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意大利在2战 起了什么作用 都做了什么
◆ 海上大屠杀
“轰”,惊慌失措的意大利人看到英舰上腾起一排火焰,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战列舰!”有经验的人叫喊着,卡塔尼奥少将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本来以为攻击他们的可能是英国的驱逐舰队。一刹那,意大利海军官兵的意志崩溃了。还没等清醒过来的人寻找藏身
之所,英国人的第一排炮弹就呼啸着落在了“阜姆”号舰身上。因为是2900码的近距平射,“厌战”号第一次齐射的6颗15英寸被帽穿甲弹中有5颗命中!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爆炸,一座后炮塔的塔身被整个掀翻,压在船身的一侧。30秒钟后,“厌战”号的第二次齐射炮弹紧跟着落下,这次8门主炮全部开火,再度有数发命中。其间,“勇士”前部4门主炮的第一次齐射也针对“阜姆”号。挨了这些炮弹的“阜姆”号在短短2、3分钟内就变成一团大火球,舰体严重向右倾斜,迅速丧失了动力,缓缓脱离了队列。仅仅45分钟后,这艘几乎没有还手的军舰就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无数救生筏和挣扎的人群。
几乎和“阜姆”号同时遭到攻击的是“阿尔菲耶里”号驱逐舰,射击他的是“巴勒姆”号战列舰。“巴勒姆”号战列舰本来打算射击发射红色信号弹的“波拉”号,正要开火时接到改变航向命令,就在转向时,枪炮军官看见了探照灯余光中的“阿尔菲耶里”号驱逐舰轮廓。因为火炮已经准备就绪,又刚好指向这个方向,于是他下令立即开火。“阿尔菲耶里”号这样的驱逐舰如何能经受得住15英寸大炮在3100码距离上的直射呢?4发穿甲弹至少有2发直接命中,整个舰体象挡车的螳螂一般,在一串爆炸中迸发出强光,火焰窜起老高,接着浓烟滚滚,也脱离了队列。
“阜姆”号刚被打残,接下来就轮到了旗舰“扎拉”号了。“勇士”号和“巴勒姆”号几乎同时向它开火,“厌战”号也迅速加入了战斗。前两艘各打了5次齐射,后者打了4次齐射。“扎拉”号所有重要部位——指挥塔、炮塔、主机房、锅炉房等等都被15英寸穿甲弹直接命中,爆炸一次叠着一次。那些零星抵抗的8英寸炮全部被打哑,炮管扭曲,指向四方。而主机已经停转,一台锅炉引起的爆炸将舰体从当中劈裂。甚至于有一座前炮塔被气浪炸离炮座,象玩具一般滚过布满烈焰的甲板,掉入了大海。此时,指挥塔内也是死伤累累。卡塔尼奥少将见大势已去,整理了一下军服,从容地穿越人间炼狱般的甲板,走到舰尾,下令弃舰,并指挥安置缓性炸药,准备将旗舰炸沉。
饱尝了一边倒战斗的乐趣后,英国战列舰停止开火,并于22时38分撤离了混乱的战场,2分钟后,英国驱逐舰开始打扫战场。22时59分,燃烧中的“扎拉”号和“阿尔菲耶里”号被英国驱逐舰“斯图亚特”号“"哈沃克”号发现了,“斯图亚特”号发射了鱼雷,没有命中。23时05分,“扎拉”号上缓性炸药被引爆,火焰更加猛烈,可是似乎上帝有意折磨“扎拉”号,他仍然没有沉没。23时15分,“阿尔菲耶里”号突然鹞子大翻身,一下子沉入了大海。2分钟后,“扎拉”又挨了“斯图亚特”号上4.7英寸炮的2次齐射,除了几声爆炸,没有任何效果。23时30分,在战场游走了一圈,目睹了“扎拉”号、“阜姆”号和“阿尔菲耶里”号3艘船惨相的“哈沃克”号又向意大利人发射了4条鱼雷,结果却无一中的。
直到2时,麦克分舰队赶到了战场,他们不顾水中挣扎的意大利人,径直朝有火光的地方杀来。此时的“扎拉”号大约能烧掉的都烧的差不多了,只剩上甲板还有几处火头——这已经足够。“扎拉”号挨了“贾维斯”号驱逐舰的3条鱼雷,巨大的爆炸之后水柱冲起几十英尺高,大火再度燃起,照亮了数海里范围内的海面——现在那里遍布着军舰残骸、漂浮的尸体、救生筏和无奈的水兵。2时40分,“扎拉”号终于如释重负地翻转了庞大的身躯,带着卡塔尼奥少将——没人知道他那时是死是活,逐渐沉入大海。
◆ 最后的一幕
英国人的炮击开始后,其他意大利驱逐舰发现情况不对,纷纷转舵离队逃跑。“奥里亚尼”号被“厌战”号的6英寸副炮击伤了前引擎室,“焦贝蒂”号被“厌战”的15英寸大炮打得起火,但是他们都借助航速、夜色掩护和战场的混乱逃跑了。只有“卡尔杜奇”号在23时08分挨了“哈沃克”的炮弹,又在7分钟后挨了对方的鱼雷,于23时30分葬身大海。
而这会儿的“波拉”号几乎可以说是旁观者了,它在海面上一动不动地漂浮着,遭到攻击时电力设备的损坏使得舰上的火炮指向东倒西歪,也让整个舰体漆黑一片。虽然它曾经被英舰“巴勒姆”号发现,可是突然出现的来救援他的卡塔尼奥分舰队分散了英国人的注意力,因此它并没有挨到英国战列舰的炮弹。直到24时,它再次被“哈沃克”号的探照灯发现。也许“哈沃克”号相对“波拉”号庞大的舰体实在太小,于是它被“哈沃克”号舰长沃特金斯认为是“维内托”号。半小时后,追击“维内托”号的麦克分舰队赶了过来。虽然后来修正了报告,但已经来不及了,麦克将错就错加入了战斗。
1时40分,探照灯再度照准“波拉”号,这次是“猎狗”号和“格里芬”号驱逐舰,麋集在上甲板的狼狈不堪的人不得不掩住眼睛。然而英国人并没有立刻攻击,他们在等麦克的分舰队。3时25分,击沉了“扎拉”号的“贾维斯”号接近了它,“波拉”号上一些人等不及靠近就跳入水中。之后,英国人不断朝水中的意大利人高喊:“接住这个!可怜虫!”他们把缆绳纷纷扔了过去,意大利人借助缆绳登上了“贾维斯”号。包括从水里救起的,一共有257人。在救援落水的意大利人的同时,英国人也组织了一批枪炮人员一窝蜂怪叫着冲上了“波拉”号,拆下了他们缺乏的小型枪炮,又从另一块跳板回到自己的军舰。15分钟后,缆绳解开,“贾维斯”号对“波拉”号发射了1枚鱼雷——没有爆炸,旁边的“努比亚”号驱逐舰补了1枚。4时03分“波拉”号爆炸沉没。至此,意大利第1巡洋舰分队全军覆没,只剩下在海面徒然挣扎的水兵。最后,坎宁安上将很有绅士风度地发了封电报给意大利海军部,让他们去救援还在海上挣扎的同胞。
扎拉级重型巡洋舰
同型舰4艘,分别为“扎拉”号、“阜姆”号、“葛拉齐亚”号、“波拉”号。
“扎拉”号 1929年6月4日开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0月20日完工。
“阜姆”号 1929年4月29日开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1月23日完工。
“葛拉齐亚”号 1930年5月17日开工,1930年10月28日下水,1931年12月23日完工。
“波拉”号 1931年5月17日开工,1931年12月5日下水,1932年12月5日完工。
尺寸:全长182.89米,水线长176.5米,宽20.6米,吃水(标准排水/满载排水)5.9/7.2米。
排水量:11870吨,标准14530吨(满载)。
动力: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输出功率95000马力。设计航速32节(实际达到29节)。
燃料:2116吨。
续航力:5230海里/16节。
定员:810人。
主炮:4座双联装1927年型53倍径203毫米炮,重27.216吨,最大射程31566米。
副炮:8座双联装100毫米1924年型47倍径高平两用炮。
防空火炮:6门40毫米“奥托·布莱达”70倍径炮8门37毫米54倍径高射炮,8挺13.2毫米高射机枪。
鱼雷武器:8具鱼雷发射管。
装甲厚度:司令塔150毫米,主炮塔150毫米,主舷侧装甲带150毫米,甲板70毫米。
卡洛·卡塔尼奥海军少将(CARLO CATTANEO)简历:
卡洛·卡塔尼奥于1883年生于那不勒斯的圣·阿纳斯塔西亚(S. Anastasia),在那不勒斯的军事学院毕业后,1902年进入里窝那的海军学院,1906年获海军少尉。1908年在战列舰“圣·邦”(Saint Bon)号上服役时,对遭受地震的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的居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中,曾指挥一连兵力登陆参与占领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并由此获得一枚军事勇气银质勋章(Medaglia d'Argento al Valore Militare)。1913年获提升至海军中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卡塔尼奥先在一艘鱼雷艇上任艇长,在下亚得里亚海执行了许多使命,并获一枚军事勇气铜质勋章(Medaglia di Bronzo al Valore Militare),随后又在驱逐舰上服役。1920年1月担任驻君士坦丁堡的海军武官,同年升为海军少校。1929年在海军部任职,提升为中校后,先后出任驻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海军武官。1932年升为海军上校,1937年升为海军准将(Contrammiraglio),1938年3月获晋升海军少将(Ammiraglio di Divisione)。二战爆发时,卡塔尼奥任第3海军分队(3a Divisione Navale)指挥,并率部参加斯蒂洛角(Punta Stilo)海战。1940年8月起指挥第4海军分队,同年12月起指挥第1巡洋舰分队(1a Divisione Incrociatori),并以“扎拉”号(Zara)为旗舰,1941年3月28-29日晚,在马塔潘角海战中与舰俱沉。被追授军事勇气金质勋章。
获得的军功:
军事勇气金质勋章(马塔潘角,1940年3月28日)
军事勇气银质勋章(的黎波里,1911年10月)
军事勇气银质勋章(杜拉佐,1919年10月2日)
军事勇气银质勋章(斯蒂洛角,1940年7月9日)
军事勇气铜质勋章(亚得里亚海,1915年7月18日)
在授勋词中写到:
“作为一个海军分队的指挥官,他以高度的才智指挥,训练,塑造这支部队,并赋以爱的耐心和恒心。在斯蒂洛角海战中,作为编队的先锋,他以机智主动和大胆的进攻精神面对敌人的巡洋舰并以出色的操纵使敌鱼雷机的无数次攻击无果。3月28日晚,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我方)一艘巡洋舰中雷,在试图援救时,在未觉察的情况下突遭到优势之敌攻击,他以无畏的镇静和勇气面对之。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处处表现出他的心和智的天资,当他的座舰(旗舰)被击毁起火,既无进攻可能,也无逃生希望时,他召集幸存者至舰尾在沉入海中时以忠诚之信念高呼“意大利万岁!吾王万岁!”
㈡ 近代史上意大利军舰被清朝军舰吓跑了是怎么一回事求详细情况
乌卢特说对了。顺便提下:意方以为清政府如此大胆是因为向英国定购“海天”“海圻”穹甲
巡洋舰在撑腰,于是虚张声势,在议会上宣布这两舰已被意国转购(清政府欠货款不是一两天了)清廷大惊,终于四处腾挪结了账。
当然没有吓跑那么夸张
㈢ 说变脸就变脸!收到俄罗斯援助物资不久后,为何意大利就将军舰开到俄罗斯
俄罗斯刚对意大利进行援助没有多久,意大利的军舰就挺进了黑海,这个情况我觉得意大利确实是挺恩将仇报的。
1、意大利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意大利这次真的是上演了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本来意大利疫情这么严重,俄罗斯好心好意的给意大利进行援助,结果运送物资的飞机还在不断往意大利飞的时候,意大利和北约其他国家的军舰就已经跑到俄罗斯来进行军事演习了,并且意大利派出的还是意大利目前最先进的军舰,这次这个事情搞的俄罗斯整个人心里都是不爽的,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二话不说,派出去的物资飞机全部收回来,一个口罩都不送了。
综上,意大利在收到俄罗斯的医疗援助之后还是把军舰开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我觉得这个事情意大利做的很不厚道,而且以后意大利的国际声誉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㈣ 为什么意大利热衷于两栖攻击舰
为什么意大利热衷于两栖攻击舰?两栖攻击舰是对于能在海上作战以及陆上作战的战斗武器而言,两栖攻击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海上能够具有一定威胁力,在海上可以航行同时道路上又能通过其他装备在陆地上航行并且同时具有攻击力的战舰。一般这种战绩也称为水陆坦克。这种坦克既能在陆地上工作,也能在海上发挥威胁。所以这种战舰一般会配合上两栖作战的特种部队。他们对于这种战机特别的喜爱,因为一般特种部队都需要登陆作战。而这种战舰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每个国家都有他们主打的武器,这是对应国家的战略发展以及防卫发展而言,像我国综合性的国家。在海陆空三军的基础上,还会对于航空领域类似于卫星做出了相应的突破,目的就是更好地保卫国家,维护世界和平。
㈤ 世界打仗最渣的发达国家,现在为何能成为世界军火大国
在历史上,意大利只有罗马帝国时期,攻无不克,但是在此后,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意大利基本上只有四个字,屡战屡败,但是意大利并不是武器不行,在世界各国之间也算是先进武器,所以还是挺受其他国家的欢迎。
意大利虽然在打仗方面欠缺,但是在武器方面并不落后,意大利甚至为印度造了一艘轻型航母,意大利之所以作为军火大国,他的售后服务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在武器方面,意大利方面可以直接转让技术,或者是直接帮助建设生产线。
㈥ 意大利舰队占领了什么重要地位,对英国地中海舰队造成了什么样的威胁
意大利舰队的主力常驻塔兰托港,掌握着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权。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他们可以随时袭击英国在地中海上的运输船队,使在埃及作战的英军后勤补给陷入困境。为此,英国地中海舰队不得不集中全力为运输船队护航。可是,尽管英国军舰在地中海上疲于往返奔波,运输队仍不断遭受袭击。而且,由于护航舰只较少,运输船队出航的时间间隔被迫拖长,致使运输船的周转率大大降低。因此,削弱意大利舰队,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以保障运输船队的航行安全,已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当务之急。
㈦ 二战时期,拥有地中海最强海军的意大利,为何总拖德国后腿
说起二战时期的意大利,总是会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欢乐,他们仿佛是天生的幽默家喜剧人,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但战斗力低下,总是闹出让人不可思议的笑话。比如“在沙漠里把战略储备的水资源用来煮通心粉吃;随军打仗时吃面条一定要配红酒;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等等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理解不了的奇葩行为。战争期间更是坑惨了德国,严重拖垮了德军的实力,是实实在在的“猪队友”。那么二战时期牢牢控制着地中海,并在欧洲拥有着仅次于英法海军实力的意大利,为何会在自己家门口被英国一小时歼灭,又是为什么屡次拖累德国,会被德国视为“猪队友”?
其实,二战时期的意大利无论从军事实力,工业还是国力方面都位列世界前几。意大利在二战前期,海军实力很强,是欧洲仅此于英法两国的海军强国。牢牢控制着地中海,始终将地中海视为自身内海。意大利更是拥有战列舰八艘,并拥有近二十艘的巡洋舰,军舰火力强大,吨位巨大,在军舰自身设计上意大利也有独到之处,是欧洲老牌的海军强国。更是在地中海这样狭小的海域,意大利竟然拥有多达百艘的潜艇,并拥有撒丁岛和西西里岛这样如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两个海岛。为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占据了主动的优势。
后来由于海军实力要强于老大哥德国海军,(当时强大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并未服役,德国海军也只能靠着U?2潜艇撑撑门面)意大利就担负着控制地中海,遏制法国海军并堵截英军出入地中海的出海口的重大任务。本来这对拥有强大海军实力的意大利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就在希特勒横扫欧洲大陆,灭亡法国,将英国赶回老家的时候,这时的意大利海军却在自己的塔兰托基地被英国海上舰载机突然夜袭,一小时就消灭了一半的意大利海军,自身也就仅仅损失了2架飞机。本具有天时地利的意大利海军就这样被英国海军很轻松愉快的搞点了,创造了二战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次海战的失利让意大利军队开始一蹶不振,于是在后来的战斗中就出现了屡战屡败,大坑队友的现象。这次意大利的失利也让德国大为恼怒,本想着自己从陆地进攻,意大利能从海上发动攻击,两面合围住整个欧洲从而扫荡整个欧洲大陆,也能有效的对英国本土围堵阻截,让英国腹背受敌,不战而败。自己也好整顿军队,大肆入侵苏联,扫清一切障碍。却不成想到意大利海军竟然在自己家门口被英国海军航母上的舰载机给重创,更是还没见到英国海军军舰,就这样不可思议的被突袭消灭掉。意大利的失败破坏了希特勒用间接路线孤立英国的计划。使英国惨败之后获得重整士气的机会,更占据了地中海的控制权。
这次战斗让德国人大跌眼镜,也对意大利人无可奈何,而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就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到处捅娄子惹祸,还得靠德国给它擦屁股。身为古罗马后裔的意大利人为何没继承祖先骁勇善战的特点,而是屡次战败,拖累战友,表现极差。原因还是因为意大利军队虽有先进武器,但本身就没什么战斗力。意大利人身上没有普鲁士人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民族扩张力和进取的精神,其实力和野心的落差给人一个“准强国”的形象,军人更是典型的消极怠工,功利保守;他们在战略和战术上,没有太多的建树,也没有杰出的人才。
意大利人本身就是崇尚艺术,喜好浪漫,骨子里就没有打仗的狠劲。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墨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墨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
这正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正是由于意大利不断给德国增添麻烦,不断战败,德国却要挽救意大利,为意大利承担苦果,不得不面临着在西拒英国、东攻苏联的背景下,开辟了北非战场,陷入更为噩梦的“三线作战”状态,加速了德国的战败灭亡。
(↓↓↓新人求订阅,不求赞赏,但求订阅,各位看官老爷有啥不满的尽管在评论区留言,您的每一个意见都是我进步的动力,谢谢!!!)
㈧ 意大利在清朝和英国之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公元1792年,干隆突然收到一封两广总督的奏章,上面说有个叫做英吉利的外邦小国,要遣使来祝贺干隆帝八十大寿。
虽然此时干隆的寿诞已经过了,但“四夷宾服”实在太符合清代人对于“天朝上国”的想象了,于是干隆很快下旨说,既然英吉利如此恭顺,就准许他们朝贡,成全他们沐浴王泽之心。
随后,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谁曾想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要不是意大利及时伸出援手,大清和英国险些不能愉快的聊天。
一、使团朝贡
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扩张,这使英国急需为其生产的工业产品,开辟新的销路。而幅员辽阔的中国,无疑成为英国人眼中最理想的新兴消费市场。
谁知,等到英国人与广州十三行打了一番交道后,才发现能卖到中国的东西寥寥无几,庞大的中国市场就像什么都不需要一样,根本不给英国商人盈利的机会,与《马可波罗游记》中遍地黄金的神秘东方全不相符。
英国商人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必然是十三行从中作梗,若是英国能绕开十三行直接与中国百姓做生意,一定能打开销路,让大英帝国迎来新的辉煌。
商谈虽不理想,但暴露的问题,却发人深思。两国邦交,找个翻译都如此难,可见当时大清,封闭到什么地步了。这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不仅埋下了大清几十年后挨打的大坑,更说明了一个硬道理:封闭永远不会换来强大!
㈨ 盟军占领了意大利,为何还要在重兵布防的诺曼底登陆
文/寂寞的红酒
1943年7月11日,盟军在地中海发动西西里岛战,迫使意大利宣布投降,退出了战争。意大利投降后,盟军沿着亚平宁半岛向北推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但在1944年6月,为进入法国本土,盟军集结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165万军队在法国诺曼底实施抢滩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当时盟军已经占领了意大利,为何不从意大利进攻法国,而从德国重兵防守的诺曼底防线进行突破?
第一,意大利地形狭窄崎岖,多山地和丘陵,不利于盟军机械化部队和空军优势的展开。同时,也不利于盟军的后勤补给。盟军物资都放在了英国,从英国千里迢迢运到地中海非常不便,而且会遭到德国潜艇的严重威胁。因此盟军才选择了在诺曼底登陆。诺曼底距离英国近,运输方便,又能依托英国的航空基地和港口,比意大利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此外,诺曼底距离德国本土更近,对德国威胁巨大,因此盟军选择了从诺曼底登陆而不是从意大利向北推进。
第二,意大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尤其是北部的阿尔卑斯山难以逾越。盟军曾试图在亚平宁半岛向北推进,但在卡西诺山等战役中严重受挫,导致进展缓慢。按照盟军推进速度,打到柏林估计得1947年了。直到德国投降,德军依然占领着意大利北部。
第三,西西里战役只是英美应付苏联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于美英承诺开辟第二战场,但美英迟迟没有行动,引起了苏联的焦虑和愤怒。为安抚苏联,英美决定对防守最薄弱的意大利南部地区发动进攻,英美出动15万部队,280艘军舰、320艘运输舰、900艘大型登陆艇和1225艘小型登陆艇以及3680架飞机,轻松的拿下西西里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地区。此后,英美军队在亚平宁半岛缓慢推进,而苏联不得不继续顶着德国的大部分兵力。直到1944年6月,德国到了强弩之末,英美准备充足,才在苏联的催促下发动全面攻势,在诺曼底进行抢滩登陆,迫使德国三线作战,越打越力不从心,最终输掉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