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人炸沉了英國人的高升號,最後為啥是清政府賠款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借口不斷增兵朝鮮半島,製造事端。而清政府為了制衡日本,阻止戰爭爆發,僱傭英國商船高升號運送1116名淮軍精銳、大批軍火彈葯以及價值8800萬美元的餉銀前往朝鮮牙山。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浪速號巡洋艦在豐島附近海面伏擊了高升號商船,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這就是「高升號事件」。
1894年8月20日,在上海舉行的聽證會上,英國全盤接受了日本無責任的觀點;11月10日,英國官方最終裁定,高升號為交戰國執行交戰任務,日本軍隊有權扣留或擊沉它,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賠償責任改由清政府承擔。
「高升號事件」中,清政府在有道理和初期輿論優勢的情況下,被日本人翻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清朝進行洋務運動學習西方,但骨子裡還是閉關鎖國那一套,對於歐洲列強的政治規則缺乏了解,不明白道理是站在勝利者一邊的。在聽到日本擊沉英國商船後,清政府高層想著的都是英國會介入戰爭,自身沒有全力投入對日作戰,不但外交失利,還輸掉了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虧大了。
Ⅱ 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為什麼用高升號商船運兵呢
1894年7月,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即將開打,考慮到駐牙山清軍力量過於單薄,清政府決定向其增派2600人。
李鴻章為什麼會輕敵呢?主要因為他一直認為日軍決不會先開第一槍,而他也不願意打第一槍,內心裡存在著太多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