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為什麼能超美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1日刊文稱,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道路將對全球市場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就業、金融市場都將受到中國影響。在列舉的幾大原因中,咖咖今天主要是分析和汽車密切相關的原因:
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
從采礦到技術和汽車,各個行業現在都越來越依賴中國客戶,中國的私家車數量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九倍,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中國之所以能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原因有四: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部分居民經濟上已經具備了汽車消費能力;
二是政府為擴大內需,調整了消費政策,被壓抑的汽車消費潛力逐步轉變為現實購買力;
三是加入WTO後人們的預期改變了,持幣待購的汽車消費能力逐步釋放;
四是中國人「從眾心理」的消費習慣起作用,推動了一些城市的汽車消費熱潮。
咖咖結語:從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至今,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60餘年的風風雨雨,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自力更生到尋找合資夥伴,再到自主品牌逐漸成長、成熟,其間所取得的成就不勝枚舉,很多時刻值得紀念。
一個富裕的中國對於全世界意義重大,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過去五年全球GDP將少增三分之一。
㈡ 連續11年世界第一,中國製造為什麼這么牛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國的製造業的整體水平非常好,而且整個產業鏈非常完善,這一點在很多歐美國家是做不到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的這種原因。
製造業的問題也只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一個地區的製造業直接會影響到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我們作為世界的第一製造業大國,在整體的製造業能力上領先全球。
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這是一個來自新華網的數據,在這個數據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第一的位置,可以說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製造業第一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小夥伴都特別好奇,為什麼我們能夠完成這樣的成就?其實主要是跟我們的製造業的產業鏈條有關系。
㈢ 為什麼中國人口會世界第一,原因是什麼
中國至秦漢來就是人口世界第一,這與中國最先進入封建社會有關,有著比較先進的經濟結構,當然也與地理位置,氣候等條件有關。
關於馬寅初人口論的那段公案,我曾經說,即使當時允許大家自由討論,馬寅初的觀點就一定會被大家接受嗎?也未必。什麼道理呢?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甚至到80年代,大多數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人口發展過程都不清楚,對歷史事實都不了解。鴉片戰爭以後,太平天國前夕,1850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4.3億,而1953年人口普查有6個省的人口數量還達不到當年的數量,其中包括相當發達的浙江省。要不是天災人禍的話,中國人口早就超過10億了。就是因為一次次的天災人禍,推遲了人口高峰的來到,這就使人產生一種錯覺,放鬆了警惕。實際上早在清朝就有人提到了人口太多的危機,但是從孫中山開始還是認為人口太少,強調要大量增加人口。為什麼這樣?對馬寅初的批判有專制的一面,但就是平靜地討論,是不是就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如果我們不了解人口發展的過程和事實,包括基本的數字,就必然會影響了我們認識中國人口發展的長期規律。
世界各國中能像中國那樣,把歷史上一兩千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人口歷史基本上復原出來,幾乎沒有。所以我們如果能把中國人口發展的過程、變化有關的內容弄清楚的話,對於認識中國人口的發展規律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世界人口的研究也是一個貢獻。
比如說,大家有很多誤解,以為古人多是多子多福,現在則是計劃生育。其實中國歷來從來都沒有什麼大家庭,一般都是五口之家。平均下來,一對夫妻就是2個孩子或者略多些,多子多福其實只是一種夢想。根本沒有實現過。這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解放初期上上下下,都那麼迫切地希望增加人口。就是因為從來沒有做到過。像解放後前二十年裡以年平均20-30‰那麼迅猛的增長,歷史上是少有的。我們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等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才能逐步地調節,使人口增長速度降下來。人口的控制,歷史上是通過天災人禍實現的,現在是通過計劃生育。了解了歷史真相,認識了歷史規律,就比較容易制定正確的政策,增加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