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印邊界對峙,印度要達到什麼目的
印度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侵佔中國的領土。
2. 不具備硬實力 印度為什麼執意挑釁邊境
很簡單,地理條件問題,中國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要大打還好說,小打防不勝防。
中印邊境分東中西三段,由於不丹有印度的駐軍,所以中線和東線其實是相連的。西線一邊對付中國一邊對付巴基斯坦。印度軍隊實際上重兵都在對付巴基斯坦,對付中國的力量很弱。弱到什麼程度呢?去年洞朗對峙,印度在東部四個軍20萬部隊,重裝備不如中國一個機械化旅多。當然印度空軍看起來挺嚇人的,但實際上印度東北部能保障三代機的就兩個機場,地面防空能力和空情能力都聊勝於與無,其實根本擋不住現代空軍的空襲。
所以中國西藏軍區的地面部隊才一個機械化旅和兩個山地旅,相當於一個旅對上印度一個半到兩個軍的節奏。為什麼中國在中印邊境駐軍那麼少呢?印度真要敢打過來,這點兵力夠滅他們的了。我們要打過去,再給三個軍都不夠。因為機械化部隊要翻過喜馬拉雅山,那怎麼玩?後勤補給怎麼辦?真心要大打,走西線,巴基斯坦配合,一個機械化集團軍平推過去就得了。要是不想大打,再多的軍隊壓在西藏也是白白吃糧食。
印度為什麼在邊境駐軍那麼多呢?
首先他們的軍隊主要任務是鎮壓東北部的叛亂。實際上印度東北部十幾個邦常年都是叛亂狀態,必須要正規軍鎮壓才能談得上有效控制。
第二是對中國的恐懼。中方一個旅沖下來他們就扛不住,盡管後勤補給是問題,但別忘了叛亂地區保不齊有帶路黨呢?所以印度必須有重兵壓境,才有起碼的安全感。
第三,他們需要樹立中國這個敵人,對內就好像勇者斗惡龍,敵人很強大,我也不慫。說實話印度在邊境小打小鬧對中國是很膈應的事情,因為邊境線太長,又是高寒山區,控制不過來,不可能幾千公里24小時盯著。印度的騷擾也只能做做樣子,但是政治上很得分,中國打他,他們說中國欺負他們;不理他,他們說我比中國厲害。其實他們跑過來也站不住,不光打不過,冬天大雪封山他們也得退回去。就像洞朗這地方,其實過去他們就經常過來,還修了地堡,結果也控制不住,就讓你惡心。中國惡心了,他露臉了。但是實際好處根本沒有。
交代一句,中國能有今天,就說明在絕大多數國際博弈中是勝利者,成功者,吃虧的還真不是我們。
洞朗對峙但現在回頭看,其實遠強於打一仗。印度這會虧到姥姥家了。對內既不能扮無辜,也不能扮勇敢,自己找的麻煩,一槍沒放被趕出來了,人家還實際控制了,坐實了窩囊形象。勇者斗惡龍變成了傻小子玩火。所以乾脆不提這茬了。對外滿盤皆輸,雖然西方媒體為他們加油吶喊,但是周邊國家特別是不丹的不滿和恐懼已經是寫在臉上的了。
但是話說回來,中方一個多營壓在哪裡不是長久之計,成本太高了,遲早要撤回來的。撤回來之後還要提防印方找回場子。好在這一次實力碾壓,印度也怕,什麼狗屁冷啟動,中國機械化部隊幾天之內從新疆開到邊境,這才叫冷啟動。今後小偷小摸不可避免,但是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反而小了。
3. 最近的中印邊界事件分析 印度為什麼要這樣
道理非常簡單,列寧說過,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了。日光底下無新事,開啟邊釁不過是轉移人民注意力和加強對軍隊控制的手段而已。現在的印度正面臨著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危機,因此在中印邊境挑釁不過就是為了轉嫁危機。
4.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十萬意欲何為!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沒有什麼奇怪的,你可以把他理解成為被我國逼急了。 他在邊境屯兵原因有三。 1是中印之戰結束後,在雙方有爭議的地區(這個地區的確是有爭議的,不是我國說的是我們的,也不是印度的,是一直沒有佔領的,後來雙方都想對他有主權),發生了戰爭。戰爭結束後,我方全面佔領了有爭議地區,把有爭議地區雙成了三段,後來雖然退還了他們一段,但你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們占的全是高地,印方占的是低地。這樣我方對他們有一個巨大的戰略優勢,基本上我方在那地區投一萬兵力,印方起碼要投四萬多兵才可以防守得住。不但如此,這些地區離印度經濟中心距離近,對於我國來說,是西藏經濟不發達地區,再加上我們有戰略高度。如再次發生戰爭的話,對印方極不利。 2是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大國,得到國際認可,但他在中國邊上。對於地緣政治學來說,他不戰勝中國,永遠也出不了頭,問題就在於,他不但沒戰勝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差距在擴大。他對我國的感覺就是一頭老虎在他身邊,他感覺十分不安。 3是,近年來,我國修了青藏鐵路,又花大力氣改善西藏的公路建設,雖然我們沒加大邊境兵力,但增加了兵力投放能力,這對於印度來說,中國一但出兵就迅速到達,和在邊境增兵是一個意思。 所以,印度邊境增兵不用奇怪,因為我們相當於先增了兵,印度只是一個正常的反映吧了
5. 印度為什麼敢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得
印度牽制中國除了為了領土外,其外交用意很明顯,因為以前是中蘇不對付,所以和中國搞僵了可以得到蘇聯的援助,現在中美不對付,所以和中國搞僵了可以得到美國的青睞,因此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6. 印度為什麼擬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搞旅遊
據報道,印度想要把邊境地區發展為旅遊目的地,以便能夠在接近實際控制線的偏遠地區增加聚居人口,並計劃通過直升機服務來提升區域內的交通連接。文章認為,印度在邊境地區實現民用航班通航或許對平衡中國對該地區的「侵略」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圖:印軍直升機
除了大力發展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的旅遊業,印度政府還計劃通過直升機服務來提升該區域內的交通連接。印度航空部長丘比表示:「我們已經增加了直升機的缺口補助,對他們飛行時間的計算也更加現實可行。我們期待(直升機服務)能夠使查謨和喀什米爾、印度東北部、喜馬偕爾邦、北阿坎德邦、安達曼、尼科巴和拉克沙群島更好的連結起來。」
印度民航部副部長辛哈表示:「直升機不需要大型基礎設施就能降落,是一種可以往山區安置大量人口的非常經濟的方式。我們估計投入運作的直升機數量將從現時的200架增加10倍。」
根據該計劃,印度直升機駕駛員和航空公司將會獲得喜馬拉雅地區至少36個機場著陸點,范圍從喜馬偕爾邦到阿魯納恰爾邦的不同區域。對此,錢峰直言,印度這兩年一直積極加強在中印爭議區中小型的機場的建設,所建機場天然具有軍民兩用性質,這不過是印度加強在中印爭議地區存在的一種手段。
7.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五萬有何目的 中國對此該作何反應
印度在印度自己的國土上調動軍隊,哪怕是調動到你的邊境,只要人家沒有越境,那就是人家的主權,人家的自由,不管他有什麼目的。
我認為中國應該先弱弱的抗議幾句,和印度打打嘴仗,然後把印度增兵對面的解放軍後撤個幾十公里。
如果印度就此罷休,撤軍走了,那麼是印度吃虧,至少他調動軍隊更大,花費更多。
如果印度賴著不走,同樣是印度吃虧,因為兵力多,他後勤補給更困難。
如果印度得意忘形,越界過來,那就最好了,小打兩仗,讓印度勝上兩場,一方面刺激印度的慾望,一方面樹立國人敵愾之心,然後就一舉反攻,乘機玩個大的,把所有的被佔領土連本帶利都拿過來。
8. 當前印度為什麼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態度強碩
首先 印度前段時間經濟問題很大的 莫迪需要通過轉移矛盾來解決政治危機
再者 現在一帶一路 印度看中國經濟增長 心裡不甘
還有你以為開戰是好事嗎
你信不信一旦全面戰爭 日本美國馬上聯合打你 這兩個國家本來就視中國為最大對手
還有 一帶一路戰略馬上就崩盤 經濟重創
對當然打得過印度 印度會滅亡 我們的代價呢 經濟重創 失去亞洲霸主地位 民生水平下降 為了幹掉印度 付出這么大的代價 不值得
日美馬上接著鬧
釣魚島 台灣 南海諸島 你還有國力去保衛嗎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中國 那是因為經濟軍事放在那的
印度知道自己打不過中國 也知道中國不想打
中國的忍讓是有原因的 地在那裡 若干年後 地還在那裡
但中國再發展數十年後 經濟軍事幾乎可以持平美國
到那時 你看還有誰能叫來叫去
中國下的是一盤大棋 這也是美國慌的原因 因為中國不吃你那一套
總而言之 為了一百米 直接開戰 並不妥當
再添一句 你以為中國沒集結兵力? 只是集結了我們也不知道
9. 印度為什麼敢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得寸進尺
因為印度蠻不講理
10. 印度為什麼總拿中國當「挑釁」對象
中印邊界戰爭。中印邊界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最後以中國軍隊的勝利結束。印度以邊界問題發動戰爭的原因有以下2個方面:A.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戰爭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在印度獨立之前,英國企圖以印度為據點,逐步對中國西藏的入侵,使西藏成為第二個印度,可惜在西藏人民和當時中央政府的阻礙下未取得成功。隨著藏南地區的發展,印度也加大了對此地區侵佔的野心,所謂「麥克馬洪線」依據,只是借口而已,此外,當時印度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和中印邊界問題模糊也是誘因。當時印度過度的高估了本國軍事實力,對中國的情況也不了解,盲目的發動戰爭,其結果早已註定。在中印邊界戰爭中,印度引以為傲的「精銳」部隊一敗塗地,中國解放軍勢如破竹,使印度全國上下大為恐慌,從此中國軍隊的強大深深的印在印度人民心中,現在印度對中國的敵對關系也很大程度上因為如此。B 政治問題 中國和印度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肯定會和中國爭取在發展中國家的「領導」問題。印度發動中印邊界戰爭,很大程度上也是想依靠此戰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起領頭羊的作用,其結果使印度成為笑柄,反而提高了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印度肯定恨得直咬牙。
2.地理位置。中國和印度在地理上同屬於東亞地區,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國在很大區域上有著共同的利益,競爭不可避免。面對中國的超速發展,尤其是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海軍,海洋戰略的提升,視印度洋為其領地的印度,自然會產生很大的戒心。其地理位置,也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發展的橋頭堡,印度的外交政策是典型的「遠交近攻」,依靠美國發展,提高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因為美國和印度有著共同的敵人中國。說實話,印度處處以中國為「挑釁」對象,不僅是為了討美國人的喜歡,也側面也說明了印度的自卑心理和嫉妒心3.巴基斯坦問題。作為鐵桿兄弟,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可謂不遺餘力,這使印度感到非常惱火,尤其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問題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有著不同的宗教文化,自從兩國建國起,一直處於敵對狀態,摩擦不斷,如果不是因為中國的支持,印度肯定會「得償所願」,對中國的敵視自然產生。最近這些年印度的經濟發展和中國外交政策「軟弱」,美國的私底下支持,再加上,印度認為與中國為敵不可避免,當而皇之不斷散布「中國威脅論」,挑釁是很自然的事情。
4.中印之間缺乏了解。印度和中國同為世界古國,但是之間的交流卻很少,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中國和印度對其具體情況都不了解,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交往也很少,使兩國人民對對方都有片面的認識,而且都是不好的,這也許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輿論操縱也有一定的關系。中國人認為印度很窮很亂,印度也認為中國還不如他們,缺乏交流,造成兩國深深的隔閡,只有加大中印兩國全方面的合作,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誤會才會越來越少。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