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柬越战争越南是怎么输的

柬越战争越南是怎么输的

发布时间:2022-04-25 19:48:25

㈠ 什么是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

1978~1990年的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是越南当局为实现其拼凑“印支联邦”、称霸东南亚的野心。在前苏联的怂恿和支持下,对邻国柬埔寨发动的全面武装入侵战争。它于1990年8月结束,前后历时11年零8个月。由于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争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越南被迫于1990年从柬埔寨撤军,拼凑“印支联邦”的计划遂告破产。

印支三国人民抗美战争胜利后,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一方面,美国从1976年起不再在中南半岛驻军,并避免介入印支地区冲突。另一方面,前苏联则出于全球争霸的考虑,力图南下印支地区,找到一个扩张势力的永久立脚点。这与越南寻求靠山以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需要一拍即合。于是,苏越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结合在一起。在超级大国的支持下,越南当局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大肆反华排华,全面控制老挝的同时,积极备战准备入侵柬埔寨,对柬实行武力兼并,以实现其早就怀有的拼凑“印支联邦”的迷梦。

1975年6月,越南侵占柬埔寨的威岛,同时向柬埔寨提出领土要求,蓄意制造柬越边界冲突,企图寻找大规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几次武装侵柬行动受挫后,更变本加厉地策划大规模军事行动。1978年上半年,越南当局决定对柬埔寨实行全面军事占领。为了达成入侵行动的突然性和保证战争行动的顺利实施,越南当局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紧同前苏联的勾结,加入“经互会”,把金兰湾提供给苏作军事基地,与苏签订带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对东盟施加压力,威慑东盟;大规模驱逐华侨,不断制造中越边境流血事件,谎称中国侵略越南;搜罗亲越反柬势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划政变活动。在军事上,越南当局在西贡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挥部,制定入侵计划,调集部队,补充给养,加紧训练。

入侵初期,越军企图通过突然袭击一举攻占整个柬埔寨。为此,它集中了18个师共20多万正规部队,于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发动大规模闪击战,准备首先占领柬埔寨湄公河以东地区,尔后伺机攻占柬西部地区。为了对付越军的进攻,柬埔寨迅速进行战争动员,扩充军队,组建了24个师,共约12万人,基本沿柬越边境一线展开,主力集结于金边地区,有5个新建师配署在纵深地区。

12月25日,越军开始进攻。第一路2个师另4个团首先沿19号公路向柬军防御薄弱的东北地区发起突袭,于1979年1月3日占领了上丁和戈涅。第二路2个师号2个团在坦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军斯努防御阵地,继而沿13号公路北进,于1978年12月30日占领橘井市。第三路4个师从克列沿7号公路西进,于1979年1月2日进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贝,并渡河围攻磅湛。第四路4个师为主攻部队,一部沿1号公路攻占柴桢,另一部沿湄公河北进至乃良,然后逼近金边。第五路6个师另5个团在空军支援下,沿2、3号公路进占贡呸、茶胶等地,随后攻入金边西南地区,切断4号公路。至此,越军仅用9天时间便已基本占领了湄公河以东地区。从1979年1月5日起,越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攻柬埔寨首都金边。柬部队主动撤离金边,越军于1月7日中午进占金边。随后,越军又分3路向柬西部地区推进,至1月12日占领了柬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柬军在越军大兵压境、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伤亡巨大,部队由8万多人锐减至2万人。鉴于一线防御阵地相继失守,已无法制止越军长驱直入,为保存实力,遂主动转移至西部山区和广大农村,继续坚持抗越武装斗争。他们采取“以游击战为主,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化整为零,机动作战,不断给侵略者以打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政治外交斗争,号召柬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越军在占领金边及柬埔寨大片国土后,在侵柬战场上加紧进行“清剿”和“扫荡”,同时大力扶植亲越政权,向柬大批移民,封锁柬泰边境,采用各种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这些行动,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装的有力牵制和打击。柬埔寨爱国抗越武装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总理乔森潘领导的民柬国民军;柬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组建并领导的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柬前首相宋双领导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为了抗越救国,三方摒弃分歧,于1982年6月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实现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联合,从而使柬埔寨抗越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三方抗越武装联合后,以柬西部山地为依托,不断袭扰越军,收复一些失地。随着抗越力量逐步发展,并针对越军的作战特点,柬三方适时将抗越斗争由柬泰边境发展到内地,由山地发展到平原,直到金边及其附近地区。这样,以柬泰边境地区为一线,5、6号公路沿线地区为一线,金边地区为一线的三线作战局面开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势大为改观。与此相反,越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进退维艰。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下,越南被迫于1990年从柬埔寨撤出了侵略军,拼凑“印支联邦”的计划遂告破产。

越南当局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出于称霸东南亚、拼凑“印支联邦”的战略需要而采取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由于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争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越军设想的速决战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越连年征战,经济凋敝,加之军费开支巨大,使其不堪重负;二是越南国内矛盾重重,人民普遍厌战,士气低落,逃役、开小差不断增加;三是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国际社会普遍谴责越南的侵柬行径,要求越南从柬撤军;四是战争越陷越深,劳民伤财,陷入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的窘境;五是柬三方联合作战,不断发展和壮大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越军进攻屡遭挫折。

㈡ 求越南战争始末简单的说明。

网络 首页

下载知道APP第一时间解决难题
中国与越南战争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是什么 啊 ?
匿名 | 2013-05-16
中国与越南战争发生的过程和原因什么 啊 ?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推荐回答
首先,必须谈下,清朝时期,越南其实是中国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附属国,但是大家都知道,后来法国侵略了越南及其他国家,比如柬埔寨,老挝, 法国则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越南人起来反抗法国的统治来获取自己的独立,这是肯定的。
所以就有了个胡志明,也就是越南领导人。这个胡志明是共产党,当然是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
他领导的反抗独立战争得到了中国支持,主要是物质支援。很快,法国则吃不消了,然后在美国,中国,苏联,法国,英国的日内瓦会议上,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后来搞了个所谓17度线,就是将越南分成了中间,临时军事分界线,同时法国被迫承认越南成立。
但是越南还是想搞统一,而南越虽然是法国的地方,但是美国在背后撑腰,美国发现胡是共产党,说:“法国,你打,我提供80%军费。”所以也就是越南和美国打了起来。
这时,中国和苏联支援越南,通过一个在柬埔寨的港口,和一个经过老挝的胡志明小道2条线路来提供军事支援。
这2个国家也是自己独立起来。
后来,美国为了不让中国支援。就发动了柬埔寨的政变,叫朗若政权。
后来美国吃不消了,尼克松总统说,美国的战略价值不是越南的稻田,就从越南撤离了。
所以,越南就统一了,南越和北越统一了,
但是原来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统治是通过越南河内的,河内是法国统治的中心。
所以越南觉得他们是继承了法国的遗传,所以发动了侵略柬埔寨的战争。就是想建立一个以越南为中心的共同体。这时的越南侵略欲望强大。
这个时候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及其恶化。
所以苏联说,你反对中国越厉害,我就越支持你当这个地区霸主。
所以,越南就封锁了,中越友谊桥。以前物质是通过中越友谊桥过去的。
然后越南就把朗若政权推翻了,也就是占领了柬埔寨。
这个时候。
中国在南海发现了油田,并开采了石油。越南认为西沙,南沙是他们的。可是中国有很多证据证明南沙,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当时邓小平给掌权的越南领导说,可以慢慢谈,
但是越南人很嚣张,挑衅,后来就发生了海战,以我老家命名的531号鹰潭号狠狠的重创了越军。
同时,中国和美国建交,邓小平访问了美国。
越南同时在中国边境不段生事,邓小平意思是中国不会让越南当这个地区霸主。
也就是说,越南占领柬埔寨,中国是极力反对的。
邓小平说,“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越南人在中国的边境不断的生事,杀人。然后越南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中越战争的原因
在与法国开战的第一次越南战争初期,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双方都反对在越南的统治者法国殖民政权。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者。

中苏交恶
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战争,进入七十年代,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持续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在中国北方陈兵近百万达44个师,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大战,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柬埔寨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为了阻止红色高棉对越南侨民的大屠杀,入侵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并推翻了毛泽东主义的红色高棉政权。同时中国认为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越南方面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越南共和国(南越)对南沙群岛部份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中国政府方面声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进入越南。而当时国际上大部分西方国家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认为是中国侵略了越南,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亚洲大部份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国也要求中国自越南撤军,但这一出兵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暗中鼓励,朝鲜与红色高棉也站在中国一边。

红色高棉亦称为赤柬,成立于1950年,于1975年至1979年间统治柬埔寨,期间实行高压恐怖统治,有一百二十万至三百万人遭到屠杀,当中包括20万华人(当时高棉华人约有四十五万),占当时柬埔寨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赤柬于1979年1月7日遭越南推翻。

由于越军的进攻,方使得赤柬统治下生活的百姓能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此在越共炮声接近的同时,柬国百姓为免再度遭受战火波及,自发的以越南国旗中的

㈢ 越南侵略柬埔寨的战争进程

1975年6月,越南侵占柬寨的威岛,同时向柬埔寨提出领土要求,蓄意制造柬越边 界冲突,企图寻找大规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几次武装侵柬行动受挫后,更变本加厉地 策划大规模军事行动。
1978年上半年,越南当局决定对柬埔寨实行全面军事占领。为了 达成入侵行动的突然性和保证战争行动的顺利实施,越南当局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充分准 备。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紧同前苏联的勾结,加入“经互会”,把金兰湾提供给苏作 军事基地,与苏签订带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对东盟施加压力,威慑东盟; 大规模驱逐华侨,不断制造中越边境流血事件,谎称中国侵略越南;搜罗亲越反柬势力, 多次在柬埔寨策划政变活动。在军事上,越南当局在西贡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挥部,制 定入侵计划,调集部队,补充给养,加紧训练。
入侵初期,越军企图通过突然袭击一举攻占整个柬埔寨。 为此,它集中了18个师共20多万正规部队,于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发动 大规模闪击战,准备首先占领柬浦寨湄公河以东地区,尔后伺机攻占柬西部地区。为了 对付越军的进攻,柬埔寨迅速进行战争动员,扩充军队,组建了24个师,共约12万人, 基本沿柬越边境一线展开,主力集结于金边地区,有5个新建师配署在纵深地区。
12月25日,越军开始进攻。第一路2个师另4个团首先沿19号公路向柬军防御薄弱的东北地区发起突袭,于1979年1月3日占领了上丁和戈涅。随后第二路2个师另2个团在坦 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军斯努防御阵地,继而沿13号公路北进,于1978年12月30日占领橘井市。第三路4个师从克列沿7号公路西进,于1979年1月2日进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贝,并渡河围攻磅湛。第四路4个师为主攻部队,一部沿1号公路攻占柴桢,另一部沿湄公河北进至乃良,然后逼近金边。第五路6个师另5个团在空军支援下,沿2、3号公路进 占贡吥、茶胶等地,随后攻入金边西南地区,切断4号公路。至此,越军仅用9天时间便已基本占领了湄公河以东地区。从1979年1月5日起,越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攻柬 埔寨首都金边。柬部队主动撤离金边,越军于1月7日中午进占金边。随后,越军又分3 路向柬西部地区推进,至1月12日占领了柬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柬军在越军大兵压境、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伤亡巨大,部队由8万多人锐减至2万人。
鉴于一线防御阵地相继失守,已无法制止越军长驱直入,为保存实力,遂主动转移至西 部山区和广大农村,继续坚持抗越武装斗争。他们采取“以游击战为主,进行人民战争” 的战略方针,化整为零,机动作战,不断给侵略者以打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政治外 交斗争,号召柬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越军在占领金边及柬埔寨大片国土后,在侵柬战场上加紧进行“清剿”和“扫荡”, 同时大力扶植亲越政权,向柬大批移民,封锁柬泰边境,采用各种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
这些行动,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装的有力牵制和打击。柬埔寨爱国抗越武装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总理乔森潘领导的民柬国民军,柬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组建并领导的西哈 努克民族主义军,柬前首相宋双领导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为了抗越救国,三方摒弃分歧,于1982年6月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实现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联合,从而使 柬埔寨抗越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三方抗越武装联合后,以柬西部山地为依托,不断袭扰越军,收复一些失地。随着 抗越力量逐步发展,并针对越军的作战特点,柬三方适时将抗越斗争由柬泰边境发展到内地,由山地发展到平原,直到金边及其附近地区。这样,以柬泰边境地区为一线,5、6号公路沿线地区为一线,金边地区为一线的三线作战局面开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势大为改观。与此相反,越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进退维艰。

㈣ 柬埔寨与越南的战争有哪些

越南长期以来,一直对柬埔寨怀有领土野心。1975年4月17日,柬埔寨全国解放后,6月4日越南当局就派军队强行攻占柬埔寨的威岛。1977年起,又在越柬边境不断制造事端,要求重新划定越柬边界。1978年12月15日,在苏联的支持和鼓动下,10多万越南正规部队分兵7路大举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了金边。次日即拼凑了韩桑林傀儡政权。越南在向柬埔寨武装入侵的同时,还向柬埔寨大量移民,加紧对柬埔寨推行越南化计划。

在越南军队占领金边的前夕,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同夫人莫尼克及宾努亲王夫妇一起来到北京。11日,以民主柬埔寨高级代表身份率领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关于越南侵略柬埔寨问题的紧急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控告了越南入侵柬埔寨的罪行。不久,他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乎壤建立“高棉民族主义者联盟”,并出任主席。

1981年,他又在朝鲜平壤市宣布另建立一个组织,即“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即现在的奉辛比克党),他任该阵线第一任主席。同时,还宣布在国内建立“西哈努克民族军”,开展抗越武装斗争。

为了联合抗越,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同民主柬埔寨领导人乔森潘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主席宋双多次会晤,终于在1982年6月22日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三方共同签署了《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7月9日,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正式成立,他被推举为联合政府内阁核心成员、民主柬埔寨主席。不久,又被三派抗越武装力量拥戴为柬埔寨民族抵抗运动的领袖。1990年,越南撤军,柬埔寨人民取得了抗越斗争的全面胜利。

㈤ 柬越战争有多残忍

红色高棉执政五年,着名米仓柬埔寨人口减少三分之一。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统治,北方国家进攻越南,试图围魏救赵,迫于苏联军事压力,撤军。

只能说到这程度。

㈥ 柬埔寨战争的背景

柬越战争的起因是越南战争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胜利越南南北统一而宣告结束后,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一方面,美国从1976年起不再在印度支那半岛驻军,并避免介入印度支那国家的冲突。而另一方面,苏联则出于全球争霸的考虑,力图南下印度支那国家,找到一个扩张势力的永久立足点。这与越南寻求靠山以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需求一拍即合。于是,苏越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结合在一起,越南加入苏联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把越南金兰湾提供给苏联海军作为军事基地,与苏联签订带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政府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国内发动排华暴乱、驱逐华人华侨并控制老挝,为统一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的印度支那联邦做准备。
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决定自行解散。同年9月,山玉成在马德望省三洛乡主持会议,宣告柬埔寨人民革命党成立。
1960年9月30日,在金边火车站的一间破旧房屋里,改称柬埔寨劳动党。在新建的组织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归来者如波尔布特、英萨利、宋成、乔森潘等进入中央领导层。
1962年柬埔寨劳动党总书记杜斯木神秘失踪,波尔布特继任。从此,“留法派”成为柬埔寨革命的领导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王国政府是不允许共产主义组织存在的。1963年5月波尔布特、宋成、英萨利等被迫逃入柬埔寨丛林,在农村进行革命宣传。
1967年4月柬埔寨马德望省三洛地区农民爆发反征税起义。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产党,他们觉得开展武装斗争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柬埔寨革命军,并在各地发动起义。柬埔寨革命军在柬埔寨国防军围剿下东躲西藏疲于应付。然而美国对柬埔寨的干涉为红色高棉带来了崛起的意外机遇。正在忙于越南战争的美国对柬埔寨王国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为不满,196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庇护所”的柬埔寨领土。民族矛盾上升为柬埔寨主要矛盾。红色高棉转而扛起抗美救国的旗帜。年底柬埔寨革命军就增加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化柬埔寨右翼势力朗诺、施里玛达等发动政变,废黜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成立高棉共和国。1970年4月美国和越南共和国(南越)侵略柬埔寨南方。大敌当前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红色高棉摒弃前嫌,携手抗美,结成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
1971年底红色高棉粉碎高棉共和国的真腊二号军事行动,已取得战场上的主动。1973年8月美国飞机停止轰炸柬埔寨。红色高棉发展到5万人,解放了90%以上的柬埔寨国土,完全解放了高棉共和国首都金边市外围地区。1975年1月1日柬埔寨革命军向高棉共和国发起总攻。1975年4月1日高棉共和国总统朗诺以去外国治病的名义离开金边市。1975年4月17日高棉共和国首都金边市宣布投降。红色高棉取得了柬埔寨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成立民主柬埔寨,在世界上再创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例子。
从1975年起,红色高棉总书记波尔布特实行极左政策,造成柬埔寨全国170多万人,包括20多万华人,死于饥饿、疾病、酷刑与屠杀。
红色高棉的农村共产主义完全违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完全扼杀了人的积极性和经济的竞争活力,严重地破坏了柬埔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国家经济崩溃,生产力直线下降,结果一向以鱼米之乡着称的柬埔寨,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饿死无数人。民主柬埔寨因此而陷入了全面的动荡与混乱,柬埔寨人民对红色高棉恨之入骨,这为越南实施的印度支那联邦计划提供了绝佳的良机。
1978年5月越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越南全国人民播发了一篇《控诉民主柬埔寨政府》的广播稿,声称柬埔寨国内的400万越南侨民已经被民主柬埔寨政府杀戮殆尽无一幸存。此外越南政府还声称民主柬埔寨政府曾四次侵略越南领土(一次入侵富国岛、寿初岛,三次入侵越南安江省),大肆杀戮越南公民。1978年12月25日越南政府宣布,为了替死难的越南同胞报仇,越南决定对柬埔寨实行全面军事占领,推翻红色高棉政权。

㈦ 中越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中越两国关系中的双边问题

A、领土争端中越领土争端是本次战争直接的和重要的起因。按照中国政府官方的说法也就是唯一的原因。

中越领土争端分为三大类。130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北部湾划分和南沙群岛。

中越陆地边界于1887年由越南当时的法国殖民当局和清政府划定,这个条约曾于1895年增补。按照这两套文件,中越陆地边界上共立了300块界碑。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可以想象立碑并不是很严谨。加上后来因战乱少有修缮,界碑被挪动,被损毁的情况相当严重。在1957年至1959年间,两党曾经达成协议承认现有边界,维持现状,搁置争议。越南统一之后,领土争端顿起,但是全部争议地区加起来,不会超过100平方公里。

第二类是北部湾的划分。1887年的条约有非常模糊的一界定,造成双方理解差异。为了说清楚近海岛屿的归属,当时的谈判者用红笔从芒街处划了一条线,一直往南,至茶句岛东端。当时是这样说的,线东的岛归中国,线西的岛归安南。

1887年条约的中文版本没有提及这条线的确切位置,但是法国版本标明为巴黎子午线以东105度043秒。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是这条线当初是说明岛屿的归属,还是就是海域的划分?中国认为根据中文本这条线只是说明岛屿的归属。由于岛屿归属是清楚的,所以,海域争端只能理解为没事找事。

B、在越南的华侨问题边境上冲突多由越南驱赶华侨造成,1978年4月至7月间有16万华侨回国。

到战前中国政府正式关闭边境之前,每天被逐返乡的华侨不可胜数。1978年8月25日由于越方驱赶我大约2000同胞越境,当中爆发了极为严重的流血冲突。如洪水一般的难民流让中国领导人悲痛地面对一个事实,即无力负担几十万计的华侨生计,但是从道义上讲又必须完全接纳。而且如果有接收上做得稍有差池,很容易给东南亚仇华政权以口实。越南已经到处在讲中国政府通过华侨问题干涉其内政,这个说法很容易被东盟诸国接受。中国曾于1965年支持主要由华侨组成的印尼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的计划。大家因此对中国惴惴不安。

C、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越国境冲突和华侨华人问题一日紧似一日的时候,越柬趄龃也在上台阶。

如同中越关系一样,柬越不和的种子可追回到公元1000年。越南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了系统的向南的扩张。柬埔寨与越南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小国和弱国,它只有与泰国联手才能有点抵抗能力。在法殖民之前,柬埔寨就被越南逼进一很小的区域。法国殖民统治救了柬埔寨一命。但是即便都是处于法国统治下,法国从还是武断地把一片很大的高棉土地划给了越南。由于这片土地上至今住着的是高绵人,可想争执之激烈了。

2、中越关系中的外部因素

A、苏联因素上个世纪70年代未,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是苏联也好,中国也好,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不再觉得安全受到资本主义立即的威胁。两国都开始很自信地与西方交往。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反倒一日坏似一日1969年开始两国间发生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在苏联的多种威胁包括核威胁下,中国不得不签了数个裁减武装力量协定而且重开了边境谈判。莫斯科自已反倒是陈兵百万,打破了安全平衡。当时中国人认为战争会立即爆发。苏联的这种做法无疑把中国朝西方推。1971年,在印巴纷争之际,莫斯科为展示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公开警告如果中国介入冲突的话莫斯科就会采取行动。在70年代期间,由于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苏联的军事力量是那样强大,以至于当时中国的所有外交活动目的都是阻止苏联的威胁。由于过去打击共同敌人的需要,中国容忍了苏联在越南的驻军。但是随着越南的统一这种驻军就成了一种威胁。在战争期间,越南在中苏间玩平衡。后来,中越矛盾激化后,苏联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完成可以有所作为。苏联在亚洲和中国争。但是苏联更大的目标是在世界的范围内与美国一争高下。苏联在印支的介入有很深的与美争霸的考虑。

㈧ 越南是如何退出柬埔寨的

1978年12月~1989年9月,越南为谋求地区霸权对民主柬埔寨发动的侵略战争,又名越南入侵柬埔寨战争

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结束后,越南根据其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既定构想,企图凭借与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在印度支那确立地区霸权。但柬埔寨拒绝接受所谓"特殊关系",因此不断受到越南施加的军事压力。1975年6月,越军侵占柬埔寨的威岛,1977年在越柬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企图压柬就范,未果,遂于1978年底发动大规模侵柬战争。战前,越南人口5000万,拥有上百万正规军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柬埔寨人口仅500万,兵力10万余人,武器装备陈旧,且仓促应战,缺乏实战经验。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2~1979.1) 主战场在越柬边境。越军集中18个师20余万人,以柬东北部边界为突破口发动全线进攻,企图以闪电式突袭全面占领柬埔寨。其作战行动分三步:第一步(1978.12.25~1979.1.3),抢占柬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完成对鹦鹉嘴地区柬军的战役包围和对柬首都金边南、北夹击的战役准备。第二步(1979.1.4~1.7),围歼鹦鹉嘴地区柬军主力,寻歼柬东北部柬军余部,攻占金边。第三步(1979.1.8~1.17),继续向西推进,占领柬各大城市和沿海主要岛屿,基本控制柬各主要交通线和大部领土。为对付越军进攻,柬军主力沿边境展开,但缺乏纵深梯次防御,战斗打响后迅即溃败。为保存实力,余部撤至柬泰边境地区。在此阶段,越军共歼灭柬军6万余人,缴获各型枪支5万余件、火炮359门、坦克190辆、飞机40架、舰船60艘。

第二阶段(1979.1~1986.4) 主战场在柬泰边境。越军侵占柬大部领土后,为实现其围歼柬共中央机关及柬军余部和军事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战略企图,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旱季攻势。1979~1980年旱季采取"全面进攻"战略,以柬西部为主在柬全境寻歼柬军余部。1980~1983年3个旱季推行"重点进攻"战略,集中力量在西部山区打击民柬三方武装力量。1984年后改取"边境封锁"战略,企图切断民柬武装力量的外援通道,以加快战争进程。民柬国民军初战失利后,迅速整编队伍、调整战略,确立依靠人民长期作战的方针,建立西部山区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展开多种形式的游击战。1982年6月底,民柬联合政府成立,抗越斗争进入新阶段。旱季避敌攻势,化整为零,深入内地,以减少损失;雨季则四处出击,打据点,断交通,宣传民众,争取基层,袭击大中城市,在军事、政治和心理上给越军和金边军队以沉重打击,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敌强己弱的战场态势,但粉碎了越南消灭民柬抗越武装力量、力求军事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战略企图。

第三阶段(1986.5~1989.9) 主战场在柬埔寨内地。越军实施小规模反游击战,同时扩大金边军队,扶持金边政权,积极推行"综合行动计划",以争取政治解决柬问题的有利地位并最终摆脱战争困境。1985年5月~1989年9月,越军主力先后5次分批撤出柬埔寨。民柬武装力量坚持既定方针,在内地继续开展游击战,袭击越军和金边军队,瓦解金边当局基层政权,为最终解决柬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1989年9月起,双方政治斗争取代了战场上的较量。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1991年10月终于达成《柬埔寨和平协定》。

此次战争历时之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战争虽在柬埔寨境内展开,但涉及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各国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战争中,越军凭借军事优势长期控制城镇、交通线和经济区;柬埔寨军民以西部山区为根据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状态。越南在军事解决无望的情况下,面对日益壮大的民柬抗越力量和持久广泛的国际谴责,被迫改取政治解决途径。

㈨ 求助:关于当年越军入侵柬埔寨的过程

越南当局为实现地区霸权主义,在苏联支持下,于1978年12月26日出动20余万军队(l8个师又5个团、一个
航空
兵师、600辆坦克、装甲车),对柬埔寨发动突然袭击。经过19天战斗,兵力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越军重创柬军,占领了柬埔寨全境,颠覆了柬埔寨政权,显示了越军具有在现代化条件下进行大规模“闪击战”的作战能力。

战前,柬埔寨军队总兵力为10-12万人,编成24个不满员的师(每师2000-4000人),拥有坦克、装甲车百余辆,飞机50余架。柬军用19个师在柬越边境担任守卫,基本成一线配置。

12月26日,越军分5路发动突然进攻。越军第一路4个团沿19号公路突破柬军设防弱点,猛插柬军纵深。第二路越军在坦克配合下,兵分三股。策动原柬军第四师师长韩桑林倒戈,突破柬军东南斯努、克列防线,占领桔吉市,渡过湄公河。越军第四路为主攻部队,沿一号公路经柴侦、波罗勉和干丹省直扑柬首都金边。越军第五路在飞机掩护下,于1月5日占领茶胶,切断了金边至西哈努克港的外援通道。1月6日以后,越军在巩固既得占领区、追歼民柬部队的同时,从东、西、南三个方面逼近金边,对金边形成弧形包围,民柬部队为保存实力主动撤离,越军1月7日12时占领金边。

攻占金边后,越军以6个装甲旅搭载步兵编成若干突击集群,在未遇柬军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沿公路快速推进,日推进速度达40-100公里,仅6天便占领了柬西部各城市。整个战役期间,越军动用一个歼击航空兵师和一个直升飞机团,共出动500余架(次)飞机配合步兵作战,投弹1100枚,发射火箭60枚。此外,越军还在柬军后方进行了数次营团规模的机降,严重瓦解了柬军防线。为夺取柬西南沿海地区,越军投入一个海军陆战旅,在越171舰队支援下,成功地实施了登陆作战,切断了柬军退路。

据越军称:此役共毙俘民柬部队1.36万人,缴获枪支7000余件,火炮200余门,车辆800台,坦克装甲车60辆,飞机51架。民柬部队因战前对越军大规模入侵估计不足,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遭受巨大损失,部队实力骤减至2万人。在一线防御阵地失守,已无法阻止越军长驱直入的情况下,柬军最高指挥机关决定转移至西部柬泰边境山区,化整为零,分散抗击。柬军利用越军只顾在交通线高速推进的空档,将溃散在越军后方的部队重新集结,沿5号公路向西北转移,从而保存了部分基干部队,在西部边境地区站住了脚,为日后开展抗越救国战争奠定了基础。

越军侵柬战役,是其历史上一次以强凌弱的成功战例,但由于只顾抢占地盘,忽视了对柬军有生力量的打击,整个战役歼敌数只占柬军总兵力的14%,使柬军在溃散后重新集中进行有组织的战略撤退,把越南拖入了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长期战争。
望采纳,谢谢

㈩ 越共对柬共开战的原因是什么

细究柬埔寨的历史,实在是悲惨而又令人尴尬。越战期间,美国要求柬埔寨助战,遭到西哈努克的拒绝。美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为不满,从196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成为北越“庇护所”的柬埔寨领土,并把目标转向柬军方,开始扶持朗诺将军。朗诺趁西哈努克1970年3月出访苏联之际,发动了军事政变,废黜西哈努克,由朗诺出任总统。美国对柬埔寨的干涉为一直在丛林里打游击的红色高棉带来了崛起的意外机遇。民族矛盾上升为柬埔寨国内的主要矛盾。忠于王室的柬埔寨子民不能接受国王被驱逐的现实,更不甘心屈服于傀儡政府,柬共趁机打着爱国的牌子扛起抗美救国的大旗。1970年4月美国和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敌当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捐弃前嫌,携手抗美,结成抗美救国统一战线。5月5日柬民族团结政府成立,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担任副首相。民族团结政府得到民众衷心拥护,抵抗力量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僧侣、朗诺政府官员、军人奔向丛林,加入红色高棉的行列。而朗诺本人庸碌无能,完全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诺政府的“真腊二号”军事行动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1973年8月美机停止轰炸柬埔寨。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到五万人,一举解放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土,完全控制了金边外围地区。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发起总攻。4月1日,朗诺以去外国治病的名义离开金边。4月17日,金边挂起了白旗。红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北越和美国签订了在印支停火的协定后,红色高棉开始与越共分裂,在骂“越南修正主义”的同时,堂而皇之地树起了抵抗越南入侵的旗帜。柬共与越南抗衡,为美国出了一口恶气。于是美国转而通过泰国向红色高棉提供武器和装备,希望借此削弱越共的势力扩张。有了这一层关系,美国对红色高棉日后践踏人权的胡作非为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扳倒了朗诺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元年”(Year Zero)。而这一天,却是柬埔寨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日子。红色高棉的领导人波尔布特,实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他发出一号命令,以战备为借口把城市居民遣散出城。这项决定是在红色高棉进城前两个月作出的,但他们对相当高级的干部都严加保密,并且欺骗老百姓说美国人要轰炸金边,谁也不准留下,不准携带行李,用不着带出城市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可以回家。在士兵的强行驱赶威吓之下,四天之内,所有金边人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放弃所有财产,成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并有两百万人口的金边,数日之内就成了死寂的空城。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柬埔寨的百姓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且极其荒谬的处境之中。 红色高棉的军人荷枪实弹,强迫城市居民迁往乡下改造,实践所谓的农业乌托邦计划。同年9月,全国所有城镇的人口被全部迁出。红色高棉认为这在世界上是个独一无二的“创举”。而大部分的金边人没有料到,此次的离开,竟是一条不归之路。体弱的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病死在去乡村的长达一个月的徒步跋涉中。有幸到达目的地的,一落脚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眨眼间,柬埔寨禁止私有制,没有工业,不准商品买卖,不准货币流通,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允许,而波尔布特策划的这次两百万人的大迁移,事先毫无物质准备,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 波尔布特掌权之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血腥统治,并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内使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把每一个城里人改造成农民。红色高棉把人分为“旧人”和“新人”。“旧人”是攻克金边前已在解放区的人口,主要是农民。“新人”则是旧政权的军政人员、知识分子、僧侣、技术工人、商人、城市居民,“新人”必须通过改造才能新生。每位新人必须重新登记,交代以前的历史。凡在朗诺政权服务过的人、对新政权不满者、地富反坏、不愿自动离开金边者,一律格杀勿论。接着是清理阶级队伍,有产者、业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都不是无产阶级,属于清理之列,连戴眼镜的人也不放过。然后是种族和宗教迫害,会说外语也是死罪。禁止所有的宗教信仰,关闭或摧毁所有的教堂和庙宇,佛教徒被迫还俗,回教徒被强迫吃猪肉。除了整肃党内异己,普通百姓以越南、苏联间谍、美国特务等罪名遭疯狂屠杀,大多数遇难者全家都被斩尽杀绝。 红色高棉视知识为罪恶,不设正规学校,禁用书籍和印刷品。只准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缔传统歌舞戏剧,严禁西方文化传播。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全国没有邮政电信,也没有医院。“新人”在“旧人”的监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强迫所有百姓必须放弃原来的民族服装和服饰,男女老少一律穿上黑色革命装或者军装。妇女不论多大年纪,必须剪清一色的齐耳短发。红色高棉成员的脖子上则多了一条红白相间的长布围巾。被放逐的“新人”和原先的乡下农民都按军事编制分为男劳动队、女劳动队,一律强制劳动,男女分住在各自的营房,连夫妻也只能在获得批准的前提下一周相聚一次。 吃饭在公社大食堂,每人配以碗筷,定时去集体食堂排队打饭。刚开始时一天三餐,到后来认为吃三餐多余,改为一天两餐,没过多久,粮食配给越来越少,干饭变成了稀饭。野菜、草根、树皮,蚱蜢、甲壳虫、蟋蟀、壁虎都成了果腹的美味佳肴。很快连这些“美食”也找不到了。每天都有人饿死,发展到最后,就像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大灾之年,人甚至吃死人的肉。 新人们被迫学习农活,种地修渠,为了完成规定的劳动限额,白天必须在田里干十几个小时活,晚上还要开会学习。居住的条件尤为简陋,用竹子搭成无法遮风雨的吊脚楼,家徒四壁,没有任何家具。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必须全数交公。允许种蔬菜瓜果,但收成归公。偷吃瓜果被定为偷窃罪扭送村委会处治。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至少有一百多万人因为劳累、饥饿、营养不良和疾病而死去。 在红色高棉执政的三年八个月二十天时间里,其恐怖程度空前绝后。1976年夏,一直处在幕后的波尔布特出任政府总理。年底他忧心忡忡地指出“党的躯体已经生病了”,此后就以肃清亲越分子、克格勃间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和新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为借口开始了内部清洗。在1975年10月宣布的民族阵线的十三个领导人中,就有五个在1977年的清洗中被处决,其中包括内政部长、两任商务部长、新闻和宣传部长、国家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等。各大区的党政军领导人被处决的更多。最集中的一次是1978年对被认为是亲越派的东部大区干部和军人的清洗,由西南大区的领导人塔莫负责,一次屠杀了近十万名自己人。S-21杀戮场,主要用来审讯、拷打和处决党内敌人。据估计,仅在这个中心一处,就处决了两万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S-21发掘出近九千具尸体。还有许多死人坑尚待挖掘。这些人死得极其恐怖,红色高棉为节省子弹,杀人多用棍棒重击或以斧头砍杀。许多陈列的头盖骨上,留有被斧头砍出的裂痕。1976年1月柬共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随后遭到软禁。他的子女亲属十几人照样作为“新人”下放劳动,最后下落不明。 在大屠杀的同时,民柬对外处于极度的自我封闭状态,国门被关闭,受害者无路可逃,只能束手就擒,惨遭杀戮。到1978年底,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与之互派外交人员。 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红色高棉取消城市、强制人口迁移、取消货币、取消商品、取消家庭,用暴力达成社会改造,建立一个最纯粹的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国家没有商店、没有庙宇、没有学校或公共设施,文明被践踏,百姓遭涂炭,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984年获得第五十七届奥斯卡三项大奖的影片《THE KILLING FIELDS》就是描写红色高棉时期的苦难。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再现了红色高棉时期大屠杀的生还者Haing Ngor经受饥饿和严刑拷打、饱受战争恐怖、亲人死亡的经历。 在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柬越曾互相支持,并肩战斗,但也有一些积怨。两国革命胜利后,越南企图通过越柬的“特殊关系”控制柬埔寨,实现其“印支联邦”的美梦。早在1975年6月就趁解放越南南方之机,出兵占领柬埔寨的威岛。而红色高棉不屈服于越南的压力,利用民众根深蒂固的仇越反越情绪予以反击。1977年起两国边境冲突不断。年底因越军入侵鹦鹉嘴地区,柬埔寨宣布与越南断交,而越南则公开号召推翻红色高棉政权。1978年12月25日,越南十万“志愿军”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自信能轻易击败越南的任何侵略,不料事与愿违,仅仅两周时间,红色高棉就兵败如山倒,政权不保。1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了柬首都金边。翌日越南拼凑成立韩桑林傀儡政权,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国”。红色高棉执政时代结束。此后,他们溃退到柬埔寨西北和西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抵抗斗争。红色高棉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现任柬埔寨王国政府总理洪森(Hun Sen)起了重要作用。洪森少年时代出于对西哈努克的热爱和对“美帝”的义愤,投笔从戎,参加了红色高棉,从排长一步步晋升到师长。后来发现波尔布特倒行逆施,残酷镇压人民,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他因拒绝屠杀穆斯林,反被红色高棉追杀,使他遂起倒戈的念头。1977年,洪森率部逃亡越南,不到两年,他联合越军杀回金边,一举推翻了红色高棉。但毋庸讳言,红色高棉的迅速倒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年倒行逆施的残暴统治,使得老百姓人心思弃。 1979年以后的历届联合国大会上,绝大多数成员国谴责越南侵柬,要求越南无条件撤军,拒绝承认金边当局。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动解散。1985年波尔布特、农谢和切春宣布退休。这些举措改善了红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实际上柬共仍然存在,而且这些“退休者”仍决定着红色高棉的一切。尽管西哈努克憎恶红色高棉,为了共同的抗越大计,还是再度与之携手合作。不过,此时的西哈努克和另一位抵抗派领导人宋双都有了自己领导的小股抗越部队。1982年6月,民柬、西哈努克和宋双三方决定成立民柬联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任副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宋双任总理。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10月23日,柬冲突四方在巴黎签署《巴黎和平协定》,并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大选,组成新政府。从1992年2月起,联合国陆续派出二万二千工作人员,花费近二十八亿美元来帮助柬埔寨实施和平协定。这是联合国战后最大一次维和行动。而作为协定签字方之一的红色高棉却拒绝与联合国合作,抵制大选。它先是不让联合国维和人员进入其控制区,后又拒绝裁减军队,不断采取军事进攻,并多次发生扣留和伤害联合国人员的事件,最后是在大选前撤走驻各地的联络站。除红色高棉外,其他十九个政党都参加了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西哈努克派的奉辛比克党得票百分之四十五点七,出人意料地战胜了人民党。大选后组成王国政府,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达成妥协联合执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为第二首相。红色高棉失去国内盟友和国际支持,陷入全面孤立。 1994年7月7日,柬议会宣布红色高棉为非法组织。在政府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红色高棉内部思想混乱,官兵厌战思乡,开始逃离。对此,强硬派领导人始终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波尔布特迷恋军事斗争的魔力,红色高棉军队能征善战,且在根据地周围埋下无数地雷,政府军的围剿常常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对内政策仍然坚持抗美时期的做法,反对自由经济和私有财产,强化他的绝对领导,清除不同意见者,结果终于激起内变。红色高棉二号人物英萨利,主张政治和谈和内部改革,但不为波尔布特所容,并当作“享乐主义”和“投降主义”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英萨利率领两个师与波尔布特派分道扬镳。拉那烈和洪森马上与他达成和解协议,允许他在其控制区享有自治权利。西哈努克国王还下令赦免英萨利。英萨利的分裂使红色高棉丧失了四千人的精锐之师,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宝石等经济来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则摧垮了红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线。红色高棉的解体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几个师脱离波尔布特,改组并入政府军队。到1997年5月,红色高棉已丧失了近百分之八十的作战部队,大势已去。1997年6月民柬国民军总司令宋成密谋投诚,波尔布特得知后派人枪杀宋成夫妇及其八个子女。红色高棉的官兵忍无可忍,第一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一号大哥”。波尔布特仓皇逃命,但为部下抓获,随后被公审判处终身监禁。红色高棉希望通过此举改善形象,寻找出路,保存组织力量,但因波尔布特是红色高棉的灵魂和象征,对他的审判显然更使民柬群众士气涣散,无所适从。1997年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明争暗斗,又给残存的红色高棉一线希望,部分民柬武装甚至与拉那烈派结盟反对人民党。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驱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势。红色高棉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此后,在国际压力下,柬埔寨再次举行大选,拉那烈派与洪森派重新妥协,联合执政。红色高棉对前途已完全绝望。波尔布特1998年4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剩下的红色高棉领导人陆续走出丛林,形成又一轮投诚浪潮。毕姜、江裕朗等五位高级官员和马本、波尔布特遗孀梅松等人先后离开红色高棉。最后,12月5日,肯农等八位将军率数千余部投诚,民柬前主席乔森潘和前人大委员长农谢回归。1998年成了红色高棉的投诚年和终结年。红色高棉的兴盛和衰亡,构成了柬埔寨当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阅读全文

与柬越战争越南是怎么输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杯有什么规定 浏览:895
越南芽庄怎么买手表 浏览:654
伊朗想换什么飞机 浏览:223
越南首都广场有多少平方 浏览:518
中国节日有哪些有几个 浏览:86
英国老板为什么卖房子 浏览:388
印尼炸的鱼船有多少是中国的 浏览:665
伊朗什么保健品最出名 浏览:751
印尼前面加什么区别 浏览:703
中国羽毛协会成立于哪里 浏览:570
意大利属于什么色人种 浏览:294
英国买房子大概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269
英国女王没有驾驶证怎么开车 浏览:785
意大利语证书是什么 浏览:779
意大利哪个牌子的机油好 浏览:163
越南有哪些大型古装剧 浏览:313
中国对印度有哪些限制 浏览:74
伊朗人英语单词怎么说 浏览:308
美国加拿大英国用英语怎么读 浏览:135
美国为什么不打越南战争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