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中國之治」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
「中國之治」來自人民:「中國之治」的一大優勢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
「中國之治」為了人民:「中國之治」是以人為本的治理,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中國之治」屬於人民:人民是「中國之治」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之治」在於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
(1)中國之治有哪些基本精神擴展閱讀:
「中國之治」承載著文明之治。「中國之治」不僅是對一個國家的治理,更意味著對一個文明的治理。「中國之治」實際上承載著一個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命題,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革命性飛躍,這種革新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的秘密所在。
中國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吹響了「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當代政治文明話語體系建設的號角。中國的治理模式激勵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己的治理模式,也啟迪西方社會走出治理困境,為人類文明演進貢獻中國智慧。
② 中國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中國精神主要包括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1. 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中國精神的核心,它源於中華民族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和無私奉獻。無論是古代的精忠報國,還是現代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這種精神體現在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自豪以及對領土完整的堅守上。
2. 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強調個人與集體的和諧統一,主張個人利益應服從整體利益。這種精神鼓勵人們團結協作,共同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倡導大家在困難面前齊心協力,共同克服。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二十四字基本內容。它是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准則,是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支柱。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法家的法治、墨家的兼愛非攻等,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為當代中國人提供了道德規范、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構成了中國精神的重要來源。
總的來說,中國精神是一個多元且深遠的概念,它涵蓋了對國家的忠誠、對集體的歸屬、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標識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