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戰及以前的武器(請詳細介紹)
sp;1。法國飛行員罷工
1915~16年間造的法國戰斗機上,裝的都是本國製造的Hotchkiss機槍(這槍中國人熟的很。20年後,日本兵就是扛著它在中國大地上撒野的)。Hotchkiss機槍本身的性能還算不錯。問題出在供彈上。Hotchkiss機槍用的是彈板供彈——————也就是20多發子彈的一個大橋夾——————-,維持機槍持續射擊的方法,就是在上一個彈板打光之前把下一個彈板從槍身右側的裝填口插進去。
這個方法在陸軍使用時不成問題————-有供彈手再旁邊伺候著吶~————,可飛行員不幹了~想想也是:一邊操縱飛機格鬥,一邊還得自助式裝填子彈,而且一個彈板就20多發,一場空戰下來,光裝填就足夠忙死飛行員的了~
於是飛行員向當局抗議,上面發話下來:堅持!上面有上面的想法,高層還是很愛面子的,Hotchkiss再怎麼說也是國貨,不用它的話,就只能在英國的Vickers機槍和Lewis機槍之間做選擇。別的國家也就罷了,英國佬的嘛。。。。。官僚們嘗試用愛國主義熱情打動飛行員。可飛行員不吃著一套,真打起來命重要,什麼面子里子的統統靠邊站~
據說後來官司打到了巴黎,最終還是飛行員取得了勝利。此後的法國戰斗機上,都改裝英國的Vickers機槍和Lewis機槍。法國人也終於從英國人那裡搞了一次「拿來主義」。
想想每打20幾發就要手動裝填一次的法國飛行員,今天的飛行員真幸福啊~~
2。稱霸協約國的Lewis機槍
大家都還記得前幾年的好萊塢大片《木乃伊》第一集中,那個以色列帥哥使用從墜毀的飛機上卸下的機槍狂掃木乃伊群的場景吧?他用的就是Lewis機槍。
說起來,Lewis機槍雖然是為步兵設計的,但其命中註定要在空軍大展宏圖。因為世界上第一種裝上飛機的機槍就是Lewis機槍。而世界有記載的第一次機槍對地掃射試驗,也是用Lewis機槍完成的~
嚴格的說Lewis機槍的性能並不出色,Lewis MK1型機槍重達12公斤,比一些同樣用在飛機上的重機槍還重,而火力持續能力卻不如重機槍。而且550發/分的射速,在空戰中也稍嫌慢了點~~針對這些缺點,英國加以改進,研製出了著名的Lewis MKIII型機槍————-正是它確定了Lewis機槍在空戰史上的卓著地位————-。Lewis MKIII型機槍的特點就是根據空戰的特殊要求,對Lewis機槍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首先,減輕了重量。MKIII取消了笨重的氣冷槍套(空中氣流的自然散熱能力足夠強,而且空戰也不會進行長時間射擊),將重量由MKI型的12公斤減到了7。7公斤。這樣射擊手可以輕松操作Lewis機槍進行環向射擊。其次,將射速提高到700發/分,提高了空戰中的命中率。第三,創造性的使用裝彈量達97發的大型彈盤(原來用47發彈盤),這就在空戰中大大解放了飛行員/射手。
Lewis機槍一般被作為飛機的自衛武器,裝備偵察機/轟炸機/戰斗機的後座。在這些位置上,體積小重量輕火力猛的Lewis機槍是非常理想的武器。
性能出色的Lewis機槍很快風靡了各參戰國。捷克斯洛伐克,丹麥,芬蘭,法國,義大利,倭國,荷蘭,波蘭,瑞士,英國,美國,蘇聯(俄羅斯)。。。。名單幾乎包括二戰所有參戰國~~甚至直到二戰初期,很多國家的轟炸機和偵察機仍然用Lewis機槍作為自衛武器(如義大利和倭國)~
再說句題外話,《木乃伊》中用的就是Lewis MKIII機槍,裝97發彈盤,可惜大部分子彈都讓男主角浪費在沙子魔偶上了,否則那位以色列老兄也不必和木乃伊僧侶玩肉搏了~
3。曇花一現的空用沖鋒槍
眾所周知,由於沖鋒槍射程短,貫穿能力差,基本沒有被考慮作為航空機槍使用過的。不過凡事無絕對。一戰中就有兩款沖鋒槍被作為航空機槍來使用~而且其中一款竟然是世界上第一種沖鋒槍:義大利的 Villar Perosa沖鋒槍。
Villar Perosa沖鋒槍最初是作為輕機槍設計的。但使用的是9X19彈——-這可是手槍彈~————大概是義大利人也覺得它威力不足,所以陸軍用的不多。飛機上用的也挺少,估計用也是因為看中了它2400發/分的射速,打不死人,也能嚇唬跑人~~~
另一款航空沖鋒槍是瑞士的Doppelpistole 1919。用的是7。65X22彈,威力比9X19彈強點有限。不過瑞士人純粹是玩票。整個戰爭期間一槍未發,當然有心情研究點花哨的~
比較有趣的是,前兩天看《印地安納·瓊斯III聖杯》,赫然發現片中肖恩·康納利用的就是Villar Perosa!不過老瓊斯射擊水平不佳,敵機沒打著,到把自己的尾翼打成了蜂窩~————-話說回來,就算打中了,9X19彈的威力也難以對Bf109造成致命傷害~——————。
4。千奇百怪的對地攻擊武器
對早期飛機來說,打中地面目標是很容易的。原因:飛的慢/低~~所以讓大家頭痛的不是打的中打不中的問題,真正讓大家頭痛的,是用什麼打的問題。引用當年孫大聖的名言「沒有趁手的兵器啊!」
於是飛行員門充分發揮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了各種有個性沒人性對地攻擊武器。
迫擊炮彈算是比較正統的,一般偵察機都能掛個5~6顆————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掛」,就拿個繩套掛在飛機外頭~————。威力視炮彈體積而定,炸炸步兵和無遮蔽目標沒問題,對上地下掩體就沒戲了~
手榴彈之流也有人用。當時手榴彈的延時都很長,足夠落地爆炸所需要的。而且手榴彈可以多帶點。就是威力小了寫,用數量補吧~
質量兵器也不少~英國人扔過板磚(估計是從中國人這里學去的),法國人扔過鐵釘,德國人仍過不爆炸的航空炸彈(性能不過關~給倫敦多添了幾個坑而已)
射擊系的是主流,一開始只是射擊手操作挺自衛用機槍往下掃射解悶;後來換成雙聯裝機槍提高火力密度。俄羅斯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在TSH-2型上裝了8挺對地攻擊專用機槍!這8挺機槍分裝在兩個盒子里,一邊翅膀下邊安一個。使用時,駕駛員駕駛飛機從敵人頭頂掠過,一時間「彈如雨下」啊~
然後大家覺得機槍不過癮,開始玩炮。。。。。。
5。亂彈空中的「主炮」口徑競賽
開題之前,需要考慮一點,就是當時的飛機基本都是木製結構,帆布蒙皮,結構脆弱的很~但是,那時候的人好象都瘋了一般。。。。。。。
早期的航空武器都是步兵口徑的機槍,也就是6。5~8毫米之間。最初打破這個局面的是丹麥的11。35毫米大口徑機槍,它發射的彈丸威力比7。7毫米機槍大3倍。看到這種「驚人的」效果,各國設計師就都來勁了~不就是造的大點嘛~好說!
美國人祭出了世紀經典的12。7毫米伯郎寧機槍,性能出眾,洋洋自得~
不甘示弱的英國人甩出了15毫米路意斯機槍,領得一時風騷;
沒過兩天,瑞士人搞出了開天闢地的20毫米厄利空F/S;
義大利人也插了一腳,拿出了個25毫米Revelli;
澳大利亞人造了個35毫米機炮跑過來湊份子;
接著,法國人和英國人幾乎同時搞出了37毫米機炮,還都不止一種,法國人的是Hotchkiss M1885和M1902;英國人的是Vickers 1pdr MKIII和1。5pdr COW;
美國人再次打破記錄,造出了40毫米的Davis 2pdr機炮————英國人響應,也造出了自己的40毫米Vickers-Crayford機炮——-;
愛面子的法國人決心捍衛自己的榮譽,將47毫米步兵炮搬上了飛機~
美國人表面對此不屑一顧,轉身就撂出了57毫米Davis 6pdr炮;
法國人決心做最後一搏,亮出了機載75毫米野戰炮;
美國人則用一個豬八戒的方式暫時結束了這場軍備競賽:76毫米Davis 12pdr炮!「我就高你那麼一點點~~~」
呼~~~~這哪是機炮發展史啊~典型一個海軍的無畏艦主炮口徑競賽在天空的袖珍版啊!~~
2. 墜機事故頻發:印度空軍緣何成為「寡婦製造者」
印度空軍素有「寡婦製造者」之稱,每年都有大量的戰機墜毀,也造成很多飛行員遇難。據《印度時報》20日報道,印度空軍一架從提茲普爾基地起飛的蘇-30MKI墜毀。據悉,這架飛機是從位於中印邊境的提茲普爾基地起飛的,13分鍾後墜毀,墜毀地點離基地約36千米,兩名飛行員均彈射成功。印度當局已經開始對事故原因著手調查!這是本月印度空軍第二次墜機。年5月8日,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7攻擊機墜毀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阿裡布爾杜阿爾鎮附近的坦提帕拉,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但地面有兩名人員死亡。 印度空軍的現役主力戰機就是從俄羅斯采購的200多架蘇-30MKI多用途戰機,該機最顯著的特點是安裝了鴨翼和先進的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因而具有僅次於F-22第四代戰機那樣的機動能力而著稱。
AL-31FP發動機的尾噴管可以作上下15度的轉向調整,藉此蘇-30MKI能夠進行許多非常規的空中機動動作,因此而比中國采購的蘇-30MKK更先進所以為印度軍方所自豪。不過,不知是印度空軍使用有問題還是該機技術存在很大缺陷,自引進後,分別在2009年4月30日、2009年11月30日、2011年12月13日、2013年2月19日、2014年10月14日和現在,共墜毀了6架,成為名副其實的「問題」戰機。 其實,說到印度空軍的墜機,還真不是什麼新聞。以前,印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是米格-21型戰斗機,該機因為老化和保養不善,每年都墜毀十幾架,在印度空軍素有「飛行棺材」或「寡婦製造者」惡名。不過,如今這一名譽已經不單屬於米格-21了,其它戰機也不斷加入其中,蘇-30MKI、米格-29、「幻影」-2000、「美洲豹」攻擊機和米格-27攻擊機都已加入這一隊伍。據印度權威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10日止,共有483架米格戰機墜毀,造成171名飛行員喪生,難怪在印度空軍駕駛米格戰機的飛行員妻子每天都心驚肉跳。 據調查統計,印度空軍在過去的3個財年中累計發生20起軍機墜毀事故。
其中,2012-13財年(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墜毀6架,2013-14財年也是6架,2014-15財年為8架。而在剛剛開始的第4個也就是2015-16財年裡,截至現在已發生2次墜毀事故,分別是5月8日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7攻擊機墜毀,和現在剛剛墜毀的蘇-30MKI。這樣綜合算起來,在不到四個年度里,印度空軍共有22架戰機墜毀,這個記錄可謂新的世界之最。令人震驚的是,每一次事故和意外都由專門調查組進行了徹底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導致這些事故的主要因素是人員失誤和技術缺陷。 雖然印度空軍也認識到了俄制戰機存在的巨大風險,但是,預計很多機型並不能現在完全退出現役,還有一部分米格-21要服役到2020年。因此,估計印度空軍的墜機惡名還要繼續下去。而現在,最新的蘇-30MKI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里去。近年來,蘇-30MKI戰斗機的航電系統頻發故障,座艙內的液晶顯示器和平顯多次自動關機。由於戰斗機在整個飛行和戰斗過程都需要機載計算機控制,重要作戰信息數據也需要通過顯示器反映,因此座艙顯示器關閉會使飛行員焦頭爛額。相關數字表明,印度空軍蘇-30MKI殲擊機的完好率問題極為嚴重,現在只有一半的蘇-30MKI戰機處於可以飛行的狀態。 現在在印度空軍,由於蘇-30MKI戰機故障頻發,已開始懷疑可能是該機存在重大技術缺陷而並非印度飛行員操作失誤。
甚至有說法認為,實際上一開始,蘇-30MKI就是俄羅斯的一款試驗機型,之所以製造並出售給印度,就是利用印度來為其進行技術檢驗。在印度技術驗證成熟後,俄羅斯空軍再進行改進升級,從而使俄空軍自己裝備的蘇-30MKI或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其他戰機必須是成熟實用的戰機。 根據印度空軍的說法,印度空軍的第一主力戰機——蘇-30MKI多用途戰斗機群目前正飽受「經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發動機故障」困擾,其實際運用水平非常之差。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印度空軍記錄了35次蘇-30MKI使用的AL-31FP發動機出現故障,主要集中在軸承缺陷和低油壓問題上。其中,軸承遇到的問題主要是金屬疲勞,這一問題是由戰機內可活動部件間的摩擦造成,最終導致飛機上的油路內出現了金屬碎屑。
同時,調查涉及2012年至今蘇-30MKI戰機遇到的69起引擎失效故障中,有33起是因為在油料中發現了金屬碎屑,11起由引擎震動引發,8起是因為潤滑油油壓不足導致,餘下17起故障可能是不明原因。但由於糟糕的維護保養,其中僅有110架,即目前只有約55%的蘇-30MKI戰斗機處於可用狀態。 雖然如今印度仍在製造和引進蘇-30MKI戰斗機,但種種跡象顯示印度空軍以對該機失去信任,近年來印度開始對法國「陣風」戰機拋媚眼就足以說明問題。不過,法國戰機價格昂貴,技術精密度要求更高,恐怕印度現有的技術保障能力難以完成保障任務。 但印度空軍還離不開蘇-30MKI戰斗機,且對於每次該機的墜毀,俄印航空專家得出的結論幾乎都如出一轍:一是印度當地高溫高濕的氣候影響,二是印方的飛機維護人員的水平低下。但印方對這一調查結果並不滿意,而且俄專家仍堅持己見,認為近幾年故障率比較高以及墜機的型號大多是印度自行生產的「國貨」,結合印度坦克、艦艇等其他國防工業產品的表現看,飛機故障率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國貨」質量不佳。當然,這是印度整個航空工業水平所決定的,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卻要使用先進戰機,導致印度空軍連連墜機也就毫不令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