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中國的紙幣是什麼樣的
古代紙幣系指清朝前歷代印有價值面額的紙質貨幣,它是一種充當具有流通與支付手段的貨幣符號。
紙幣始於北宋之「交子」。其雛形為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其根源則是具有匯票性質的唐代「飛錢」,此種紙質貨幣形制後為歷代沿用,從而逐步表成我國紙幣的獨特風格,影響了許多鄰國的貨幣形制。
我國古代紙幣的構成型制基本為長方形,大小不一,用統一的張紙銅版印刷,正背面有出票人的印記、密碼花押、朱墨間錯、三色套印;有的還有版面、圖案、花紋之分;有的印有發行機關,官員押字、編號、兌換、用印等;有的印有蒙漢兩文,書法文字各異。
我國古代紙幣的幣材最初起源於布及牛皮、白鹿皮,後期用棉質紙等,但我國古代紙幣的幣材基本以桑皮紙為主。
② 中國的人民幣中國的人民幣有幾個版本和形狀
中國的人民幣現在有五個版本,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幣,它的形狀一般是長方形,還有圓形。
③ 中國的貨幣指的是什麼 和中國的紙幣 區別在哪裡 。為什麼 貨幣不是紙幣
貨幣首先是一種商品,其次貨幣還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夠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這種屬性.
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著不同。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有很多商品,但這些都不能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只有當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才產生了貨幣。
紙幣是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
1、紙幣是一種符號,它是貨幣的符號,代表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2、紙幣本身並沒有價值,它只是代表著金屬貨幣的價值。
3、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能發行紙幣。
區別: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貨幣是商品具有價值.
紙幣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在商品交換中起媒介作用,只是代替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只是貨幣符號,無價值。
摘自網路知道,
④ 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什麼
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交子」
「交子」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宋真宗時(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製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後來,由於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改由政府發行交子。
⑤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什麼,誰發明的
交子,是發行於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面額依然是臨時填寫,加蓋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級,從1貫到10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1039年起),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1068年起),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界滿兌換新交子。首屆交子發行1256340貫,備本錢360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後來因供應軍需超額發行,交子嚴重貶值。1105年遂停止發行,改用「錢引」。
⑥ 中國第一套紙幣叫什麼
中國使用紙幣的歷史悠久,以金屬貨幣作為紙幣的保證,比較早的是宋國時的交字,中國第一套系統的紙幣,1914年中國政府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經濟頒布國幣條例,銀幣四種:壹圓、半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國幣計算均以十進,每圓十分之一稱角,百分之一稱分,千分之一稱厘,同時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紙幣可以和銀元兌換,紙幣五種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紙幣正面和銀元一樣統一為袁世凱頭像,1928年後國民黨名義上統一全國後實行法幣,之後又實行金圓券,國民黨不懂金融,不知道金融的根本是農業工業商業,不知道發展經濟,而光想著發行紙幣來錢快,掠奪民財,中國人民政府在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成立銀行分別發行比較成熟的紙幣,發展金融,以恢復發展生產,發展經濟,打擊敵人,支援戰爭,如晉察冀邊區銀行陝甘寧邊區銀行冀南銀行北海銀行等,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為發展經濟,1948年4月12日晉察冀邊區銀行總行和冀南軍區總行在石家莊合並為華北銀行,1948年11月18日,華北銀行與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為中國人民銀行,准備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發行的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⑦ 中國人民幣共有幾套人民幣分別是什麼
中國人民幣共有5套,分別是:
1、第一套(1948年12月1日至1955年5月10日)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陸續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券4種、50000元券2種(1949年發行的正面萬壽山圖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車圖景50元券各有兩種版別)。
(7)什麼是中國版的紙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目前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權重為10.92%,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
參考資料:網路-人民幣
⑧ 中國紙幣的發展歷史
中國最初的貨幣是原始社會末期使用的海貝。公元前200多年出現了金屬貨幣和鑄幣。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後,統一了幣制,以黃金和方孔圓形的銅錢流通全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960年-1127年)時期的「交子」。
宋代銅錢和鐵錢並用,四川地區則專用鐵錢。當時,四川是鹽、茶、絲綢的重要產地,貨幣流通很大,但鐵錢非常笨重,大錢一千枚重二十五斤,買一匹羅需中錢二萬枚,重二百六十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鐵錢不便流通的弊病越來越突出。
因而宋真宗時(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製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
後來,由於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改由政府發行交子。
民國時期紙幣: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喪權辱國的清朝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辛亥革命前已在國外發行「鑄餉券」,為了軍事開支的需要,又發行了「軍事用票」等紙幣。
辛亥革命勝利後,於民國初年,原「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把交通銀行定為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兌換券,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於1916年停止了兌現承諾,1924年,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履行國家銀行職能,發行貨幣。
此外。經國家核準的普通商業銀行也發行了鈔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機構也先後發行了地方鈔票。民國時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縣,亦都相繼發行了各類眾多的鈔票,鑄行了多種金幣、銀元、銅元、鎳幣等貨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開始發行銀單。銀單最初是手寫的,後來才改為印刷品。
世界上共有兩百多種紙幣,流通於世界193個獨立國家和其他地區。作為各國貨幣主幣的紙幣,精美、多側面地反映了該國歷史文化的橫斷面,溝通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經濟交往。世界上比較重要的紙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等。
紙幣上的圖案大致能夠反應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其內容也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它是一張國家名片,呈現了這個國家在努力倡導一種什麼樣的國家倫理。
⑨ 中國人民幣有哪幾個版本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幣共有5個版本
1)第一套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第一批人民幣——面值為50元(第一張編號為ⅠⅡⅢ——00000001)開始進入流通領域。之後共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2)第二套人民幣
為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提高印製質量,進一步健全我國貨幣制度,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命令,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於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
1955年3月1日公布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共10種,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發行10元1種。同時,為便於流通,國務院發布命令 ,自1957年12月1日起發行1分、2分、5分三種硬幣,與紙分幣等值流通。後來,對1元紙幣和5元紙幣的圖案、花紋又分別進行了調整和更換顏色,於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別發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幣的版別分別由開始公布的11種增加到16種。1964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告》,決定從1964年4月15日開始限期收回蘇聯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紙幣,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
3)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2月10天。
(紙幣)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9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3種、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有1種。1966年和1967年,又先後兩次對1角紙幣進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滿版水印,調整背面顏色。總的可細分為30餘種.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並舉的方針。
4)第四套人民幣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
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角、2角、5角、5元、10元只有1980年版一種,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兩種,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種。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與無色熒光油墨印刷等新技術。
第四套人民幣從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發行9種面額, 14種票券。其中1角券1種,2角券1種,5角券1種,1元券3種(1980、1990、1996),2元券2種(1980、1990),5元券1種; 10元券1種,50元券2種(1980.1990),100元券2種(1980、1990)
5)第五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共6種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幣採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發行了100元紙幣;2000年10月16日發行了20元紙幣、1元和1角硬幣;2001年9月1日,發行了50元、10元紙幣;2002年11月18日,發行了5元紙幣、5角硬幣;2004年7月30日,發行了1元紙幣。為提高第五套人民幣的印刷工藝和防偽技術水平,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8月31日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紙幣和不銹鋼材質1角硬幣。第五套人民幣1角硬幣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色澤為鋼白色。正面為「中國人民銀行」、「1角」和漢語拼音字母「YIJIAO」及年號,背面為蘭花圖案及中國人民銀行的漢語拼音字母「ZHONGGUO RENMIN YINHANG 」,直徑為19毫米。
⑩ 中國紙幣的來源是什麼、
「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是貨幣發展的重大進步,在經濟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發行和使用紙幣,不過,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紙幣的流通面並不廣,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屬貨幣。中國紙幣的大量發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