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

中國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

發布時間:2022-01-14 18:18:23

㈠ 中國個人所得稅交多少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㈡ 個稅最高繳納多少

個稅最高繳納的稅率是4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稅繳納的稅率如下: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稅率3%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稅率10%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稅率20%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稅率2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稅率30%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稅率3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稅率45%
可見,個稅最高繳納的稅率是45%.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

㈢ 中國個人所得稅納稅排名是多少

早前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富人約占總人口的20%,但是他們上繳的個人所得稅還不到國家個人所得稅收入的10%。經濟學家稱,中國富人的稅收負擔在世界上是最輕的.此前《福布斯》發布「全球2005稅務負擔指數」,稱中國稅務負擔排名全球第二高。 也就是我們工薪階層承擔絕大部分的稅,未受社會之福卻擔社會之責,富人享受到了整體社會的資源和利益卻承擔的義務很少。工薪階層才是我們社會的棟梁和福祉所在,事實卻反之,政府,個人多嚴重傾利性。這是我們社會扭曲與價值取向的漸變的表現。

㈣ 國內個人所得稅率多少

工資3500元以上的部分3%-45%

㈤ 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2、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5)中國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擴展閱讀:

免稅率亦稱「稅率為零」,從理論上說,零稅率與免稅是不同的。免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

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㈥ 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帖子問答

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為45%,下面我舉例說明:

一、如你這個月累計收到工資:扣除社保*元,公積金*,扣個人的商業保險200元(200元是最高金額)後得到400000元,納稅所得額=400000-3500=396500元,應交個人所稅:396500*45%=178425元,速算扣除:13505元,應交個人所稅:178425-13505=164920元,你到手工資=400000-164920=235080元。

二、說明1:

和你說一下,這個3500元扣減是2011年9月1日開始至今天的政策。所有的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都得執行的。只要你的月收入超過3500元就得自覺交的個人所得稅,這個政策至今天還在執行哦。

三、說明2:

個人所得稅是實行的收付實現制,就是你上月沒有發合在這個月發了,只要超過3500元就得交個人所得稅的。

四、說明3:

你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在你當地的地稅都能查到的,而且你當地的地稅應該每年都會給納稅人一封納稅光榮的掛號信的。

五、執行的稅率表格:

㈦ 國內個人所得稅率多少

國內個稅稅率經過多次改革,現在起征點已到5千。還可以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了父母贍養費子女教育費等再計算起征點。實行漸進多級稅率。超過5千的只有3%,以後5%,10%……增加。

㈧ 中國的個人所得稅高嗎

中國的個人所得稅高不高這個問題,不僅要看錶面上的稅率、級次、免徵額(就是3500,一般說的「起征點」是不對的),還要看費用扣除的部分。

1、我國個稅工資薪金部分採取7級超額累進計征方式,前幾級的級距太密,邊際稅率增加太快,從3%到10%再到20%。這導致普通工薪階層承擔的稅收負擔較大。

2、我國個稅採用分類計征模式,也就是工資薪金單獨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征,經營收入單獨按照5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征,接個私活賺點勞務報酬按照20%計征,股票、利息、紅利單獨按照20%計征,而幾乎每一種稅目都有些減免抵扣,所以當一個人的收入來源方式很多元時。

他可以享受多項抵扣、分散開來的金額又不會特別高以至於在累進稅率計算中列入高收入級次按高稅率徵收,而對比之下一個人如果收入來源主要甚至全部是工資薪金(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這種情況),則會被課較高的稅。

3、關於費用扣除,免徵額3500就算是費用扣除了,但是這個扣除標準是不考慮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差異的。一個人自己賺錢自己花,和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同樣的工資收入所贍養、撫養的人數是不同的,經濟負擔也是有很大差異的,但是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採用個人申報而非家庭申報,無法以家庭方式衡量納稅人的經濟負擔,也並沒有考慮到這種負擔差異。而在其他發達國家對於費用扣除有很詳細具體的標准。

比如醫療支出、子女教育、殘疾人特殊補助等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低收入者的家庭人均就業者負擔人口明顯高於高收入者(這也是我們的生活常識),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個人所得稅高嗎的問題,這種稅制之下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要更高一些。

綜上,其實從稅率上來說,中國的個稅稅率在國際上對比並不算高,但是因為稅制上的一些不合理(稅率級次、分類計征、個人申報、費用扣除),導致普通工薪階層、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更重。

㈨ 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最高的記錄是多少錢大概就好。

  1. 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為45%:

  2.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萬的,稅率為45%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1600元/月。

  3. 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4.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5.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數為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速算扣除數為375

  6.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7.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3375

  8.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35%,速算扣除數為6375

  9.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10375

  10.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5%,速算扣除數為15375

㈩ 中國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3500元起征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驟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1600元/ 月(來源於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閱讀全文

與中國個人所得稅最高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是什麼人民幣 瀏覽:742
伊朗什麼時候能飛中國 瀏覽:920
3d列印尼龍材料怎麼樣 瀏覽:123
中國名牌大學有哪些 瀏覽:846
印尼蜘蛛二兩多一個多少錢 瀏覽:791
cf手游越南服如何改按鍵大小 瀏覽:539
空軍和中國哪個發達 瀏覽:752
越南買電動車怎麼樣 瀏覽:842
伊朗油輪為什麼走直布羅陀海峽 瀏覽:405
佛教中哪個佛菩薩是印度教濕婆 瀏覽:492
赴英國留學可以帶多少現金 瀏覽:347
越南語簡寫nn是什麼意思 瀏覽:558
伊朗比美國地圖學多少 瀏覽:239
為什麼現在中國和印尼不通航 瀏覽:511
中國男足將對陣越南哪裡能看 瀏覽:813
義大利手風琴哪個牌子的最好 瀏覽:447
印度孟買南部以什麼人種 瀏覽:354
印度在哪裡產玉 瀏覽:639
哈薩克怎麼看待伊朗 瀏覽:128
中國還有哪些耕地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