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胸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並什麼時候流入中國
胸罩是現在女性使用最廣泛的內衣之一,又稱為文胸,它的主要功能是遮蔽並且支撐女性的胸部。
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美國人發明了一對圓球型的遮胸,這個被認為是現代胸罩的雛形,並且他為這個遮胸申請了專利。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到1907年法國的設計師保羅發明了現代化的胸罩,這個被認為是現在胸罩的起源。之後100多年裡,胸罩的式樣和面料都經過不少變化,一直到現在的多式多樣。期間還有發明,還有人發明了無背式胸罩、無帶胸罩等等。後來,為了收緊胸部使胸部看起來更美更大,又發明了聚攏式胸罩,此外還延伸出了情趣內衣等等,總之胸罩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是多式多樣,讓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
在古代,那個時候是沒有胸罩的,中國女人穿的主要內衣是肚兜,又稱為抹胸。它比現在是女性胸罩要大一些,能夠保護女性的胸部和腹部,一般也是貼身穿著,一般綉有一些圖案,主要以綉花為主,顏色大多是紅色或者粉紅色。隨著,中國和西方的交往胸罩這種東西也進入了中國女性的眼界之內,很多女人也開始穿起胸罩來取代之前的肚兜抹胸。至於西方在文藝復興前沒有胸罩的時代,貴族婦女們穿上襯裙作為內衣,普通階層的女性和農婦使用小束腰和胸前系帶等等方式來遮掩胸部。
總之胸罩從發明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期間經過很多變遷,才成為目前這樣的樣式。
❷ 胸罩是什麼時候在中國普及的
在古老的中國,最著名的內衣要算肚兜了,「肚兜」即抹胸的俗稱,是古代婦女穿在最貼身處的內衣,胸罩1920年代才由法國人發明的,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
主要功能:女性的乳房大部分是脂肪組織,有一些韌帶與皮膚提供內部支撐。但是這些支撐有時候不夠支撐乳房(特別是對年長女性來說)或是不讓乳房移動,因此造成疼痛不適。
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撐,增加舒適性與活動力。
洗滌要點:
1、關於力度:手洗時一定要用力輕柔和緩,不可用力搓洗擰扭,防止變形。邊上臟的地方用軟刷輕輕刷干凈。
2、關於水:洗滌的時候要用冷水或者溫水先浸泡10分鍾在清洗,不能用熱水。
3、關於浸泡:浸泡時間一定不能太長,一定要迅速清洗後沖洗干凈,否者留在胸罩上的洗劑會讓它變色。
4、關於洗劑:使用中型洗劑或者內衣專用洗劑,應先將洗劑溶於30-40度溫水中,避免直接塗於胸罩上。洗劑使用要適量,過量的洗劑會對胸罩造成損壞。
❸ 中國內衣發展史是怎樣的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小馬甲
「小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對襟,襟上也施數粒扣,穿時將胸腰裹緊。」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面料以棉、絲為主。
❹ 胸罩是如何流傳進入我國的為什麼民國明文禁止穿胸罩
現代女性的美是什麼?是豐乳肥臀的s型曲線,這是從西方傳來的審美,西方油畫里的貴族女子無一不是體格豐滿,胸部尤其豐滿性感。但是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講究的是含蓄美,要隱隱約約,女子需要婀娜多姿,不能痴肥,甚至中國古代的楚國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詩句,趙飛燕瘦到可以做掌上舞,足以見到古人對於女子體態纖瘦的追求。
這一說法驚動了社會,但是有很多有先見的名人志士都很贊同他,一些大家閨秀也開始不再對自己的胸加以束縛。同時,美術也開始走向了性解放的道路,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先開裸體模特先河,打開了中國藝術界對於性和裸體藝術的研究。從“放腳”到“放胸”,中國婦女真正被解放了,西方的胸罩也逐漸進入中國成為一種風尚。
❺ 歐式文胸(類似郝思嘉那種魚骨束腰式的)何時傳入中國的民國時期的女性穿的怎樣的內衣
歐式文胸大約是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的,最早的不是叫文胸,好像是叫「西洋巾)隨著一起入關的還有機械時鍾,航海術,連發火統(機關術)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民國時的女性大多都是用的束胸,就是一條象胸罩的帶子,因為那時的文胸都比較貴,普通老百姓買不起的
❻ 胸罩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20世紀20年代末期。
20年代末期,乳罩飄洋過海來到中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義乳」。以出演《神女》 、《新女性》等影片蜚聲影壇的阮玲玉,是民國時期的大腕影星。是最早戴「義乳」的中國婦女之一。
❼ 中國內衣的發展史
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背心式襯裙(Camisole)、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
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剛從封建禁慾主義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又鑽進了服裝和時尚的牢籠,這一時期西方婦女的緊身胸衣可與中國婦女的纏足相媲美,第一件真正的緊身內衣形成於十六世紀上半葉的某個時候,是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她們的布質胸衣開始添加更為堅固耐用的鯨須、獸角和硬布等諸如此類的材料來製作緊身衣,被稱為「胸衣」,兩側還額外加上骨條或支柱,它將豐滿的身體和貼身束體的衣服結合得幾乎天衣無縫。身段,尤其是女性身段,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被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本世紀40年代,無帶胸罩開始流行。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而今年亦正好被認為是胸罩誕生101周年。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
1914年 胸罩申請專利 1912年,美國首件專利胸罩是一個叫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孩發明的,用兩條手帕加粉紅絲帶結成一件類似胸罩的內衣。隨後她Caresse Crosby
的名字申請了專利,(Backless Brassiere)即時誕生。
後來這項專利被華納兄弟緊身胸衣公司買去。
20世紀30年代,曲線美又回歸流行,胸罩除了在背部上採用大量的松緊帶,其餘的部分都與現在款式大致相同了。然後拉鏈取代了鉤扣,這使穿戴或脫卸胸衣變得更快捷和方便了。
上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設計出「無胸罩式胸罩」(NoBrabra)。同時女性主義的勢力正盛,女權分子甚至焚燒和摒棄內衣。
70年代---女性內衣的「黑暗時代」 燒掉乳罩,不要女性粉飾,一切向男人看齊。簡單舒服、實用成了當時女性內衣的基本准則。
20世紀80年代 內衣外穿令世界矚目 這一時期本來具有隱私性的內衣被外觀化了。在這一點上,說世界頂尖藝人麥當娜起到了導火線的作用是不為過的。麥當娜1990年世界巡演上穿上Gaultier設計的金色「雪糕筒型」胸罩,她那充滿性感的服裝影響了女性的時裝意識,加速了內衣的外觀化的進程。把「內衣是隱秘的東西」的觀念作為常識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20世紀90年代 魔術胸罩紐約初登場1992年,《時尚》雜志宣稱:「顯露乳溝、遊走於走光邊緣的胸罩,最能展現新的女性魅力。」
21世紀 硅膠胸罩和乳貼成為接力棒
進入21世紀,胸罩的概念和數字仍在不斷刷新。硅膠胸罩、乳貼也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無論在華麗、性感、運動、塑身等設計領域,都在見證胸罩正在走進全新的紀元。
時至今日,什麼是內衣理念的新哲學呢?軟目的流行及大V型的低胸設計(Low-Cut)以及靠蕾絲裝飾而營造過分性感的內衣己不成氣候。現代人不僅重視內衣所帶來的誘惑感,更重視其帶來的健康呵護,健美造型,這才是流行主調。
服裝尺碼與外觀的改變是2000年內衣改變的最大成果;現代胸罩需要竭力提高舒適性,強調它的支撐和豐滿胸部的作用,內衣要做到與外衣統一。現代內衣褲用來遮蓋身體的功用已退居次位,而強調外觀的流暢,同時設計也要是符合特殊體形,一些內衣還要能夠提供特殊的支撐。
❽ 中國女人從哪一年開始帶胸罩的
在老蔣執政之前, 中國傳統的文化要求女人束胸, 用束胸帕圍繞胸部一層又一層, 以免胸部太大勾引人之類的(裹小腳清末已經廢除)
1920年代末開始老蔣倡導"新生活運動", 包括胡適博士等在內的進步文人, 全國各地呼籲,認為外國人高馬大, 中國人面黃肌瘦, 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束胸導致奶水不足, 不能很好的哺育後代. 是否真的如此不說, 反正這個說法得到老蔣以降的各級ZF認同, 從而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行了禁止女性束胸的"天乳運動", ZF強制執行, 派女警檢查, 發現束胸的罰款, 於是束胸的習慣逐漸廢棄.
不再束胸, 這只是一方面,但總要穿點什麼. 於是大家各想辦法, 有人把小皮球切兩半包裹著乳房, 於是就成了土式的胸罩.真正的胸罩進入中國, 是從上海開始. 當時取名義乳, 以阮玲玉等電影明星穿著胸罩, 配合旗袍體現出圓潤挺拔的身材, 從而一炮而紅, 成為城市女性的選擇.
政治家推動+演藝圈名媛身體力行引導潮流,從此, 胸罩在中國逐漸的流行起來. 成為中國女性穿著的必備.
❾ 胸罩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胸罩從西方的束胸內衣開始,當時的「束胸」不是現在的「塑胸」,束胸要求女性把乳房提高,腰部裹得很細很細,裙子有群撐,把臀部撐得很高。形成「S」形。後來隨著婦女衣著的解放,設計師逐漸設計出解放婦女的服裝,不再裹腰,胸罩也簡化成現代的樣子。時間大概在16世紀延續到17世紀。 胸罩是在清末隨列強入侵中國傳入中國。 據說慈禧是中國第一個戴乳罩的女人。 為什麼女生都戴: 1:保護乳房衛生。防止直接細菌。 2:保持女性胸部型體。如果不使用文胸可能會導致乳房下垂。 3:文胸對增加女性魅力已經日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