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歌手唱歌為什麼用美國腔
英國歌手阿黛爾為最新的邦德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錄制了一首同名主題曲。盡管阿黛爾說話帶著濃重的倫敦腔,可當她唱起歌來,聽上去卻更像美國人而不是英國人。為什麼英國歌手總是在演唱時有美國腔呢? 因為人們覺得流行歌手聽起來就應該是那樣。英國流行歌手從上世紀60年代克里夫·理查德(英國演員、歌手、商人,被譽為「英國貓王」)、甲殼蟲和滾石樂隊時,就開始效仿美式發音。這些音樂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非洲裔美國人方言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來自於美國黑人布魯斯和搖滾歌手,比如查克·貝利。這些英國歌手的「冒牌」美國方言,通常由幾種美國方言構成。 效仿美式的發音包括採用美式的母音和R的發音:無論R在哪裡出現,都發出聲音來。作為對比,多數英國方言中,音節最後的R都不發聲。有時英國人為「偽造」美國口音,而過度強調了R的發音,比如甲殼蟲樂隊的保羅·麥卡特尼在他的歌曲《Till there was you》中,竟然將「saw」都讀成了「sawr」。 語言學家皮特·特魯基爾多年研究英國搖滾音樂中R的發音,他發現,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甲殼蟲樂隊唱歌時強調R的發音逐漸減少,最終形成了一種橫跨大西洋的口音:將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結合了起來。 隨著更多新流派的出現,這個趨勢的反方向也在發展:美國流行音樂歌手比如比利·喬·阿姆斯特朗就採用了英式發音,以便聽起來更像喬·斯特拉莫(編者註:英國朋克搖滾的旗幟——沖撞樂隊的創建者及領袖)。 當代歌手一直在根據他們的流派選擇發音。凱斯·厄本是澳大利亞人,在唱鄉村音樂的時,卻有著明顯的美國南部口音。最近的一個研究表明,紐西蘭流行歌手習慣用美國口音唱歌,即使他們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也許這是因為,現在的流行歌手都是聽著美國流行音樂成長起來。 即使歌手們並沒有因為所在流派而採用固定發音,方言仍在歌曲中逐漸消失了:語調被曲調取代,母音長度被每個音節的長度控制,而聲音的韻律則服從曲子的節奏。這就讓母音的發聲和R的發音,變成了歌曲中最能體現口音的細節。
Ⅱ Summer Holiday歌手介紹
克里夫·理查德爵士,OBE(全名:Sir Cliff Richard,生於1940年10月14日)是一位英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包括演員、歌手和商人。他的音樂生涯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從早期的搖滾音樂為主轉向流行音樂,這種轉變反映了他個人信仰的轉變和音樂風格的適應。
理查德出生於印度的Lucknow,擁有英國國籍,被尊稱為英國流行音樂歷史上的巨星之一,被譽為『英國貓王』和『金童子』。在英國音樂界,他創下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超過80首歌曲榮登排行榜,其中10首更是登頂冠軍,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情如海深》,這首歌曲在1984年榮登英國排行榜top30,成為了80年代經典的情歌之一。
他的音樂之路起始於印度獨立後返回倫敦,那時他深受美國搖滾樂的影響,尤其是貓王的影響。然而,他在公眾眼中保守的形象與嚴格的經紀人父親管理下,曾一度讓他飽受同性戀傳聞的困擾,當時這個話題在社會上較為敏感。理查德通過不斷適應音樂潮流,從搖滾樂到基督教音樂,再到後來的流行音樂,他的音樂之路長達50多年,證明了他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活躍在音樂界,成為了一顆璀璨的常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