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幾年中國在經濟,政治,軍事方面的成就(要實例)
經濟:2010年,我國GDP總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這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軍事:那可就多了!近幾年來,我國軍事實力一路飆升,近期,我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斗機殲20在成都成功首飛,這是我國在航空業上的一大實質性跨越!使我國成為了繼美俄之後的第三個能夠自主研製和試飛第四代戰斗機的國家。其他的,例如自己改造的航母、潛水艇、殲10B戰斗機、東風21D反航母導彈等等等等。但是!這些好武器我真的不知道是要拿來干什麼的,南海局勢都那樣子了,還不打!悲憤!
政治:近幾年,我國雖然在其他方面取得很多的成就,但是,政治方面卻是一塌糊塗!為啥?第一:南海局勢,中國政府避而不談;第二:國內物價、油價、房價等一路飆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正在一路下降;第三:近年來,我國的官二代、富二代愈顯猖狂,像70碼、我爸是李剛、我爸李雙江「誰敢打110?」等等事件層出不窮。而在對美國的國債問題上,我國政府的表現也令人十分失望。
B. 有關中國近日經濟成就的新聞
2014最新世界各國GDP排名
排名 國家或地區名稱 GDP總量(十億美元) 所在地區
1 美國 16197.96 美洲
2 中國 9038.66 亞洲
3 日本 5997.52 亞洲
4 德國 3373.3 歐洲
5 法國 2565.62 歐洲
6 英國 2532.05 歐洲
7 巴西 2503.87 美洲
8 印度 2117.28 亞洲
9 俄羅斯 2109.02 歐洲
10 義大利 1953.82 歐洲
香港感嘆:大陸年底將升為世界第一 台灣潰敗
魅影一:「台灣面臨著突起的中國年夜陸,將會潰不成軍、無以應對,毫無本色影響力」,遵照世界銀行的年中報導,倘以采辦力(購買力)均衡指數為估算的根據,中國年夜陸行將於本年年末躍升為世界第一年夜經濟體。
中國年夜陸對此該「捧殺」與曩昔有「中國解體論」的「棒殺」,同等隱諱,深恐滿意失色會粉身碎骨。別的,中國年夜陸的資金充分,也擴充了美歐日列國的債權股分。自來歲起,還要成立金磚5國開辟銀行、和亞洲根本投資銀行兩年夜全球性開辟銀行。
魅影二:「台灣對中國年夜陸經濟的依靠,有增無減,將來生怕難以自拔」,台灣當前有幾近8成的投資與4成的商業進步年夜陸。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比來的一篇研究陳述中指出,台灣對中國年夜陸過度依靠,而台灣對美國的商業當前僅佔了2.1成,頗不覺得然,溢於言表。嘲諷的是,該陳述一方面倡議市場機制的主要,一方面卻要台灣多買美牛與美豬,立論念頭,似有切磋的空間。
台灣的學運由「反服貿」、「反黑箱」、「兩岸監視條例」、「先立法、再審查」等訴求,固然不代表緘默大都的聲音,也彰顯了些許的驚慌不安及質疑。台灣仍要在「剪不竭、理還亂」中繼續盤桓流離,仍是能把握機先,讓將來的區域經貿火伴戀慕台灣所得的利多,聯袂共創多贏的立基?
台灣面臨全球經貿變局,若何將積累的經驗與能量,指導華人經濟圈正直經營,締造全球不成或缺的供給鏈保持,是當前的挑戰。台灣的「反服貿」辯爭中,耽憂很多年夜陸的勞工將充溢市場,諸如代替了美發業的就業機遇,這豈不合錯誤台灣超前優良的辦事業,損失了決定信念?
C. 近幾年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的事例有哪些
1、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2、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
「慧眼」衛星是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前沿領域的自主創新重大空間科學項目。
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圓滿完成衛星平台、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等測試任務。首席科學家張雙南表示,測試結果表明,衛星各項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製總要求,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2017年10月,雙中子星並合產生引力波聯合觀測成果全球發布。這是人類首次同時探測到引力波及其電磁對應體,中國「慧眼」參與觀測並發揮重要作用,確定了伽馬射線的流量上限。
5、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拱橋
滬通大橋跨長江而通南北,連接張家港和南通,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四線高速鐵路,是我國沿海鐵路大通道中滬通鐵路段的跨江控制性工程,規劃中的通蘇嘉城際也從這里過江。
大橋全長11072米,南側跨越長江主航道,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天生港航道橋位於滬通大橋北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拱橋。橋體採用主跨336米的剛性梁柔性拱橋結構,主梁和主拱的重量總計3.24萬噸。
2017年1月,天生港航道橋已經實現了主梁合龍。2017年10月22日合龍的,則是它的主拱部分。
D.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1、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
推出一千五百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3、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黨內民主更加廣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
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
4、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
5、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
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一千三百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6、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7、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著眼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
E. 我國開放經濟騰飛的事例有哪些
1、1978年中國城鎮化水平為18.3%,2000年達到36.2%,2011年突破50%。2001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95727.9億元,201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397983億元,翻四翻。
2、2009年中國很有可能取代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出口貿易大國;預計,中國明年將從十年前的全球經濟第十位一躍超過第二位的日本;此外中國發揮大國作用,同其他大國一起,共同建設一個公平、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
3、2001年,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揭開了世界經濟史的新篇章。近來,中國在世界金融體系改革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這一體系曾長期被發達國家所壟斷。
4、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5、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
F.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的重大成就
1、增長速度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
「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從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來比以前有所放緩,但這是在很高基數上實現的增長,而且是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增長。同時,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較,我國仍然處於絕對領跑者地位。
2、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從要素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2014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了53.1%。
3、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
「十二五」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跨步增強,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持續提高。從經濟實力看,2014年我國GDP總量為10.4萬億美元,佔全球比例為13.4%,牢牢占據世界第二位。
從產業競爭力看,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220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
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土地流轉率提高到30%,家庭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製造業是國家間經濟角力和競爭的主戰場,彰顯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近年來,我們一手抓淘汰落後,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一手抓轉型升級,改善品質質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能製造開始興起,成為製造業的新生力量。
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企業脫穎而出,帶動了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動了產業整體素質提升。
G. 有關「經濟成就」的事例
A在2年前借了3000元人民幣給B(有借條)。B一次性將3000元還清,要求A出示借條並撕毀,A說借條可能搞丟,於是打了一個3000元的收條給B,以此證明B是還了A的錢。若干天後A又向B索要3000元借款....
希望採納
H. 近年來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典型事例有那些
這可多了去了,就以領域分吧: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I. 中國飛速發展的事例有哪些
1、載人航天
2017年9月22日18時許,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受控離軌。
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全部完成,闊步邁進「空間站時代」。
自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組網並投入運行以來,北斗系統的性能指標穩中有升,可以為用戶提供與美國GPS性能相當的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
北斗系統已名聲在外,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可和國際移動通信標准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後,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J.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是什麼
1、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是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該報告講述了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截至2019年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已發布三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 報告內容:
①報告之一
2019年7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滄桑巨變七十載 民族復興鑄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②報告之二
2019年7月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結構不斷升級 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從落後的農業國演進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從溫飽不足的貧窮國家建設成為全面小康社會,城鎮化穩步推進,東中西協調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經濟社會發展快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③報告之三
2019年7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報告顯示,70年來,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了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工業製造加快向高質量發展推進。新中國工業為我國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應答時間:2021-05-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