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開始改用中國數學教科書了
美國媒體稱:2009年上海學生首次參加國際性標准化考試就擊敗來自數十個國家競爭對手。有人將此稱作西方國家被趕超「尷尬時刻」。現在,一些英國學校試圖通過採用翻譯版的中國教材來復制這一成功。
但專家稱,英國是首個銳意推進這項受政府支持的大膽計劃的國家,該計劃旨在用東方教學法改造課堂。根據這項由政府出資5400萬美元的計劃,英國超過半數以上的小學將採用上海和新加坡等一流教學地區所使用的數學教學法。
對一個擁有數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國家——英國而言,向東看是一種徹底改變。
②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是英國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嗎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過去我們聽到太多英國人說『不會算數』,這將成為歷史。」
在決定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前,英國做了長期、科學評估。英國從2014年起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並委託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對該項目進行了第三方跟蹤評估。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2016年發布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換計劃研究報告》,對上海數學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把上海的數學教學模式定名為「上海精熟教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尼克·吉布說,英國人常說「不會算數」,認為數學太難,學不來,這甚至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很多英國人認為,數學不好,這不是件丟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來,推廣「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有助於「確保年輕人可以為21世紀的學習與工作做准備」。
③ 為什麼英國學校數學開始用中國教材
3月22日英媒稱,在哈潑-柯林斯出版公司與上海一家出版社達成了對教材進行翻譯以供英國學校使用的「歷史性」協議之後,英國的學生也許很快就能使用中國教科書學習數學了。
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20日報道,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內的中國富裕城市出產一些世界上數學成績最好的小學生,而英國學生的排名遠遠落後於他們的亞洲同齡人。
報道稱,專家們擔心單靠教科書無法解決英國的數學問題,稱教育制度的基本狀況存在太大的差別。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專家、21世紀教授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英國和中國的教育評價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在必修課方面,中國學校採取高標準的統一要求,這是因為大多數中國學生需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因此數學(對於英國學生)會太難。」
他說:「英國的教育制度對於個性強調得太多,從而忽略了集體的問題。」
④ 中式教育走進英國對雙方有什麼好處
日前,倫敦書展上一單簽約引發輿論熱議: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下屬的柯林斯學習出版社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簽署協議,把涉及36個品類的上海全套基礎教育數學教材引進英國。
⑤ 英國為什麼引進上海的數學教材
據官方數據統計。上海學生的數學分數高居世界榜首。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新加坡和日本都震驚了。這不,最近英國引進了上海的數學教材。下面就來說說英國為什麼引進上海的數學教材。
上海小學的教師與其它大部分國家都不太一樣,其中一點是在於,每一個老師都只會教一門課。比如說,你是數學老師,就專職教數學。針對他們教授的學科和年級,這些老師起碼接受了5年的訓練,他們不但對自己的科目了如指掌,也對如何教授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一清二楚。得到教師資格的小學老師們每天只上兩節課,將其它時間花在幫助學生補習,以及與同事討論教學技巧上面。
高效的「掌握式教學法」
倫敦Ashburnham社區學校的教學長官Ben McMullen表示:「相較而言,英國小學老師的培訓時間就要短得多,在他們的培訓初期可能只有5天的時間,就算在第二年會有其他的培訓,其專業知識也完全不能與擁有5年培訓時間的中國教師相比。」
在中學的情況也差不多,中國老師會花更多時間在備課上,而不是在課堂陪伴學生。
英國教育部每年都會派出一個教師團前往上海進行觀察和學習,McMullen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上海的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當節課程內容,確保孩子能夠完全了解老師教的內容。
「這是一種『掌握式教學法』,在一開始教授比較淺顯簡單的知識,放緩授課進度,確保在學生的授課過程中能夠通過反復操練,完全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
也有人認為上海學生前幾年的出色成績並不一定名副其實,但是PISA堅持認為這個成績說明了上海工薪階級家庭孩子的表現比西方專業人士家庭出身的孩子還要好。
這是該教育方式的一個核心優勢,其幫助出身貧寒的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潛力,提高了階級流動性,但同時,這種方式也有弊端。
掌握式教學法的弊端
倫敦大學學院全球繁榮研究所的Henrietta Moore表示:「這樣的教育方式引發了一種思想,努力就會有回報,但是這樣的思想卻有可能遏制創造力,這是目前中國的數學老師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不過,需要徹底解決它,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英國的狀況就好得多,因此他們也在向我們取經。」
關於這種教育方式的另一個負面意見是孩子們學習壓力太大,約80%的學生都會去上課後補習班。
「學生去上補習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事實上,父母比孩子更有競爭意識,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些額外的課程。」
其它國家可以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嗎?
「我相信,每一個數學老師都必須深刻理解數學的概念構成,也必須明白如何教會孩子。」 牛津大學的數學老師Anne Watson道,「每個人對自己有極高的期待也並沒有錯。」
線上企業家Martha Lane-Fox也贊同這一點。
「我要說兩點。」她表示。「通過這個方法,可以在英國培養出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多的數學天才。第二,我欣賞他們對細節的關注,以及他們一點一點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基礎是正確的,而且它一定能讓更多人將數學學得更好。」
Ben McMullen宣稱,他所在的學校已經借用了一些上海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得更多了,而且產生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氛圍」。
中西方教育方式相結合,相信英國的數學課堂會越來越精彩。
⑥ 為什麼英國決定引進中國數學教材
英國決定引進中國數學教材,背後是有深厚原因的。
如此背景下,英國數學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
英國教育大臣尼克·吉布認為,英國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是課本。「我國課本根本達不到世界一流水平,這導致相關的教學資源設計得很差,而且也影響教學方式。」
而上海學生在PISA考試中多次高位排名引起了英國教育部對上海教材的關注。
除了關注,英國還決定斥資推廣。
⑦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為何要向上海取經
據報道,前不久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上海取經,引起全球性的媒體關注,從英國教育大臣多次探訪上海的學校到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啟動,再到教材合作協議……英國BBC還錄制了一個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
一位在英國大學教數學相關專業的華人教師說,英國本土學生的數學在本科生階段兩極分化嚴重,少數很好,大部分比較差,到了研究生階段,本土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國際學生整體上高一個檔次。
希望更多的教育方式可以不斷的被融合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