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
阿尔卑斯山不止是在一个国家而已,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1)意大利的雪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大约1.5亿年以前,阿尔卑斯山区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后陆地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整个山区的地壳至今还不稳定,地震频繁。
近百万年以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阿尔卑斯山区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山区还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碛湖。直到现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比欧洲国家卢森堡还要大。
❷ 世界上十大着名夺命雪山,有多迷人就有多危险
TOP1:永远的处女地——卡瓦格博峰(Kawakarpo)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梅里雪山有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遇难者纪念碑
现在,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全部失败。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TOP2:被忽略的夺命之峰——贡嘎山(MinyaKonk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贡嘎山是横断山最高峰,西南第一峰,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高峰之一。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贡嘎山可以体验到地球表面的最大落差,从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脊,直线距离不足30km,而地形高差竟达到6500m以上,可以说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崎岖的地区之一。
贡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其实她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
在很多关于死亡之峰的统计中,都没有收录贡嘎山,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峰,并且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和乔戈里峰,仅次于梅里雪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其中包括14名日本人。
从1981年至1994年间,共有四支日本登山队来挑战贡嘎山,来了29名队员,却只有10个人走了出去。其他19位英勇的登山者,都长眠在这座雪山底下。
TOP3:喜怒无常的坏脾气——安纳普尔那峰(Annapuran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安纳普尔那峰为世界第十高峰,是安纳普尔那山脉的主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位置十分偏僻,整个群峰均在尼泊尔境内,Annapurna在当地语中有粮食供给者或收成之神的意思。
安纳普尔那峰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而且由于安纳普尔那峰地处偏远,路途艰险复杂,每年也只有九,十月间可以接近。安峰二号营地,是比较危险的地段,它处在一个巨大的冰墙的凹部,冰墙上是多年的积雪,非常危险。随时都有滑坠、崩塌下来的危险。只能挖雪洞建营。过去有许多外国队,宁愿长途行军,跨过或撤回一号营地,也不在此过夜。有许多人就是在这里,成了安纳布尔那峰永远的伴侣。
安纳布尔那峰在1950年的首登成功之后20年,没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纳普尔那峰的登顶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级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顶过该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没有醒来。
TOP4:超越珠峰的险恶——乔戈里峰(Qogir/K2)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乔戈里峰通常被称为“K2”,在塔吉克斯坦语中意为“高大雄伟的山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海拔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乔戈里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
法新社说,乔戈里峰的登顶死亡概率约为27%,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顶死亡概率的2倍还多。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者阿基莱·孔帕尼奥尼和利诺·拉切德利首次登上乔戈里峰。那以后至2007年间,284人次成功登上乔戈里峰,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TOP5:致命的绝色诱惑——南迦巴瓦峰(Nanga Parbat)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指数:★★★★
综合指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选南迦巴瓦峰为中国最美名山之首。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海拔7756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的。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遮雾盖,难以见其真容。
南迦巴瓦峰也叫那木卓巴尔山,藏语意为“天上掉下来的石头”,有“众山之父”之称。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侧,它是林芝、墨脱、米林的界山,处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会合处。
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
TOP6:死亡归乡路——珠穆朗玛峰(Everest/Qomolangm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也叫“埃非勒士峰”。海拔885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34℃。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
登顶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运动员的梦想。由于其山势险峻,气候恶劣,许多攀登者往往不得不中途放弃,甚至不幸丧生。
TOP7:神秘雪人出没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被称之为“雪山之尊”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它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的尼泊尔王国和锡金边界上,它的海拔高度为8586米,它在连绵的群山中突兀而起,直耸云间,峰顶以巨大的风化石而形成的三角状态,它的左右两侧并列耸立着二个8000米以上的高峰。干城章嘉峰的名字有“雪神五项珍宝”之意。它的知名度虽然远不及只高它3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但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以为是世界最高峰。
半个多世纪以来,干城章嘉峰以它闻名的高度和巍峨、壮丽的千姿百态的容貌,不知拔动了多少探险家的心弦。但仅仅是到达大本营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大约需要15天时间。前往干城章嘉西南侧的路上,你将会经过尼泊尔最人迹罕至的地区之一。这里没有可供借宿的小木屋,也没有现成的道路。最后的4天全是在冰川上度过,如果再赶上天气不好,那简直是雪上加霜。想要从印度一侧接近山体同样不容易。
英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登山家曾试图攀登此座山峰,但大都是望峰兴叹。它的山形非常复杂巨大,形如一个巨大的X形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有着巍峨巨大的山体。由于干城章嘉峰地处偏远,而且所有攀登路线都有雪崩的巨大危险,所以攀登难度相当大,故前来攀登的人并不算多。
如果对世界上最危险山峰的攀登死亡率有所留意,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是在逐年下降的,但是干城章嘉峰是个例外。这反映出雪崩和天气突变的高发,也让这座山峰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干城章嘉峰山麓也是传说中喜马拉雅“雪人”频繁出没的地方,所以也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来此冒险。
TOP8:浪漫传说带来的杀机——艾格峰(Eiger)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现代登山运动源于科学家对高山地带的探索,但民间却有着另一个浪漫的传说。在阿尔卑斯山上,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雪线附近,生长着一种野花,人们叫它高山玫瑰。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已经接近“高山植物禁区”了,采摘它十分困难。传说,很久很久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一直流行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贞,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登上高山,采摘“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高山玫瑰,那灰白色的花朵实在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它却把人们引领向群山。
艾格峰位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将其险要的北坡成功登顶成为了无数登山爱好者一生的梦想。艾格峰北坡是全欧洲最陡峭崎岖的天险之一,其中一部分是垂直落差达1,830米的石灰岩壁,对登山者为极度凶险。由于艾格峰的北坡经常有滚石,加上那里的气候不稳定,使得从北坡攀登艾格峰变得异常艰难。
虽然此峰在1938年就有人攀登,但具有传奇色彩的艾格峰北坡还是吸引了那些勇于挑战极限的登山者的目光。超高的技术难度和严重的山体滑坡也为它赢得了“杀人坡”的“美誉”。
知名作家克莱考尔在《艾格之梦》里曾这样描写道:”传说中艾格北壁的岩崩和雪崩所造成的落石和松动的冰雪总是不停的如雨般从高处落下。所以可以想象那里的天气是何等恶劣:就算欧洲大陆天空晴空万里,仍然会有暴风雪降临在艾格峰上,就如同有关吸血鬼的电影里所描述的在特兰西瓦尼亚城堡上空永远盘旋的乌云一般。”
TOP9:登山家的遇难地——麦金利峰(Mt.McKinley)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麦金利(MT.Mckinley)原名称迪那利山,耸立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境内,是北美洲最高峰,海拔6195米。是最早征服北美大陆的原住民爱斯基摩人或是印地安人沿用久远的名字。1800年又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命名。
麦金利山地区拥有变幻莫测的高山风、典型的北极植被以及野生动植物。这里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山间经常浓雾不断,雾气在皑皑白雪中缭绕弥漫时,几百米之外的景物便不可见。
尽管麦金利高度并不是很高,但其所在地的海拔却非常的高,导致了空气极度的稀薄,又靠近高纬度的北极圈,气候特别寒冷恶劣,冬季最冷时低于零下50度。这里山势险峻,使它成为了摆在登山者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所有这些原因都让麦金利峰的攀登成功率仅有50%,已有一百余人死在了山里皑皑的白雪之上。世界着名探险家、日本的植村知己就是在1984年冬季攀登此山时遇难身亡,成为麦金利山攀登史上第44位殉难者的。
美国顶级登山家马科斯·斯特普斯曾多次攀登过麦金利峰,一般人要走三天到四天的路,他只用18个小时。他曾独自攀登过世界三大陡壁,技术精湛,勇不可当,被称为登山天才,甚至被灌以“登山疯子”、“外星人”的称号。
但在1992年5月23日这天,马科斯·斯特普斯作为高山向导带着一帮人攀登麦金利峰,他踩着冰桥过一道裂缝,冰桥突然塌陷,他猝不及防掉入裂缝。本来凭他精湛的技术,肯定会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即使掉下去也不至于丧命。可大量冰块随之而落,竟当场将他砸死。
TOP10:派拉蒙背后的险峻——马特峰(Matterhorn)
气候环境恶劣指数:★☆
事故死亡率:★☆
综合指数:★
海拔4478米的马特峰是美国着名派拉蒙电影公司LOGO的原型。马特峰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际,其特殊的三角锥造型,更成为阿尔卑斯山的代表,每当朝晖夕映,长年积雪的山体折射出金属般的光芒,摄人心魄。
最简易的一条路线
登上马特峰需要一定技术,它的难度在于需要全程以攀岩方式前进,而并非是徒步路线。最后冲刺的雪坡是70度,已经是整个路段比较容易的了。所以,每年至少有15人因为缺乏经验、落石或路线太拥挤等原因而魂断马特峰。
❸ 西欧世界级滑雪场都分布在哪几座雪山铁力士雪山属哪座山脉
国人认真了,网络会更好。一、铁力士雪山参考:http://ke..com/view/3491067.htm?fr=aladdin铁力士雪山,又称铁力士峰(Titlis),是阿尔卑斯山着名的风景区,海拔3238米,属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部份的山峰。在瑞士上瓦尔登 州(Obwalden)中部,距离恩格尔贝格村落(Engelberg)大约1.5小时车程。铁力士滑雪场:冬天铁力士❹ 意大利哪个小镇可以看到雪山
波西塔诺(Positano)
❺ 世界上有哪些能在市区肉眼看到雪山的城市呢
现在的天气变得是越来越寒冷。很多的地方都已经下起了大雪,雪景我想应该是很多的人都非常喜欢的,我个人就非常的喜欢看雪山,现在我国可以看雪山的地方还是非常的多,我个人就是非常喜欢下雪这种天气,当看到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我觉得心情会非常的好,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世界非常宁静。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世界上有哪些能肉眼可以看到,雪山的城市。
❻ 阿尔卑斯山在哪里
阿尔卑斯山,即为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阿尔卑斯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涌现出来的。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始的,在中生代期间(2.5亿~6640万年前)。
河水将被侵蚀的物质冲刷并沉积在称为特提斯海的广阔样底,并在这里缓慢变成由石灰岩、黏土。页岩和沙岩组成的水平岩层。
阿尔卑斯山环绕着许多欧洲千年名城。从巴伐利亚到波河平原、从黑森林到罗纳河谷、从汉尼拔到凯撒,从查理曼到拿破仑,整个欧洲的历史和人文有将近一半就绕着阿尔卑斯山转来转去,并且直到今天他们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6)意大利的雪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阿尔卑斯山作为地球生命运动活动中两次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之一,形成过程非常激烈凶猛。海底地层在板块碰撞中被推出海面,海底冒出的巨岩被掀移几十千米,覆盖到原先地表高出的岩石上,形成了水平状褶皱山体,大规模的地层挤压运动停止后,经过18亿年的风化剥落形成的壮丽奇观。
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阿尔卑斯山区形成了许多山峰角峰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形成许多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冰碛地貌,如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
早期在阿尔卑斯及其他的一些山中存在着某种山神形象,他们主要化身为大型岩石,石块、水源、山洞及树木。至今保留下来的是阿尔卑斯山居民的上帝护卫兵列队仪式及朝拜活动,格劳宾登州的小教堂每年被朝拜两次,它位于海拔2433米高处,是欧洲最高圣地。
❼ 阿尔卑斯山属于哪个国家
阿尔卑斯山并不属于某个国家,它是在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1、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2、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国境内。
3、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延绵1200公里,南北宽约120~20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一共有82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又有超过一半位于瑞士瓦莱州。
(7)意大利的雪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1、阿尔卑斯山脉提供欧洲饮水,灌溉与水力发电。面积虽然仅占欧洲的11%,但提供欧洲90%以上的水源,尤其是干旱地区与夏季。
2、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
3、阿尔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着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这里还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4、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山脉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仅使这些不同的小山脉之间,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内的气候极端不同。
❽ 现在世界上的哪些城市能用肉眼看到雪山
首先,国内就有几座这样的城市,其中还不乏省会级别的大都市,比如乌鲁木齐和成都。
我们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张非常长的图,拍的就是成都。前面是楼群,后面是雪山。
❾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世界着名雪山大盘点
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❿ 飞人如何征服雪山
一
有着100多次高山陡坡滑雪的纪录,曾经滑越包括令人生畏的埃格尔峰、塞维诺峰、白朗峰的东北坡、大贝奈尔山的北坡,以及喜马拉雅山的马卡露西坡在内的巴莱鲁斯,现年37岁,被世界公认为最富有冒险精神的滑雪家。不过,在他所有的冒险经历中,最精彩、最危险的一次壮举是从阿尔卑斯山脉的萨索隆哥山飞泻而下。
1986年5月1日凌晨3点,浓重的黑幕笼罩着大地,巴莱鲁斯被一阵清脆的闹钟铃声将从梦中惊醒。今天,是他去征服萨索隆哥山的日子,他已经盼望很久了。他在黑暗中从床上一跃而起,匆匆穿好衣服,背起沉重的登山滑雪装备,其中有2米长的雪橇、雪杖、登山皮靴、靴钉、冰斧和一个塞满其他登山用具的背包。他在和妻子吻别时说:“如果我在日落时还没回家,才可以对外请求救授救。”
二
汽车朝着寒拉山隘进发,穿过这个海拔2240米的山隘,开始驶下布满急转弯的窄路。几个小时后,在淡淡的黎明微光中,一个巨大的阴影轮廓出现在眼前,那就是萨索隆哥山。
海拔3181米的萨索隆哥山,全部由白云岩构成,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尖形模样的庞然大物,尤其是东北坡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一道参差不平的石壁足有1600米高,突出的岩石和积雪散乱交错在一起。这座山在意大利的攀山等级中被列为最高级,有人曾做过调查,在100万人之中,最多只有1个人会考虑去攀登它。而巴莱鲁斯不仅仅要登上峰顶,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要从峰顶滑雪而下。
早上6时,巴莱鲁斯背着沉重的装备,匆匆上路了。黎明的光线还很昏暗,在这空寂无人的雪山中,巴莱鲁斯独自一人像幽灵似地穿过一片高原,然后迂回曲折,爬越过无数岩石。他选择直上峰顶的路线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向上攀登时必须有几乎不可能办到的难度,否则,即使下来也感到毫无意义。
当然,什么叫不可能,并没明确的答案,用巴莱鲁斯的话说:“可能与不可能的区别,不在于山坡的表面陡度,而在于自己的头脑和体力。尽管面对的山壁也许看来光溜溜的,但总会有一个或两个可攀附的地方,只要你具备足够的经验、体力和勇气去寻找。”
在5年前,巴莱鲁斯就曾梦想滑下萨索隆哥山东北坡,并为此而仔细察看了地形。山坡左边全是一落几百米的峭壁,右边是无数的石灰岩柱,中间有两条拉长的“S”形白线。那是两条陡峭无比的峡谷,峡谷中间有无数冰雪不顾地心引力,附着在峡谷两壁,从那两条悬空的雪线上滑行,危险异常,一失足就必死无疑。
对巴莱鲁斯而言,那白色的雪线就是一个梦想的开始,一个准备用生命做赌注来实现的梦想。当巴莱鲁斯被问及,为什么要去冒这样巨大的风险时,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这样,就像一些人立志要绘一幅举世杰作,或者独自扬帆环绕地球一样,我也想展示我的天赋,把它运用到没有人敢去的地方。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支特别的歌曲,唱出这支歌曲,便是展露了人生的真谛。如果一个人抑制内心的曲调,简直生不如死。对于我,死亡固然令人可怕,但虚度此生则更令我害怕。”
三
此时此刻,巴莱鲁斯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显得非常激动,开始攀登。越接近顶峰,攀登便越困难,积雪填塞了所有裂缝和空隙,以致攀登点非常难找。但是,他经过了7小时的努力,萨索隆哥山顶已经触手可及了。
下午2点,他终于跨上了峰顶。那是一堆带有红色斑点的白岩石。天公作美,晴朗的天空一片深蓝,在和煦的阳光下,雪层将变得比较松软,这样,下滑时积雪容易在岩石上形成一层软垫,有利于高速滑行。
时间不容浪费,巴莱鲁斯匆匆地往肚子里塞了几块干粮后,立即检查所有的装备。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他沿着一条异常陡峭的雪沟,开始了惊险异常的急速下滑。由于速度太快,扑面而来的冷气流像刀割一般。然而,此刻的巴莱鲁斯根本顾不上这些,只是两眼紧张地瞪视着前方。突然,前方的斜坡猛地下削,毫无疑问,斜坡的尽头处一定是个悬崖,霎那间,他的视野全被天空包围了。
巴莱鲁斯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离悬崖只有10米远了。这时,他看清崖下的正前方,是高低不平的岩石区,假如笔直冲下去肯定会粉身碎骨,只有右边显得比较平坦,雪层也较厚。然而,不管崖壁下的情况怎么样,带着巨大的惯性从悬崖上冲下,其危险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很可能是巴莱鲁斯的最后一次滑雪。这位勇敢的险坡滑雪家,到了眼下的生死关头反而十分镇定。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就是善于在自我对抗时取胜,而不善于与别人对抗。比如他的滑雪技术,足以达到世界超一流的水平,但他从未在滑雪大赛中拿到奖杯。有时候,他在选拔测验时表现得十分出色,但到正式对抗的比赛中却一败涂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巴莱鲁斯了解到,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滑雪比赛选手,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选择别的途径。从此以后,险坡滑雪便成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项目。
四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泻下悬崖前的瞬间,巴莱鲁斯猛地将雪橇向右急转,改变了前冲的方向。大约半秒钟之后,巴莱鲁斯已如飞过了悬崖,这时,他犹如堕入到一个无穷无尽的空间,不仅没有任何恐惧,反而感到自由奔放,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表达的喜悦。他的思想和动作已合二为一,自己的身体仿佛变成了高山和天空的一部分,就像在梦境中飞翔一样。
当然这不是梦,这确确实实在飞行。当飞泻而下的身子快要着陆时,巴莱鲁斯收起了幻想的翅膀,回到了现实之中,竭力使自己保持平衡。他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到了极点,因为一旦失去平衡,落地时将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幸好,灾难没有发生,雪橇落下时,带着与积雪尖利的摩擦声,下坠力化为前冲力,使巴莱鲁斯死里逃生,继续向前滑去。
巴莱鲁斯正沿着雪沟下滑,蓦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巴莱鲁斯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知道可怕的雪崩发生了,前方的征途将充满危险。
他用力撑动雪杖,尽量加快速度,同时警惕地观察四周动静。山顶上的大雪块不停向下崩落,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埋葬在深雪中。当巴莱鲁斯穿过一条狭窄的山峡时,头顶响起了令人恐惧的雪块摩擦声。他抬头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右上方的积雪已出现一条条大裂缝,小山似的大雪块缓缓向下移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可能坠落,巴莱鲁斯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不冲出山峡危险区,必将葬身雪中。
巴莱鲁斯使出了全部生命潜力,拼命滑行,就在他刚刚离开危险区边缘时,身后传来了一连串天崩地裂的巨响,犹如一幢高楼突然倒塌,大块的积雪带着怒吼直泻而下,卷扬起漫天的雪雾。巴莱鲁斯回头一看,刚才还是好端端的一条山峡,现在已被积雪全部填满,值得庆幸的是,他先到已置身其外,仅仅被碎雪洒得满头满脸,经过几分钟的紧张之后,他终于松了口气,恐惧过去了,回想刚才那可怕的一幕,令人不寒而栗。
五
向前望去,前面的山坡比较开阔,但有不少参差不齐的岩石突起,成了笔直向前滑的障碍。巴莱鲁斯不愧是滑雪高手,只见他左旋右回,在岩石障碍中优美地进行着曲线滑行,最危险的路程已经过去,现在每绕过一块突起的岩石,每下降1米,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也就是离山脚还有200米的地方,巴莱鲁斯遇到了最后的考验。那是一段倾斜约60度的坚厚冰墙,根本无法从如此陡峭的地方下滑。巴莱鲁斯权衡再三,决定放弃毫无希望的冒险,最后,借助于绳索滑下山脚。
下午5点,巴莱鲁斯站在山脚下,久久地仰望这座庞然大物,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座看似不可能征服的大山竟被自己征服了。虽然,梦想已成为现实,但他并不兴奋得忘乎所以,因为他的脑海中又在酝酿新的计划,在考虑如何去实现下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