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着名的意大利女歌手
1,Laura Pausini
Laura Pausini,出生于意大利,被誉为意大利流行歌坛首席女声。2002年华纳唱片公司为她出了专辑《From the inside》。她是意大利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也是现时世界上最流行的拉丁女歌手,尤其是在欧洲和拉丁美洲。
2,亚历桑德拉阿莫鲁索
亚历桑德拉阿莫鲁索,Alessandra Amoroso,1986年8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莱切的加拉蒂纳(Galatina)。
2007年6月,她参加了Fiori di Pesco的比赛,凭借Amor mio这首歌一举击败其他竞争者,夺得冠军。
3,米娜
米娜,Mina,意大利国宝级传奇歌手,流行乐坛女神,原名Mina Anna Maria Mazzini,194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Busto Arsizio。
4,Anna Oxa
Anna Oxa,意大利流行女歌手,从78年17岁的Anna第一次出现在Sanremo 歌曲节比赛开始,到2001年共参加过9次Sanremo。
5,Mariangela
Mariangela是2007年在意大利一个名为Sanremo的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女歌手,《Ninna Nanna》是她的参赛歌曲。
② 请列举一些世界最着名歌唱家
安娜·莫福 (Anna Moffo,1934-),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早年在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从格莱戈里学习声乐,后又师从里契及法伐莱托等。因在意大利斯波莱托剧院和电视节目中演出《蝴蝶夫人》获得成功而相继登上皮亚琴察和斯卡拉歌剧的舞台。并去萨尔兹堡、伦敦、巴黎等地巡回演出。1957年在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以《艺术家的生涯》在的咪咪一角引起轰动。两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功地演唱了《蝴蝶夫人》、《茶花女》等剧目,为国际歌剧所赞赏。
他音质纯净清脆,线条明晰匀称,音量不大,却充盈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保罗·罗伯逊
保罗·罗伯逊 (Paul Robeson,1898-1976),美国着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早年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期间,就曾参加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一直从事戏剧演出和电影拍摄等活动。1925年在纽约哈伦剧院举行第一次黑人灵歌独唱会,大获成功。1927年,他在美国着名音乐剧《游览船》中演唱了《老人河》一曲,由此一举成名。
他通晓多种语言,能用英、法、俄、汉等二十余种语言歌唱,其音色浑厚、深沉,具有黑人歌唱家所特有的魅力。据说他在室内演唱时,其雄浑的低音能把窗户的玻璃震得隆隆作响,可见他的功力。他还写有文字着作《我站在这儿》、《黑人民族的歌曲》等。
贝克佛蕾·西尔斯
贝克佛蕾·西尔斯 (Bcverly
Sills,1929-),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真名:贝尔·西尔佛曼。十二岁开始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比尔吉特·尼尔森
比尔吉特·尼尔森 (Birgit
Nilsson,1918-),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
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彼得·施赖尔
彼得·施赖尔 (Peter
Schreier,1935-),德国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八岁入德累斯顿圣十字架教堂合唱团中唱童高音,翌年首次登上歌剧舞台,在莫扎特的《魔笛》中扮演一个男童。十六岁变声后正式从师学习声乐,1964年考入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专攻声乐、指挥。毕业后在柏林、汉堡、德累斯顿、伦敦、罗马、维也纳、萨尔兹堡、布宜诺斯艾利斯、米兰、纽约等地举行音乐会或演出歌剧。
他的嗓音柔婉优美、音乐处理细致严谨,擅长于演唱莫扎特的古典歌剧和舒伯特、舒曼、沃尔夫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同时又是出色的宗教歌曲演唱家。
恩里科·卡鲁索
恩里科·卡鲁索 (Enrico
Caruso,1873-1921),世界着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95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
他的嗓音既刚劲宏亮又柔润甜美,呼吸控制及分句法十分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唱得从容自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1909年嗓子动过手术后,于1913年重返歌坛。他是第一个录有唱片的歌唱家,拍过电影,又长于雕塑和漫画。
弗兰科·科菜里
弗兰科·科菜里(Franco Corelli
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从小具有非凡的童声嗓音,后当过制图工人。三十岁时参加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声乐比赛获奖,1952年在斯波菜托首次登台公演,以后在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1960年起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台柱。
他的嗓音通畅、宽厚、宏亮,音域广阔,激情充沛,风度潇洒,名列当代男高音前茅。胜任抒情戏剧型和戏剧型男高音角色,又擅唱那不勒斯歌曲,并灌有唱片。
何塞·卡雷拉斯
何塞·卡雷拉斯 (Jose
Carreras,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十岁在法雅的木偶剧《彼德罗先生》中饰报幕少年,二十二岁始登歌剧舞台。在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后,曾到意、西、法等国巡回演出,并先后在纽约市立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演出《茶花女》、《唐·卡洛斯》等剧目。七十年代中期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演唱者。
他的嗓音流畅抒情、清峻柔美,气息均匀、线条清晰,任何时候都不放纵声音。他是目前西方最负盛誉的男高音之一。
吉乌塞比·迪·斯岱法诺
吉乌塞比·迪·斯岱法诺 (Giuseppe di
Stefano,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西西里岛,从小喜爱歌唱,后在米兰学习声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逃往瑞士,并在瑞士作过几场“跑步式”的演出。战后回到米兰继续其声乐学业,此后不断演出。
他那温暖抒情而富于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感情,使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半期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除歌剧外,他还擅长演唱那波里歌曲。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1924-),德国女中音歌唱家。自幼学习声乐,1946年在法兰克福首次登上歌剧舞台,饰演约翰·施特劳斯所作轻歌剧《蝙蝠》中的俄罗斯王子奥洛夫斯基。以后参加过萨尔兹堡音乐节,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饰凯鲁比诺。1959年首次演唱于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69年以《阿伊达》中的阿姆柰丽丝一角登上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的舞台。
除演唱过所有西方着名歌剧中的女中音角色外,还能胜任不少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如贝多芬《费德里奥》中的女主人公、威尔第《命运之力》中的莱奥诺拉等。她的嗓音丰满圆润、富穿透力,被认为是演唱瓦格纳歌剧、马勒《大地之歌》、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的理想人选。
蕾昂泰茵·普莱斯
蕾昂泰茵·普莱斯 (Leontyne
price,1927-),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丽娜塔·苔巴尔迪
丽娜塔·苔巴尔迪 (Renata
Tebaldi,1922-),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1935-),世界着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前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罗伯特·梅里尔
罗伯特·梅里尔 (Roberto
Merill,1917-),美国男中音歌唱家。曾从其母亲及玛尔戈利斯学习声乐,起初专唱轻音乐。1945年获大都会歌剧院广播演唱比赛奖。同年在该院首次扮演《茶花女》中的阿芒,后饰演过斗牛士、瓦伦丁、费加罗、弄臣、雅果、斯卡皮亚等角色,并演唱意、法歌曲,是该院受欢迎的主要演员。
托斯卡尼尼在美国进行最后一次广播演出时,他被邀任《茶花女》和《假面舞会》中的男中音主角。后在英国、阿根廷作过成功的演出,以嗓音畅达嘹亮、感情真挚生动见称。
马里奥·兰札
马里奥·兰札 (Mario
Lanza,1921-1959),美国男高音歌唱家。原籍意大利,自幼热爱音乐。青年时以卡车司机为业,因偶然的机会,被指挥家库塞维茨基看中而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质明亮圆润,兼具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色。
1951年在卡鲁索的传记影片中担任主角后,声名大振,后经常被邀请灌制唱片和拍摄电影。
玛丽亚·卡拉斯
(Maria
Callas,1923-1977)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琼·萨瑟兰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着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着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 (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③ 意大利歌手
还是没人帮上忙。一通宵,自己找出来了。
riccardo cocciante
④ 出专辑《Ladra di vento》的意大利女歌手Giorgia是不是那个着名的美声歌唱家乔齐亚.
不是一个人啦!Giorgia,于1971年4月26日出生于罗马,是意大利着名的女歌手。她父亲Giulio Todrani非常喜欢Ray Charles的一首歌曲Georgia On My Mind,为了纪念这首不朽的名作,将女儿取名为Giorgia,与Georgia只差一个英文字母。她在1994年出道,曾经与多位名人歌手合作,包括Bryan Adams、Michael MacDonald、 Cher、Zucchero、Andrea Bocelli、Lionel Ritchie等,又与Ronan Keating合唱过一曲We've Got Tonight,更参与过Pavarotti & Friends的演出
曾出过的专辑《Stonata》
另:《Stonata》。开场曲”Parlo con te”,以弦乐与合成声效营造出迷离飘忽的美感;转换到”Libera la mente”,散射强烈电子音轨夹带丝丝异国气氛;有着佛朗明哥吉他浪漫勾勒最欢愉聆听温度的”Anime sole”,不时回绕Electro-Pop的细致颗粒辅佐;电吉他亮眼Solo引出”Poche parole”,却是包覆在纾缓灵魂味觉里头,Giorgia与意大利老将Mina共通性感演绎;同名单曲”Stonata”,完全陶醉在灵魂的曼妙乐章中;碰击出摇滚与电子激流的”Gli amanti”,体验Giorgia声音外放狂野的绝佳演出。
⑤ 关于歌剧,意大利哪个歌唱家比较着名,请提供几位.谢谢!
意大利着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着名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从马太学对位。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
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1829年的搁笔之作《威廉・退尔》,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且推进了大歌剧体裁的形成。此后近四十年不事歌剧。在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贼鹊》、《奥塞罗》、《摩西》等。
__________________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
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着名的有《玛侬·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
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富有戏剧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
意大利着名的歌剧作曲家:贝利尼
文森佐·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生于西西里加拉尼亚的音乐世家。曾在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师从辛加莱里学习作曲。作有《海盗》、《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等十一部歌剧。其中以《诺尔玛》最为着名。
他的歌剧富含浪漫主义特色,尤以旋律的清丽婉畅着称(肖邦、威尔第在旋律写作上受其影响)。除《诺尔玛》外,《梦游女》、《清教徒》亦长期受到歌剧观众的欢迎。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
威尔
《波尼法西奥伯爵奥贝托》 《王国的一天》 《纳布科》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等...
⑥ 意大利有哪些音乐家
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朱赛佩·威尔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维也纳狂欢节》、《新音乐杂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4、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5、朱赛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⑦ 推荐几个意大利着名的男女歌手,越多越具体越好~
1.安德烈·波切利:
1958年9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拉亚蒂科,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手,毕业于比萨大学。1989年,安德烈·波切利的歌唱才华被发掘,开始接受专业指导。1992年,受邀与鲁契亚诺·帕瓦罗蒂合作录制歌曲《求主怜悯歌》。
2.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又译巴佛洛堤,生于意大利摩德纳,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世界着名三大男高音之一。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正式开始唱歌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
3.提杰安若·费洛:
1980年2月21日出生,意大利拉丁流行男歌手。1997年,他参加了意大利歌曲节,但是在第一周的选拔就被淘汰了。而在1998年的比赛,他是12位入围者之一,并且被Alberto Salerno和Mara Majonchi两位制作人发现。
4.罗拉·普西妮:
出生于意大利,被誉为意大利流行歌坛首席女声。2002年华纳唱片公司为她出了专辑《From the inside》。爱情冒险的感觉、宽厚的音域和意大利风情,成为她的特色。
5.艾罗斯·拉玛佐第:
是意大利着名的国宝级男歌手,风行拉丁流行乐坛达20多年之久。他在1984年以"应许之地"(Terra promessa)在圣雷莫歌唱节新人组中得名。接着艾罗斯发行了一连串的专辑张张销售成功。他感人的自传性民歌以及摇滚曲调让他在意大利乐坛以及国际乐坛都很出名。
⑧ 有哪些意大利着名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是什么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也译为卢恰诺·帕瓦罗蒂,也有译作巴佛洛堤,1935.10.12-2007.9.6),世界着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 《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前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亡父的学生安杰罗尼和故乡鲁加的其他音乐家学习。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着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家。童年生活很穷苦,幼年时就特别爱好音乐,常被民歌和流浪艺人的表演所吸引,7岁时跟教堂里的风琴师学习音乐,后经人资助赴米兰深造。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但他并不灰心,跟歌剧作曲家拉维尼柯学习作曲和配器。1839年他写的第一部歌剧首演,反映良好。1492年他写的第二部歌剧《那不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这部歌剧也是他反对压迫和同情被奴役者的创作思想和最初表现。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意大利作曲家。1660年5月2日生于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出身音乐世家。1672年来到罗马。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演出成功。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并聘他担任女皇私人剧院的指挥。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歌剧《真诚的爱情》(1680)和《庞贝大将》(1683)。1684—1702年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创作了40多部歌剧,最着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和《十人团的垮台》(1697)。1703—1708年在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任乐长,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1707)等。1709—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圣渥诺弗列奥音乐学院院长,此后不断往来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两地。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1715)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1718)。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应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细阅读他的曲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师相比,不在一个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着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⑨ 世界上最着名的高音女歌唱家是谁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
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5.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着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着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6.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7.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真名:贝尔·西尔佛曼。十二岁开始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8.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XXXXXX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9.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有“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趣,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10.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他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⑩ 意大利着名女高音,有哪些,代表作是什么。希望详细一点!
多如牛毛啊,不知到你要抒情的,戏剧的还是花腔的就推荐一个我爱的花腔吧 加里一库契(Amelita Galli-Curci )
加利一库契原名阿梅利塔•加利,至于库奇这个姓氏实际上是她结婚后的夫姓。1882年11月18日生于米兰的加利一库契家境富裕,而且出生在米兰这样的音乐都会,每天都有大量演出可以观摩,所以加利~库奇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后来她进入米兰音乐学院深造。但是,在音乐学院期间加利一库奇的主课是钢琴、和声与作曲,她还颇有一些作曲的天赋,据说她在作曲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得到了着名作曲家玛斯卡尼的帮助指点,有时候她会大胆地找玛斯卡尼改题。加利一库奇爱唱爱跳,没有专业课的时候常常到声乐系听课,对声乐逐渐产生了兴趣,她的主课钢琴成绩非常好,1903年以钢琴第一名成绩毕业。 加利一库契没有成为二流钢琴家可谓幸事,1906年12月26日加利一库契在特朗尼首次登台,她出演《弄臣》中的吉尔达。对于初出茅庐的歌手来说选择《弄臣》这样的曲目的确是富有挑战性的,吉尔达有不少感情激动的重唱和独唱咏叹调,要在舞台上发挥,这对于新手并非易事,加利一库契与同时代的许多花腔女高音一样,音量都很小,但是高音的弹性非常好,尤其是到了}tigh c的高音区同样保持良好的质感,每个音都十分饱满。这次演出获得了成功,后来吉尔达也成了她的保留角色之一。1909年,加利一库奇得到机会在罗马的科斯坦齐剧院正式登台,演唱的角色还是吉尔达,然而,观众的层次提高了,评论家们也来听她的演唱,人们为舞台上这位年轻的花腔女高音灿烂辉煌的高音震慑,评论家们惊呼一位伟大的花腔女高音诞生了。 此后,加利一库契在意大利各地巡演,不仅演出歌剧还举办独唱音乐会,充分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声乐技术。1915年之后,加利一库契开始了在埃及、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巡回演出,这些表演为加利一库奇赢得了可贵的声望。这一时期加利一库契的嗓音处于黄金时期,虽然很纤细,但非常灵活,高音时她的会厌卷曲得很紧,就像一支长笛在演奏,这样就获得了别人所没有的辉煌效果。 1916年秋天,加利一库契束了在南美的巡回演出,本来准备回转欧洲,不料却意外地接到芝加哥抒情剧院的邀请,于是,加利一库契临时决定来到芝加哥,首次成功登上美国舞台,此后,她在抒情剧院演唱长达八年,并最终为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奠定了基础。1918年,加利一库契随抒情剧院到纽约巡回演出之际演唱了梅耶贝尔的歌剧《普洛梅尔的宽恕》,这部歌剧虽然比较冷门,但是识货的纽约观众对加利一库契的花腔高音却赞赏不已,当日观众不停地鼓掌,加利一库奇前后谢幕达61次之多。1921年,加利一库契终于得到了大都会歌剧院的邀请,她演唱了《茶花女》,这是一次凯旋般的成功,观众们为加利一库契的每一首咏叹调鼓掌喝彩,甚至为她的每一个高音喝彩。 整个20年代,加利一库契都是大都会歌剧院最红的头牌女高音,她到处开音乐会并且演出歌剧,还周游列国,30年代到过上海开独唱音乐会,不过很奇怪,加利一库契从未在英国演过歌剧。1930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举办告别演出,剧目是《塞维利亚理发师》,加利一库奇演的罗西娜俏皮、活泼,但是花腔太炫目,那首《他的声音多温柔》后半段唱得声情并茂,没人会想到这是年近五句妇人的音色。 1934年,加利一库契患甲状腺肿大人院治疗,手术非常成功,但她打算重返舞台的梦想却破灭了,此后,虽然进行艰苦的练声,本想再在芝加哥抒情剧院唱咪咪,但是 她的嗓音已经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1937年加利一库契宣布正式退休,晚年她过着隐居生活,1963年11月26日加利一库奇在加利福尼亚州拉霍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