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零售銀行利潤怎麼樣

英國零售銀行利潤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04 04:12:59

⑴ 請問英國十大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12月30日 01:22 這里有個200年的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可供你參考
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魏雅華

一、房地產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星級)
從2002年第一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到2004年第三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國的房地產業已一連三年蟬聯《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首。
時至今日,沒有哪一個行業的絕對利潤值,能挑戰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沒有哪一個行業的利潤,能動搖甚或問鼎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榜首地位。
發表於2004年10月的,2004年胡潤版的《中國百富榜》上,涉及房地產的富豪們竟占據了近半數,准確的數字為45人。而在全世界進入《全球百富榜》上的房地產富豪,不過5名。這與美國、英國及歐盟國際經濟研究機構作出的分析判斷,"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為全球之冠"完全吻合。
2002年進入《中國百富榜》房地產大亨為25人,2003年為35人。2004年為45人。這個數字不斷在攀升,這表明中國的財富正在加快速度,向中國的房地產業大亨們的私家錢櫃里集中。
2004年,近乎瘋狂的房價繼續快速攀升,漲幅高達13.4%,上海上漲21%,寧波上漲19.9%,天津上漲16.7%,南京上漲16.2%,重慶上漲15%,均創出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而恰恰是近乎瘋狂的房價,結束了中國歷時八年的通貨緊縮,導致了從2003年10月開始的通貨膨脹,並造成了中國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到2004年9月,通貨膨脹的勢頭不僅未能受到遏制,反而越過了5%的警戒水位,達到了5.2%,迫使央行在10月28日宣布加息。
但是,如果細分中國的房地產業,似乎地產業的暴利遠遠高於房產業的暴利。如果說房產業的暴利率在15%到30%,那麼地產業的暴利則在150%到300%。
說到征地,你只要聽到這個「征」字,你就會明白,「征」者,戰也。此種交易絕非雙方自願的一種交易行為,乃是一種城下之盟,或稱刺刀下的交易。你再聽聽「征地補償」,什麼叫「補償」?你就會明白,此種交易絕非一種公平交易的市場行為。
二、高速公路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
2004年對於中國的高速公路業來說,是暴利如雨的年頭。2004年中國出現了煤、電、油、運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況,隨著煤、電、油的四面著火,全國運力八方告急,公路運輸價格不斷攀升,於是,中國的高速公路業的暴利,再次浮出水面。
據新華社2004年6月30日報道,江蘇省委組織部長徐國健因賣官被「雙規」,經中共中央批准,免去徐國健的江蘇省委常委、委員職務。
據查,徐國健賣官單筆最大收入,是由原江蘇省交通廳廳長章俊元提供的,數額為200萬元。也就是說,一個交通廳廳長的位子值200萬元。
這里有兩個問題存疑: 一是一個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能值200萬元,那麼, 一任交通廳廳長在任得賺多少錢,才能不虧本?至少要賺個5、6百萬吧,要不,豈非賠本賺吆喝,白辛苦一場?二是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這200萬又從何而來?一個國家公務員就是干到死,一輩子能掙到200萬嗎?可見,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章俊元就己經是個大貪官了。
看來,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的確很值錢,兩百多萬呢。買別墅買豪車,都夠了。這是中國建國以來,可以查到的、有根有據的、買官賣官出手最闊綽的,一筆成交了的交易。
如果統計一下中國在廳長的職務上倒下的貪官,榜首地位非交通廳廳長莫屬。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省交通廳廳長倒下了一多半。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歸咎於制度之弊。
關於高速公路業的暴利,讓我們再看一起也是發生在江蘇省的行賄受賄大案。
南京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處處長方賢國、偵查員李文宏說: 「高速公路建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行業,例如滬寧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高達2,400萬元以上,平均每米至少要2.4萬元。」真是寸土寸金呀。
中國的高速公路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發展,總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坐地收銀的中國高速公路進入了收獲期。據中央電視台披露,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月薪高達八九千元,超過了國家公務員最高一級的工資。請問,一個從事如此簡單勞動的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憑什麼拿這么高的工資?是物有所值嗎?
這個行業在所有的層面上,都具備了暴利行業的特徵。

三、殯葬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殯葬業暴利第一次露面,且排位第三。這一點,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很大震動。
盡管在2004年中,殯葬業暴利遭遇了包括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們在內的,社會各界的猛烈批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盡管主管殯葬業的民政部門,也被迫作了點表面文章,但我們所看到的是,殯葬業暴利依然如故。而且,從2004年揭露出來的情況看,殯葬業暴利更加觸目驚心。
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殯葬業暴利?首先是因為它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到公共利益。
讓我們來看看殯葬行業的市場有多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我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有820萬人。按照低標准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喪葬費,那麼,可以估算出殯葬行業每年的市場是164億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購買墓地等費用,殯葬行業的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
如此之大的一個市場,我們能漠然視之嗎?
關於殯葬業暴利,讓我們看看2004年10月12日的,來自新華社的這條新聞:
江西南昌市審計部門不久前在對南昌市殯葬管理處審計時發現,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 全年招待費開支61.89萬元,月均5.15萬元,佔全部公務費支出的33%; 違規列支市民政局和稅務、物價等單位人員的加班費、補貼、餐費及差旅費等11萬元。
去年,有80多名職工的南昌市殯葬管理處,收入超過2,000萬元。審計還表明,去年南昌市殯葬管理處超標准多收費52萬多元。
這里有幾個數字讓人震驚: 江西省城鎮職工去年的人均收入才6,900元。可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殯葬職工的工資外收入,便為該省城鎮職工人均收入的8倍。中國哪個行業能望其項背? 這不是行業暴利,又能作何解釋?
那麼,南昌市殯葬處的情況,僅僅是一個個案嗎?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震動自貢的「韓峰案」近期告破。
國慶前夕,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檢察院將自貢市殯儀館館長韓峰特大受賄、挪用公款案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查明,韓峰利用職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77萬余元; 挪用公款103萬元; 還有巨額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當辦案人員打開韓峰租用的銀行保險箱時,這個靠死人發財的殯儀館長,在市內購買了9處門面,兩套住房,還有現金存款50多萬元,債券票據10多萬元,總「資產」居然達230萬元之巨。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起發生在四川省廣漢市民政局的案件:
審計部門在對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進行離任審計時,發現徐主管的廣漢市殯儀館財務混亂,兩年就用去94萬多元招待費。
反貪部門調查認定,出納王莉私人財產總額為511萬多元,有近374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同時,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殯儀館館長廖興洪、原副館長兼會計劉開全等3人也有重大經濟問題。4人勾結並瓜分骨灰盒款118.87萬元,貪污挪用的「死人錢」總共為588.49萬元。
那麼,如此觸目驚心的殯葬暴利又從何而來的呢?
讓我們來解剖一下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的《殯儀服務項目收費標准》。
按最低收費標准和最高收費標准分別進行計算,如果選用最低標准,喪葬費用只需1,200—1,500元左右。
主要收費項目有: 骨灰盒400元、殯儀車105元、火化費100元、骨灰存放費90元、裝卸屍體費30元、租用禮廳費240元等。
如果按照高標准,喪葬費用可達到20,000~30,000元左右,比如,高檔骨灰盒的價格萬元以上,殯儀車1,600元/次,租用高級禮廳告別、悼念每45分鍾1,560元、選用全自動火化爐680元。
以上所列費用都必須由民政部門下屬的殯葬管理機構收取,那麼這些費用的利潤有多少呢?
以火化費用為例,按每次火化費用680元、每年使用1,500次計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萬元。一台日本進口的最先進的火化設備,價格在80萬元左右,包括佔地、安裝等費用,引進安裝一台高級火化爐大概需要100萬元。資金回收率是非常之高的。
骨灰盒的利潤是最驚人的,小小一個骨灰盒,價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0,000~20,000元不等,樣式繁多。而實際上,一個低檔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幾十元,骨灰盒的利潤能夠達到1000%~2000%。可以說,骨灰盒是絕對的暴利商品。
那麼,讓一位亡故親人「入土為安」要花多少錢,可以隨便問一位市民,哪一個能少於一萬多元?稍體面一點,便10多萬元了。
購買墓地或靈塔的費用就更昂貴了,交通不便,距離較遠的公墓,最便宜的一塊墓地也要5、6千元; 面積不過1~1.5平方米。一個平方米的商品房也才2,700多元。(2004年全國平均價)。
這些花銷都給殯葬業帶來了巨大利潤,如壽衣成本不過5、6十元,骨灰盒中用料最好的玉雕製品成本不過2,000元,卻能夠賣到3萬元。
現在看來,中國需要一部《殯葬法》來管管作為「特殊行業」的殯葬業,殯葬業的所有價格都必須進行價格聽證,因為它涉及公共利益。
殯葬暴利為何如此痼疾難愈?
因為至今中國的殯葬業還是壟斷經營。可民政部門說,在政策上,我們己經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了呀。盡管從理論上說,中國的殯葬業已作出了打破壟斷的姿態,可實際上,由於進入殯葬業的行政審批的大權,仍緊緊地握在民政部門的手中,所以中國殯葬業的壟斷經營依然故我。
還有,居然新進入的民營的殯儀館與國營的殯儀館結成價格同盟,為殯葬暴利推波助瀾,看來不立法還真的沒治。

四、駕校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駕校業是首次入選《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新興的暴利行業。我們之所以將駕校業納入暴利行業,是因為它的收入中不僅含有暴利,而且在它的收入中,還包含著太多的、明顯的非市場因素和司法權力尋租。
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人超過500美元時,這個國家的一隻腳便己跨進了汽車時代。而中國在2003年中國的人均收入便己超過了1,000美元。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區,人均收入己達到了3,000~6,000美元。
所以,以2001年中國加入WTO為契機,中國的小汽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的家庭購物單。
當中國的小汽車每年以兩百多萬部的加速度,進入中國人的家庭的時候,中國每年至少有4、5百萬人,(甚至更多),有學習駕駛小汽車技術的市場需求。
而我們粗略地計算一下,便會發現,這個市場需求的規模超過150億元,因此而產生的暴利在50億到100億元。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關於這件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私家車發展最快的北京市。
2002年北京市就出現了學車人數激增的跡象,當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數量就已經高達26萬人。2003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的數量是28.8萬名,而報名學車的人數在36萬人左右,這意味著僅去年一年,北京的駕校業供需之差,便高達7萬多人!
北京的駕校業如火如荼。
那麼,駕校從培養一個駕駛員能獲得多少利潤?一位駕校業的業內人士估算: 僅以學桑塔納的北京市最低收費2,700元為例,(北京在全國的收費是較低的,深圳竟有高達7,000多元的)刨去教練員的工資、油錢和車輛磨損折舊,1,000元的毛利應該是沒問題的。需要說明的是,在這2,700元當中,有900元是要上繳給主管駕校業的交警部門的。
於是,便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 如果你的父親、兄長、老公、妻子,或其它親朋好友是司機,你跟他們早己學會了一手好車技,並對交通規則有很深的理解,給駕校當教練都綽綽有餘,可你還得進駕校上學,因為你只有到駕校上學,才能拿到駕照。或你不上學也成,你只要交了這2,700元,你才能拿到駕照。
獲得駕車的技能,駕校並不是惟一的途徑,但拿到駕照,駕校卻是惟一的途徑,這又是為什麼?
在美國,你向交管部門申請駕照,你只要繳納5美元,(不要折換成人民幣,那是一種誤導),你就可以參加考試,若考試合格,第二天就能拿到駕照。
讀到此處,你會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誰為駕校業製造了這場黃金雨?
2004年10月26日,吉林市公安局原交警支隊車務處長古占欣等人受賄案,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古占欣,在兩年的時間內,給13所學校違規辦理駕駛證近6000個,收取賄賂210萬元。

五、電力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電荒是2004年中國的一場災難,它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由國家壟斷的國家電力公司,成了2004年中國電荒最大的受惠者。有人懷疑,2004年中國電荒是電力行業所刻意製造的電荒。
一方面,電力行業借電荒向煤炭行業施壓,強迫煤炭行業以大大低於市場價的價格,以比石頭還便宜的價格,以「電煤價」將煤炭賣給它,一方面,電力行業又借電荒向國家施威,強迫國家提升電價,以製造行業暴利。
提高電價是殺貧濟富,節電是讓我們再過窮日子。
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
中國的電荒並非自2004年始。
2003年的夏天,似乎一直在為電能過剩、電賣不出去而犯愁的中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電荒,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9個省市自治區拉閘限電。
2004年的春天,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拉閘限電的從19個增加到了24個。
2003年的夏天,電力供應的缺口是1,000萬千瓦/小時,原先電力部門預測,2004年中國的電力供應的缺口是2,000萬千瓦/小時,這還是留有餘地的、很富裕的估計。
可才到2004年的春天,電力供應的缺口便己超過了3,000萬千瓦/小時。人們不能不問: 這到底是怎麼了? 2003年的夏天,有的省會城市每5天要停兩天電,人們便已受不了了,可2004年的夏天,竟然有省會城市每7天要停4天電,沒電的時候比有電的時候還多。
停電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在沒有電的日子中苦苦煎熬的人們問。國家電力公司回答說,到2007年再看吧。
在中國,電力行業是最賺錢、最富裕的行業。
據國家經貿委2003年1月24日公布的數字,2002年,我國510戶重點企業總計實現利潤超過2,800億元。
中國最賺錢的行業排名依次為: 電信719億元,石油644億元,電力228億元,汽車204億元,冶金200億元,石化175億元,煙草119億元,輕工113億元。
我們再來看看電力行業的平均年工資: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顯示: 2003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年工資為14,040元。其中,非壟斷行業的農林牧漁業職工工資為6,969元,電力、煤氣、水等壟斷行業是18,752元。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職工收入的差別,並沒有隨著中國打破行業壟斷的進程而縮小,反而還在迅速擴大。
據中國統計年鑒披露,1978年壟斷行業(以金融保險業和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為例)與非壟斷行業(以農林牧漁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為例),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關系是1.43倍,1994年上升到2.02倍,而到2000年上升到2.13倍。
工資實際差額的絕對值,由1978年的219元,1994年上升到3255.5元,到2000年高達6967元,23年間,差額增長了32倍。
如果考慮到工資外收入,上述差距還會更大。
據了解,廣州市電力集團公司一名普通職工的月工資不到6,000元,盡管此工資在各行業工資上已經是鶴立雞群,但加上獎金、住房公積金及各種補貼後,其年薪可達到15萬元,相當於全國職工年均工資的10倍。
2004年,國家審計局在審計中發現,國家電力公司4年前在武漢召開的一個內部人事幹部會議,短短3天時間,125名國電公司系統內負責人,竟然總共揮霍了304萬元,人均耗費2.4萬元。
國家電力公司是錢多的只愁沒法花的主兒。可就是這樣,電力公司還鬧著要漲價。不是殺貧濟富,又是什麼?
看上去,2004年中國所爆發的災難性的電荒,似乎是個很復雜的矛盾,其實這個矛盾並不復雜。
只要我們毫不手軟地打破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將電力供應最大程度地交給市場去自然調節,缺電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要忘記,中國是個在十年前就進入了過剩經濟時代的國家,中國不但有著讓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都望而生畏的生產能力,而且,中國也不缺少資金,中國的資本己大規模地開始向國外輸出,在這樣的形勢下,解決中國的缺電,並非是件難事。
可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仍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偏愛有加,對民營資本與外資繼續用行政審批手段實行行業禁入,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電荒的災難便永遠沒個頭。

六、有線電視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從2003年7月1日起,北京市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從12元調整到18元。收視費大漲50%,此新聞發布後,輿論嘩然,有線電視作為壟斷行業及暴利行業,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歌華有線」因資費大漲發布公告稱: 此次調價將為「歌華有線」每年帶來1.4億元的新增收益。「歌華有線」還預言說,「用戶月均消費額」 也將會大大提高。
可當「歌華有線」得意洋洋地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想到過有線用戶的感受嗎? 是誰在為「歌華有線」的暴利買單?
就是那句話: 都是壟斷惹的禍。
按說,「歌華有線」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家股份制公司,那就不應該再是官商了,可他還是紅頂商人,不過是穿了便衣而已。
因為他還在吃獨食,一個偌大的北京,就此一家,別無分店。真是讓人嘖嘖稱奇,全世界很難找到有著1350萬人口的,如此之大的城市,竟只有一家有線電視網運行商的。他是壟斷行業的壟斷企業。
這也就難怪裝電話的初裝費早就取消了,可有線電視的初裝費還照收不誤。有線電視可比電話「牛」多了。
「歌華有線」 有線電視收看維護費漲了價,全國的有線電視網都看得眼紅,緊隨其後,都要漲了,我們開始還以為那隻不過是北京的事,「歌華有線」的事。原來一年收144元,現在一年收216元。不但一年收一次,還沒看電視先收錢。收電費水費暖氣費都沒這么「牛」。
僅靠價格聽證,公眾仍然不能從有線電視運營商那裡獲得物美價廉的服務。盡管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在不斷上漲,但有線電視的服務並不能讓公眾滿意。
有些地方的有線電視訊號經常斷線,弄得人火冒三丈。還得准備個101天線,好收看無線電視,讓人產生的聯想是,用著電燈還得准備個煤油燈。收視的清晰度也不是個個頻道都能讓人滿意,連中央電視台的重要頻道,也會發生無論如何就是搜索不到的情況。

七、醫療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2004年,中國醫療業的暴利、葯價虛高的問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醫療業也已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今年再次入選。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價格上漲的巔峰是葯品。二十年來,工資上揚了10~20倍,而醫葯費用上漲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漲幅不但大大高於工資上揚的水平,而且大大高於同一時期國民經濟增長的水平。
八、教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最近,教育亂收費的問題再一次成為中國的焦點話題,起因是在10月26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批駁了日前流行的「教育亂收費(十年)2000億元」的說法。他認為,這個數字只是一個推斷,建議不要把個別學校的問題通過乘法變成整個教育界的問題。

九、教材出版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如果我們砍掉「教材出版」這一塊,那對於我們的出版業真是一場滅頂之災。「教材出版」竟然佔到了中國圖書出版的80%。(在發達國家,「教材出版」約占圖書出版20%)中國出版業幾乎可稱作「教材出版」業了。

十、網路游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10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名不見經傳的陳天橋突然出現在第6的位置上,成為中國財富增長最快的財富新星。

⑵ 銀聯刷市場專員是幹嘛的

相關資訊的披露和評述:
國際的信用卡發卡組織VISA早前向全球會員銀行發函要求,從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國大陸境外受理帶Visa標識的雙幣種信用卡時,不論是刷卡消費還是ATM取現,都不得走中國銀聯的清算通道,否則VISA將重罰收單銀行,第一次將罰款5萬美元。如果收單行再犯,每月將罰款2.5萬美元。中國銀聯2日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稱,「銀聯、VISA」雙標識卡不是純粹的單品牌銀行卡,標識雙方均有責任和義務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務,這也直接關繫到持卡人的權益和發卡銀行對持卡人的承諾等。任何一方都無權單獨對持卡人選擇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擁有選擇境外支付通道的權利。


VISA稱沒有針對銀聯


據國內媒體2日報道,VISA國際組織亞太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VISA此舉並不是針對中國銀聯,而是嚴格執行VISA全球業務運作規章,保護持卡人權益:當VISA卡進行跨境交易時,如果交易被其他支付品牌的網路處理,那麼一旦發生交易糾紛或數據泄露,將會給持卡人帶來極大的風險。


信用卡發卡組織VISA這項新政策出台正值銀聯卡在倫敦市區百貨公司塞爾夫里奇舉行宣傳活動。這家倫敦著名的百貨公司從1日起正式接受銀聯卡支付。該公司表示對於銀聯卡能夠在這家英國老牌百貨公司落戶感到高興。倫敦《標准晚報》當天的報道說,盡管銀聯卡目前在歐洲還只能在少數城市被使用,但英國以及法國兩個華人消費熱點國家已經看到銀聯卡帶來的商機。除了倫敦的塞爾夫里奇百貨公司外,巴黎著名的拉法耶特百貨公司也同樣接受銀聯卡消費。


VISA國際信用卡聯合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2萬多家會員行,在全世界206個國家和地區有1200萬家特約商戶,發卡量達4.1億張,市場佔有率達54%左右。


中國第一張銀行卡就是中國銀行於1985年發行的VISA卡。中國銀聯成立後,VISA卡在中國依然擁有大量使用者。中國銀行卡清算渠道並不開放,幾乎由中國銀聯壟斷,所以不少國內銀行發行信用卡以雙幣為主,既有人民幣也有美元,所以卡面上有VISA、銀聯或萬事達、銀聯兩種標識。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使用以4開頭的VISA標准和品牌的銀行卡達2.8億張,而以6開頭的中國銀聯卡當時僅為8600萬張。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向《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VISA雙幣卡在國內發行量很大,之前VISA與中國銀聯在市場介面上一直互相認同,現在VISA在境外要合作銀行限制刷銀聯,應該是雙方在利潤分配等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在國內,刷卡基本上是走銀聯通道,而在國外市場上,VISA的網路效益則佔有絕對優勢。


壟斷地位在歐洲受批評


對於VISA在國際市場上造成的壟斷地位,歐洲早有反對聲音。歐盟在2007年就發表了一份關於歐洲零售銀行業務的調查研究報告,時任歐盟競爭事務專員尼莉•克羅斯說,VISA等信用卡巨頭與銀行沆瀣一氣,獲取「不正常和過高的」利潤。而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歐盟國家VISA信用卡的年費最高一度達到29美元;而在匈牙利、捷克和葡萄牙這些國家,信用卡用戶平均要支付占貨款總額2.5%到3.1%的費用,這比在瑞典、芬蘭和義大利等國要高出3到4倍。「信用卡太費錢了,」英國廣播公司評論說。而VISA公司的多名官員和律師最終表示,該公司目前已經與歐盟反壟斷委員會達成協議,VISA公司將銀行間信用卡交易收費削減到20%。


消費者利益受損


VISA在海外封堵銀聯交易的決定毫無疑問會讓持卡人在境外購物旅遊的成本提高。因為支付同樣一筆錢,通過VISA系統需要支付消費金額1%至3%的貨幣轉換費;而成本還不止這些,由於持卡人使用VISA網路結算,消費金額將以美元計賬,回到中國後再按照還款時的匯率償還,這意味著假使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持卡人在購匯還款的時候還要承擔匯兌損失。


孫立堅稱,近年來,中國銀聯逐步推行國際化,銀聯國際受理網路已經延伸至境外90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基本滿足中國人在經常到訪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商務、旅遊、留學等支付需要。銀聯國際網路不僅可以受理單標識銀聯卡,也可以受理雙標識銀聯卡。特別是62字頭單標識銀聯卡目前已經在境內、外廣泛發行和使用。在境外交易使用單標識銀聯卡,不僅可直接走銀聯網路,免收約占交易金額1%-2%的貨幣轉換費,而且可以享受銀聯提供的多種增值服務。


中國銀聯作為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銀行卡組織,擔負著推動銀行卡產業發展、滿足廣大持卡人支付需求的重要責任。在境內外成員機構的有力支持下,中國銀聯將不斷擴大業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完善全球受理網路,與產業各方一道,努力為廣大持卡人提供更加優質、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務。由於現在海外市場非常重視中國的消費者,因此與VISA在國內的境遇不同,銀聯沒有受到國外商家的冷遇,網路迅速擴大,「這讓VISA很不爽」,於是希望通過這一辦法來限制銀聯,將市場和利潤留在自己手中。VISA的做法其實是一種產業壁壘,中國應該通過WTO訴訟回應。

⑶ 什麼叫 "零售銀行"

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隨著消費信貸深入人心,零售銀行這個概念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國內對於商業銀行產業的理論基礎探討卻較少。有關零售業務的理論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國商業銀行所遵循的確定銀行資金分配方向的理論,即商業性貸款理論。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管理理論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從「真實票據

論」、「轉換能力理論」、「預期收入理論」、「超額貨幣供應理論」到「資產結構理論」,零售銀行的理論基礎也逐漸確立起來。

從真實票據論到轉換能力理論,零售銀行的業務不斷擴展

真實票據論(Real-Bill Theory)又稱為商業貸款理論(Commercial Loan Theory),它源於亞當·斯密1776年發表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在17世紀英國銀行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貸款主要是存貨貸款或流動資本貸款。根據這一理論,商業銀行不宜發放證券貸款、不動產貸款、消費者與個人貸款和長期農業貸款。即使發放這些貸款,也應將其限定在銀行自有資本和現有儲蓄存款水平范圍內。該理論認為:在銀行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分配資金時應著重考慮保持高度的流動性。因為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流動性很高的活期存款。由於存款決定是外在的,因此,業務主要集中於短期自償性貸款,不發放長期貸款和消費者貸款。該理論又被稱為自償性貸款理論(Self-Liquidation Theory)。這一理論主要關注的是商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強調商行經營的穩健,盈利性則相應受到一定損失。商業貸款理論雖然存在諸多弊端,但它對貨幣當局的管制行為和商業銀行管理至今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轉換能力理論(Shiftability Theory)由美國人莫爾頓於1918年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商業銀行及資本形成》一文中提出。當時銀行業的危機表明,流動性並不取決於發放貸款的種類,而取決於銀行持有資產的可轉換性(Shiftability)或出售性(Salability)。這一理論建立在人們對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有了新認識的基礎上,認為商業銀行資產不一定局限於短期自償性貸款,可將其相當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項時可立即出售的證券資產上,從而擴大了商業銀行資產范圍,使商業銀行在保證了一定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增加了盈利。這一理論並不是完全取代商業貸款理論,而是對商業貸款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成立的前提是二級市場上的證券價格是相對穩定的。轉換能力理論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擴張和發展,在資產可轉換理論的鼓勵以及當時社會條件的配合下,商業銀行資產組合中的票據貼現和短期國債比重迅速增加。

預期收入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的產生

在傳統的銀行貸款政策中,消費領域一直是禁區。美國金融學家於1949年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預期收入理論(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態歸根到底是以未來收入為基礎的,並與其收入的大小成正相關。貸款期限並非是一個絕對的控制因素,只要預期的未來收入有保障,通過分期償還的形式,長期項目貸款和消費信貸同樣可保障銀行的流動性;反之,如果未來收入沒有保障,即使短期貸款也有償還不了的風險。該理論主張商業銀行應把借款人的預期收入作為衡量其貸款償還能力的標志,並以此來重新協調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之間的關系。這一理論還認為,借款人的預期收入受貸款到期日分布的影響。因此,銀行可以發放長期商業貸款、不動產貸款和消費者貸款,因為這些貸款採取了攤銷(amortization)或分期償還的償付形式,具有潛在的流動性。

預期收入理論從借款人一般都有定期的固定收入這樣的事實出發,得出結論:第一,借款人收入的多少和時間是可以預期的;第二,如果用每期收入的一部分歸還貸款,不僅貸款的歸還有了保證,而且貸款歸還的數量和時間也同樣是可以預期的;第三,如果分期歸還貸款,那麼實際是長期貸款,在期限內也能夠經常帶來流動性。這一理論仍沒有放棄商業貸款理論和轉換理論,只是包括了更為廣泛的資產組合,如長期攤銷貸款、消費貸款等。根據這一理論,商業銀行在保持一定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日益成為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這一理論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特別是消費信貸業務的產生。

負債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零售負債業務的變革

實際上負債管理早已存在,負債管理理論最古老是「銀行券理論」,緊隨其後的是「存款理論」,傳統的存款理論主要是從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發,按客戶意願組織存款,並根據所吸收的存款狀況來安排商業銀行的貸款等資產業務,保持資產較高的流動性,防止出現擠兌現象,傳統的存款理論是在犧牲商業銀行資產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了資產的流動性。

進入20世紀60年代,由於利率管制使商業銀行深感其吸收資金的能力削弱,同時融資方式的多樣使商業銀行一方面感到資金緊缺,另一方面又受到流動性的巨大壓力,因而在商行經營管理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論———負債管理理論。其中真正對零售負債管理影響較大的是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這些理論變過去單純依靠吸收存款的被動型負債方式為向外借款的主動型負債方式,從而找到一種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新方法,提高了商業銀行競爭力。

購買理論認為,銀行對負債並不是消極被動和無能為力的,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資產管理獲得,而且銀行完全可以採取主動地負債、主動地購買外界資金等手段實現。因此,銀行沒有必要在保持大量高流動性資產,而應將它們投入高盈利的貸款或投資之中;一旦出現流動性需要,隨時可通過負債管理來提供。購買理論主要包括:銀行購買資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強流動性;購買對象及資金供給者是十分廣泛的;直接間接地抬高資金價格是實現購買行為的主要手段;銀行通過主動購買行為,擺脫了存款數額的限制(如圖所示)。

銷售理論不再僅僅著眼於資金,它的立足點是服務,提倡創造金融產品,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其含義包括:客戶至上;金融產品必須根據客戶的多樣化需要供給;任何金融產品的實質是幫助資金的運籌,其外殼或包裝可能是其他形式的商品或服務;金融產品的推銷主要依靠信息的溝通、加工和傳播;銷售觀念不限於銀行負債,也涉及銀行資產,主張將兩個方面聯系起來進行系統的管理。

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都是從盈利性出發,為了滿足商業銀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主動地通過從同業金融機構、央行、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財政機構借入(即購入)資金,或者為了迎合客戶的需要,通過努力推銷可轉讓存款單、回購協議、金融債券等金融產品,擴大零售銀行資金來源,保證流動性,以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如圖中所示,如果銀行遇到突然提取存款或貸款對流動性提出更好的要求,採取資產管理方法一般依賴變現二級准備金來滿足。然而如果採取負債管理的辦法,流動性則依靠在貨幣市場購買資金來補充,而且商業銀行還可以利用主動負債來不斷適應盈利性資產的戰略性擴張。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銀行負債業務的創新,一些新的零售負債業務品種(如大額可轉讓存單等)應運而生。

超貨幣供給理論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超貨幣供給理論認為,銀行提供貨幣只是達到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得的目標。因此,銀行資產管理應跨過貨幣的狹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務。根據這一理論,銀行在購買證券和發展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開展投資咨詢、項目評估、市場調查、信息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委託代理等多方面配套業務,使銀行業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這一理論的出現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⑷ 德國銀行 與英美銀行 結構差異

內容摘要: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卻存在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關鍵詞:英德 金融制度 對比分析

金融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由一國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組織制度和金融市場三大部分構成。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金融市場的差異

(一)股票市場的差異
英國擁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所,1973年,所有11家地方證券交易所被全部合並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在倫敦交易所里有兩個市場:主板市場和另類投資市場(AIM)。主板市場專門為經營業績良好的成熟企業融資,上市條件嚴格。AIM市場專門為規模較小的成長性企業籌集資金,上市條件較為寬松,沒有規模、經營年限和公眾持股量等限制。截止2007年2月,共有3211家公司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1579個公司在主板市場上市,1632家公司在AIM市場上市,這包括700多家外國公司在英國的主板或AIM市場上市。
德國有8個地區股票交易所,但大多數的交易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進行。德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劃分為官方市場、受管制的官方市場、新市場和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官方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90%的股票在此交易,上市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條件才能在此發行股票。在官方市場上交易的多是德國傳統大型股份公司(如賓士、奧迪、西門子等)和一些國外大型企業的股票。官方市場上市費用高,對信息披露的義務要求非常嚴格。受管制的官方市場,上市條件相對寬松,無須提供公司創辦書,可用一份簡單的報告代替。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場低50%。新市場於1997年開市,主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新市場一度迅猛發展,由於上市標准過於寬松,對上市企業缺乏監管,投資者對其失去信心。2003年5月被關閉。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Freiverkehr),是一個無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原則上沒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沒有審批問題,證券的上市交易只需司法機構的認可即可。到2004年1月,在德國所有市場上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蘭克福有5781家。但是在這1萬余家公司中,德國本土企業只有973家,而來自國外的公司高達9737家。
從分析可以看出,英國股票交易所只有一個,擁有兩個市場,德國有8個交易所、3個市場(新市場實際已經不存在)。英國本土企業占市場主體,德國的外國股票所佔比重比英國的外國股票比重更高。共同點是兩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但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遠比德國大。以2002年為例,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是21000億美元,德國是1010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0倍。
(二)債券市場的差異
英國債券市場按發行人劃分,可以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公司債券和非金融公司債券。任何債券的發行都要經過FSA的審核和批准。近年來政府發行債券的數量大幅度上升,自2003年以來,每年發行額都在500億英鎊以上。政府債務的發行與管理在傳統上由英格蘭銀行負責,1998年4月以後,這項職能轉移至財政部的債務管理局(DMO),同時短期利率的制定職責也轉移到DMO手中。英國政府債券發行最顯著的特點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DMO批準的具有直接從DMO買賣政府債券並銷售的經紀商,它肩負兩種職能,既可以自己購入,也可幫助其他公司購買,一般通過競標的方式購買,目前英國政府債券市場上有17家金邊證券做市商和5家內部交易商經紀人。
德國債券市場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發行部門有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門、金融公司和外國籌資者,債券的類型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德國的公司債券與英國類似,公司債券所佔比重較小,如果只考慮國內債券籌資情況,非金融公司籌資比重多數年份低於10%,造成這種原因是德國公司債券的發行額度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手續繁復,耗時較多,另一個原因是間接融資容易。對於政府債務的管理,德國採用的是多部門分工合作方式,即由聯邦財政部、聯邦中央銀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共同負責, 聯邦財政部制定國債發行政策並對政府收入與支出進行監控,聯邦中央銀行負責具體發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負責債券債務登記管理以及還本付息工作,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負責制定具體的發行方案,顯然這種管理體制與英國有很大的差異。
英國債券發行的總量遠遠高於德國的發行額,但德國的外國機構發行的債券所佔比重高於英國同類指標。

銀行中介業的差異

(一)業務范圍的差異
英國的銀行部門可以分為兩類:全面認可銀行和許可存款銀行(LDTs)。全面認可銀行經營范圍廣泛,包括存款、信貸和債券買賣。LDTs的服務領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吸收公眾存款方面,這些是小的金融機構,在公司名稱里不能使用「銀行」二字。
德國銀行業可以分為綜合銀行和專業銀行。綜合銀行屬於「全能銀行」,提供全部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貸款以及從事有價證券業務等,它主要由三類銀行構成:儲蓄銀行、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專業銀行指從事特殊業務的銀行如抵押貸款銀行、開發銀行、住房儲蓄銀行等,其業務范圍通常受到相關法律限制,但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其經營的范圍有擴大的趨勢。
英德銀行業的差異表現在於德國實行的全能銀行制,而英國實行嚴格的銀行分業經營制。英國在金融「大爆炸」後,這種管制放鬆了,銀行可以持有保險公司和企業的股票,參與金融市場,各種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界限變得模糊。
(二)其他差異
除了在銀行結構即業務范圍的差異外,英德銀行部門的差異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在企業外部融資的地位不同。英國的非金融性企業的外部資金雖然主要來自於銀行,但其比重不到50%,而股票與債券合計有近40%。相反,從1970—1996年,德國企業的外部長期融資中,銀行貸款所佔比重平均為82%,股票和債券僅佔12%。由於英國的銀行地位相對低下而金融市場地位相對重要,西方學者將英國金融體系歸屬於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德國的情況正相反,因此德國的金融體系歸屬於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
2.盈利水平不同。英國銀行業擁有較高的利潤率。由於德國的州立銀行和抵押銀行利率非常低,排除這些銀行所得到的數據更具可比性。從利息收入看,二者差不多,但是英國的非利息收入遠遠高於德國,而在人員成本上德國又高於英國,所以英國的利潤與資產的比率高於德國0.4個百分點。英德銀行業績的差異也可以從股票反映出來,2003年,德國所有銀行股票的平均收益是0.7%,英國則高達11.1%。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英國銀行的非傳統銀行業務很發達,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德國的銀行業壟斷程度較英國低,英國可以在一定程度獲得壟斷利潤,英國銀行業務的收費普遍高於德國;德國的公共銀行部門和合作銀行在銀行業占的比重很大,這些銀行不以銀行最大利潤為目標,提供服務的費用和利息要求都很低;英國的銀行都是盈利為目標的;德國中小企業主要從公共銀行部門(儲蓄銀行)獲取服務,降低了德國整個銀行業的收入;英國的零售銀行和分支機構較德國少,降低了經營成本。3.銀行國際化程度不同。英國的銀行業國際化程度一直高於德國,英國擁有更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外國銀行的貸款量佔英國總貸款量的20%以上,而德國的外資銀行所佔份額不到10%。
4.銀企關系不同。相對英國而言,德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種親疏有別的關系根源於公司治理制度的差異。英國和美國的法律強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東利益行事,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唯一的目標。如果代理人不能滿足股東的利潤目標,公司將會被敵意接管。德國的治理機制可以用「雙層管理,共同決策」來概括。
雙層管理指德國的股份公司有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共同負責公司的治理,其中監事會負責公司的治理和監督管委會,對於特殊問題,如公司結構調整、改變業務范圍、戰略性安排、紅利分配以及收購其他公司等均需得到監事會的同意,監事會有權任命、監督和解散管委會或某些成員;管委會則是負責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
共同決策是指監事會的成員一半由股東選舉的代表構成,另一半則由雇員選舉,代表勞方的利益,公司的決策由資方和勞方共同作出。股東利益是管理層追求的目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利益鏈條中有股東、管理者、銀行和雇員四方,而銀行居於核心地位。如果公司資金陷入困境,銀行採取的手段是追加貸款,而不是讓其破產,因此在德國很少發生敵意接管。反過來,由於德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公司缺少其他的籌資渠道,只能依賴開戶銀行並與其保持長久的關系。
物質產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表現為供給的無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效需求及創新不足。可持續發展是網路經濟的基本發展模式。原基生產的M-B和B-C就是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它選擇任何具有最低使用價值和最小社會(含企業)成本的物質材料作為生產投入來備制B,同時,它是按最終消費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來備制B,B構造為C,不能實現社會價值的產品量極少。可見,網路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存在必然的聯系,其聯系也具有重大意義。

⑸ 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是什麼 我國的,國外的

商業銀行主要靠貸款作為收入,目前中間業務日益發展中,中間業務也是一塊大的收入。

⑹ 渣打銀行怎麼樣

還行吧,一家有歷史的英國銀行,我女朋友在上海那邊的渣打銀行工作,工作壓力比較大,她做的是中小企業貸款,有人脈的話可能比較好做,不知道你進去做什麼工作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英國零售銀行利潤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疫情影響如何應對疫情 瀏覽:410
泰國人多久可以回中國 瀏覽:322
月氏人如何入侵印度的 瀏覽:293
義大利餐酒有哪些地區 瀏覽:213
印度尼西亞橡膠多少錢 瀏覽:249
越南和寮國旅遊哪個好 瀏覽:9
為什麼中國男人那麼短 瀏覽:986
越南的蔬菜沙拉放的什麼汁 瀏覽:102
義大利與浙江哪個好 瀏覽:1000
英國哪裡買韭菜最好 瀏覽:414
國外如何看待中國建黨100周年 瀏覽:971
為什麼火山噴發引發印尼海嘯 瀏覽:596
為什麼義大利人那麼好看 瀏覽:718
為什麼伊朗援助敘利亞 瀏覽:48
伊朗有中國多少武器 瀏覽:613
海運香煙去印尼可以多少條 瀏覽:371
印度辣椒青豆怎麼吃 瀏覽:220
1元rmb在越南可以買什麼 瀏覽:68
中國伊朗的寶寶應該是什麼族 瀏覽:931
英國車為什麼會故障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