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決策有哪些

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決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4 07:42:08

1.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哪些重大決策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以下重大決策:

1、實行改革開放;

2、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

4、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5、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意義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

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 你認為有哪些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戰略

歷史發展的進程,它可以說是一種必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偶然。歷史,它是偶然王國之中的必然王國,但它也是時代發展的必要趨勢。中華民族的歷史長達5000年,也正是在這5000年時間里,形成了華夏文明這一個極具凝聚力,並且兼容並包的古老文明。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也有著許多擁有著重大影響的戰略。那麼以下筆者來講一講有哪些對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戰略。

一、秦王掃六合,一統華夏

最後筆者要講到的便是共產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新中國成立其實就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一個戰略,它真正的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最適合中國人民走的一條道路,也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之下,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並向強起來邁進。

3. 中國得重要的決策,像在軍事上,政治上以及外交上等的強硬態度的歷史

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弱取決於綜合國力,以及對綜合國力的調動藝術。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基於自然環境、人口、資源、經濟、科技、政治、文化、教育、國防、外交、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所具有的綜合實力。其中,政治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核心,它來自於國家政治體制和政治文明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經濟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軍事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制性要素,是國家能夠直接用於戰爭的力量。科技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先導性因素,它決定著國家戰略能力的長遠發展。外交實力是形成戰略能力的唯一外部力量,是國家可以協調和利用的國際政治資源。文化實力是戰略能力中的非物質因素,指那些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市場競爭力、思想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此外,國家意志、國民士氣、民族凝聚力等也是形成國家戰略能力的重要精神力量。需要強調的是,綜合國力不等於戰略能力,也不能自動形成戰略能力,還需對綜合國力進行充分調動和運用。這種調動和運用能力,包括戰略動員能力和戰略謀劃能力。前者是為應對各種事關國家利益的重大危機、沖突或戰爭所採取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的緊急措施,將各種戰略資源轉化成能夠立即被調用的戰略力量。後者是指在預防和消除國家面臨的重大威脅時體現出的分析復雜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戰略力量的藝術,它取決於國家的戰略文化,領袖集團的素養和參謀集團的素質。

(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國戰略能力建設應著眼實現三個轉變,即構成要素實現由財富積累型向力量增長型轉變,各要素與經濟之間實現由服從服務型向支撐促進型轉變,外在特徵實現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

大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第一次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應當看到,我綜合國力的其它實力發展還不協調,尤其是科技水平總體還比較低。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1-2002年度《國際競爭力報告》,我國國內經濟實力競爭力列第五位,而科技競爭力只位列第28位。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綜合國力再次躍升和國家戰略能力重大發展,關鍵要靠科技自主創新。應大力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特別要加強基礎領域研究,改變基礎研究薄弱、科技創新原動力不足的狀況。美國的基礎性研究經費在科研總投入中達17.5%,而我國僅為5%。還要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以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

加速實現軍隊從維護國家安全向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的歷史轉型。當前,我國在人民戰爭傳統優勢基礎上形成了強大的本土防禦能力,擺脫了外敵大規模入侵的威脅。但是,整體軍事能力與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軍事能力的作用范圍跟不上國家利益發展的步伐、功能強度不能有效消除多種安全威脅的問題比較突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任務的能力為目標,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由維護國家安全向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的歷史性轉變,以國家軍事能力的歷史性轉型推動國家戰略能力大幅度提升。軍事能力轉型的核心是形成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同時還要具備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為國家利益拓展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加強戰略領導能力建設。國家和平發展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求必須將戰略領導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近30年來,我國在國際上長期採取低姿態策略,戰略領導能力建設側重於提高領導國內經濟建設的能力。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必須適應國家發展形勢的歷史性巨變。國家戰略領導能力建設的目標就是領導國家實現和平發展與民族偉大復興。這就要求必須具有領導國家實現和平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堅強意志,具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決心;深刻洞察和准確把握國際格局的特點走向,創造有利於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態勢;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合理把握國家發展的方式和速度,有效規避戰略風險;能夠統籌駕馭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靈活應對國際風雲變幻,有效化解重大危機;具有健康自信的大國心態和負責任、建設性、可預期的戰略心態,更多地承擔和履行大國的國際義務。

4. 歷史上決定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決策有哪些

秦朝尊商鞅。以法治國。
設郡縣,開阡陌,修長城。
漢朝獨尊儒家,廢除百家思想。
北擊匈奴,建立漢族這個名詞。
隋人設府兵制,強我中華兵甲。
唐絲綢之路開通,交融歐亞文化。
富國強民,建立世界第一帝國。
宋人下南海,教化南方蠻夷。
經濟文化詞賦歌曲全面發展。
明朝開海上絲綢。
清朝,閉國鎖門,夜郎自大,
軟弱無能,辱我中華。

5.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哪些重要決定歷史意義

(1)主要貢獻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之前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並且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全會公報全面分析了當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指明了改革開放的方向。指出:▲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今後應該按照嚴格區別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方針去解決,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程序去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全會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決定:▲決定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決定在黨的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加強民主,明確黨的思想路線,加強黨的領導機構和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議程上來;▲決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等問題。
(2)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後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6.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性決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了「經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為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第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

7.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性決策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歷史,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深理解這一點。

(7)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決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以這次全會為開端的。我們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和開始起步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一句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

中國人民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華國鋒主席領導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

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和禁錮,振奮起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實干興邦精神,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8. 歷史上黨所通過的歷史決策

八七會議 古田會議決議 遵義會議

9. 黨的七大最重要的歷史決定是什麼

為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把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七大」的工作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在二十四年中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八年抗戰的經驗,制定出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正確的綱領和策略;批評了黨內的錯誤思想,系統地闡明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

=============
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標志著黨在理論上的成熟,也標志著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產生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它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從此,毛澤東思想成為黨和人民的一面旗幟,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決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7
印尼甜餅怎麼做 瀏覽:507
伊朗擊落的客機上都是什麼人 瀏覽:619
巴沙爾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910
日本人最不敢去的中國城市有哪些 瀏覽:191
中國怎麼當獵人 瀏覽:820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的 瀏覽:137
茶產自中國的什麼地方英語怎麼說 瀏覽:617
伊朗語山羊怎麼讀 瀏覽:718
義大利時尚品牌是什麼品牌 瀏覽:13
萬國手錶在伊朗賣什麼價 瀏覽:547
中國為什麼選擇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 瀏覽:531
印度的亞洲叫什麼 瀏覽:195
英國掛車怎麼開 瀏覽:433
中國總資產是多少 瀏覽:412
印尼巴士怎麼下載最新版 瀏覽:38
義大利學校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145
義大利快遞格式是什麼 瀏覽:666
印尼慘案中回歸的華裔有多少 瀏覽:777
中國餐桌禮儀中哪個位置是主座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