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潑水節在什麼時候

印度潑水節在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7-19 09:58:09

㈠ 潑水節是在哪一天,最好是具體點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

潑水節的傳說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歷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邪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里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幹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的活動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宵,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釒芒)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㈡ 潑水節是哪天

傣歷六、七月,農歷清明節後十天左右。具體時間根據傣歷推算。節期3至4天。

潑水節是傣族的年節,傣語稱為"多桑刊",是傣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六、七月,農歷清明節後十天左右。具體時間根據傣歷推算。節期3至4天。第一天是送舊,傣語稱為"麥日"。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坡上來摘山花和樹枝做"花房",井將花房和供品送到佛寺,再用沙子堆壘約一米高的三至五座寶塔,繪佛像潑水洗塵,然後人們坐於沙塔周圍,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第二天,傣語稱為"惱日(空日)",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先到佛寺浴佛。然後人人帶著水桶或水盆來到街頭,互相潑水,預祝新年吉祥、幸福和健康。潑水是吉祥的象徵,人們非常重視。它有文潑和武潑之分:文潑的對象是長輩,潑水者舀一勺水,拉開對方的衣服,一邊祝福,一邊倒水使之沿著脊樑流下;武潑的形式多樣,人們互相追逐,迎頭蓋臉她猛潑。人們認為被潑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越大,他也因此最高興一節日最後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的到來,稱為新年元旦。元旦的具體時間,在傣歷六月六日和七月六日之間推移,大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十五或十六日。節期中間的時間是新侶年之間的空白,傣語稱為"腕腦"。潑水節期間,常要舉行許多文體活動,主要項目有:放高升(自製土火箭)。以村寨為單位用竹竿搭一座有樓房高的高升架。屆時,每一架上由兩個青年點燃,高升噴出白煙,隨著嗖嗖響聲沖向天空。頓時,場上群眾熱烈為自己村寨的高升喝形。人們認為,哪個村寨的高升飛得越高哪個村寨越光彩、越吉祥。比賽奪魁者將受到獎賞。二是丟花包。花包由姑娘用花布製成,內裝棉紙或棉籽。四角和包中央綴五條花穗裝飾。它是愛情的信物。丟花包游戲由朱婚青年男女參加,一般在村寨草地上的丟包場舉行。開始時,男女以三四十步之距分別列一長隊,男女之間無目標地亂丟亂拋花包。如果男青年沒有接住花包,便向丟包的女青年的發舍上插一束鮮花;要是女青年沒有接住花包:則由姑娘將一束鮮花戴在小夥子胸前。經過一陣歡快的游戲,兩相中意的男女便宜接互丟花包。當姑娘故意將花包拋至很遠,對方無法接住或假裝接不住時,小夥子便心甘情願地向姑娘認輸,並送上一份禮物;如果姑娘害羞地收下禮品,則表示姻緣業已告成。此外,尚有龍舟競渡、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等內容。潑水節的由來,在傣族民間有個神話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統治傣族地區的火魔,亂施淫威,致使民間沒有風雨,莊稼不能生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火魔有從民間姑娘中搶去的七個妻子,她們目睹火魔殘酷狠毒,對民間的疾苦非常同情,決心為人民除掉禍根。因火魔練得法術,七個姑娘設法將它殺死。後來她們佯裝挑逗他高興,施巧計探得根除火魔的秘密。一天,她們設豐盛酒宴,陪勸火魔飲酒。聰明勇敢的七姑娘乘火魔大醉熟睡之機,從他頭上拔下一根頭發,火速地勒住他的脖子。果然,火魔的頭顱立即掉在地上,滾到哪裡便燒到哪裡。隨著火勢不斷擴大,眼看即將燃至附近的房屋,大姑娘急中生智,迅速將魔頭抱起,地上的熊熊大火馬上熄滅,火魔也隨之消失,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火魔的迫害,七個姑娘輪流抱住魔頭,並用輪換的空隙用水沖洗身上的污穢,一直到火魔的腦袋化成塵土為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傣家七個姑娘的英勇精神,於每年消滅火魔的日子,互相潑水祝福。事實上,潑水節源於印度。潑水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被佛教採用。,這種儀式約在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經緬甸傳人雲南傣族地區。隆著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擴大,潑水的習俗在民間廣泛流行,並與當地的神話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節日。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陪同緬甸領導人穿著傣族服裝,來到雲南西雙版級州府允景洪,同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給潑水節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如今,節日中的許多陳規陋習已經廢止,增加了健康的內容。通常是第一夭開慶祝大會,各族軍民共賀佳節:次日舉行歡快的潑水儀式;第三日趕擺,參加物資交流活動。

㈢ 潑水節在那天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緬甸潑水節潑水節"祝福":浴佛潑水節"愛情":丟包潑水節"力量":賽龍舟潑水節"舞蹈":象腳舞和孔雀舞潑水節"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燈住在「孔雀之鄉」的傣族周總理和潑水節文化保護歷史記載展開 編輯本段潑水節簡介
英文:Water-Splashing Festival 抄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 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一般為3至4天。第一天,傣語稱之為「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稱之為「惱日(空日)」,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互相開始潑水了。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 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 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 關於傣歷新年(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英達提訴拉,說人間的災難。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 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夥子,佯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 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了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了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發,製作一張「弓賽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污穢,洗去遺臭。 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傣歷新年佳節,多數在傣歷的六月下旬,少數年份在七月初,傳統的過節時間, 一般是3天(有時為4天)。第一天稱為「麥」相當於陰歷的除夕,各戶要打 掃衛生,准備過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飯。第二天稱為「腦」,是個多餘的日子,不計算在舊年內,也不計算在新年內,稱為空日,傳說這天就是捧瑪點達拉乍頭顱腐爛之日。 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說就是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日子之王來臨。 按照古俗,這天要「趕擺」,放高升,劃龍船慶祝新年的來臨。 傣歷新年(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節日來臨之前,家家要縫新衣,買新傘,備辦節日盛裝。每個村寨都要製作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開展劃船訓練,青年人還要排練節目,作歌舞表演。節日來臨,要殺豬宰牛做年糕,准備豐盛的年飯,宴請親朋好友。 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霉」(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發、不幹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網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幹凈,要沐浴、洗頭、理發、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臟東西統統送掉,乾乾凈凈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里,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瑪」(意為神靈,也是歲首之意)。傣家人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潑水節的高潮。要進行堆沙、賧佛、潑水、放高升、丟包、跳「依拉賀」舞、拜年等活動。 傣家人在潑水節,喜歡排成隊伍,敲著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依拉賀」,是一種邊舞邊歌的唱詞。具有傣家人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情感,在「拜年」、「潑水」、「賽龍船」、「放高升」 時演唱,十分有趣。如: 「拜年」詞:「攀枝花,紅艷艷,桑開傣(新年賀新),已來到。帕薩傣(傣族),盡開顏,糯米酒,密樣甜,共舉杯,賀新年,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潑水詞:「瀾滄江,黎明城,各族人,似穿梭。深情人,心中出,似潔泉,如甘露。銀水花,在飛舞,一個個,濕漉漉。透進心,是祝福,笑臉盤,是花朵。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賽龍船詞:「銅芒響,齊舉槳,團結緊,有力量。象蛟龍,譬波浪,昂起首,使勁劃,帕薩傣,賽龍船,依傳統,爭上游。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放高升詞:「做高升,放高升。學科學,練本領。火一點,黑煙噴,似利箭,沖入去。祝來年,好光景,願五穀,又豐登。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賧佛、浴佛,然後就開始潑水節(5張)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1]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㈣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呢

潑水節在每年幾月幾日到幾日 潑水節是哪一天

潑水節在每年幾月幾日到幾日 潑水節是哪一天

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時間從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

這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帶著美好的願望再次出發。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守歲,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

潑水節在每年幾月幾日到幾日 潑水節是哪一天

潑水節的活動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鬧。

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放高升。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東南亞的潑水節

潑水節在每年幾月幾日到幾日 潑水節是哪一天

泰國潑水節

寮國的潑水節文雅又粗獷。從清晨起,人們便走親串戶。家家備有浸泡玉蘭花的清水,客人一到主人就用花枝向客人的兩肩和背部灑水,調皮的小姑娘把香水倒進客人的脖子上,而客人就用花枝向主人灑水回報。只有到院里才能用盆潑水。 』

泰國的潑水節與寮國有共同的淵源傳說:古時有一少年,才智過人,受到人們愛戴。申賓蓬天神聞訊後十分嫉妒,便想出寧計,欲除掉少年。天神給少年出個難題,問少年:人的神靈早、午、晚各在何處?在7天內答不出就要被殺掉,如果答出來,就割天神的腦袋。少年其思苦想了6天,沒有找出答案,第7天他坐在一棵大樹下發愁,忽聽樹上一對老鷹在談論此事,並道出秘密:早上,神靈在面部,人們早上洗臉;中午,神靈在胸部;人們要探胸;晚上,神靈在足下,人們要洗腳。少年精通鳥語,用老鷹的話戰勝了天神。砍下的天神頭顱,放在哪裡都要起火。於是天神的7個女兒將其父首盛在盤中,故在山洞裡,每隔一年,7個女兒把頭顱端出來,繞山一周,人們紛紛向頭顱潑水,潑水節由此而來。

印度的潑水節稱灑紅節,傳說與舀利節有關,水中加上紅顏色。

對潑水節,人們共同理解為:沖刷晦氣、迎納吉祥和互相祝福之意。還含有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良好願望。

㈤ 潑水節有什麼來歷潑水節的意義是什麼

潑水節最早來自於印度,它是印度著名的傳統節日。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佛教的一個習俗。後面隨著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潑水節傳入了中國雲南地區,最後成為傣族的一個風俗習慣。潑水節的意義是為了除新迎舊,將舊的東西拋棄,同時也為了給家人祈福。

潑水節是研究傣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能夠體現出傣族的水文化、舞蹈文化等傳統文化除此之外,潑水節還能促進各地區的團結,使得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

㈥ 潑水節有幾天呀具體是幾號到幾號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2015年潑水節為4月11日、12日、13日、14日。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 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並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㈦ 幾月幾日是潑水節

潑水節沒有具體的日期,一般在公歷的四月中旬(4月12到16日),持續3至7天。

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在潑水節期間,中國西雙版納、寮國、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潑水節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

閱讀全文

與印度潑水節在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etc如何綁定 瀏覽:374
英國生娃兒什麼福利 瀏覽:948
坦尚尼亞匯款到中國多久到賬 瀏覽:717
義大利空間是什麼品牌 瀏覽:572
伊朗為什麼用絞刑處死 瀏覽:176
伊朗人都是吃什麼 瀏覽:124
印尼為什麼不讓賣酒 瀏覽:711
哪個國家分裂越南 瀏覽:652
從義大利哪裡坐火車可以去瑞士 瀏覽:504
去英國留學怎麼分等級 瀏覽:580
伊朗人為什麼身體素質好 瀏覽:476
中國銀行面試過了後多久體檢 瀏覽:604
中國哪裡是最好的醫院 瀏覽:980
義大利飯團怎麼做 瀏覽:506
伊朗青蛙怎麼吃 瀏覽:402
從英國到北京檢疫要多久 瀏覽:799
英國有多少霧天 瀏覽:145
哪個國家要和美國伊朗 瀏覽:62
印度版和正版的多吉美有什麼區別 瀏覽:714
伊朗大平原叫什麼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