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偷袭法国为什么失败

意大利偷袭法国为什么失败

发布时间:2022-06-02 21:24:16

⑴ 二战法西斯为何失败

因为苏联比德国更独裁,

⑵ 意大利进攻法国,为什么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1940年6月4日,德军攻入敦刻尔克港,紧接着实施了入侵法国的“红色方案”。近200万德军挥师南下,向法国腹地发起进攻,但首先要突破“魏刚防线”。这条防线是刚刚接任法军总司令魏刚,临时东拼西凑51个师建立的一条防线。

按照魏刚的防御计划,法军沿着索姆河、安纳河修筑工事,阻止德军南下,保卫首都巴黎和中部地区,并与以17个师驻守的马其诺防线连在一起,试图挽回败局。然而,在大势之下,法国必败是不争的事实,唯一的问题是还能坚守多久?

痛打意大利军队,让一路败绩的法军多少找回了一些军人的尊严。而先前还看好意军的德国元首,除了轻蔑的冷笑和嘲笑,不免有一丝担心涌上心头,“和这样的猪队友继续合作下去,会成为德军的包袱”。这种担心,最终成为了现实。

用实力说话,是不变的真理。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⑶ 二战法国失败的原因

马奇诺防线

拿破仑曾经说过:“躲在堑壕后面的人终究会被击败。”但法国人似乎忘记了自己这位前辈的经验之谈,过高地估计了马奇诺防线的价值,以致事与愿违,开战不久就重蹈了一战初期的覆辙。

相比法国人,德国人对拿破仑的理论反倒用的得心应手,蒂佩尔斯基希写道:

与德国灵活机动的装甲部队相比,法国缺乏这样的装甲部队。法国并非没有坦克,它不但有而且数量还不少,尽管这些坦克的速度比德军的坦克慢,但装甲厚,抗打击能力强,如果组成坦克部队不见得比德军的差。但法国的高级将领们还用一战时的眼光来看待坦克,仍然把坦克当做支援步兵的工具,把它们分散在步兵师里面。而德国在古德里安的倡导之下,已经把装甲战的理论和思想发展得相当完整,仅从思想上比较法国已然落了下风。

陆军的落伍又因为缺乏有效的空军支援而变得更加严重。前面已经说过,空军的计划是生产1000架飞机,已经远远不能与德国空军相比,可就这点计划还不能完成。法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基础都不差,差的是那些思想落伍的陆军将领们,他们根本不清楚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但在国防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又恰恰是他们,这就使本应给予空军的一部分军事预算被陆军强占了,妨碍了空军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从军事上讲,造成法国失败的并不是马奇诺防线,而是比马其诺防线还要僵化的法国将领们的头脑。

┃法国将领们的头脑为什么会这样僵化?

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让他们骄傲自满,于是所有的军事思想都停留在了那个年代。他们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把动员制度作为国防的惟一基础。陆军平时只是训练预备人员,如遇战争再把他们召集起来组织军队,这就造成遇到国际突发事件无法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希特勒进军莱茵兰时,法国政府当即威胁说要采取军事行动,但落后的动员制度让这一威胁成了一句空话。德军没等法国开始动员集结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计划,法国人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既成事实。

事后,希特勒这样说道: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人本来准备在9月17日向德国发动大规模攻击以支援波兰,可是到了那天波兰已经崩溃,只能放弃这一计划。为什么法国不能早点出兵支援波兰?原因有两个:一是被落伍的动员制度所限制;二是法军统帅部坚持使用一战时的战术——发动攻势必须有重炮支持,重炮从仓库提出后还得先进行维护然后才能使用,把这些程序完成则需要16天的时间,从而贻误了战机。

更要命的是,尽管有情报显示大量的德国装甲部队已经集中在阿登防区的对面有六个月之久,但是顽固不化的法国总参谋部的将领们仍然坚持认为这是德国人在虚张声势,德国装甲部队根本无法穿过地形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前来进攻。可是,德国装甲部队恰恰在他们认为不可能进攻的地方,给了法国致命的一击。

从表面上看,是德国的奇袭造成了法国的失败,其实,政客的无良,党派的纷争,政治的混乱,行政效率的低下,军事思想的落伍,这些才是导致法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也可以说,是法国人自己奠定了让德国人打败自己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英﹞ 阿诺德·汤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钮先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德﹞ 冯·蒂佩尔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 李德·哈特

⑷ 二战时期法国失败的原因 德国进攻的具体情况 法国方面的防御部署

首先说明,全是手打

1.法国人当时根本就不相信德国人会进攻法国!德国的武器已经被没收了,就像两个男人,一个左手手里拿着火神冲锋枪(法国人当时还是相信法国陆军是无敌的,而从当年的数据来看,法军的军队武器确实是世界顶尖的,当然,不要看结果),右手拿着防爆盾牌(马其诺防线)另一个赤手空拳,就给他几把菜刀(德国只有十万陆军,没有重武器),谁想到他回家自己竟然把菜刀融了组装成坦克了!(希特勒在一年之内生产了3500多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可见很厉害啊)换做你你信不?
2.这个时候离一战已经过去了20年了,该退伍的早就退伍了,而新兵蛋子多是没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换做是我我看见内脏漫天乱飞的战争我也害怕啊,德国人呢?他们已经被洗脑了,就像苏联一样
3.德国人的战略真的是相当得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再打个比方,china要打印度,正常人都想得到的是china的快反部队从西藏翻越喜玛朗雅山脉去进攻印度,所以印度军队都布置在山脉另一侧,谁想到china居然从广西出兵利用装甲部队先把东南亚所有中立国都灭了直接穿插攻打新德里,这个和二战时德国的做法是很相像的,法国人根本没想到德国人这么狠,敢把中立国都灭了大迂回作战攻打法国,当然,德国后来成为世界公敌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4.当时德国国力确实已经比法国强了,当时世界生产总值中,美国37%,德国14%,英国12%,法国10%,所以如果真的是面对面1v1的话,还是德国胜率大,打仗打得就是国力么

⑸ 法国队,意大利败在哪里

缺乏斗志,意大利打惯了防守反击,打433有点费力
但是里皮还是坚持433
新老交替
南非是高原

多种原因

⑹ 在“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 :

德奥集团在经济实力方面屈于劣势。与同盟国相比,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的物资。 协约国拥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2、战略失误: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速战速决战略失败,被拖入了两线作战、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导致德国失败。

3、内部矛盾:

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兵力和战争物资的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战争背景: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2、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3、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6)意大利偷袭法国为什么失败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经济上的竞争

在1914年前后,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1906-1910年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也可说就是贸易战。

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工业化速度异常迅速,德国和英国之间展开了最为关键的经济竞争。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工业的31.8%,德国仅占13.2%。

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比例已经下降到14%,而德国则略微上升到了14.3%,稍大于英国所占比例。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

2、殖民地的争夺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和国内的困难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

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竞争不只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争夺。

因此,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这些对殖民地的争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0年间产生了日益紧张的气氛。

3、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

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进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卑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

这是一个防御性的盟约,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人的攻击,因为法国人想收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这个条约还旨在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因为俄国人在巴尔干半岛同奥匈帝国接连不断的发生冲突。

1882年,两国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它的目的还是防御:保护意大利免受法国的攻击,因为意法两国在突尼斯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说,都绝不是侵略性的。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易满足的国家,它们主要感兴趣的是维护欧洲大陆的现状。

4、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第四个背景原因是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种愿望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难以对付的,那里的法国人仍不服从德国的统治。

但在中欧和东欧,它却是一场噩梦。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的多民族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

⑺ 二战中意大利军队被认为是笑话,究竟是何原因,他们为何会被称为笑话

因为本来意大利军队想在二战中坐享齐成,没想到一点好处都没讨到,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名声,还被当成了笑话。意大利军队在战争中真的没有什么突出性贡献,还喜欢投降,不仅如此,还妄想在这场战争中捞得好处,可真是异想天开。最后的结果果然没有像意大利想象的那样,最后他们还是失败了。

三、对埃及宣战

意大利军队在攻打法国和希腊都失败后,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非洲。他们认为非洲的军事力量发展太差力量,这次再攻打绝对能打下来。只是他们在攻打的时候,并没有做好万全之策,没有仔细考察过埃及的情况。他们在沙漠中寸步难行,也没有水源和食物的供给,最后的结果当然又是失败了。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偷袭法国为什么失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法锡箔案怎么判 浏览:30
越南服哪些好 浏览:821
美国为什么炸死伊朗上将 浏览:578
怎么评论越南改革 浏览:776
印第安农作物怎么传入中国 浏览:86
快递到中国哪个城市清关 浏览:150
中国围棋哪个称号含金量最高 浏览:491
英国签证什么时申签 浏览:477
中国电信如何设置彩铃 浏览:370
李云龙意大利炮是哪个电视剧 浏览:520
印度豪华餐厅多少钱 浏览:484
兰博基尼出自意大利的哪里 浏览:472
在越南外资获利如何汇出 浏览:99
印度插秧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777
越南毛巾多少钱一条 浏览:774
印度棉花和土库曼斯坦棉哪个好 浏览:303
英国留学春季读研如何放假 浏览:698
印尼最大的海啸在哪里 浏览:495
俄罗斯一天供多少石油给中国 浏览:227
伊朗除了腰果纹还有什么图案 浏览: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