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距今年代多少
古巴比倫,約3900年
古埃及,約5100
古印度,約3700年
古中國,約3000年
❷ 古印度至今又多少年歷史,有什麼有名的建築
從哈拉巴文明起算,至少4300年歷史,著名建築如下:
1、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2、阿姆利則金廟是印度錫克教的最大一個寺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市中心,整座金廟的建造共耗費750公斤黃金。這座被譽為「錫克教聖冠上的寶石」的建築,風格典雅,造型優美,既有伊斯蘭教建築的肅穆莊重,又有印度教建築的絢麗璀璨。
3、阿旃陀石窟,在綿延550多米的阿旃陀石窟里,大量的雕刻和壁畫表現了佛教藝術歷史以及古印度人民生活和帝王宮廷生活的畫面。1983年,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4、蓮花廟,又名巴哈伊寺,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築,以其壯觀美麗著稱,早已成為印度人的驕傲。作為德里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其巧妙設計成為這座寺廟的最大看點,蓮花廟以其獨特的魅力,多年來,以大海般的胸懷,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遊客。
5、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
6、甘地陵,位於新德里東郊朱木拿河畔,是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陵墓。陵園呈凹形,在陵園正中,靜卧著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個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樣子,高約1米,長寬約3米。
❸ 古印度建立國家和統一時間
古印度最早的統一的時間是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期)。
古印度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消逝於公元前1750年左右。阿育王在位時,孔雀帝國正處於最強盛的時期,他統一了除南端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
(3)古印度存活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
❹ 印度有多少年歷史
古印度的文明史大約可以追溯到5500年前,比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文明要早500年左右。而現在的印度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分離後的國家,在1947年獨立,歷史也就60年左右
❺ 四大文明古國歷史都分別是多少年
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50年。
中國,中華文明形成時間在公元前1600年,歷史悠久,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
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的文明至今沒有消失,依舊活躍在歷史長河中。
(5)古印度存活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
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
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
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❻ 4大文明古國是如何被斷代的,為什麼會被斷
1.古巴比倫文明的興衰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曾經誕生過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這塊廣袤肥美的平原,由發源於小亞細亞山地的兩大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發展灌溉農業。幼發拉底河高於底格里斯河,人們很容易用幼發拉底河的水灌溉農田,然後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態系統帶來了發達的農業,農業的發展又帶來了繁榮昌盛,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宏偉的城邦。從公元前500多年開始,巴比倫文明逐漸走向毀滅並被埋藏在沙漠下將近2 000年,變成了歷史遺跡。古巴比倫文明的敗落曾經是一個秘密,而地理學和生態學專家對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倫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於古巴比倫人對森林的破壞,加之地中海的氣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溝渠嚴重淤塞。為此,人們不得不重新開挖新的灌溉渠道,而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積。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水越來越難以流人農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壞,導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倫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於缺少排水系統,致使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下水位不斷上升,給這片沃土罩上了一層又厚又白的「鹽」外套,使淤泥和土地鹽漬化。生態的惡化,終於使古巴比倫蔥綠的原野漸漸褪色,高大的神廟和美麗的花園也隨著馬其頓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們被迫離開家園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內的古巴比倫遺址已是滿目荒涼。
2.埃及文明的衰亡: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開始了跨越5個王朝的第三中間時期(前1070年-前664年),其間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進入古埃及後期,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所滅,古埃及時代結束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後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內戰,建立了短暫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前332年埃及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托勒密一世佔領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被稱為法老,但當時的埃及已經是徹底在外族人的統治下了。
3.古印度文明衰落之謎:
通常意義上認為,古印度的文明時代是從公元前1000年後期的吠陀時代開始的。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證明,整個史前時期直到文明出現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 19 世紀20 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新的遠古文明———哈拉帕文明,這個文明曾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後來突然衰落。那麼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呢? 19世紀早期,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哈拉帕曾出土過許多古物和兩枚印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22 年,印度考古學家在信德地區的一個古代佛塔下面,發現了被塵土淹沒、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同時也出土了類似的印章和古物。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這兩座古城的城址,設計復雜,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畫卷,使人們看到了作為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發展的文化。後來又陸續出土了若乾的文化遺址,按考古學界以首次發現的地點命名的習慣,它們又共同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早已被人們遺忘了的文化。存世的文獻中甚至沒有關於它的傳說,當然更沒有關於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了。由於在兩河流域遺址發現有印度河流域的的印章,考古學家推測約在公元前2350 年至1770 年間,印度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之間的人們曾有商業往來。據此大體可以推定, 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存在於約公元前 2300至1750年。
到公元前1750年,卻突然衰落,從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滅了。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學者們也有種種不同的推測。
有些學者認為,由於雨量減少,信德地區日益乾旱甚至沙漠化,居民不得不移往他方。有些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落是地震、泥石流、旋風等災變的結果。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印度河的改道,原先的河谷沃土變成了沙土,人們被迫離去。
以上推測都把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歸因於種種自然災害,但是自然災害不足以說明———分布在那麼廣闊土地上各城市為何一齊衰亡?
有些學者認為, 由於土地的過度耕作、水利設施被忽略或破壞以及長期伐林掘土燒磚, 土壤逐漸惡化, 致使哈拉帕文化趨於沒落。有些學者認為, 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富足, 引來了山地部落的入侵, 結果造成文明的毀滅。
還有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是雅利安人侵入的結果。這種學說雖然曾經盛行一時,但是雅利安的侵入在公元前1500 年以後,而現在已經測定哈拉帕文化在此以前就已經衰亡了。因此,哈拉帕文化衰亡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許多年來,我國一直流傳著「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但是,我查閱了一些權威的「世界歷史」著作,發現這種說法只在我國流行,並沒有得到世界范圍的歷史學界的公認。
20世紀是人類各文明全面交流、溝通、融匯為一個整體的全球化(地球村)世紀。200多年以來國際考古學、歷史學獲得驚人的發展,所有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對於「文明與文化」的基本觀點逐步趨於一致。但是,全世界沒有一部歷史著述採用「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
因為這個說法並不規范,缺乏科學論證和史料的根據。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從何而來?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是在梁啟超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最初創始「四大文明古國」之說。這首七言長詩寫道:
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鄰相望,
(梁啟超自註:侯官嚴氏考定小亞細亞即漢之安息,今從之。)
(梁啟超自註: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梁啟超並不是歷史考古學家,他的這首七言長詩只不過抒發一種感想,並沒有學術上的確鑿根據。所以不足為憑。我們還是考察一下學術界的論點。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長期擔任倫敦大學教授。他的12卷本巨著《歷史研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在《歷史研究》一書的開頭,湯因比就指出,以往歷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國家作為歷史研究的一般范圍,這大大限制了歷史學家的眼界。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地說明自身的歷史問題。應該把歷史現象放到更大的范圍內加以比較和考察,這種更大的范圍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時間和空間聯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時包括幾個同樣類型的國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其中文化構成一個文明社會的精髓。
湯因比把6000年的人類歷史劃分為21個成熟的文明:
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古印度、希臘、伊朗、敘利亞、阿拉伯、古中國(商代)、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中國(唐以後)、天竺(興地)、朝鮮、日本、拜占庭、俄羅斯、墨西哥、育加丹。
另外還有5個中途夭折停滯的文明:玻里尼西亞、愛斯基摩、游牧、斯巴達和奧斯曼。
如果要說「古國」之「國」,那麼古代「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希臘、伊朗、敘利亞」都是不同的「國」,都是比古中國更早(或幾乎同時)的「文明古國」,哪裡來的「四大」?事實上不能成立。
一般說來,古代文明最早起源於公元前4000—3000年地中海及波斯灣周圍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擴展到以色列、希臘群島(克里特和邁錫尼)、伊朗、敘利亞等地,由考古證明:這些地區的文明都早於中國(已經得到考古證實的是公元前1500年商代文明,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的證據尚嫌不足,還沒有發現文字和青銅器工具等,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嗎?
多年以來,我國還廣泛流傳一種「所有的文化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的浮誇虛驕的「觀點」,這不僅是「戲說」、簡直是信口開河的「胡說」,是不懂裝懂、妄自尊大的集中表現。
2000年1月12日,中新社報道說:「長途跋涉了兩萬余里、途經四大文明古國、三大宗教發源地的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攝影車隊,昨天在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的嘉峪關舉行了隆重的入關儀式。……余秋雨說,親眼目睹幾個與中華文明一起繁榮,甚至更早成熟的古老文明,都滅亡了,或者衰敗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還在生機勃勃地發展,……。」
2003年04月01日余秋雨發表談話:《深入反思中國文化》。他斷言:「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發祥地之後,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慮中國文化未滅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沒有中斷,所有的文化都中斷,唯一它沒有中斷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不知道余秋雨對於這個問題想得怎麼樣啦?
到底「想」出什麼名堂沒有?
還不過是故弄玄虛的空想、夢想、幻想、狂想?
數年來,余秋雨先生不知厭煩地再三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他所謂的「千禧之旅」是「補上了中國文化研究很有價值的一個空缺」。
這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是不懂裝懂、不學有術的自做多情的編造。
歷史考古是嚴格、嚴謹、嚴肅的學問,不是像黃梅戲那樣可以隨心所欲編造神話而「戲說」的!
余秋雨再三重復的、毫無新意的斷言,並不符合事實。他又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而不作更正,以至於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一些學者、報刊媒體和科研教育機構,長期以來頻繁地重復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的不正確說法,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誤導,必須加以澄清。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巨著《歷史研究》中,有一章對各個文明的考察(第九章)列出了圖表。從湯因比的權威性圖表可以看出,至少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都一直延續至今,而並非「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如果說:古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等古代文明沒有延續到今天,如果說: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文明已經滅絕,玻里尼西亞文明、愛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達文明和奧斯曼文明等5個文明中途夭折停滯了,那麼還說得過去。
但是,實際上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這兩大文明,比中國文明更加古老。
考古發掘證明:希臘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都比古中國文明更早得多。
至今居住在希臘的還是古希臘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希臘語,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希臘文明;
至今居住在印度的還是古印度人(達羅俾多和雅里安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印度各語言和方言,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印度文明;
他們何曾「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余秋雨如此信口雌黃,要是希臘人和印度人(還有伊朗人、敘利亞人等等)一起來質問你余秋雨,那麼你何以應答?張口結舌罷了。豈不丟人現眼到家啦?
對於世界文明的初步看法
根據今天我們對於人類文明史的認識,應該承認:過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首先,不該說「國」而應該稱為「文明地區」——考古研究表明:年代最古老的幾個文明地區是:兩河流域(蘇美爾、亞述等許多國家)、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各王朝、各國)、印度河流域,等等。這三大地區,首先出現了文字和青銅器,這是文明的最重要標志。它們可稱為「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
而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的甲骨文字,年代遠遠晚於尼羅河流域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楔形文字。事實表明:夏商文明的年代,比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要晚2000—3000年。但是,這「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後來由於外族入侵和其他原因而中斷了,但是三大最古老文明的成果實際上並沒有「湮滅」,它們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和影響,一直保留下來了。例如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各種工具、建築格式等,就是從它們那裡繼承下來的並發揚光大的。
接下來,影響重大深遠而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文明地區,是希臘文明(後與猶太以色列的基督教文化融合)、印度文明(印度教、梵文經典等)和中國夏商文明(漢字等),這繼起的三大文明,都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
如此「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和「延續至今的三大文明地區」的新提法,就是我的初步結論。建議由此代替「四大文明古國」的不規范提法。
世界文明史,乃是以考古發掘和史料記載為根據的實事求是的學問。我們中華民族,既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妄自尊大。
❼ 四大古國分別有多少年歷史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准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❽ 古印度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8世紀初,阿拉伯人來到古印度,帶來了伊斯蘭文化,建立了許多伊斯蘭國家,印度的伊斯蘭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的糾紛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了。
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了英屬印度殖民地,莫卧兒王朝滅亡,英語逐漸成為印度的通用語言。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
印度一名(In ),在古代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地區——印地。印度是地區之名而並不是主權國家之名。因為在歷史上,印度不是統一國家,所以沒有固定的國名。在英國人把大印度地區殖民地化以前,這個地區的政治狀態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從來沒有被徹底統一而成為同一個國家。
印地,歷史上是人種來源極其復雜的混雜地區,有白種人、黃種人(包括蒙古人、漢藏人)以及褐色人和小黑人。
(8)古印度存活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最早在古印度產生的文明叫做哈拉巴文化,那是古印度的本土文化,在4000多年就已經產生了。不過,大約公元前2300年,這個文明神秘地消失了,至今沒有人知道它消失的原因。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古印度一直被外族人統治,外來文化也逐漸成為古印度的主流。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外來的民族——雅利安人來到了古印度。雅利安人原本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他們不斷向南邊遷移,最後從西北部進入了古印度。
這支外來的民族佔領了古印度的北部,把古印度的土著居民趕到了南邊。這樣,古印度就產生了南北的文差異。
雅利安人成為古印度的統治者後,最早的種姓制度便產生了。當時只有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兩種等級,後來婆羅門教產生,於是發展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種等級的種姓制度。
在婆羅門教的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原人的神靈,他有一千個頭、一千隻眼睛和一千隻腳。他的心中長出了月亮,眼睛裡生出了太陽,他的呼吸中產生了風,他的頭頂上生出了天空,他的腳下長出了大地。這位神靈,後來被稱作「梵(fàn)天」。
梵天用嘴巴創造了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剎(chà)帝利,用腿創造了吠(fèi)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這位神靈還為四種人規定了不同的職業,婆羅門是宗教祭司,剎帝利是國王軍官,吠舍是商人。這三種人都是雅利安人,皮膚比土著居民要白得多,他們認為自己非常高貴。
而土著居民則是最低等的首陀羅,他們是雅利安人的僕人,負責做飯、修建房屋、種莊稼等工作。
❾ 古印度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滅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印度文明起源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古印度歷史發展情況
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