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西方認為印度並不可怕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大國崛起和發展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西方大國的接連崛起。還有二戰後的新興國家的崛起,都堪稱是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從國家的崛起來說,雖然大部分的大國崛起,都能帶來國際勢力的改變,帶來國際的深刻調整和分配。尤其是對於西方來說,那是尤其害怕大國的崛起,因為這必然使得西方的力量此消彼長,這也是西方對大國崛起那麼防範的主要原因了。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印度,為何西方認為印度並不可怕?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西方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知道印度成不了氣候,因為印度沒有成為大國和強國的力量。而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延續,而且在古代都是世界強國,強悍無比,主導世界。所以中國的崛起,才是震動世界的事情,才是影響巨大的,西方很是害怕的。
Ⅱ 對印戰爭雖然只打了一個月,為何印度50年都沒辦法走出戰爭陰影
對印戰爭雖然只打了一個月,是卻給印度帶來了很大的身亡,讓這個國家非常的落後,窮的孩子非常的多,戰爭真是一個可怕的東西。
印度戰爭真的非常的殘酷,印度感覺都無法走出這個戰爭的陰影,戰爭給印度人民帶來了非常大的痛苦,我看見他們,我就非常的心痛。
Ⅲ 美國為什麼害怕中國,卻不害怕印度
因為中國是潛淵騰龍,印度是美國手心的一顆棋子!
美國之所以害怕中國崛起,是因為中國有太多讓他畏懼的地方。
中國是上下5000年強國與其說美國害怕中國崛起,更恰當的應該說美國害怕中國實現全面復興。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一直是世界強國,那時候的古代中國征戰四方,多少國家都需要向他定期進貢,表示忠誠。
印度不僅經濟難以發展起來,國內矛盾還很多。
比如女性受歧視問題越來越嚴重。印度女性地位雖然一直很低,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印度政府還一直任由這種問題發展,以後勢必會有大麻煩。
美國能夠掌控印度印度雖然現在依然很貧窮,但是他能夠發展到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的美國。
美國無論是經濟上、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對印度有所控制,印度可以說一直被美國捏在手心,是一顆用來針對中國的棋子。
印度是棋子,美國是執棋人,美國當然不害怕他崛起。
如果你還有其他想補充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探討。
Ⅳ 為什麼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印度,在面對巴基斯坦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呢
那倒不是,其實印度經常欺負巴基斯坦。只是打不了大仗而已。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邊境不到400公里,而巴基斯坦有核武器的。
簡單的說: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核威懾是有效的,印度不敢對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常規威懾能力較弱,印度並不忌憚侵犯巴基斯坦的主權,但也不敢於引發大規模的沖突。
舉個典型的例子,今年2月份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發生軍事沖突,印度竟然敢於以12架幻影2000組成的大型機隊越境襲擊巴基斯坦,這種規模的軍事進攻在現在的世界上都是罕見。然而這么大規模的突然襲擊竟然遭受到了讓人感覺十分烏龍的失敗,而且巴基斯坦迅速的進行了有效的報復,最後印度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還製造了一場可笑的宣傳勝利。
也就是說,印度不怕跟巴基斯坦打一仗,但是打到這個程度它也就怕了,不敢再打了。也就是說,空軍出動到中隊的規模他們就占不到便宜了,再擴大沖突也不值得了。
從實力對比來說,印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六七倍,GDP是巴基斯坦的九倍,軍費是巴基斯坦的七八倍。國力差距十分懸殊,但是雙方的軍事力量差距就很小了。僅以空軍來說,印度擁有三代機300多架,而巴基斯坦是200多架,考慮到質量差距和中國對印度的牽制,雙方前線空軍的實力對比還真不一定誰強誰弱。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武器上的實力半斤八兩,印度的核彈頭多一些,強一些。但是導彈部隊的實力事實上不如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導彈部隊的數量、質量和實際部署狀態都強於印度。然而地理條件決定了印巴雙方都沒有什麼戰略縱深,抗打擊能力都很弱。所以實際上是能夠確保相互摧毀的狀態。僅此一項就決定了雙方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在印度家大業大的情況下,打大仗,哪怕是常規戰爭,吃虧的都顯然是印度。
由於印度在國力上有絕對優勢,他們不怕消耗,而巴基斯坦就耗不起,只要不打成大規模戰爭,同樣的損失,也是巴基斯坦更吃虧一些。所以,印度敢於主動挑事,甚至故意挑事,通過不斷的與巴基斯坦發生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來消耗巴基斯坦的國力。這一點和中國對越南的兩山輪戰是相似的。國力弱小的巴基斯坦一般只能忍了,但是一旦暴起反擊,印度反而不敢讓事態擴大。
說到印巴之間的威懾關系,就不得不說說中印之間的威懾關系。
中印之間賬面上的GDP差距大約四五倍,但實際的國力差距大約在十五到二十倍之間,空軍賬面上的實力差距大概在三四倍的樣子(中國的三代機大約在1100到1300之間),實際差距也遠遠不止了。所以中印之間的實際差距比印巴之間要大得多。中印之間還有很實際的地理阻隔,所以問題更加復雜。
中印之間的戰略核武器差距是徹底的壓倒性的,因為雙方之間存在兩到三代的技術性差距。雖然印度擁有核武器已經有二十年,但直到2019年的今天,印度的戰略導彈都沒有達到可以戰略值班的狀態。所有試射全部在昌迪普爾的發射基地的場坪上進行,沒有發射井,沒有移動發射車,沒有洞庫,甚至連野外預設陣地都沒有。它的核力量威懾巴基斯坦都很勉強,對於中國來說就跟朝鮮對美國的威懾是差不多的。更何況中國發展起來的導彈攔截能力,攔截印度還是綽綽有餘的,中國的常規導彈和隱形戰機部隊也有能力在開戰後幾個小時內把印度的核武器全部滅在地面上。
常規力量方面的差距略小,但是也足以稱得上是代差了。戰斗機方面,由於中國的有源相控陣和主動中距彈、高性能格鬥彈的迅速普及,現在蘇35在中國空軍和國產三代機相比都已經被認為是非常落後的了。在陣風成規模以前,他們的主力戰斗機蘇30MKI實際上已經是沒得打的了。加上體系建設的代差和規模上的巨大差距。可以認為常規戰爭,雙方同樣沒得打。
然而,中印都不能搬家。青藏高原給了印度幾乎無解的巨大優勢。中國對於印度在邊境上的小動作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辦法,除非下決心滅掉他們。這就給了印度冒險的勇氣。
前年的洞朗危機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中國在西藏的陸軍只有三個旅,而且其中兩個還是輕裝的山地旅。而印度僅在東線就有四個軍。所以從一開始印度是想要撿便宜的,但是很快就發現撿不到便宜,因為東線全部四個軍加起來都是打不過解放軍一個機械化旅的。大部隊越境等於送死,所以大約兩三天之後印軍的大部隊就撤回了,留了一個排,四十幾個人象徵性的對峙。更能體現印度的恐懼心態的是,印度空軍戰斗機和機場數量雖然在當地具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仍然在對峙發生後緊急撤走了全部的三代機。可見真打起來是什麼下場,印度自己心裡也是有數的,陸軍還留了幾個人撐場面,空軍真的是連面子都不要了。印度又怕死,又不願撤,除了面子實在掛不住之外。他們也在賭,賭中國在這么邊遠的地區耗不起,而且機械化部隊也不可能越過喜馬拉雅山。一直到新疆的部隊調入西線,他們才完全撤回。由於西線的地形較為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的機動作戰,而且有巴基斯坦的配合,有兩三個旅就足以一舉擊穿印度的防禦縱深的,這才是最後讓他們害怕的。當然最終印度是虧到姥姥家了。不用看西方媒體替印度吹牛,洞朗危機產生了兩個後果,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在當地實現了實際控制,間接後果就是加劇了不丹和尼泊爾脫離印度的傾向。小弟們都看出來了,老大吃相太難看,但是又打不過中國,那還不趕緊想辦法換隊伍?這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中國丟臉了,但實際上中國在西方媒體上從來就沒有面子可言,印度在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傀儡國當中丟的臉才是真的丟臉。不僅如此,這兩年還可以看到除了巴基斯坦這個傳統盟友之外,孟加拉、斯里蘭卡和緬甸軍隊都在迅速的中械化。這一切與印度在南亞的控制力迅速下降都是息息相關的。未來通過這些國家封死印度東西南三個方向的海岸都是可能的。
洞朗危機體現的就是印度實力的極限,他們在邊境挑事最多就到連一級的沖突。東線達到營一級我們就吃不了虧,就算東線打不過去,自保也是沒有問題,再說還可以從西線找回來。
但是中印沖突和印巴沖突又有本質的不同。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沖突中雖然吃了虧,但是國力優勢明顯,所以後續是巴基斯坦主動求和,而印度卻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繼續挑事,因為他們通過沖突也測出了巴基斯坦的底線。而在洞朗方向,中國雖然給了印度一個台階下,但還是在當地建立了永久性哨所,印度方面是根本不提這茬的;不丹被控製得很嚴,但是他們的不滿仍然通過各種渠道捅到了國際上,只不過被西方媒體刻意忽略;本來被印度控製得死死的尼泊爾這幾年局面已經越來越控制不住,印度也不敢公開鎮壓。在洞朗吃的虧也就成了啞巴虧。可以想像,印巴沖突未來會連續不斷,印度會在一定限度內不斷的蠶食巴基斯坦的利益。而中印沖突則會被壓縮在一個更小的規模上,他們會不斷的刷存在,會不斷的搞點小動作,但是規模上也就到此為止了,也不會敢於真正觸碰中國的利益,當然已經佔了的東西也不會退回來。
Ⅳ 印度擁兵百萬,軍力號稱全球第4,巴基斯坦為何不害怕
雖然印度給人的感覺有點落後,但印度的軍力在全球可是能排第四的,人口大國那一,就是這樣一個軍事強國,擁兵百萬,巴基斯坦卻絲毫不怕。
雖然印度的佔地面積高於巴基斯坦,人口數量也高於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的武器相比於印度來說,並不差多少,而且兵不在多而在於精,軍力再多又如何,質量不高也於事無補,雖說印度有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手裡也是持有核武器的,說起來也是勢均力敵,又有什麼可怕的呢,而且在這個時代,他們雙方也不可能真的打起來。
Ⅵ 為什麼印度這么讓人不可思議
中國在古時候一直稱自己為天下,中國的西面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西南是白雪皚皚喜馬拉雅山,在古代,印度與中國就是兩個平行的世界,這種感覺就像我們今天看外星人,可能在某個新聞上聽說他存在過,但是一生都未曾見過。地理的阻隔決定了文化的獨立,這不止是印度和中國,可以說拉丁美洲,非洲,中東,歐洲,到現在也同樣是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孟加拉人從來都不覺得印度人不可思議,就像日本人不會覺得中國人不可思議一樣,這是同一個文化圈的文化認同。
勤奮是一個對比的詞彙,其實不只是勤奮,好吃,漂亮,干凈。這些都是因為懶惰,難吃,醜陋,骯臟對比而產生的。如果每個人工作效率都一樣,哪裡來的勤奮。中國改革開放後,使得一大批人由於勤奮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大家對於財富的迷戀,使我們變成了全世界最勤奮的種族。而印度,現在是一個每年GDP增速超過6%的國家,這意味著每天幾乎都有百萬富翁產生,空調等冷藏設備的引入,成功的商人,也會讓印度迷戀上金錢,也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勤奮,青島啤酒廠改革後的第一條廠規,「禁止隨地大小便。我們哪還有資格嘲笑印度呢
Ⅶ 日韓兩大發達國家成為疫情大國,為何印度卻沒有爆發
至於印度沒有全面爆發的原因,我覺得有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印度國家人口流動性差
大家都知道日韓兩國是我國和外地人員特別喜歡的外出打工的地點,而印度相比較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的流動性,偶爾會有些人會去印度旅遊,但是過年前後又恰巧不是去印度旅遊的最佳時節。所以大大減少了外來人員流動,而且他們印度本國的人民有的人員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印度,也就是說他們也降低了因外出流動被傳染的可能性。
其實現在數字信息話速度這么快,我國醫治數據、防疫方法等等所有信息都已經公開在網上了,希望印度朋友們可以看到這些消息,做個自我檢測,這樣至少能做個初級防護,疫情可怕不容忽視啊!
Ⅷ 印度各方面看上去都很強,為何美國不害怕印度崛起
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對任何潛在對手都有預警機制,其中也包括印度。比如第三次印巴戰爭時,印度宣布搞出核武器後,美國前後都對印度有一定製裁。所以不存在美國不擔心印度崛起的概念。
至於說美國現在為啥不怕印度崛起,這主要可以歸納為四點。
第一,印度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美國全方位吊列印度。以GDP舉例說。印度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93萬億美元左右,超越英法排名世界第五。
這個數值和這個排名都挺不錯,但跟美國相比較,差距仍很大。僅為美國的13.6%。這個水平還不值得美國對印度下手。
第四,中國的復興導致美國專注於扶持印度牽制中國,而忽視了對印度的壓制。
西方人的崛起,是前後幾百年,通過掠奪等手段,讓自己壯大的同時拉低其他國家,從而達到崛起的目的。可中國不是,新中國從改革開放始,互惠互利,悶聲發大財,僅用四十年時間就走完了人家幾百年的路,這就太可怕了。
在美國人看來,現在的中國很強,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不僅工業門類齊全,而且還在爬坡高端產業鏈。最關鍵的是,中國還有獨立性,不受美國控制。如果中國上去了,那麼美國就該掉下來了。
美國不想下來,但又不能對中國來硬的。這該怎麼辦呢?好辦,扶持印度,讓印度跟中國死磕,拖住中國。
畢竟印度目前距離把美國拉下馬還太遠,印度國內的買辦階級還賣國,美國一點也不擔心印度短時間內會翻天。而中國已經遏制不住了。未來的煩惱要給當下的憂慮讓路。
Ⅸ 西方國家為什麼不怕印度大國崛起而打壓它
印度自身的金融體系被西方資本滲透太多,只要稍不留意,就會被西方資本敲打,所以,印度也是孫悟空飛不出如來的五指山
舉個例子,美聯儲連續加息3,4次了,印度每次都是風聲鶴唳,更有莫迪總理宣布廢除「大額紙幣」的壯舉,此舉確實遏制了印度的外匯儲備外流,同時也揭露了印度金融系統的脆弱,一個國家的金融系統50%以上掌握在別人手裡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相信大家已經不言而喻了。
Ⅹ 印度真的很可怕嗎
說起印度人們大概都會用臟亂差形容吧,這個國家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再匪夷所思的事都能做出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火車,他們的火車在市場的中心,每次火車一來周圍的人也不為所動,直到火車真正走到了自己的攤位才開始慢慢收拾挪動。火車上到處都是人,窗戶上爬的,火車頂端站著的,只要可以哪都可以是自己的座位。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嘗試著去不同的地方尋找刺激,印度也是個很好的地方。雖然臟亂差是標配,但還有很多地方值得一看。火車很多人是不會嘗試了,但他們的地鐵卻很好,裡面很寬敞干凈,和很多國家的地鐵都可以相媲美。以前,印度的人權也很不平等,女性的地位很地下。隨著經濟的慢慢的發展,很多問題也得以解決,女性也慢慢獲得了應有的尊重和權力,地鐵里也有女性專門的座位。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人口基數很大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地鐵再上下班的高峰期也很擁擠,但他們也是井井有條,並不像以前的火車那樣雜亂無章。
除此之外,印度的電影業的發展也很厲害,電影業是印度娛樂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印度電影業為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尋求新的增長點。在影院的建設,發行和運營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和探索。印度影片的教育意義也越來越重,有多新穎和動人的題材。印度電影中演得較成功的有沙魯克·罕和阿米爾汗,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印度電影。
記得看過的第一部印度影片是《阿育王》,片中美輪美奐的愛情,浪漫的愛情,曲折的愛情故事情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我對印度有了改觀。臟亂差不能代表整個印度,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值得讓人尊重的文化歷史。
其實這個國家的人都很會享受和追求,他們的生活是窮而不苦,緩而不慢。他們對生活總有種敬意,宗教的多樣式,也讓他們充滿了信仰。印度也很注重教育,能提供幾乎免費的義務教育和醫療保險。
印度從獨立以來也沒發生過軍事政變,每次大選都有條不紊的進行。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優點也有其別人不認同的地方,我們應該摘掉有色眼鏡,平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