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不幹涉殖民地的文化

英國為什麼不幹涉殖民地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5-05-22 02:51:03

1. 英國現在還有殖民地嗎為什麼很多以前英國的殖民地都能獨立了

英國現在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殖民地,但擁有一些海外領地。這些海外領地作為英聯邦的一部分存在,不再被稱為殖民地。英國現存的海外領地包括安圭拉、百慕大、開曼群島、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等。這些領地大多位於遙遠的海島,面積相對較小,但地理位置重要,有的還是旅遊勝地或金融中心。


至於為什麼很多以前英國的殖民地都能獨立,原因有多方面:


* 二戰的影響:二戰期間,英國國力嚴重削弱,尤其是其海軍力量受損,使得英國難以維持對廣大殖民地的有效控制。同時,美國等國的崛起進一步削弱了英國的國際地位,使得英國在戰後難以阻止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隨著民主思想的傳播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殖民地人民開始要求自治和獨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加劇了這種反抗情緒,使得獨立運動愈演愈烈。


* 國際形勢的變化:二戰後,隨著民族自決原則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許多國家開始支持殖民地的獨立運動。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立也為殖民地爭取獨立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 英國的策略調整:面對殖民地的獨立浪潮,英國也進行了策略調整。一方面,英國承認了一些自治領的獨立地位,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另一方面,對於其他殖民地,英國則採取了逐步撤退的策略,最終放棄了直接統治。


綜上所述,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國際形勢的變化,英國不得不調整其殖民政策以適應新的國際環境。

2.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英國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屬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英國在殖民地的瘋狂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爭,英國的殖民統治日趨瓦解。

二、經濟危機的影響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無力繼續經營殖民統治。

三、兩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英國實力

在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本土時雖然英軍奮力抵抗將德軍擊退,但德國空軍之後持續不斷的轟炸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也給英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納粹德國在1940年至1945年間佔領了英國皇家屬地海峽群島。

至1945年德國投降前英國的戰爭物資基本全部依賴加拿大和美國,造成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對美依賴度增加。世界大戰造成英國國力衰退,各自治領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1942年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John Curtin)史無前例地下令將駐扎在英屬緬甸的澳大利亞士兵調回參加保衛澳大利亞的戰斗。

四、二戰後世界去殖民化運動興起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勝利,英國從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斗,但也因此導致印巴關系長期緊張。印度獨立後世界范圍內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國開始瓦解。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的獨立。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還有眾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

(2)英國為什麼不幹涉殖民地的文化擴展閱讀

現今英國的發展狀況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務貿易總額3058.5億英鎊,約合4863億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五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從業人員約270萬,占就業人口的9.1%。2012年來英遊客達3108萬人次,收入達186億英鎊,約合295億美元。

3. 英國為什麼放棄了對所有殖民地的統治

英國為放棄對所有殖民地的統治,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是整個國際大環境的趨勢使然。在和平年代,有聯合國安理會這樣的組織,就不會容許侵略的發生。任何國家只要是被侵佔的,都可以申請獨立,脫離殖民地的統治。所以英國不敢逆著這種趨勢來,只好放手。

第二點是英國已經在殖民地上撈到了足夠的好處,所以即便心有不甘,也會退出。這就是所謂的見好就收,否則可能吃進去的東西還需要吐出來。

4. 英國曾經幾乎殖民了全世界,為何現在大家對其並沒有過多的仇恨

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之所以現在這些獨立後的殖民地和英國沒有過多的仇恨,是因為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國、比利時等這些殖民國不同,這些國家採取的是「直接統治」,而英國的政策與之相反,採取的是「間接統治」方式。

有觀點認為,英國的統治無疑更加有利於對殖民地的控制,使其在獨立後仍願意和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英國和日本分別是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島國,先後都有對外殖民的經歷。可是,我們發現,東亞東南亞很多國家,對日本都非常反感和討厭,有的甚至充滿了仇恨。可是,被英國殖民的國家,卻能夠在脫離英國統治之後繼續做朋友,有的甚至繼續和英國做同盟。

5. 三次瓜分波蘭,法國和英國為什麼沒有干預

1、關於英國。三次瓜分均發生於18世紀後半期,當時處於列強全球爭霸時期,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法國,因此一直奉行大陸均衡政策。瓜分波蘭的普奧等國的實力增強都是對法國的強力扼制。英國樂見其成。這是英國的態度。

2、關於法國。法國一直是積極干預波蘭被瓜分的,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在七年戰爭中被英國痛擊,喪失大量海外殖民地。第一次瓜分時正值路易十五統治末期,無力阻擋。第二、三次瓜分正值法國大革命,無瑕阻擋。後來拿破崙上台後,曾經拉攏波蘭對抗俄普,於1807年耶拿之役擊敗普魯士後建立了華沙大公國(原波蘭境內一部分),支持波蘭貴族搞所謂的復國運動,拿破崙侵俄時波蘭軍隊高達10萬人。拿破崙的26位元帥中就有波蘭王族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元帥(封於萊比錫,戰死於萊比錫)。

3、關於武力。三次瓜分,俄國均動用武力,但由於波蘭的分裂狀況,基本上處於波蘭貴族各自為戰的狀態,所以很快被擊敗。

4、波蘭的命運就是世界強國的命運的一個縮影,是對盛極必衰的完美註解。想當年17世紀的波蘭極盛時期,曾建立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對俄國也是予取予求,除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外,版圖還包括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全部。後來俄國的基輔和斯摩棱斯克等名城都控制在波蘭手中。一朝淪為俄國的下飯菜。雙方的恩怨長達500年,不是一個對錯二字能說清楚的。

6. 19世紀的英國是世界強國,為什麼不把周圍的歐洲國家作為殖民地

法國、德國、俄國也不弱,英國充其量也只能把法國封鎖在歐洲大陸,要一口吃下歐洲,它還沒這個能耐。而且,英國的優勢主要是在海上,加之遠東資源豐富,國立衰弱,很好掠奪,於是乎聯合法國等其他國家搶遠東。

7.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而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國的版圖(西南非洲被由南非,新幾內亞由澳大利亞統治)。
一個位於都柏林的英愛戰爭紀念碑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系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黑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
1920年代是自治領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雖然自治領在一戰爆發時還無權選擇是否參戰,1919年結束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卻是由英國和其自治領分別簽署的。1922年自治領不再願意支持英國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迫使英國尋求一個和平的妥協方案。
自治領的完全獨立經由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終確立:所有自治領取得與英國的同等地位,英國的立法機構不再有權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自治領也將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內設立的一個主管自治領事務的部門也在1925年從殖民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自治領部,並在1930年擁有了首位部門大臣。
加拿大在1923年成為第一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並在1928年迎來了首位英國駐渥太華高級專員,從而結束了加拿大總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國家元首、又是英國駐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1927年加拿大向華盛頓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亞也派出了首位駐外大使。
愛爾蘭自由邦在一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於1921年取得了自治領地位;1937年愛爾蘭與英國斷絕了正式的憲法關系,並在1949年正式成為完全獨立於英聯邦之外的愛爾蘭共和國。原本就獨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斷絕了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雖然直到1956年英國才從埃及撤軍)。在1922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後的1932年完全獨立。

8. 歷史上的英國,為什麼不效仿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

英國是近代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但是英國並沒有把這些殖民地變為自己的領土一部分,這一點和沙俄是有點區別的。

歷史上的英國,為什麼不效仿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

當然了,像英國周邊的愛爾蘭島其實就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愛爾蘭爆發了民族起義,獨立了罷了。但是愛爾蘭島北部那些被英國移民所佔據,受英國文化較深的地方,並沒有獨立,仍然屬於英國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不幹涉殖民地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錢叫什麼幣 瀏覽:477
中國刷抖音外國刷什麼 瀏覽:929
印尼的嗎丁啉叫什麼名字 瀏覽:104
掛面和義大利面有什麼區別 瀏覽:374
30萬越南幣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455
伊朗拼音怎麼寫的拼 瀏覽:216
伊朗治癒率為什麼比歐美高 瀏覽:572
伊朗的鈔票叫什麼 瀏覽:15
義大利披薩都有哪些口味 瀏覽:27
中國在印尼務工人員有多少 瀏覽:455
代辦英國簽證多少錢 瀏覽:847
日本節目談世界各國如何看中國 瀏覽:454
中國戲曲劇種有哪些 瀏覽:174
西藏的藏紅花和伊朗的藏紅花有什麼區別 瀏覽:706
印尼小網紅tatan怎麼火的 瀏覽:70
越南做服裝廠怎麼樣 瀏覽:653
英國日不落多少年 瀏覽:617
喬治亞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861
越南賣火龍果多少錢 瀏覽:344
印度洋暖流怎麼樣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