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留學生應注意英國人的哪些生活習慣
到了英國讀書,千萬不能「輕舉妄動」,有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你覺得槽點慢慢但英國人覺得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習慣。
1. 不喜歡身體接觸
一般和別人打招呼,都會握手或者擁抱什麼,但是在威爾士,兩個人打招呼卻不喜歡接觸對方,似乎一句Hi就夠了,話雖如此,威爾士人還是很友好的。
2. 坐公交車要招手
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如果你想讓一輛公交車停下來,就必須摁一下stop按鈕,或者招招手,不然的話,就眼看著苦苦等的那輛公交車從你面前開過去吧。公交是不會主動停靠的。
3. 不喜歡和陌生人打招呼
在倫敦,跟陌生人打招呼是件讓人感覺很奇怪的事兒。
4. 到處都是毯子
在英國,走廊,客廳,樓梯,牆上都會放有一塊毯子,甚至有時候,你會在廚房和浴室發現地毯的蹤影。
5. 必備佐料—醋
英國人喜歡醋已經到了著魔的地步,薯片,土豆條,豆類什麼的都會放點兒醋。
6. 布丁
對於有些人而言pudding就是一種甜甜的,加點牛奶和奶油的甜品,有點類似奶油凍,事實上在英國,各種類型的甜點都可以被稱作puddding,《哈利波特》里不止一次提到pudding,讓別人以為英國人只喜歡一種甜點。
7. 和年長的人說話
在英國,你可以稱呼一個比你年長的人為「Sir」/「Doctor」/「Professor,和一個年齡是你兩倍的人說話,直呼其名有一點兒不尊重的意味,但是有些西班牙人不習慣這么拘謹。
8. 排隊
這一點兒很多人都深有體會,英國人很執著於排隊,到了英國千萬不要插隊。
9. 窗戶總是臟兮兮的
總覺得是打開窗戶的方式不對,甚至有些時候,有些窗戶根本沒辦法開,在英國清洗窗戶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個清潔公司,尤其是當你住的樓層較高的時候。
10. 留下的垃圾
英國人喜歡把垃圾留在火車上、公園里、麥當勞或者漢堡王的餐桌上,即使旁邊就是垃圾桶,但是英國人似乎習慣了背後有人替他們收拾爛攤子。
11. 喝酒
英國所謂的酒文化只是因為想喝醉,有時候在英國,天未黑,人已醉。留學生在英國還是要以學習為主,盡量少去酒吧等。
12. 說話方式
這就是俚語的差別了,英美差別尤其大。
13. You alright, mate?
很多英國人喜歡問別人You alright, mate?被問的那些人內心其實是崩潰的,但還是要一遍遍地回答:嗯,我很好,不要擔心。
14. 重量單位
全球90%的人都習慣用kg來計重,但素,英國人卻喜歡用pound來衡量重量。
15. 英國人都不怕冷
英國人的著裝方式完全不看天氣—就算室外只有10°C,穿個人字拖,一個圍巾外加一頂帽子,很薄的衣服就能禦寒,有時候下著雪,女孩穿著短裙也不嫌冷。
16. 商店開門時間
傍晚5點以後,英國的大街上就只有酒吧和餐館開著門,其他的商鋪很早就關門了,所以買東西不要等到晚上。
② 為什麼歐美國家屋子裡喜歡鋪地毯地毯到底是不是好的傢具產品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很多歐美國家的屋子裡,大家都會看到或者有地毯,這樣全屋鋪上地毯踩上去確實是比較柔軟並且不會發出聲音,地毯對於喜歡的人來說就是好的傢具產品,對於不喜歡的人可能就是累贅。
同時地毯其實在不同的家庭當中作用也不同,如果是沒時間經常清潔或者是有些懶惰的話,就沒必要買地毯了,並且地毯確實有著隔音降噪的功能,如果在家裡蹦蹦跳跳也不用太過擔心,所以對於地毯這個家居產品肯定是需要根據個人需求來選擇的,地毯和瓷磚都是有自身優勢的。
③ 外國人為什麼家裡都鋪地毯家裡地毯全覆蓋為何卻不臟
在很多國人的印象中,地毯是個很不起眼的裝飾品,被貼上“易臟”,“不實用”的標簽。其實,地毯看似無關緊要,卻往往能為家居空間增添一種別樣的新鮮感。地毯在起到畫龍點睛效果的同時,還能增強家中溫馨的氛圍。那麼你知道外國人為什麼家裡都鋪地毯?家裡地毯全覆蓋為何卻不臟?
④ 留學經驗:你知道英國的窮人生活嗎
分類: 一直以來,總有網友讓我寫寫英國的窮人生活。雖然我也到過英國不少城市,但所見到的地方都是同我居住的小區差不多的環境。這里的窮人同我們印象中的窮人是完全不同的,這里再窮的人溫飽都是不成問題的。以下文章是一位對英國窮人比我更了解的朋友寫的,特轉貼在此以饗那些想看英國窮人生活的讀者們的好奇心。
從穿著打扮看不出窮富。
滿大街看上去似乎遍地是窮人——他們衣著簡朴,不少人的衣著到了寒酸的地步。滿校園看上去都有是窮學生,根本看不到中國校園里那些華貴衣著的闊少闊小姐。他們的靴子褲子外套全舊得一塌糊塗,估計中國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們都不會有那種打扮。但他們不像我們那時那樣營養不良,一臉菜色,他們一個個都紅光滿面的。
英國的窮人區不多,岩毀一般都在大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居住在裡面的居民,以西方的詞彙叫做Lower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 People!那裡看上去很像我們的街道,有塑料袋、包裝紙和狗糞。在街上的破舊紅磚樓大多是19世紀工業化時期建的,乍一看古色古香,但如果不是文物而是住人的住宅,就覺得慘淡了許多。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因為那是洋房樣式,所以破舊歸破舊,但看著有點意思。否則只憑那爆了皮的木頭窗框,牆皮掉得一片斑駁的樣子,只配扎在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里弄里頭。在商業大街上,這種房子早該拆了,但他們不拆,仍在這百年老屋裡住得有滋有味兒,還用雪白的窗紗擋得嚴嚴實實,讓人覺得很有點人窮志不短。
老百姓的家裡,廉價的化纖地毯從一樓輔到頂樓。門是普通的刷漆三合板做的,廚房和衛生間則是塑料地板革,澡盆上方的牆上貼著半截子瓷磚,其餘的地方或刷著油漆,或粘著廉價的牆紙,被潮氣熏得開裂或掉漆。廚房的櫃子和操作台是三合板做的,老式冰箱,霜化後貼切著內壁流淌,你要時不時地擦,否則冰箱里污水橫流。
在街上不時會有人向你要小錢,你不給,他就野蠻地罵一句,然後走開。有時會碰上個文明的,紅著臉說:「能幫我一掃把嗎?勻一磅給我,沒有也沒關系。」好像是我欠他的。
舊貨店一磅成交
中國人在這里穿得再不講究,也比英國人講究,不用怕自已寒酸。倒是我們的教授訪問學者這一身行頭去英國的飯館里打黑工洗碗掃廁所,顯得不倫不類。人家去打黑工的都是窮學生打扮的。
我來英國帶了一件普通的半長皮大衣,因為回國前要先去趟美國,行李不能超過5公斤,就想順便在英國賣掉以減輕行李重量。150磅的新大衣,到他們的二手貨商店去賣,我想揮淚大出血,賣60磅算了。總比飛機上超重罰款好。可他們居然告訴我最多給我5磅,等於65元人民幣!店主告訴我:你看我們這里有超過5磅的衣服嗎?果然沒有,全是廉價的舊呢子外衣和夾克,一磅能買一套。再一想,這種皮衣是富人穿的,你拿到二手店來賣,還想賣幾十磅,他整個店的舊衣服加一起不過才200磅。我一個中國同事就從諾丁漢的舊貨市場花4鎊了一台9英寸小電視,看了一年,走時還沒壞,又斗卜賣了2鎊。
但英國的富人同樣富得流油,年薪幾十萬鎊不在話下----英國鐵路危機時下台的那個鐵路總管年薪30多萬鎊,等於400萬人民幣。人們把空棗穗他轟下台,這也是原因之一;你工資那麼高,鐵路整天出軌,你不配。所以電視、報紙上一提到他,就順便提到他的年薪,這種暗示特別起作用。
悠閑的窮日子
但英國窮人的日子似乎並不難過,而且還挺滋潤的。舊貨商店能提供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你如果是窮人,可以一輩子不買新衣服但照樣能穿上7成新的衣服皮靴什麼的。
在吃的方面,便宜店到處都是,說具體點:一盒10個雞蛋,0.59鎊;一個水蜜桃罐頭0.09鎊,相當於1元人民幣;800克一袋的麵包0.15鎊;一桶牛奶0.84鎊…… 一個人一個月80磅可以吃得很好,而對一個月助學金500磅的人來說,這80磅伙食費並不貴。有的中國人來後只吃麵包、面條和雞蛋胡蘿卜,能創下每月生活費十幾磅的吉尼斯紀錄,身體照樣強壯。架不住一頓半公斤面條下肚,而面條0.2鎊能買一公斤。每月消耗30公斤面條不過6鎊。這在外國人眼裡簡直是不可想像的,而我們的教授就行,號稱這生活比老家農民還強。
英國有這么多窮人,但日子照樣悠閑:郵局晚開早關,中午還午休二小時。銀行下午4點就關了。周末沒幾個開門的店,全歇。英國人失業的不少,全靠救濟。靠養老金過日子的,一周能拿到92磅,「我們是富裕的國家。」英國人順嘴就能這么說,大量接收外國難民,管吃管住,每周再發10磅零花錢。不適合的工作,寧肯不做,決不能受苦。於是你到餐館里洗碗的掃廁所的,不是英國人,因為工資太低,他們不幹,老闆雇不起英國人洗碗、洗車,這些苦活英國人要干就要正式簽合同,拿高工資,一小時沒7—12磅不幹。英國人都干什麼去了?呆著。
怎麼理解富裕
英國的窮人就這么大爺,日子就這么悠閑而滋潤。他們靠的是國家的高福利政策,無後顧之憂。還有他們的社會保險做得好,只要你買了保險,你就進了保險箱了,最終連喪葬費都有人給你出。
所以我們不能看他們衣著簡朴、生活住房不怎麼上檔次。還得看到他們活得悠閑的一面。連我的日本同事都感嘆:英國普通人生活質量比日本高,日本人活得太累了,透支的生命太多,什麼都追求豪華奢侈,其實很浪費,沒必要。可生在日本,就沒辦法了,只能攀比著豪華享受,比著勁地加速精神崩潰。這話聽著很有哲理。
同樣我想到了我們國內,超過英國普通人水準的的確不少。但我們的窮人比英國的窮人還是有天壤之別。再有,我們的環境是在惡化過程中的,你再有錢,你的空氣不好,水質差,食品不是綠色食品。這些軟性的潛在的差別其實是本質的差別,是皮衣和夾克的差別所不能涵蓋的。穿著皮衣一年感冒無數次,而來這里一年了居然沒感冒,偶有頭疼腦熱洗個熱水澡喝點果汁就好了。這樣的生命質量是皮衣和汽車換不來的。
錢,環境,學識,地位,悠閑無憂的心態,這些綜合在一起才是富有的指標。我們對富有的理解還停留在穿皮衣上,實在有待深化。所以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我們比英國差得還很遠,很遠。
⑤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的生活方式如何
對於當時人數佔比最多的勞工階層(接近70%)來說,比如馬車車夫來說,起床時間可能是凌晨3點。
很多人買不起表,所以當時有一種特別的職業,"敲窗人",要從事這種職業,你需要投資買一三件工作用品:
一塊表,一根長木桿,和一盞提燈。
你需要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時間,在整個夜晚在街上走走停停,用長竿敲打客戶的窗玻璃,這種叫醒服務,每次只有大約一便士的收入。
如果你是貴族(約3%),那麼無疑會更豪華:
牛排,牡蠣,蝦,蘿卜,金藍色的鮭魚肉,火腿,俄羅斯魚子醬,雞肉餡餅,多寶魚,鴿子派.......你的早餐哪怕是端上宴會也不顯得遜色。不過你可能需要等到10點再用早餐,在那之前廚師和女僕至少要准備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