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節不荒廢,該如何利用這個期間讓孩子了解我國傳統文化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對於我們很多的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節日,在春節期間能夠讓孩子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每一年春節的寒假期間,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都會給孩子布置各種各樣的作業,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正常的過程當中學習到中國的傳統特色文化。對於我們家長而言,在春節期間,要想讓孩子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首先我們就要讓孩子明白,春節期間中國的傳統習俗到底有哪些?
② 你是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載體和環境,傳統文化離我們遠,主要因為古代建築和舊時東西越來越少,現代商業文化太過盛行,孩子們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夠,造成了接觸少、認知少、理解少的現狀。讓孩子多接觸傳統文化,首先要從環境上改變,比如學校和家長多帶領孩子去博物館、古建築和聽國學講座。讓孩子對國學有個直觀的認識和印象。另外要有專業的學者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性發揚,形成文化學術氛圍,並且通過商業手段讓國學值錢,尊重國學人才。學校要形成國學熱的教學氛圍,多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孩子學國學的熱情和志向。
最後,學國學不能死學學死,要活學活用,要與時俱進,要去偽存真,這樣才能把國學學習好、發揚好。
③ 如何引導幼兒了解民族文化
和引導幼兒了解民族文化,我覺得這個很簡單呀,帶著孩子去閱讀啊,古詩啊,古代傳統文化,古代傳統文化里包括這些啊,這些民族文化股市裡,然後還有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帶著孩子從小就去了解,我覺得還是非常好的,如果你還不理解我,再給你系統說一下,第一點我覺得應該帶領孩子去學習古詩,因為古詩里蘊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且呢,還有這些傳統的中國傳統的節日,在市裡都有體現,第二年呢,我覺得去學習國學去學習下這個弟子規啊,三字經啊,學習這些讓孩子及早的懂得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第三點呢,就是帶孩子出去旅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帶孩子去一些文化古跡,名勝古跡去看一看,追尋古人的腳步
④ 如何教幼兒大班認少數民族
【活動背景】
結合主題活動「小小升旗手」,孩子們在老師地指引下熱烈地交流、討論著有關祖國的話題。他們在收集有關祖國的圖片、照片等資料的過程中,了解到我國是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有著豐富的物產和優秀的文化。在探索中尤其對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服飾及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民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了解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少數民族已成為必要,為此,我生成了《認識少數民族》這一綜合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維吾X族、蒙X族的服飾,初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
2、會運用多種方式收集各民族民俗風情的圖像資料,有學習和表現不同風格歌舞的興趣和能力。
3、在主動探索中知道祖國是個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萌發對自己祖國的美好情感,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收集有關少數民族服飾、生活習慣及風俗習慣的圖片及資料。
物質准備:
(1)Flash課件《認識少數民族》
(2)錄音機、《***舞》、《蒙古舞》磁帶
重點:認識維吾X族、蒙X族的服飾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
難點:如何區分不同的少數民族。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跳舞入場,引題。
1、今天這么多客人老師來做客,有什麼感覺?
2、讓我們一起跳個舞吧!
3、誰知道剛才跳的是哪個少數民族的舞?
二、了解、認識少數民族
(一)***維吾X族
1、地理位置
2、服飾特點
3、特產
4、生活習慣、風俗習慣
小結:維吾X族主要集中在***地區。維吾X族人都喜歡戴一頂四棱小花帽,男的穿對襟長袍,女的穿寬袖連衣長裙,外穿黑色對襟背心,梳很多小辮。他們喜歡唱歌、跳舞,彈冬不拉,還喜歡吃烤羊肉,手抓飯。他們的特產有哈密瓜、葡萄。
(二)蒙X族
1、地理位置
2、服飾特點
3、特產
4、生活習慣、風俗民情
小結:蒙X族人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喜歡扎頭進巾,系腰帶,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他們住的是圓形蒙古包。喜歡喝奶茶、紅茶,吃牛肉羊肉,拉馬頭琴。他們喜歡的運動是摔交、賽馬、射箭。主要生活習慣是在草原上放牧。
三、表演蒙古舞
蒙X族是個好客的民族。他們能歌善舞,喜歡用跳舞的方式去迎接客人的到來。小朋友想不想用這種方式來歡迎一下我們的客人老師呢?
⑤ 如何向幼兒介紹中國文化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全世界華人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常聽到現在孩子都不盼著過年了,年味兒越來越淡,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越來越重要。那麼怎麼向孩子介紹春節文化以及與春節有關的傳統習俗呢?建議家長用同讀繪本的方式:一是家長可以結合文字和圖片,給小朋友講一講春節的故事。二是一些傳統習俗,光憑講述很難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和美好,用繪本就可以輕松呈現畫面,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三是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度過輕松愉快的親子時光。
關於春節的繪本很多,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我推薦以下三本,有趣,豐富,打動人心,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本繪本:《團圓》。
推薦理由:春節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推薦的第一本繪本,書名叫《團圓》。這是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也是用平實的語言感動世界的國人經典。創下華人原創繪本第一次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本最佳兒童圖畫書的記錄。
繪本《團圓》。圖:朱成梁;文:余麗瓊。
故事以一個叫「毛毛」的小女孩的視角來講述。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爸爸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爸爸在外面蓋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今天,媽媽和我都起得特別早,因為—— 爸爸回家了。」
媽媽和毛毛接爸爸回家。爸爸鬍子拉碴,有幾分憔悴。毛毛遠遠地看著。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勾勒出成千上萬個外出務工者的家庭常態:父親常年出門在外,孩子和媽媽留守在家鄉,這是一個父親常年缺席的家庭。那麼小女孩毛毛會接納父親嗎?小女兒如何和一年才見一次面的父親一起過春節呢?會一帆風順嗎?讀者心裡也都綳緊了。
⑥ 怎樣讓孩子了解中華博大精深思想
現在很多孩子並不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以及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即便是教師,也有許多人講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氣壯地而不是懷疑或者否定自己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社會管理者的當務之急,這事關下一代的孩子們是否能夠重視和深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來龍去脈源遠流長,記得祖宗,記得自己的出身。
傳統文化講的是成就自己,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求的是從自己做起,從眼下細小的事情做起,著手於把自己的事業做的最好最佳。同時,回家後要孝順父母愛護子女,在社會上要忠於朋友忠於職守忠於國家,最終應該成為企業精英和國家棟梁。因此,讓我們的孩子知道這些道理應該是事關重大。
加強對祖國下一代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文化大革命後出生的現在已經社會主流的人,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了解到冰山一角,隨著貨真價實的文化大師相繼去世,中國幾千年傳承的文化思想就存在失傳的危險,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搶救性的保護並讓下一代能夠繼續傳承。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而這個「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組成,說明了中國的教育就是從「孝」文化入手,讓下一代知道怎樣去感恩圖報和孝順父母。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養成在家自覺孝順父母,真誠關懷子女,在外努力工作,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這也是整個社會目前已經出現並迫切需要解決的80後孩子中出現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斷層問題。
⑦ 怎樣讓孩子懂得民族一家親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我們是「民族之家」中的一份子,維護民主團結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班裡的同學要和睦相處,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首先我們要從少年強做起,只要我們都有一顆民族團結之心,國家漸漸就會強大起來;只要我們有一顆民族之心,就算是一盤散沙,混合著一些泥土,也會慢慢的凝固起來;只要我們有一顆民族團結之心,就不會發生以往的悲劇。
歷史書上曾經描寫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的小故事,在遙遠的古代,這些少女都懂得維護民主團結,正是她們的貢獻,才會使我們的民族團結意識越來越清晰。
阿尼帕.阿力馬洪這個偉大媽媽收養了漢.回.維.哈四個民族的十個孤兒,這位民族媽媽家境貧寒,但她並沒有放棄撫養這些孩子,並且努力的讓他們吃好,穿好。當記者采訪她時,指著牆上那幅全家福問她是否認識這些孩子,這位母親說:「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
雖然我們不能像這位偉大的母親那樣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平等對待班上的民族同學,不能受一些謠言的影響。希特勒說過這樣一句話:「民族國家的創造,絕不是毅力單薄的民族主義聯合會所所能濟世的,只有具備鋼鐵般堅決意志的單獨運動,才能打倒其他一切運動而獲得最後的勝利。」
一座斷橋,只要有力量一定可以修復好;一盤散沙,只要有泥土和水,一定可以凝固起來;一個國家,只要有一顆民族之心一定可以強大起來。
初一:李燕君
⑧ 你是如何引導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學習傳統文化的典故,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孩子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在這方面也是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因為我們國家也是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教育,在語文的課本中涉及很多的傳統文化。
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構建一個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可以養一些樹木花草,這些都是古人自古就流傳下來的習慣,也是有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情趣,同時陪著自己的孩子背誦一些詩詞,多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一定的交流,這樣也是有助於孩子日常傳統文化的學習。
當然,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傳統文化的學習固然重要,也是不能夠忽視孩子科學文化素養的學習,這也是很重要的,科學文化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現在我們需要學習的,回饋我們的國家,幫助我們的國家。
⑨ 如何教一年級的孩子了解中國名族
最好用圖片,或者視頻等媒體,來介紹我國56個民族。
(在新華字典附錄里也有,老師可以讓某個孩子大聲朗讀。)
⑩ 傳統文化不能丟,父母究竟該怎樣讓孩子學中國傳統文化呢
我們中國有很多的傳統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文化在生活中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少見了更多的是現代的科技和智能占據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在一個麵包豐盛的時代,最飢餓的,往往是精神。
年畫
再有就是給孩子普及傳統文化的知識,給孩子講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帶孩子晚一些傳統的游戲,猜燈謎、對古詩等等,學習傳統經典,說一些童謠,講一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給他們聽。可以給孩子買些類似的書籍裡面是講民間故事的,讓每個故事都和傳統節日習俗相結合。
畢竟每個國家都是有屬於自己民族的傳統的,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就更不用說了,這么多的民間故事和神話一定要讓這些孩子們知道,這也是每個父母應該做到的事情,所以說要帶著孩子多去了解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