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如何背中國政區圖
地理:如何背中國政區圖?
要輕松學好中國地理,背熟中國政區圖是基礎,一定要下點功夫。
中國政區圖上要識記的多些比較多:中國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簡稱、省會、位置和板塊輪廓。特別記住:川、陝、雲、黑、魯、內蒙古、甘、遼、粵、鄂等省的輪廓,另有台、瓊、新、晉等。——這些記好了,後面的很多東西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下面著重介紹點省級行政單位的記憶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歸類記憶:
①逆時針有鄰國的9省區:遼吉黑、內蒙古、甘和新、藏雲桂;
②從北往南14個臨海省市區:遼冀津魯、蘇滬浙閩、粵港澳桂台瓊;
③黃河流經9省區:青川甘、寧內晉、陝豫魯;
長江流經11省市區:青川藏雲、渝鄂湘贛、皖蘇滬。
④四川的鄰省:陝甘青藏雲貴渝
⑤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省區:雲桂粵台
⑥有鄰國又是沿海省:遼桂。 臨兩個海:遼魯(蘇閩)台;
⑦有兩個簡稱的省:雲貴川陝甘…滇黔蜀秦隴;
⑧祖國四端省區:北黑東黑、南瓊西新;
⑨用河流作簡稱:湖南…湘江、江西…贛江、福建…閩江等(另外黑、遼也可算);
用名山作簡稱:安徽…皖山等;
用湖泊作簡稱:雲南…滇(滇池)(另青海也可算);用古國名:蜀秦晉魯
用歷史名作簡稱:晉冀魯豫秦隴蜀。
⑩14個含有方位詞的省區:兩湖兩廣兩河山、北雲西海江和陝;
(2)形象記憶:川像樹葉,黑像天鵝,雲像孔雀,粵像象頭,晉像平行四邊形,台島狀似紡錘,青像兔子,陝像跪地的秦俑,湘像大爺頭,贛像太婆頭台像紡錘(香蕉),瓊像菠蘿。另魯遼粵有半島,還有的省區與河湖相關。
(3)分區記憶:①東北三省…黑吉遼。②北部一區…內蒙古。③西北五省區…陝甘寧青新。④西南五省區…雲貴川渝藏。⑤黃河中下游六省市…魯陝、冀豫、京津。⑥南部沿海七省區…閩/台、粵/瓊、港/澳、桂。⑦長江中下游七省區
鄂湘、皖贛、蘇浙、滬。
(4)口訣記憶: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蒙台海福吉安,港澳重慶好河山。(註:新疆包含在「五江」中)
總之,方法很多,也不是一一都得用,不管什麼方法,解決得了問題就是好方法。誠如一樓所說「看的多了就熟了,沒必要刻意去死記」。
⑵ 有什麼好的背中國政區地圖的方法
這個要找相近的事物來記憶,比如湖南政區圖像人頭,陝西政區圖像跪著的兵馬俑,山西政區圖像一把刀,廣東政區圖像長鼻子大象,吉林政區圖像粑粑(吉林老鐵勿怒)。記憶政區地圖不要看地形了,不要被綠綠黃黃的地勢地形打擾
⑶ 如何高效的看懂中國地圖
1、先看地理位置和輪廓。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所以打開地圖後,先看該區域的經緯度是多少,是位於沿海還是地處內陸,該區域大致是什麼形狀。這樣就有了空間感和方位感,以後一提到這里,在頭腦中就有一個比較確切的印象。進一步還可根據其位置推測其氣候特點(而不是死記了)。
2、看顏色。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過仔細觀察不同的顏色的范圍大小、地區分布,即可掌握該地的地形地勢特點。
3、按「面、線、點」的順序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
「面」是指像高原、平原、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它們所佔的空間范圍大,在地圖中最為顯眼,所以先從認識它們入手較好,要看清這些事物的名稱、位置、范圍等特點。
「線」是指像山脈、河流、交通線等地理要素,要注意其走向、名稱等;
「點」是指城市、村莊、工礦區等點狀分布的地理要素。然後,還要學會分析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
⑷ 怎麼看地圖
1、大致了解地圖上描繪的地形,如圖,地圖上有各種形狀的道路,將地圖與實景環境對應起來。
⑸ 如何更好的記憶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地圖輪廓
摘要 (一)有些行政區劃可以看它的形狀像什麼。比如:
⑹ 怎樣熟記中國行政區圖
兩廣兩湖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
四西二寧青甘陝,還有內台北上天。
對著地圖,從周總理的這個歌謠開始背吧。
⑺ 怎麼查詢各個鄉鎮的行政區劃版圖。
以地之圖為例,過程基本如下:
1、直接手機瀏覽器網路搜索對象,點擊官方鏈接進入。
⑻ 地圖是怎麼看的
基本方法
看任何地圖,首先是要明確方向,正常情況下一張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如果不是按上北下南繪制的地圖,則一定要在適當位置標出正北方向,以便讀圖.
注意比例尺,能夠知道實際距離大概是多少。
看好圖例。圖例對應實際事物。
注意麵、線、點結合。線能指示道路、山脈、河流的走向。點是村莊,廠區,工礦區等。
注意顏色。
看地圖要有重點、有順序。
有的地形圖,以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高程,讀圖時只要根據圖例就可以知道圖幅內各個位置的高程了.
[高程就是海拔高度,一般用米做單位.我國的高程系統使用黃海平均海水面的平均值為零點起算作為中國國家高程系統。]
有的地形圖,以等高線來表示不同的高程,讀圖時只要找出某一條等高線所標出的高程,再按該圖的兩條等高線之間代表的高度(也叫等高距),上下推算就可知道某一位置的高度了.在一張地形圖上,等高線是不可能相交的.等高線越密的地方,該處地形就較陡峭;越稀的地方就說明該處地形平緩.
[在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就是等高線。 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山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山坡越緩。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較高的等高線凸出,表示山谷;反之,等高線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較低的等高線凸出,表示山脊。]
一般表示行政區劃的省市地理位置的地圖,一般來說不標出各地的高程(只是某些名山常用一個黑色小三角形表示其地理位置,再在其旁邊用數字標出其高度),而是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省區.各個相鄰的省區,肯定是用不同的顏色.某一種顏色的范圍內就是表示屬於同一省區的.
讀地圖時,除了注意方向之外,還要注意該圖的比例尺大小.了解了比例尺之後,就可以知道圖上的1厘米(公分)代表了實際距離是多少米(或多少公里).例如一張比例尺為1:10000(萬分之一)的地圖,圖上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為100米.一張1:1000000(百萬分之一)的地圖,圖上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為10000米(10公里).若是1:10000000(千萬分之一),則圖上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為100000米(100公里)......依此類推.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精度就越低(誤差越低).
⑼ 中國政區圖記憶方法
記這個真的可以說沒有妙法,只有笨法。多看,多記,在床頭貼張中國地圖。另外可以大致記幾個,比如:浙江是個六角形,福建斜的平行四邊形,台灣是個梭子,廣東有個象鼻子伸到海南喝水。山東翹著個倒放的大拇指,河南是棵斜放的白菜,遼寧像個縫紉機頭。陝西是個跪著的兵馬俑。內蒙古卧在邊疆的龍。青海一隻小白兔,貴州的小狗咬了湖南的大餅。其他幾個沒什麼特別的多看看就可以了。
還有一點,多關注當年的時事,高考文綜地理大題大多是時事熱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