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繪畫中國輪廓地圖方法
第一步:從我國最北端「一筆三彎」繪到我國最東點,主要是針對版面,可控制中國地圖的高度和最東,同時該線也決定了中國地圖的大小。當然,不管先畫那一處,第一筆都決定著整個中國地圖的大小。
(1)中國畫一條線怎麼畫擴展閱讀:
地圖分類
按區域范圍分: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按專題學科分: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按應用分: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按使用形式分: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野外用圖等。
按表現形式分: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按印刷開本分: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按地圖分類: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
② 中國國畫的中國畫技法
主要有構思、構圖、用筆、用墨、設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筆用墨為最基本的技法。
構思——又叫立意,即作畫之前的形象思維過程。
構圖——即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又叫置陳布勢等。亦即畫面各種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筆——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筆」,有線描、勾勒、皴、擦、點染,筆用中鋒、逆鋒、藏鋒、露鋒、拖筆、 破點等。
用墨——經歷代畫家發展有:焦、濃、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種墨色,運用時須各得其所。又有潑 墨、破墨(即濃淡相生)等具體技法。
設色——白描:不設色,全用線條表現,或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筆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綠等。淡彩:以墨色為主調,敷以淡彩色。沒骨:純用色彩畫,並不勾線。(純用墨點染,不溝勒的亦叫沒骨。)
收拾——畫成以後再作整體收拾,使全畫最後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
筆墨:
中國畫表現形象的基本手段。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石濤說:「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我國歷代畫家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筆墨技法和創造技巧。
設色:
即六法中的「隨類賦彩」。不同的色彩賦不同的感情,畫家往往用色彩來表達他的感情。中國畫常用的顏色有墨、藤黃、石黃、土黃、胭脂、洋紅、硃砂、朱膘、赭石、花青、石青(可分頭青、二青、三青等三種)、石綠(也分頭綠、二綠、三綠等三種),白粉等。但基本顏色只有紅、黃、藍三種,即洋紅、藤黃和花青。把上面的顏色加以配合,可以調出許多種顏色來。
墨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對形象勾線或不勾線,完全用墨的濃淡來表現的叫墨彩。墨彩以淡雅為佳,因它用濃墨的面積不宜過大、過多,因為重墨多易使畫面產生沉濁之感,但亦不能淡而失神,要使濃淡相宜,才具有清新神韻的效果。
淡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對象畫到八九分,然後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礙墨、墨不離色,既能融合一體,又能顯示墨的韻味,才能產生一種淡雅、樸素的效果。
粉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在表現方法上多用於勾染和沒骨。在顏色運用上以植物顏色和白粉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礦物質色為輔。粉彩勾線切忌用一色的濃墨,而要施淡墨為主。因為墨絲過濃和粉彩相並,則容易顯得枯僵,缺乏妍麗。調粉的色彩不宜過厚,但也不能太淡薄,過淡則無神,要做到薄中見厚。粉彩用粉是重要關鍵。粉和色要用到暈化自然,不露粉痕,不顯料氣,干凈滋潤,才能發揮粉彩鮮明嬌麗的特點。
重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並以服務態度和物質色為主,因用色比較厚重,所以色感較富麗帶有裝飾性稱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見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淺自然。切忌臟、花、斑、枯、火、膩等。這些毛病多出於順序不對,用筆不輕順,用色過厚或厚薄不勻。清王石谷自謂「學習青綠三十年,方得青綠之法」這雖然有些誇張,但其經驗說明了渲染設色並非易事。
中國國畫 - 筆墨表現形式 有白描、工筆、寫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線描:
中國民族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構成中國畫民族風格的一個要素。線描是運用線的輕重、濃淡、粗細、方圓、轉折、頓挫、虛實、長短、干濕、剛柔、疾徐等不同的筆法來表現物象的體積、形態、質感、量感和運動感的一種方法。它不著顏色,有時可有一些淡墨來略加渲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造型規律,並富有韻味。用線的變化,要與造型的形式美緊密相連。其線或剛健、或婀娜、或輕靈、或凝重,由於用筆多變遂產生極為豐富的感覺。中國畫用線造型的歷史悠久,通過歷代畫家的長期實踐和不斷地創造,積累了大量的極為豐富的線描技法經驗,僅畫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用線描來造型的特點是清晰、簡練、富有裝飾性,可以完美地刻劃各種現象,表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物象的新的生命。
白描:
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稱「白描」。白描有單勾和復勾兩種。用線一次成的單勾。單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復勾是先用淡墨全部勾好,然後根據表面具體情況決定復勾一部分或全部。復勾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疊地勾一道。復勾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彩。復勾的線必須流暢自然,更防止受原線路的約束,否則復勾的線很易呆板。物象的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關系就靠線條來表現,從某咱意義上說來,它比別的畫法更不易掌握。白描要特別注意「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在構圖上的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要偏重於對比較強烈的安排,層次要分明,在線的處理上要帶有裝飾性、旋律性,防止碎亂、呆板、鬆散等毛病。
沒骨: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就是不勾輪廓線,而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的叫沒骨。沒骨畫法有渲染、點染兩種。沒骨渲染:對形象不用線勾輪廓,用層染或混染,以墨或色把形象渲染而成的叫沒骨渲染。渲染時要注意清潔和用水的分量,在前後形體重疊處的明暗,不要模糊不清,可以空出一絲水路,沒骨渲染重鮮嫩,畫幅宜小。沒骨點染:先在筆上調好墨或色的濃淡,然後以一筆或幾筆點出形象的各個局部而完成之。沒骨點染有粗細之分,細致的在工筆花鳥中常用來表現草蟲、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較粗的則是兼工帶與的主要表現方法。明呂紀常和工筆翎毛結合運用,造型生動。齊白石常用點染和工筆草蟲結合表現,也雖開生面。
皴法: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畫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以線條勾勒輪廓,然後敷色。隨著繪畫的發展,為了表現山石樹木的脈絡紋路和(凸凹),因地質的結構不同,表現在山嶽的外形上也各不相同。皴法的種類很多,一般有(1)披麻皴、(2)亂麻皴、(3)芝麻皴、)雨點皴(雨雪皴)、(8)彈渦皴、(9)荷葉皴、(10)礬頭皴、(11)骷髏皴、(12)鬼皮皴、(13)解索皴、(14)、亂柴皴、(15)牛毛皴、(16)馬牙皴、(17)斫 皴、(18)點錯皴;(19)豆瓣皴、(20)刺梨皴(豆瓣皴之變)、(21)破網皴、(22)折帶皴、(23)泥里撥釘皴、(24)拖泥帶水皴、(25)金碧皴、(26)沒骨皴、(27)直擦皴、(28)橫擦皴等。
墨法:
古人說「墨即是色」,濃淡水墨可代替各種色彩。用墨要有濃淡干濕,只干不濕太瘠枯,只濕不幹太臃腫,濃淡干濕結合起來,變化多,生動而有氣韻。用墨之法:一般有焦墨、積墨、破墨、擂墨等。焦墨是一種磨得極濃的墨,用焦墨的旁邊須有濃淡墨為之暈渾,否則焦墨孤立,難見筆意。積墨:用濃墨和淡墨連敷幾次,有一種深厚的味道。破墨:先用淡墨上紙,趁濕用濕墨加上,化出奇紗的韻味。擰在紙上捺轉,略似魚鱗,由濃漸淡,
參差不齊,謂之擂墨。所以用墨和用筆不分不開的。
抽象:「中國流藝術運動」是朱明所創導一種最前沿的、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元素的、高藝術層次的中國「後國畫」藝術,即:「中國流藝術」。這種「中國流藝術」,主要指主攻與弘揚中國草書書法,草書書法入畫,特別是草書入抽象國畫的當代先進的、綜合新繪畫藝術。
用筆六要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滯。二要變化而有聯系,要將粗、細、濃、淡、長、短、橫、直、干、濕、輕、重根據物象參差需用,既有變化,還要互相聯系。三要蒼老而滋潤,蒼老就顯出含蓄的筆力,用筆光滑就顯得雅嫩,過於蒼老亦易枯燥,故須在蒼老中滋潤,也就是干濕並用。四要松靈而凝煉,松靈比自然更進一步,要活潑輕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輕浮,輕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練是一筆畫去到盡端有回鋒。五要剛柔相濟,即在輕柔中有骨力。所謂「線棉裹鐵」才能穩厚,剛健的鋒中要參以巧運,「扛鼎中有嫵媚。」故一筆中要能剛健婀娜兼有之。六要巧拙互用,用筆朴質顯得老實,故要在巧筆中夾幾筆拙,在拙筆中夾幾筆巧,應巧拙互用,方為得法。
名作鑒賞
</strong>
《游春圖》</p> 《</p></p>《五牛圖》唐代畫家韓滉 作。畫五牛於一長橫幅上。五牛的體態神情,無一雷同,各牛的姿勢真切生動,筆墨簡勁,色調自然,畫出一種朴實的田家風味。《唐朝名畫錄》評他「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 《簪花仕女圖》</p>《簪花仕女圖》唐代畫家周昉作。用筆朴實。氣韻古雅。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閑適生活。她們華麗奢艷在庭院中遊玩,動作悠閑、拈花、拍蝶、戲犬、賞鶴、徐行、懶坐、無所事事,侍女們持扇相從。其賦色技巧,層次明晰,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輕紗的透亮松軟,皮膚的潤潤光澤,都畫得肖似,表現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和概括能力。
《游春圖》
③ 簡筆畫怎麼畫出中國地圖啊,求詳解,求步驟,如果好我會加分的,急用
1、首先先畫出中國地圖,陸地部分的整體輪廓,如圖所示:
(3)中國畫一條線怎麼畫擴展閱讀:
簡筆畫三大造型規律:
A.結合圖形的排列組合:排列組合不能草率簡單,要提煉復雜物象成為既簡練又有特點的形象特徵。
B.實實在在的提煉誇張:能表現出真實的情緒和動態,使作品生動富於感染力,栩栩如生。
C.抓取線條的描繪規律:動態線是對象身上最能體現動作特點的形體結構線,是形體運動重要趨勢;突出呈現動態線,不是鎖碎的,它貫穿於人的脖子、脊背、腰、四肢。
④ 中間淡兩邊濃的中國畫線條是怎麼畫出來的
點是繞圈圈的吧 筆尖蘸濃墨 在紙面上側鋒繞圈圈 一個中間淡兩邊濃的點就出來了 畫線就必須用中鋒 用手把筆鋒捏扁變寬 然後在筆鋒兩邊蘸上濃墨 中鋒畫出 就出你要的效果了 不過平墨齋建議您不要刻意追求這些筆墨的小技法 而應著眼於畫面大局
⑤ 中國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中國畫的紙
中國繪畫的底子,一為織物,一為紙。手工造紙的方法,因地理環境不同,原料不同,而處理工藝亦大有不同。大體上可分樹皮纖維紙與竹紙兩種。
中國畫的墨
墨是中國畫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種類與性能,較為繁復,且具多種功用。大體上可分為松煙墨和油煙墨兩大類。松煙墨是燃松取煙採煤,經漂、篩,去除雜質,配膠、用葯、搗,丸等許多工序精心製成,是我國最早的制墨法。明朝以後油煙墨逐漸興盛起來,主要用桐油、麻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等燃燒取煙,再配麝香、冰片等加膠製成。中國畫的筆
筆是繪畫和書法的主要工具。現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實際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筆。筆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黃鼠狼尾毛、雞毛、鼠毛、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發材料製成。此外,還有一種以軟毫與硬毫合制而成的介於軟硬之間的筆,稱為兼毫。書畫家可根據各自的習慣喜好和繪畫風格,選擇得心應手的筆揮毫書畫。
中國畫的硯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硯的品種十分繁多。以其質地分,有玉硯、陶硯、澄泥硯、漆硯、瓦硯、金銀銅鐵硯、瓷硯,以及廣泛運用的石硯;以其產地分,有端州硯,歙硯、洮州硯、青州硯、溫州硯、信州硯等40多個品種。其中產於歙縣的歙硯、廣東的端硯、甘肅的洮硯、虢州的澄泥硯最為著稱,號稱中國「四大名硯」。其優點是,色如碧雲,聲若金石,潤如壁玉,堅硬耐用,發墨細膩,貯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其藝術價值。
中國畫顏料
顏料是繪畫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兩類。天然顏料多為礦物性的,如硃砂、石綠、朱標、朱膘、赤色等,人造顏料種類很多,包括無機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的有鈦白、銘黃;有機物質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紅等。中國畫顏料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上就開始使用,後至漢魏的帛畫、壁畫等繪畫的發展,對於顏料的運用更加廣泛。不過唐代以前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唐以後因植物顏料隨染織業的發達而逐漸用以繪畫。及至五代,顏料種類尤為復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顏料之能時效持久。現代中國畫顏料有塊狀、粉狀和營狀等,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中國工筆畫繪畫技法
工筆畫工整秀麗,造型嚴謹,形神兼備,真實感較強。工筆有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工筆等幾種形式。白描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畫法。它是依靠線本身的粗細、剛柔、方圓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的質感和線條的筆感情趣。
淡彩在色彩運用上,有著獨特的規律和方法。淡彩強調典雅、單純、樸素、純凈的美。畫幅以墨為主,略施淡彩。
重彩用色較淡彩用色濃重、艷麗、華貴,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重彩一般均採用積染套色的方法,所謂「三礬九染」。每遍施色要薄,數遍之後,加染一遍膠礬水,以固定畫面上的顏色,其效果也顯得厚重、沉著。重彩可分勾染法,勾填法兩種。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積染套色。勾填法則均以礦物色打底,然後再採用句染法。
沒骨工筆一般不需勾墨線,而用顏色直接關染。關染時採用磁染法,而不用積色法。碰染也叫撞染,是用兩校毛筆,分別蘸上兩種顏色,從不同方向染起,中間相碰,形成顏色自然相接,如綠色的葉子,先以深草綠染葉根。再以淡草綠染葉尖,當深淺草綠相碰時,自然形成深淺相間的草綠色。另外,沒骨工筆還有注水、注色與注粉的方法,工筆畫家陳之佛多用此法。
⑥ 中國畫怎麼畫
一、寫意
1、寫意俗稱為「粗筆」,與「工筆」對稱,為中國畫技法名,屬於簡略一類的畫法,一般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故名,比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都擅長此法。
2、清代惲壽平言:「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宋代韓拙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前者乃指「寫意」。
國畫技法有哪些
3、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就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就在一天之內就畫成3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和簡練的。
4、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與寫意的區別,而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1幅《枯木圖》,畫1株枯樹、1塊頑石,石後露出1-2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
5、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道枝幹「虯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到了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6、所以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時間的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相傳下
二、鉤勒
1、鉤勒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使用於山水畫中為「復」);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通常指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不分順、逆、單、復,稱為「雙鉤」。
2、鉤勒後大部分填著彩色,在技法上與「沒骨」、「點簇」相對,通常使用精密工細的花鳥畫,鉤勒要求有筆力,清代原濟《大滌子題畫詩跋》:「悟後運神草稿,鉤勒篆隸相似
三、雙鉤
雙鉤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為「雙鉤」,大部分用於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稱為「雙鉤」;而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⑦ 中國畫為什麼有很多畫線條的方法
雖然中國人畫畫和外國人畫畫都用線條,但是,線條在外國繪畫中,一般只是起畫輪廓、勾底稿的作用。而在中國畫里,線條除了用於打輪廓、勾底稿之外,更多的時候,是藉助線條來表達不同的筆意,增加畫的意義。在中國畫中,線條就像畫中形象的骨骼。是骨,就必須有骨氣,骨氣最能表達畫中形象的內在活力。線條不同的變化,正傳達了不同的活力;而線條的變化也正是用筆的變化。為了更好地畫出線條的變化,畫家們創造出了許多畫線條的方法。國畫畫線條的方法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游絲描類,也就是細細的,很長的,非常自然地畫出來的線條。畫這種線條時,毛筆在紙上行走得要慢,只能用筆尖來畫,使用的力氣也必須均勻。這樣,畫出的線條才能始終如一。二是柳葉描類,也就是兩頭細,中間粗,像柳樹葉子一樣的線條。畫這種線條要求入筆和起筆時輕,畫到中間時要用力,使線條出現細與粗的變化。三是減筆描類。其實這已經是不是線條的「線條」了。畫它時,用筆要快,而且要側著用筆,用的力也主要集中在線的一端。這樣,畫出的線實際是一個特殊的「面」,如果再加上一些的水分變化,就從「用筆」變成「用墨」了。這三大類線,不論粗細,也不論變化多大,總是連續的。這只是大致的分類,實際上,畫線條的方法非常多,像什麼「鐵線描」、「行雲流水描」、「釘頭鼠尾描」、「竹葉描」、「棗核描」等等。從字面上就可以大體看出指的是什麼樣的線條。在中國畫里,還有一種畫出來時斷時續的線,它專門有個名字叫做「皴」。這個字,實際上就是冬天手凍皴了的那個「皴」。說冬天手皴了,指手上的皮膚因為風吹冷凍而乾裂了,變粗糙了。中國畫里「皴」這種線條畫出來是十分粗糙的,不連續的。用它來畫山石、樹皮等特別合適。「皴」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像「麻皮皴」、「雨點皴」、「牛毛皴」、「大斧劈皴」、「破網皴」,我們同樣可以從字面上大體看出它們各自的含義。
⑧ 國畫都有哪幾種畫法
國畫有以下九種畫法: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6、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7、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
8、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9、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8)中國畫一條線怎麼畫擴展閱讀:
國畫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⑨ 中國地圖上的海岸線怎麼畫
1、首先是繪制中國地圖的輪廓。 褶皺的輪廓比較多,可以找到地圖來查看這幅畫。包括海岸線。
⑩ 怎樣畫中國畫
作畫先不求好,先要求合理,合自然的理,比如畫花卉,木質硬的多生直角,軟者多生銳角。枝葉有對生的和不對生的,即輪生和互生的。
畫翎毛:有食谷類、食肉類、涉水類、游水類,鶴、鴨、雞等等,生長環境不同,所以形體生長不同。要注意觀察。
構圖,有長的、寬的、圓的、扇面形的很多種。我們構圖要像飛一樣,不易太老實,老是那麼一兩個式子。有副對子說得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畫東西要里出外進,才像大自然的一部分。老是在畫框子里頭畫畫,不是畫外取畫,就老實得死板小氣了,清朝「如意館」里的畫就常犯這個毛病。
作畫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古人講要「搜妙創真」,很對!
講筆墨,初講可以說「:線者為筆,染者為墨」,易懂易入手。進而應當明了「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用墨無筆,古人稱之為「墨豬」,它有肉無骨;用筆無墨是行筆間缺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其實「筆」與「墨」分不開,所以叫「筆墨」,它是一種表現美麗的手段過程。如同地球公轉和自轉:為表現意象造形的美服務,是「公轉」;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現,是「自轉」。筆墨離開了這個意思,那就是「耍筆墨」,那不是「筆墨」,更不是寫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