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去了兩次印度,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在印度上個廁所有多
一個朋友即將啟程前往印度旅行,走前她一直憂心忡忡,在微信上詳細咨詢了我關於住宿、交通和餐飲等信息,最後拋給我一個問題:你在印度旅行的時候,都去哪上廁所?
說起在印度上廁所,一把辛酸淚。
作為一名遊客,在一些長途汽車站或火車站及大城市的旅遊景點附近,可以找到有專人看管的收費公廁,給看門人遞上10到20盧比就可以進去方便了。屋內是單獨隔開的小間,全為蹲坑。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民如廁不用手紙,而是用水沖洗,所以一般廁所地面都會積滿了水。第一次去公廁的我,完全沒有經驗,穿著人字拖剛邁著大步走進去,就險些滑一跟頭。等我小心翼翼方便完,又小心翼翼用水裝滿旁邊的塑料小桶,倒進坑內,再打開門走出來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地上的臟水沒准兒就是人們沖廁所的時候濺出來的,想到這兒我感到有點惡心,趕緊提著褲子踮著腳尖跳了出去,旁邊的印度婦女對我怪異的舉止紛紛側目。
過了幾天,我坐著大巴到了一個小城鎮,下車後我四處尋覓廁所,只見專供男人使用的廁所——牆上貼有幾塊白色瓷磚,地上有幾個坑,再用水泥一抹一砌,把象徵著隱私的空間分隔開,就成了有印度特色的露天廁所了。男人們只要轉過身去就可以方便,完事兒之後神態自若的離開。
去年最火的印度電影之一,也是關於廁所問題的:《廁所,一個愛的故事》(IMDB7.5分),影片講述了一對印度男女青年,自由戀愛後步入甜蜜婚姻,新婚當晚,新娘賈耶發現丈夫家竟然沒有廁所。無法忍受戶外解手的她,向丈夫凱沙夫提出必須要有廁所,否則就離婚……
這個讓人聯想到異味且充滿魔幻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的折磨,婚後第四天從丈夫家逃走,聲稱如果沒有一個獨立廁所,就不回家。一家慈善機構聞訊後,為她建了一個廁所,廁所啟用之日,她回到了家裡。
但是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和她一樣幸運,有慈善機構出手相助。在野外如廁的過程中,很多婦女遭到來自異性的騷擾和侵犯。在印度北方邦格德拉村兩名年齡在14歲和15歲的少女在野外如廁時遭到多人強奸致死,隨後,女孩們的屍體被強奸犯掛在一棵芒果樹上;警方也給出了具體數字,每天接到10起強奸案報案,60%的案件發生在女性外出如廁時。比哈爾邦一名警官說,當地400多起強奸案就發生在女性外出如廁時。如果受害人家中有獨立廁所,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
在遊客看不到的另一面,荒誕時刻上演著。
那麼在印度建個廁所真的就這么難嗎?是的,還真就這么難,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教對「潔凈」有著非常偏執的理念。
在印度,進寺廟必須脫鞋,進屋也必須拖鞋,因為鞋子踩滿了污穢,被視作不潔之物。而廁所一個裝著人類排泄物的地方,可要比鞋子臟上一百倍,這樣的地方印度教徒是不能允許出現在自己家裡的。
印度教的種姓制度雖然早在1940年代已經明文廢除了,但是想從人們的心裡徹底根除卻沒那麼容易。在印度教徒們看來,打掃糞便是賤民的工作,一些高種姓的人們是絕對不會乾的,所以即使在家裡修了廁所,誰打掃、誰清理在我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在印度也成了大問題。
澳大利亞作家SarahMacdonald曾經在《神牛》一書中提到,由於種姓制度,她不得不僱傭兩個傭人,賤民傭人負責打掃廁所,高種姓傭人打掃房間和其他區域,且堅決不踏入廁所一步。
印度人對廁所毫不妥協的態度,更使得建造廁所難上加難。
其次,野外如廁是放鬆、社交的好機會。
在鄉村地區,人們其實是非常排斥去廁所的,男女去野外如廁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印度男人喜歡去野外方便,主要是因為節約自家用水;隨時呼吸新鮮空氣;趁著上廁所的機會可以和哥們兒廝混,順便逃避老媽的叨叨。
發生了女性在野外如廁被強奸的悲劇後,一些大打貞操牌的公共機構呼籲如果家裡修了廁所,那麼女性就不會被強奸了。但其實野外如廁對於女性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究其原因,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及其低下,在一些偏僻保守的農村地區更是如此。女性不允許聚集在村頭閑聊或者討論社會問題及交換觀點,而結伴去野外如廁就給了她們片刻的喘息和放鬆。
最後,莫迪的「廁所行動」面臨很多挑戰。
早在2014年10月,為了紀念甘地誕辰145周年,印度總理莫迪發起了「干凈印度行動」,這一行動的核心目標就是在印度農村建造1200萬個廁所,預算高達200億美元,2019年之前徹底消除隨地大小便的陋習。它的口號是:有廁所,上廁所,安心廁所。
但是這個目標能否實現仍很難說。從目前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建廁所」運動不僅進度嚴重滯後,而且很多隻是「面子工程」——地方政府為了顯示政績,盲目建造了很多沒有連上排污系統或化糞池的「偽」公廁,而根本不管廁所是否能夠實際使用。這樣的公廁通常導致排泄物堆積,骯臟不堪,成為瘧疾等一些傳染疾病的溫床。
另一個需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質量問題。很多廁所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便荒廢了,都是因為豆腐渣工程或者設計比例出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政府機構開設了建造培訓課程,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針對衛生系統的標准課程。
此外,修建廁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泥瓦匠,並不願意參與到課程培訓中,他們更願意通過實操或者學徒制學習,這也導致了修建的廁所質量層次不齊。
甚至在廁所建成之後,很多有著頑固思想的村民仍舊拒絕使用,這里有習慣原因,也有宗教因素,前期欠缺的宣傳工作也讓廁所能否最大化的使用打上了問號。
其實,不僅僅是戶外如廁,印度社會中的很多頑疾與惡習,都在短時間內難以根除。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來說,這也表明了印度向現代文明靠攏中的困境,印度幾千年的傳統與文化是財富,但同時也是羈絆。
『貳』 在印度,人們上完廁所用水沖比用紙擦更加衛生嗎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相對其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講,國內較為落後的發展狀況使得當地的衛生條件較差。而印度作為一個經常使用手來代替工具的國家,當地獨特的飲食和衛生方面的習俗也別具一致,尤其是當地人上完廁所不用紙擦用水沖的方式更令其他國家的人感到詫異。 更何況,從世界范圍層面來看,除了印度以外,幾乎沒有哪個國家不用只處理衛生問題。在全球數10億人口都用了數百年的經歷表明用紙擦更衛生的情況下,這個問題無疑是確定答案的。雖然我們要尊重印度當地的習俗,不應該對別人的傳統知識點點。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對這種不衛生行為的客觀評價,大家覺得呢?
『叄』 曬曬印度人對恆河裡的水是怎麼充分利用的
恆河水水量巨大,有的是,用不完。
『肆』 為什麼印度人上廁所不用衛生紙而是用手洗
由於每個地區的習俗不同,所以在生活方式上也是有不同的,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上完廁所後,是用衛生紙擦拭乾凈,但是在泰國就是用水沖洗,而不是用手洗,所以由於每個地區習俗的不同,而導致每個地區的生活方式的不同,這才給大千世界增添了色彩。
在印度,他們認為咱們用紙擦拭完後,會不洗手,會不衛生,而且他們認為自己的方式會更衛生,而且他們都是用右手吃飯擦屁股,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神聖的,是干凈的,所以他們不會讓左手擦,所以由於每個地區的習俗不同,而導致生活方式不同。
『伍』 印度人上廁所為什麼只用水沖洗而從來不用紙
1.水更衛生,因為所有的尿液和糞便都會被沖走,留下一個干凈的屁屁。
2.不管你用廁紙擦了多少次,總會殘留下一股氣味。
3.水對皮膚的摩擦力小。不管廁紙有多軟,用它擦皮膚,對於那些對廁紙敏感的人來說,是個問題。
4.使用干凈的水沖洗,可以減少廁紙引起感染的固有機會,因為人們時常忘記了從前面到後面的擦拭順序。
5.現實中,醫生也是建議身體虛弱的人,如產婦、嬰兒,建議他們用水或濕巾清潔皮膚,而不會建議他們用干紙來擦拭。既然水對一個虛弱的人都這么有用,為什麼正常人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它呢?
因為有時會動用手指,所以印度人左手手指甲是不會留長的。在不發達的農村,用燒火的灰燼代替肥皂用來清潔手也很普遍。
隨著時代發展,觀念也在變化,一些年輕一代的印度人,開始習慣使用廁紙了。在一項針對1000多名印度人的調查中,63.7%的人表示他們從不使用衛生紙,25.17%的人表示有時會用廁紙,有3.48%的人說他們經常使用它。
曾有個改用廁紙的印度人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印度人的預期壽命只有60-65歲?他以他母親為例,他說:她左手的手指即使每天清洗,清洗了62年也聞起來像大便,她用同樣的手指做飯,這就是我經常生病的原因。自從分開居住有十年了,我一直使用廁紙,至今我好像有十年沒有生過病了。
就屁屁本身,我們揭下文化眼罩來看,用水沖洗肯定比用紙干凈。但如果不能徹底清潔手,則會危及健康及生命。印度人選擇用水,是一個文化現象,也是一個經濟現象。印度人選擇用水的本意應該是清潔肉體和靈魂,而不單是清潔皮膚。
『陸』 大家都知道恆河水很臟,為何印度人還是直接飲用恆河水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是不可抗拒的
這是由於印度有一個傳統的節日叫做佛浴節,每年都有無數苦行僧,瑜伽師來參加沐浴。恆河,在印度人心中也有著極為神聖的意義。在號稱聖河的恆河裡沐浴可以得到一次全身心的洗禮,讓你得到一次升華。在恆河沐浴,代表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孽。印度人認為,在聖河裡沐浴就可以洗凈身上所犯的一切罪過。這在一個多宗教的國家是正常的。因為一般宗教都會強調,人本身是有很多罪過的。基督教靠洗禮來洗凈罪過,而印度人則是在聖河裡沐浴。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很神聖的事情。我們自然無法理解。
『柒』 中國人去印度,實拍印度人在河裡洗漱,這水能洗干凈嗎
從我們外國人角度來看,那些水很臟,污染嚴重,不僅有大量細菌病毒,還重金屬超標幾十倍,用這些臟水洗會更臟。而在宗信仰極其虔誠的印度人看來,恆河是聖河,恆河水是聖水,能洗凈一切,喝聖水是得到神的祝福。印度人不僅習慣在恆河洗澡洗衣服,也習慣用恆河水刷牙洗臉。但我們這些外國人千萬不要去嘗試,印度人從小就習慣,已經獲得免疫力,我們體質不同,喝了很容易拉肚子發燒等。
『捌』 去印度旅遊,喝水時要注意哪些,否則會水土不服
眾所周知,印度是非常不幹凈的國家,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喝水的時候,盡量選擇大一點超市來購買飲用水防止水土不服。大家如果想去印度旅遊,切記葯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管一些益菌類的消炎類的啊,這些都是要必備的,因為當地的整體的氛圍特別的不好,也是特別不幹凈,所以在飲食的時候很容易引起拉肚子。
但是你們也知道,就是凡是一種高發的傳染性疾病都是在那邊,就是因為他們一旦生病就是大病,不生病則以一生病,就是毀滅性的。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除了在飲食喝水方面要注意一些,就是盡量選擇超市來購買食物,葯品然後注意一下人身安全,因為那邊比較亂,所以證件什麼一定要隨身攜帶。
『玖』 各國如何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各國各有高招
美國:廚衛裝置要限流量
100年前,美國人均每天消費生活用水10加侖(每加侖約3.8升),現在是100加侖,而且人口增長對水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加。美國家庭用水和污水處理花費為年均474美元,按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計算,在所有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其中,美國家庭節約用水功不可沒。
美國家庭用水主要有三大塊,包括衛浴用水、洗衣用水和廚房用水,其中衛浴和洗衣佔到約2/3。此外,滲漏浪費比較嚴重,約佔14%。
家庭如何節約用水?美國環保署從改變不良用水習慣和使用節水產品著眼提出措施,考慮到家庭用水的各個環節。節水的大原則包括:不用水的時候勿讓水空流;自來水管道系統有任何滲漏要及時修理,減少浪費。
美國環保署提醒大眾:勿開著水龍頭刮鬍子和刷牙;盡量縮短淋浴時間;打肥皂和抹香波的時候關上水龍頭;勿把馬桶當成垃圾桶;盆浴時浴缸半滿就可以了。廚房節水的辦法有:把水果和蔬菜放在盆里洗;勿用水解凍食品;洗碗機滿負荷使用,並根據負荷調整水量;用手洗碗時,在洗滌槽內充水漂洗。環保署還指出,洗衣機滿負荷使用時用水最省,另外要根據衣服多少調節水量。
美國家用節水產品主要類型是水龍頭、淋浴噴頭、馬桶和洗衣機。美國國會1992年立法要求所有在美國出售的馬桶必須達到一次耗水量不超過1.6加侖的標准。目前美國製造的淋浴噴頭要求每分鍾水流量不超過2.5加侖。在美國已很普遍的滾筒洗衣機是美國家庭洗衣節水的推薦產品。
使用低流量水龍頭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節水措施,同時其購買和安裝花費也不高。美國西雅圖2001年一項調查表明,使用低流量水龍頭可節水13%。
德國:政府補貼居民集雨
德國境內整體而言,水資源豐富,雨水也較充沛。保護水資源免受污染是德國政府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政府也不忘通過各種手段鼓勵節約利用水資源。
節約用水可以節省國家在供水上的開支,減少廢水污水的產生,水廠可以減少自來水的供應。同時,用於供水和污水處理的能源消耗也將降低。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德國家庭中每人每天平均消耗130升自來水。盡管相對其他工業國家,德國人均水資源消耗量比較低,但政府認為,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節水潛力。有關調查顯示,在德國人日常用水中,人們吃飯和喝水總共只需要4至6升水,大約有2/3的水用在了洗澡和沖廁上。
德國環境部為此專門通過互聯網等形式,向公眾介紹節約用水的小竅門。政府首先倡導改變個人用水習慣。例如,使用淋浴而不是浴缸洗澡,這樣最多可以節約70%的水,同時也降低了加熱水所需要的能耗。
在技術環節上,政府建議公眾在購買抽水馬桶、洗衣機時,注意選擇節水型產品。德國降雨比較充沛,雨水利用具有很大潛力。廁所用水並不需要達到飲用標準的自來水,因此可以考慮用儲備的雨水來代替。在德國一些州和社區,當地政府提供一部分補貼,鼓勵和幫助居民購買雨水收集設備。專家建議,給花園澆水最好用雨水。另外,最好早晨或者晚上澆水,而不是中午,這樣能減少蒸發造成的損失。
調節水價也是德國政府例行節約用水的一個重要杠桿。過去十多年,德國全國平均水價呈逐年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逐漸減少。1994年每噸自來水平均價格為1.43歐元,比上一年增加8.1%;而2002年,每噸自來水平均價格為1.71歐元,比2001年僅上調0.6%。
日本:生物廁所不見廢水
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觀念,在日本已經深入人心,在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早已化作從我做起的實際行動。
日本的廁所很注意節約用水,有很多地方沖洗廁所用的都是再生水,大多是工廠廢水循環利用。再生水不能像自來水那樣直接飲用,但用來沖洗廁所和洗手不成問題。日本的水龍頭大多有伸手即出水的自動感應裝置,而且不少水龍頭像淋浴噴頭那樣通過許多細孔噴水,既可滿足洗手用水,又不浪費。在愛知世博會現場,記者還見到一個「生物廁所」,這個廁所沒有廢水,沖洗廁所的水經過處理後反復利用,在世博會期間可節約用水1000多噸。當然,像這樣的廁所成本很高,現在很難付諸實用,但至少體現了日本人的節水意識,預示了未來節水的方向。
在家庭生活中,日本人很注意節水:如洗完菜後要注意先關水龍頭,然後再把菜放好,而不是先把菜放好再來關水龍頭;做油炸食物後鍋里沾滿了油,洗起來很費水,要先用紙把油擦凈後再用水洗,這樣既可以節約用水,又可以減少對水源的污染。同時,吸了油的紙作為可燃垃圾,燃燒時可增加回收的熱量。總之,日本人節水注意從點滴做起。
日本的各大企業都在競相開發節水產品,如節水洗碗機、節水洗衣機等。有的洗碗機從各個角度噴出細細的水流,用水量僅為用手洗碗的幾十分之一。某公司開發的洗衣機,滾筒上方呈斜面,可節約一半用水,深受人們的歡迎。
節約用水可以減少家庭開支,如用節水洗碗機每年可節約水電費兩萬多日元。但日本人節水不僅僅是為省錢,而是在盡自己的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同時,必須考慮是否有利於社會。
拉美:立法保障節約用水
拉美各國水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隨著人口的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拉美國家正面臨著水資源需求量增大和水資源污染日趨嚴重等問題。
為了保護和合理使用水資源,拉美各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相繼制定並實施了新的國家水法,對供水和環境系統進行了體制改革,實行了水資源的分級管理,鼓勵私人參與水市場。
墨西哥政府通過完善立法,逐步建立了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和州級分權管理機構,所有采水、用水和排水單位、個人必須取得國家水委員會頒發的許可證。
墨西哥國土面積的2/3處於乾旱或半乾旱狀態,不得不靠開采地下水資源來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這導致地下水水位急劇下降、地下水含鹽量迅速增加等問題。對此,墨政府不斷完善用水收費制度,限制過度開采地下水資源。
智利的國家水法規定了水權轉讓制度,由政府和私人聯合持股的股份制,推動了水市場的形成。將於明年1月開始實施的新水權法還對河流、湖泊的保護進行了規定,並且規定公共工程部在乾旱等特殊情況下掌管水權,從而保證供水設施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兼顧了社會效益。
阿根廷的情況是,除首都外,聯邦政府將水權(包括灌溉管理權,各項與水有關的政策、法規制訂權)下放到省級地方政府,並把一些供水和衛生工程轉讓給私營部門,使該國的灌溉協會享有包括征稅權在內的完全合法的權力。同時,阿政府還鼓勵用水戶協會聯合,形成規模開發經營,減少行政開支,提高供水效率。
哥倫比亞制定的新水法鼓勵私人資本投資灌溉排水工程建設,推動用水戶協會參與灌排工程的建設管理。目前,全國24個大中型灌區有16個已移交地方協會管理。
印度:立交橋下有儲水池
在印度,人們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收集雨水,有很多收集雨水的裝置和輸水系統,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不少印度人直接從屋頂收集雨水,導入院內的儲水池,經過一個雨季儲滿後,就可以滿足一年的飲水需求。直到現在,印度很多地區的農民修建房屋的時候,都會在院子里用磚頭壘一個儲水池,裡面塞進不少鵝卵石和粗沙,雨水經過沙石的簡單過濾就可以飲用了。屋頂有一定的坡度,便於雨水很快流下。屋檐部分有突出的溝槽,接收從屋頂流下來的水,經過導管再進入地面的儲水池。儲水池的井口高於地面,避免了人畜糞便的污染,池水可以滿足人和動物的飲用需要。在一個村莊的空曠土地上,農民會挖一些儲水池,底部多為水泥磚石構造,主要用作農作物灌溉。
在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橋也在節水中派上了用場。地方市政在許多立交橋下修建了大的儲水池。雨季來臨時,雨水順著立交橋的兩側經過排水溝直接進入橋下的水池,用於滿足城市綠地的澆灌用水需求。在一些大型機場,水泥地面也便於雨水的收集,一些機場修建了寬約兩尺、深一尺多的導流渠,將雨水導入機場附近的儲水池內。
收集雨水有很多獨到的優點。首先,基本上沒有地域的限制,因此印度各地大都有符合當地地域特點的收集雨水裝置,如南部的收集雨水裝置多用竹子作導流。其次,經濟實惠,儲水箱可大可小,建築材料多為磚頭、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投入不大,但解決了飲水和灌溉問題。第三,不像修建堤壩、修建運河一樣會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
印度各地的節水裝置大都能做到充分利用地方水資源。在北方的沙漠地區,一位名叫那費爾的退休工程人員還發明了一種「人造冰川」。他先修建一條溝渠,再用很短的金屬管道將溝渠內的水引入鄰近村莊的山嶺背陰處的一個低窪地帶。當天然冰川融化後的水流進金屬管道的時候,水就結冰了,隨著更多的水流進來,水會把冰沖出管道,沖進低窪地帶,形成人造冰川。冰川是沙漠中唯一的水源,那費爾將冰川引到村莊附近,這樣村民們在春季就可以灌溉。這種人造冰川水質干凈,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水源。
在一些貧窮的邊遠地區,當地政府通過居民籌資、政府部分投資和非政府組織捐資等手段,為農民修建了不少雨水收集設施。印度中央政府還專門成立了水資源部,對全國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配。
以色列:節水點滴必較
以色列60%的國土面積被列為乾旱地區,缺水狀況嚴重製約了其農業發展。以色列建國50多年來,在農業產量增長12倍的同時,農業用水量只增加3倍。利用價格杠桿鼓勵節約用水、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發展節水技術是以色列節水的重點。
以色列於1959年頒布《水法》,規定境內所有水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隨意開采地下水。水資源的定價、調撥和監管由專門的水資源委員會負責。
水資源委員會根據用水量和水質來確定水價。城鎮居民用水價比農民用水價高出許多,而且政府還向城鎮居民另外收取污水處理費。農民因農業生產需要而用水量大,政府為此給農民用水規定了階梯價格,鼓勵節約用水。如果用水量低於額度,價格就比較低;用得越多,價格越高。此外,鹹水淡化或污水處理所得的水,其價格相對便宜,這樣是為了鼓勵水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由於水源短缺,以色列加大了對非常規水源的利用,並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以色列政府在1972年制定了「國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計劃,開展利用污水進行灌溉的試驗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以色列的設想是,未來農業灌溉全部用上污水再處理後的循環水。
以色列研究人員還開發出「土壤蓄水層處理」技術,即污水經處理後再通過土壤注回蓄水層,土壤和沙層會起到凈化過濾的作用。實踐證明,經這種技術處理後的水接近淡水的質量,可以放心用於農業灌溉。以色列人口稠密區已經用上了這種技術,每年大約可獲得1億噸凈化水。
自20世紀60年代起,以色列就致力於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實際產量也逐年增加。根據以色列水資源委員會的預測,到2020年時,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年產淡水2億噸,占總供水能力的近8%。
在以色列節水技術中,農業用滴灌技術是其傑作。實踐證明,應用滴灌技術有以下好處:第一,水可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因此比噴灌節水20%;第二,在坡度較大的耕地應用滴灌不會加劇水土流失;第三,從地下抽取的含鹽濃度高的鹹水或污水處理後的凈化水可用於滴灌,而不會造成土壤鹽鹼化。
目前的滴灌技術用上了自動閥和計算機控制技術。以色列化肥製造商也千方百計地開發出了可溶於水的產品,因此施肥可與滴灌同時作業,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節約了成本,並使滴灌技術趨於完善。
『拾』 印度人怎麼喝水還能把水吐出來
我也看了視頻,猜測事先在胃裡放了薄壁的皮囊,有管子通口腔。反正視頻始終沒見他張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