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的介紹拜託各位了 3Q
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魯大學網站網址: http://www.jnu.ac.in 尼大的全稱叫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 其英文全稱是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簡稱JNU。可以說,在印度, 特別是在首都新德里,只要在有知識、有身份、 有地位的人面前提起JNU,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❷ 我現在在印度尼赫魯大學讀日語本科,估計畢業時能達到2級,英語交流工作沒問題,想去日本一流大學讀碩士
1. 在學期間可以到學校的國外交流中心辦理就可以,比從中國辦理,程序簡單,好申請。
2. 日本對留學生安排的獎學金都是比較好拿的,你要保證出勤率的話,一般都可以拿普通的。
日本大學獎學金一般是30%,50%的。 要成績好一點就可以拿50%的。
3. 在中國辦理時,至少需要提前6個月辦理,最長是一年。這個你得到相關的留學部問一下。
僅供參考
❸ 印度有哪些著名大學
一 、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6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1963年,根據國家技術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重點院校,並賦予獨立的學術政策、獨立的招生及學位授予權。印度理工學院在全國的7所院校均為政府大學,在教學和經濟管理上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委員會管轄。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每個分院各設董事會負責全權管理。董事會負責各院校的學術政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審核及成績考核。
二、德里大學
德里大學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建於1922年,是印度當時唯一一所提供教學和住宿的寄宿大學。根據中央立法議會的法案,當時在德里的聖.史蒂芬學院、印度教學院和拉姆賈斯學院隸屬德里大學,總計在校學生約750名學生。
三、尼赫魯大學
尼赫魯大學是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以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命名。該校建於1969年,校園佔地1000英畝,是文理綜合性大學。
❹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的介紹
尼大的全稱叫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簡稱JNU。可以說,在印度,特別是在首都新德里,只要在有知識、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面前提起JNU,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尼大建校時間不算長,與獨立後的共和國歷史相伴隨,並以印度共和國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名字命名,因此它的重要性及其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尼大是一座美麗的校園。它位於新德里西南,從火車站乘公共汽車可直達校園。從尼大到國際機場,也僅20公里的路程。
❺ 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跟廣州的華南理工比起來怎麼樣
沒什麼可比性嘛,你拿華工學歷去印度人家還不承認呢,你印度回來的中國還不一定認可呢!各個國家對大學評價的標准也不一樣,教育水平也存在差異,而且國際上對這種學校也沒詳細的排名,其實根本不用比的!就像張飛和岳飛有啥好比的!
❻ 為什麼中國的高等教育不如印度
有人說中國教育落後是因為人口多,果真是人口多的原因嗎?那我們就拿中國教育和印度比一比,06年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白皮書顯示,中國人口約為13億2360萬,印度約為11億1950萬。中國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 印度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三倍。可中國的教育已經輸給印度。
比較兩國的大學。去年一家國際咨詢公司McKinsey提出了有關中國高等教育的報告。其中對中印兩國的大學生素質進行了簡單的比較。結論是印度的大學生明顯比中國的大學生更能勝任跨國公司中層管理階層的工作。
由此,我對印度的大學產生了好奇,希望看看印度那些更稱職的大學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並和中國作一番比較。把手頭能找到的資料拿來一看,不禁嚇了一大跳。這幾年,中國是在打造「一流大學」:政府不斷增加對大學的投入,中國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不斷上升。比如在上海交大2003年評出的世界500所大學排名榜上,中國的大學有18家,已經是日本的一半。不久前看到網上評出「中國最被低估的大學」,包括蘭州大學,雲南大學等偏遠地區的學校。從照片上看,這些窮地方的大學,大樓蓋得好氣派,幾乎和發達國家的大學差不多。
與此相反,印度似乎在塑造末流大學。近年來印度大學雖然也急劇擴張,但政府的主要資源還是放在小學教育上。新建一個大學後就放在那裡沒人管,經費連維持實驗室都不夠。教授薪水奇低,有時甚至不得不兩三個月後才發薪水。一流人才往往不會去大學教書。即使在頂尖的學校,許多教授經常臨時取消自己的課,跑到外面賺錢。這也難怪,印度精英大學急劇衰落。在上海交大的世界500強大學排名中,印度僅有三所大學排在榜末的位置。
為什麼如此?當然有政府辦大學的官僚主義的障礙。不過,同樣的官僚主義,中國並不是沒有。中印大學最大的區別,是中國的大學錢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印度的大學,則被戲稱為是「窮人俱樂部」:學費被凍結了50年,維持在180盧比,也就是4美元多一點的水平,大致相當於不到40塊錢的人民幣。即使是印度的窮人,大都也能付得起。另外,印度大學生還享受種種福利。窮人常常是靠進大學才能在生活費用奇高的大城市站住腳。比如,新德里的房租非常高,但尼赫魯大學學生宿舍的租金,一個月大概就相當於八塊人民幣。此外,大學生的汽車月票,火車票,飛機票等等,都享受優惠。上大學對窮人來說,是進城的門票和福利。上大學等於拿生活補貼。
印度各界人士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必須提高學費。但是,印度的窮人有選票,而且投票積極。只要誰一提出漲學費,老百姓就有反應。結果學費怎麼也漲不成。看看印度人寫的關於他們大學的文章,無不充滿了危機感和哀嘆。他們往往把印度和中國進行比較,覺得印度在大學教育上已經完全不是中國的對手。
這也是最讓我驚異的地方。印度大學要和中國大學拼排名,幾乎像和中國拼奧運會一樣,早已被遠遠拋在後面,而且差距可能越來越大。但是,我們怎麼解釋McKinsey報告?為什麼印度這么破落的體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整體上比中國的大學生更適應國際競爭?從哈佛,MIT,加州理工學院,牛津,劍橋這些世界一流大學,到美國國家宇航局,IBM,微軟,Intel,Bell這些著名的高科技機構和跨國公司,誰能離得開印度培養的學生?在印度國內,這些大學上搶走了大量美國外包出去的服務業和高科技的工作。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資料,印度的人均GDP僅是中國一半強一些,但是,印度軟體設計師的平均工資達到11000美元,中國則為9000美元,反比印度低一截。這是否表明印度大學比中國的大學在培養相關人才方面更有效?
我對這些問題並沒有答案。不過,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印度以少得多的投入,破落得多的學校,低得到了零以下的學費(學費所換來的住房,交通等福利,遠遠超出了學費的付出),平等得多的體制,培養出來的人才,比我們那些老百姓幾乎上不起的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至少並不差。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繼續在高校燒錢,容忍大學抬高學費呢?我並不主張中國的大學走印度的道路。美國的市場化模式也許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大學體制。但是,現在中國的大學所走的道路,至少不比印度的好。要知道,印度的幾大名校,如印度科學院,印度科技學院等等,在國內依然非常有競爭力,乃至有「最優秀的人才進入印度科技學院,二流人才到美國讀書」的說法。另外,隨著經濟起飛,中產階級的崛起,許多如Rai大學這樣的私立大學蓬勃發展。中印大學的競爭,鹿死誰手還遠未成定局。印度的大學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發展模式,卻映襯出我們的大學泡沫是多麼的虛浮。
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 印度 高等教育 中國
❼ 印度最好的大學是
最好的應該是印度理工學院,其他幾個也相當不錯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6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1963年,根據國家技術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重點院校,並賦予獨立的學術政策、獨立的招生及學位授予權。印度理工學院在全國的7所院校均為政府大學,在教學和經濟管理上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委員會管轄。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每個分院各設董事會負責全權管理。董事會負責各院校的學術政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審核及成績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是全國7所理工學院的中心院校,位於德里南部城區,與尼赫魯大學和國家教育研究培訓學院比鄰。目前德里理工學院有約6000名學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學院有13個院系,9個研究中心,2個多功能中心。現有教師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講師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學科領域有應用工程、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土木工程、化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研究、機械工程、物理、紡織技術等。
坎普爾理工學院有九個個工程院系,並設有物理、化學、數學和人類學等基礎學科系。主要的教學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工業與管理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以及機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爾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地球科學、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工業設計中心、冶金與材料工程和物理學。
馬德拉斯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應用數學、生物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冶金與材料工程、海洋工程和物理學。
孟買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化學、計算科學與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機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生物技術、化學、土木、化工、計算機與工程、設計、電子與通訊、數學、機械工程、物理。
盧克里理工學院的基礎學科領域有:化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物理和數學;工程學科領域有:建築、生物、化工、土木、地震、電力、電子與計算機、機械與工業、冶金以及造紙;應用研究領域有水文地理學、管理和水資源。
印度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理學院是印度著名的研究和教育機構。學院成立於1909年,最初由印度著名企業集團—塔塔集團公司的創始人J.N.塔塔先生創辦。1911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1956年,印度教育部大學撥款委員會(UGC)成立後,由UGC管理。多年來,印度科學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為印度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學院現有40多個院系,涉及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和電子信息等領域,教學和研究人員325名,學生2000多名。印度科學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航天、通訊、電子、電力、冶金和化工、自動控制、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固態和結構化學等。
該院現任院長梅塔(G.Mehta)教授,是有機化學家,研究領域涉及分子設計和天然產物的合成等,是印度國家科學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學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建於1922年,是印度當時唯一一所提供教學和住宿的寄宿大學。根據中央立法議會的法案,當時在德里的聖.史蒂芬學院、印度教學院和拉姆賈斯學院隸屬德里大學,總計在校學生約750名學生。
學校一直將建立著名學院作為首要發展目標,在全國尋求有識之士,並將許多傑出人物引入德里大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德里大學已經發展為印度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目前,德里大學有14個學部,86個系,79個學院,分布在整個德里市,在校學生大約22萬。主要學科領域有理學、藝術、社會科學、法學、音樂與美術、工學、商業與金融、管理學、醫學、教育學等。
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開始在印度全國建立高級研究中心。在批準的18個類似的中心中,德里大學佔有6個中心。這六個中心是: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經濟學和社會學。
1973年,德里大學在德里南部建立了南校區,該校區以藝術和社會科學著稱。1983年,學校在德里又建了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以醫學科學專業著稱,西校園以工程技術專業著稱。
德里大學建有完善的圖書館系統,為師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檢索途徑。全校有各類圖書館30多個,其中,中央科學圖書館建築面積22595平方英尺,藏書18萬冊。
尼赫魯大學(Jawaha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魯大學是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以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命名。該校建於1969年,校園佔地1000英畝,是文理綜合性大學。該校以培養研究生和進行科學研究為主,在校生3500多人,外國留學生佔10%,來自28個國家。教師學生比為1:10。經費概算:4.935億盧比。
尼赫魯大學現有7個學院,分別是:計算機和系統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下設美國西歐研究中心、東亞研究中心、國際政治、組織和裁軍研究中心等七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院下設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歷史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等九個研究中心;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設有阿拉伯語和非洲語研究中心、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波斯語和中亞研究中心等十一個研究中心。該大學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簡稱中文系),有6名漢語教師,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共計85名,其漢語教學水平在印度最高。
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環境科學是該校優勢學科。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歷史研究中心、社會體制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地區發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被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UGC)命名為「優秀中心」。最近,尼赫魯大學被UGC授予「優秀大學」稱號。
該大學圖書館藏書500,000冊,930種雜志,每年購進書10000冊。該大學出版4種學術刊物:《歷史研究》、《國際研究》、《語言學院院刊》、《拉丁美洲展望》。
馬得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
馬得拉斯大學是印度精英學府之一,也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對印度南部的大學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目前印度南部較早建立的大學,一般都是從該校分離出去的。學校成立於1857年,有四大校區,共18個文理學院,68個系,是綜合性聯合大學。學校設有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財務與會計、管理、傳播與通訊、哲學、各國文學與語言、信息科學、數學、統計與應用、地理、化學、電子科學、生物技術學、環境科學、教育學、國防學、公共事務、南亞與東南亞研究、國際關系、物理學、植物學、宗教學等豐富的課程內容。學校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也設有相關研究機構,是一所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綜合性公立大學。
印度國家評估與遴選委員會(NAAC)對印度各大學通過在課程設置、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學設施與教學資源、學校管理水平等指標的綜合評比後,馬得拉斯大學名列前茅。
馬得拉斯大學在印度泰米爾那杜邦的高等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除了在校學生外,該校通過附屬學校與研究機構以及函授學校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學生得到該校的教育。
泰米爾那杜邦的首席部長兼任馬得拉斯大學的校長。
孟買大學(University of Mum)
孟買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研究生,設有36個系,2個研究生培訓中心和354個附屬學院,在校學生8萬。主要的課程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藝術、商業、法律、醫學、教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管理、統計學等領域。學校分為兩個主校區,分別佔地230英畝和13英畝,另有附屬學校和研究機構分布在孟買市內。
孟買大學圖書館藏書100多萬冊,分別分布在幾個圖書館中。其中尼赫魯圖書館藏書規模最大,藏書85萬冊,期刊3萬種,縮微版1200冊。
孟買大學曾經培養了印度各界著名人士。聖雄甘地、印度人民黨現人領導人阿德瓦尼、印度憲法作者阿邁拜德卡、印度前總理拉奧、印度著名女電影明星阿什瓦瑞以及印度的眾多作家、詩人、學者、企業精英包括許多海外印度人中的精英都畢業於該校學。
柯棣華大夫也畢業該校。
加爾各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
加爾各答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加爾各答大學的管轄范圍包括印度整個北部地區,截止80年代末,該校共有16個學院(67個系)、5個大學學院和211個附屬學院,注冊學生達15萬人。
16個學院是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家政學院、圖書館學院、工程學院、技術學院、美術與音樂學院、社會福利與商業管理學院、醫學院、牙科學院、順勢療法與外科學院、印度草葯與外科學院。
在大學文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大學醫學院、大學商學院和大學法學院中,前3個學院的規模最大。大學文學院共開設20個專業,外語類專業有英語和法語;語言類專業是比較語言學、孟加拉語、阿拉伯語與波斯語、印地語、梵語、巴利語(古印度語言之一,現為佛教之宗教語言)、烏爾都語(通用於巴基斯坦和印度)、泰米爾語(南亞地區用語);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有歷史、古印度史與文化、考古學、哲學、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圖書館學、新聞學、政治學。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開設的21個專業是農學、人類學、生物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純化學、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純數學、應用物理、純物理、生理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塑料與橡膠工藝學、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統計學。大學醫學院共開設24個專業,它們是:眼科學、矯形學、麻醉學、葯物學、生理學、生理醫學、放射診斷學、放射療法、解剖學、胸外科、兒童健康、醫學、普外科、實驗外科、生物化學、癌症研究、神經病學、婦產科等、心病學、醫學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皮膚病學與性病學、胸腔疾病、病理學等。
加爾各答大學的其他重要學術機構是:3個系級博物館(分屬於人類學系、商業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兩個高級研究中心(分設在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以及阿蘇托什藝術博物館。後者建於1937年,是印度的第一個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內藏有8000件珍品,猶如民間藝術畫廊,如雕塑、繪畫、織品、陶器、金屬製品、象牙製品等,反映了公元前兩世紀到近代各時期東印度和孟拉加國的藝術傳統。
加爾各答大學是印度重要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它吸引了一批著名教授和學者到此任教,同時又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1930年,因發現分子輻射的新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印度物理學家C·拉曼教授曾在加爾各答大學任教,積極推動大學開展科學研究。
❽ 尼赫魯科技大學怎麼樣
本人北理軟體工程的碩士,去印度和愛爾蘭交流學習過,今年工作剛好一年。
首先,印度軟體教學的原則我總結是許你不用但不許你不會,考試多為論述題,很少有選擇和填空。你考慮去印度想必也是更看重技能方面的學習然後回國工作吧,因為在那裡工作的話...超不安全,我覺得。
再者,兩國軟體業的情況其實不太一樣。國內來講,軟體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國企、醫院和政府機關,但可能因為水平不夠和發改委55號令,國內軟體公司主要還是給政府機關做項目多一點。可由於政府機關的工作特性和專業知識的嚴重不足,基本上不會按照正常的軟體工程流程去進行一個項目。所以,在國內,軟體還知識一門學科,而不是科學。留學回來的你如果沒進外企或網站,估計會被郁悶死的,空學一堆軟體工程管理知識...
其實如果你考慮實惠的留學途徑,建議還是將就業也考慮進去。上完學如果修道有成在外國把學費差不多掙回來何樂不為,說不定還能弄到綠卡什麼的><||...所以本人還是建議考慮下愛爾蘭這種人煙稀少勞動力奇缺房價還沒緩上來,而且學費還不太貴的地方吧。
最後的建議是,工作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兩個月,再考慮出國的事兒~
❾ 老師可否介紹下什麼是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指
海外教育聯盟()印度留學金牌顧問鄧方鈺老師介紹,印度大學是典型的「寬進嚴出」,在入學資格上對留學生尤其「照顧」。留學生可享「四免」政策,既不需要托福、雅思和GRE之類的英語考試成績,也沒有入學考試,只要具備了相應的高中或大學學歷就可以向大學申請。免經濟擔保,赴歐美留學,需提供高達數十萬元的經濟擔保。赴印度留學,僅憑銀行出具的3到6個月的三萬元人民幣存款證明即可獲得簽證。
❿ 美國大學分幾級是什麼意思
美國大學分級有這種說法嗎?假的!沒有的!對於要留學美國的人來說,切勿掉進美國大學分級的說法,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純粹是留學中介包裝營銷出來的概念。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利益——利用信息不對稱,刻意把美國大學分成三六九等,將合作院校說的天花亂墜,不合作的(尤其是公立和州立大學通常他們不太願意給招生機構回扣)則貶低地一塌糊塗,利用網路自媒體,包裝私營的美國大學(通常都是一些沒有名氣的)從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不得不說是商業上的神來之筆,但是客觀來說坑害了不少老實巴交的留學生和家長,來看看中國教育部的提示就很清楚
美國大學除了公立就是私立。公立說穿了就是州政府的大學,不差錢。美國人認為好的私立就是哈佛,耶魯,UCLA那些個藤校。 其他私立都是比較雜亂的,沒意義的,私立我們國內叫民辦,大學經費都得靠自己,尤其是今年,想開就開,不想開就關,賺錢才是目的。這跟公立大學區別很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真正的美國白人喜歡去公立的原因了。但公立大學吃虧的地方在於,由於公立大學的資金來源於政府,所以他們不會過度炒作。而私立大學不同,他們需要自己跑出去招生,所以網上愛炒作有奶吃的都是私立大學,拚命抹黑公立大學不好。而公立大學是朝南坐的,就是隨便你申請不申請。如果你是一個出生在美國的中產家庭,有許多是選了公立大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