000反潛火箭除了用於反潛之外,還用於反魚雷和反水下蛙人。特別是在淺水區反潛時具有較高的殺傷力。
艦上機庫可停放一架卡-28反潛直升機,攜帶反潛魚雷深水炸彈進行中遠程反潛及進行超視距攻擊引導。卡-28在機腹彈艙內可裝1枚自導魚雷、1枚火箭助推魚雷、10枚PLAB250-120航彈和2枚深水炸彈。 由2座PK-2箔條誘餌發射裝置、1套電子偵察支援系統、巴拉特公司生產的ASOR 11356型干擾發射機組成,具有多種手段對敵方的雷達進行誘騙干擾。此外,艦上還裝有一些激光報警接收機及雷達報警接收機,可對敵方的激光照射及雷達波束進行報警。
除上述設備外,該級艦艦首下部還裝有一部巴拉特公司研製的APSOH主/被動中頻聲吶,探測距離為2~10千米,可同時跟蹤15個不同深度的目標,並可為反潛武器提供射擊參數。由於沒有裝備拖曳式變深聲吶,因此該級艦對潛探測及反潛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艦上的作戰指揮系統具有高度智能化、綜合化、自動化、系統化,可對400個空中/海面及水下目標進行監視,並作出敵情分析判斷,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同時,艦上還裝有衛星通信系統,解決了遠洋航行時通信的問題。此外,艦上動力配電系統和損管系統做到了集中控制,減輕了艦員的工作負荷,進一步提高了全艦的自動化程度。
「塔爾瓦爾」級護衛艦與「德里」級驅逐艦同為印度海軍21世紀前葉的主力艦艇,作為印度海軍水面艦艇遠洋作戰的中堅力量,它的服役將使印度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F. 在防空力量極度衰弱的印度,它們的補救辦法是什麼
印度的防空力量極其的衰弱,他的補救方法是從俄羅斯引進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彌補他自身防空力量不行的缺點。但是到現在為止,他沒有成功的引進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原因在於他引進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引起了美國極大的不滿。美國已經開始對印度進行經濟制裁。
印度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它目前的防空力量極度匱乏,手頭的防空力量多為蘇聯時期生產的薩姆-6、薩姆-8防空導彈,這兩款導彈只是中近程防空導彈,且都是幾十年前引進的老古董,在突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印度的防空體系卻原地踏步幾十年,幾乎沒有一點長進。S-400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防空系統之一,攔截高度覆蓋高中低、攔截距離覆蓋遠中近,可根據實際作戰情況搭配不同的攔截彈,最大攔截距離400千米,可威脅到高速飛行的戰機、彈道導彈等目標。
G. 印度的陣風戰斗機,是否能撐起印度的半邊天空
陣風戰斗機
達索陣風(Dassault Rafale)戰斗機,或音譯為拉斐爾戰斗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設計製造的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斗機。
陣風戰斗機真正的優勢在於多用途作戰能力,這款戰斗機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多用途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世界上真正屬於這類「全能通用型戰斗機」的新型戰斗機,除陣風外,只有美國的F/A-18E/F以及F-35。
陣風戰斗機和歐洲台風戰斗機以及瑞典薩博JAS-39戰斗機因為其優異的性能表現,並稱為歐洲「三雄」。
H. 對低空導彈, 導彈防禦系統怎麼攔截
低空導彈,比較典型的就是「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了,二者都是低空突防特長。而所要面對的防空系統略有所不同。但攔截方式大致相同。
無論陸基防空系統還是艦載防空系統攔截地空導彈,都是使用30/20/25mm高射速的轉管炮,必要時還會結合近程防空導彈也就是我們說的「彈炮合一系統」。路基比較出名的是俄羅斯的「通古斯塔」、「鎧甲」彈炮合一下系統,還有就是我國的04A彈炮合一系統。艦載比較有名的就是俄羅斯「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彈炮合一系統集高速彈幕的面殺傷和精確導彈點狀打擊於一體,防禦效果更好,做到1+1>2的效果。較單一的轉管炮(730、密集陣、守門員)或者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美國的「拉姆」、我國的FL-3000N)防禦效果更好。
暫且就說這些,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不妨繼續追問或者網路Hi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