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誰
1、《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關外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今南京),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
2、《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
3、《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4、《水滸》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
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1)新中國有哪些名著擴展閱讀:
「四大名著」說法的來源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一般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
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
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
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
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布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被列為禁書。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
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㈡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的文學名著
中國近現代文學作品很多,個人簡單推薦一些,你自己還要從其中選擇(切記不要全攬):
近代作品水平普遍不高,只要部分性閱讀「四大譴責小說」(即《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和知道它們的思想傾向,另外稍知《兒女英雄傳》、《七俠五義》等小說的存在,外加知道有個作家叫蘇曼殊,有個文學理論家叫王國維,他寫了本《人間詞話》,有個文學團體叫「湘鄉派」,有本好書叫《曾國藩家書》,這就差不多了。
現代文學可分三個時段閱讀:
(1)1919——1927,重點: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巨匠魯迅。
文學研究會:
冰心《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
許地山《墜網勞蛛》
廬隱《海濱故人》
王統照《湖畔兒語》、《沉船》
王魯彥《柚子》、《黃金》
茅盾(另記,但要記住他是這個社團一員)
該社團其他作家選擇性識記:蘇雪林、許欽文、許傑、王任叔、蹇先艾。
創造社:
郁達夫《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
郭沫若《女神》
田漢《獲虎之夜》
張資平《沖積期化石》
葉靈鳳《女媧氏之遺孽》
該社團其他作家選擇性識記:陶晶孫、成仿吾。
魯迅的作品,不說了吧,說了都是吃飯太多。
本時期其他社團和作家:
淺草——沉鍾社:馮至《我是一條小河》,陳翔鶴《不安定的靈魂》
林語堂:《祝土匪》、《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
戴望舒《雨巷》
(2)1927——1937,重點:左聯,新月,東北作家群,海派,京派,巨匠茅盾、巴金、曹禺、老舍。
左聯:
艾蕪《人生哲學第一課》、《山峽中》
沙汀《丁跛公》、《在祠堂里》
張天翼《包氏父子》、《大林和小林》
新月社:
徐志摩(他的作品貌似不用介紹了吧)
聞一多《死水》、《紅燭》
東北作家群:
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
蕭軍《八月的鄉村》
海派:
穆時英《夜總會里的五個人》
施蟄存《梅雨之夕》
京派:
老舍(另記)
蕭乾《栗子》、《檐下》
廢名《竹林》、《桃園的故事》
沈從文《邊城》、《湘西》
林語堂《憶狗肉將軍》(最好把《京華煙雲》一並識記)
通俗文學:張恨水《啼笑姻緣》、秦瘦鷗《秋海棠》
魯迅作品本期以雜文為主,不用多說。茅盾、巴金、曹禺、老舍的作品,要是不知道也說不過去了吧。另外臧克家的詩歌《老馬》、《罪惡的黑手》也應該知道吧。
(3)1937——1949,重點:七月派、國統區、孤島——淪陷區、解放區。
七月派:
艾青(他的作品要再介紹那就太……,不說了吧)
路翎《飢餓的郭素娥》、《財主底兒女們》
國統區:
沙汀《淘金記》、《在其香居茶館里》
艾蕪《一個女人的悲劇》、《石青嫂子》
陳白塵《陞官圖》
吳祖光《風雪夜歸人》
張恨水《八十一夢》
孤島——淪陷區:
張愛玲(這個真不該多介紹,自己看著辦吧)
有條件選擇性識記下列作家:梅娘、蘇青、袁犀(李克異)、關永吉、爵青。
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解放區:
趙樹理(這個就不廢話了)
另外識記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馬烽、西戎的《呂梁英雄傳》
寫完了,其實還有很多作家未上此回答,很是遺憾,如果全寫,樓主估計是10年內都看不完(我文學閱讀已經20多年了,上面的作品基本全讀過,但我很清楚現代文學我需要閱讀的作品還很多),關鍵是獨立理解與總結分析,這樣才有更大的收獲。
㈢ 中國五大名著是什麼
沒有五大名著,約定俗成的只有四大名著,分別是:
1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2、《西遊記》。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西遊記》作者也存在一定爭議,但普遍認為作者為吳承恩。
3、《水滸傳》。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勛託名說,宋人說等。
4、《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3)新中國有哪些名著擴展閱讀:
1、「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一般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2、「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3、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
㈣ 我國原有6大名著,為何現在變成了4大名著
我國有許多經典的名著,諸如三言二拍,西廂記牡丹亭這些,都是跨時代的優秀作品,不過最為熟悉的還是要數我們的四大名著,其中紅樓夢還是多虧了和珅自掏腰包,堅持出版,我們才能有幸閱讀到這本書,如今這四本書已經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然而其實我國一開始是有六大名著的,另外兩本是大家也十分熟悉的《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不過就算被剔除出了六大名著,聊齋和儒林外史這兩本書依舊十分受廣大讀者的喜歡,1978年實行開放,這兩本書重新被推廣出來,被不少的學者大力推薦,譬如胡適沈從文等人,就曾表示兩本書的作者文風十分犀利,如今這兩本書已經成了其單獨領域的經典著作,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㈤ 新中國成立後,六大名著為何變成了四大名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四大名著的存在,而並沒有六大名著這種說法。而且每每提及前者的時候,大家都會立即想到《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可實際上,在很久以前,我國是存在後者這種說法的,而且能進排行榜前四名的名著也並非是這四本書。
結語
當然了,之後剩下的兩部名著也得到了相應的刊印出版和推廣。因為它們各自的內容也頗得人心,所以即便它們後來未能入選四大名著,或者未被當成是六大名著之一來被對待,它們也照樣收獲了世人的喜愛。但是這兩部未曾刊印白話文的書籍,在人們心中的辨識度依然很高。
由此可見,好書就跟好人一樣,總能應了那句「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老話。若是你還未拜讀過《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那就不妨好好拜讀一下。相信它們於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哦!
㈥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是老舍,他有哪些知名著作
引言:有一些作家的成就是非常高的,而且今天作家所書寫的作品是能夠反映出普通人民的生活狀態的,這些作家就會獲得很高的稱譽。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者是老舍,那麼都有哪些知名著作呢?
不同時代的發展特色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時代都可以出現優秀的寫作家,只要自己願意努力。而且在不同時代的時候,人們的追求和精神面貌也是不一樣的,通過自己優美的筆觸就可以描寫出這個時代的整體風貌。
㈦ 中國的十大名著是什麼
中國現代十大名著如下:
1、《魯迅小說全集》
2、《巴金小說全集》
3、《茅盾小說全集》
4、《老舍小說全集》
5、《朱自清小說全集》
6、《徐志摩小品文全集》
7、《林語堂作品全集》
8、《周作人小品文全集》
9、《冰心作品全集》
10、《郭沫若作品全集》
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以來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和旗手。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豐富,是中國現代小說、雜文的開山祖。成就也極可觀,對中國現代文學影響深遠。
周作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雨天的書》、《談龍集》、《看雲集》、《風雨談》、《瓜豆集》、《若有所思》、《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等,另有多種譯作。
㈧ 新中國史著作有哪些
第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該書是國內第一部經中央審定、批准出版的新中國歷史著作。該書分為序卷和第一至第四卷,共152萬余字,由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人員歷時20年潛心研究、認真編寫、反復修改而成,經過中央和國家機關30個部委三度審閱,忠實記述了新中國從1949年10月創立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深刻總結了新中國創立、發展、建設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傳之於世,是史學著述追求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全面客觀地反映歷史本來面目,深刻辯證地揭示歷史本質特徵及其發展規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為黨和國家寫史,為人民立傳。該書歷經20年的編寫和修改工作,堅持從研究第一手檔案資料入手,以第一手檔案資料為基本依據,力求以翔實的史料、客觀的分析、科學的總結對這一時期的國史作出描述。這是一部在歷史線索勾勒、重要事件記述、重大問題把握、歷史經驗總結等方面具有權威性的國史著作,自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也得到專家們的贊譽。
第二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該書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教材,由當代中國研究所程中原、東北師范大學吳敏先、中共中央黨校陳述和柳建輝擔任首席專家並主持編寫工作。該書共48萬余字,寫作過程中吸收了國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的幫助和支持,並廣泛聽取了高等院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課程教師和部分大學生的意見、建議,是一部代表了新中國歷史研究學科發展、學術前沿和研究水平的高校教材。
第三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簡明讀本》。該書既是多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簡編本,也是適應普通讀者閱讀的通俗讀本。在堅持經中央審定的重大觀點、重要評價、基本結論的基礎上,注重歷史記述的通俗性、可讀性,並配以部分歷史照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各咨詢委員審閱書稿並提出指導性意見,並於2016年出版了英文版,對海外發行。該書是權威性的國史普及讀本,也是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國史教材。
第四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十講》。該書以香港、澳門同胞為主要讀者對象,是一部注重政治性與通俗性、理論性與可讀性相結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教材。教材編寫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全書10萬余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配以百餘幅歷史照片,具有生動的歷史感。
第五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一般來說,專題史以其編排史事的靈活性、敘事的完整性自成一體,
歷來受到史家的青睞。但也有其弱點,即各自獨立的專題之間因果聯系和互動關系不易體現,往往使讀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歷史總體感。為解決類似問題,該書在這一方面做出很大努力。該書借鑒中國史學紀事本末體編寫方法,分為5卷,書列130多個專題,涵蓋新中國歷史各階段和各領域。各專題既獨立成篇又相互關聯,通過不同側面力求揭示新中國歷史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