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摄影家在哪里

意大利摄影家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19 11:37:55

A. 欧洲有什么着名的摄影家 NB的哇

罗伯特·卡帕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 他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二十世纪最着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当记者.由于他的摄影作品受到一家摄影杂志社的重视,他便被委派到战地进行采访.
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采访的还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摄影家葛尔德o达娜.他们共同奋不顾身地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达娜不幸死于坦克履带下.悲伤的卡帕,从此永远凝视关注着战场.他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他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年卡帕与《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一同约定赴延安采访,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卡帕未能成行,当时他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战地记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的新闻照片,公诸于世,后又去英国、北非、意大利进行摄影采访.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
1946年,卡帕与波兰籍的西摩和法国籍的布勒松在纽约相聚.他们组成了"梅根"摄影通讯社,在巴黎和纽约设办事机构.后来陆续加入一些其它着名摄影家,如美国的罗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后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大事,都有他们的摄影记者在场.他们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线去拍摄,为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树立了新的典范.
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的劝阻,悄悄来到越南战场.他用照相机反映了《越南的悲剧》(卡帕的最后一幅作品题名),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四十一岁.
1954年6月25日,美国各晚报都登出卡帕的死讯.第二天《每日新闻》用大标题报道"关于卡帕之死",纽约各地电视台,电台和时报也以极大篇幅刊登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个最勇敢的战地摄影家.为了纪念他,世界上曾举办十三次卡帕个人作品展览,许多有世界影响的摄影书刊都介绍过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国,英国, 法国出版过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o卡帕金质奖",用以鼓励在新闻摄影上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了"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及其它梅根社牺牲了的摄影家们。

B. 早期的摄影活动有哪些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摄影这一舶来品,也是随着外国摄影师来华拍照,而在中国传播开来。

从此,摄影进入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甚至禁卫森严的宫廷。

一、最早来华拍照的外国人

法国人于勒·埃及尔(JulesItier),是第一个把摄影带到中国来的人。1844年,他以法国海关检察官的身份,随法国贸易谈判团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黄埔条约》的谈判。

在中国期间,埃及尔用达盖尔银版摄影法拍摄了两国代表的肖像。他们是法国代表拉萼尼和两广总督耆英。耆英后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到,他曾和英、法、美、葡等国的使臣互赠“小照”。这张照片即为埃及尔所摄,此时距达盖尔摄影法公布仅五年,是最早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此外,他还在广州、澳门、香港等地拍摄了不少城市风光和街景。在广州,他拍下了码头和城市的实况,并拍摄了洋行买办潘仕成的肖像及其庭院、别墅的照片。

埃及尔于1845年6月回到法国。他在中国拍摄的部分照片,在1848~1853年的法国报刊上陆续刊用,有的还收进了1920年出版的法国摄影史。

埃及尔在中国拍摄的这批银版照片,以及他本人亲手写的文字说明,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市郊的摄影博物院,共有36幅。这些照片,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受到人们的珍视和收藏。

二、罗森随美国舰队拍摄

1854年,我国早期摄影师、美国摄影家伊·布朗的助手罗森,随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登·柏利率领的舰队,对日本进行了历时半年的采访摄影。

1854年8月7日,罗森回到香港。他以日记方式,把他随美国舰队采访拍摄的情况,在香港中文月刊《遐迩贯珍》上连载发表。

罗森在日记中写道,他在日本下田逗留了一个月,曾多次到大安寺参观拍摄。当时的日本,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甚至不及中国。人们几乎对摄影一无所知。罗森还写道,美国送给日本的礼物中有照相机一具,当地官民见到后,“人多称奇”。这些文字记载,是不可多得的早期摄影师拍摄手记。

三、比特的战地纪实摄影

费利斯·比特(FeliceBeato),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作为战地摄影记者,比特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地摄影工作。1860年,他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至今仍经常被各国采用。因此,比特被誉为“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之一”。

比特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国外的资料有这样的记载:

当欧洲士兵由于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拒绝加强通商的条约而对中国人进行残忍报复的时候,一位徒步旅行的幸运的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正好在场……

他跟随向北京进军的英法远征军,拍摄了象堡垒一般的皇城,和沿途堆积尸体的一些令人难忘的凄惨照片,担任防守任务阵亡的中国士兵,趴在一个要塞城堡上,旁边摆着他们原始的土炮和弓弩。

比特在中国只呆了一年时间,但却留下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如直接表现残酷战争现场的《失陷的大沽炮台》(1860年8月摄),报道英法联军侵华活动的《联军占领下的广州镇海楼》(1860年4月摄)《北京联军驻地》(1860年10月摄)等。

四、汤姆森镜头中的旧中国

1873年,一本名为《中国和她的人民》的摄影集,在英国出版。作者约翰·汤姆森(JohnThomson,1837~1921),出生于爱丁堡,是英国着名的“街头摄影家”。这本摄影集收录了他1862年和1869年两次来到中国,拍摄的200幅照片。

《中国和她的人民》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表现中国锦绣河山、城市风光的作品,也拍摄了人民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既有洋行买办的私人园林,也有社会最底层的生活状况。这些照片,所表现的人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辛酉政变后的恭亲王,贵族妇女,集市上待雇的贫民,吸食鸦片者,瘦弱的更夫,戴木枷的囚犯,以及剃头、修脚、拉洋片等手艺人,都成为汤姆森的拍摄对象。

影集中的照片,每幅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访问记录下来的。如《广东旧工厂场址》这幅照片,画面上洋楼与四周破烂的草屋形成了强烈对比。

拍摄街头小景,是汤姆森的特长。《广州闹市一角》和《九江街头小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前者利用占据画面时垂直线条,表现了广州市内商业区林立的店铺,各种牌匾密集交错的繁荣景象;后者则选取了街头有代表性的四种商贩,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线运用,展现出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风俗画卷。

此外,在中国期间,汤姆森还出版了《北江风光》和《闽江风光》两部摄影集,对扩大摄影在中国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清宫摄影

摄影术传入中国初期,曾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异端邪术”。因此,紫禁城内严禁摄影,摄影器材和摄影师都难以进入宫廷。直到20世纪初,情况才稍有改变。慈禧太后晚年被摄影的巧妙所吸引,借它来寻欢作乐。于是,有个叫裕勋龄的人被召进宫中,专门给慈禧太后拍照。

裕勋龄,汉军正白旗人。其父裕庚公爵早年曾任外交官,出使日本和法国。裕勋龄曾随父母弟妹一起旅居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在法国陆军学校留学时,他开始学习摄影,并拍摄过一些新闻照片。1902年末,裕勋龄带着自己的全套摄影器材,随家人回到北京。

1903年,裕勋龄进入宫廷,成为慈禧的御用摄影师。由于慈禧喜爱照相,裕勋龄受到格外的优待。因为跪着够不着照相机,慈禧特准他在照相时免跪。同时,他还是个近视,不戴眼镜就无法对光,所以慈禧又特许他戴眼镜(宫里规矩,在慈禧面前是不准戴眼镜的)。

在任宫廷摄影师期间,裕勋龄为慈禧拍摄了不少“御照”。这些照片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人全身照,其中有穿朝服的,也有穿便服的。二是宫闱生活照。三是化装娱乐照,有的在室内拍摄,有的在水上乘坐画舫拍摄,人物多少不等,场面也大小不一。慈禧的化装照,大多扮作观音,布景或屏风上钉着“普陀山观音大士”的牌子。

慈禧照相时往往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内务府的档案中,保存了一次慈禧为拍化装照传下的口谕:

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船,不要蓬。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陀,想着带韦陀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戴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竿十数根。着三顺预备,于初八要齐,呈览。

由此可见,当年慈禧照相是经过内务府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

除了裕勋龄之外,慈禧还曾诏在华的日本籍摄影师山本赞七郎,到颐和园拍摄“簪花小照”。作为拍照的酬劳,慈禧赏给山本赞七郎黄金二万两。一张照片花费二万两黄金,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记录。慈禧的奢华,由此可见一斑。

C. 10个世界着名的广告摄影师的简介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个人比较喜欢王动Wanimal,是个不错的摄影师

D. 求西方都有哪些着名的摄影家

摄影大师-Berenice Abbott
摄影大师-ANSEL·ADAMS(安塞尔·亚当斯)
摄影大师-ALVAREZ BRAVO
摄影大师-DIANE·ARBUS (黛安·阿勒丝)
摄影大师-Atget (36029 - 2004-01-09)
摄影大师-BILL·BRANDT (比尔·布兰德)
摄影大师-BRASSAÏ (布拉塞)
摄影大师-Callahan
摄影大师-Cameron
摄影大师-Cunningham
摄影大师-Doisneau
摄影大师-Eggleston
摄影大师-Evans

法国
Gilles Bensimon
Jean-Baptiste Mondino
Thierry Le Gouès
Eric Traoré
Francois Rousseau
Nicolas Hidiroglou

比利时
David Vasiljevic
Andrea Klarin
Sammy Georges
Bernard Bertrand

美国
Annie Leibovitz
Steven Meisel
Michael Thompson
David Lachapelle
Walter Chin
Michael Zepetello

意大利
Marino Parisoto Vay
Michelangelo di Battista
Ricardo Tinelli

作品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可参考相关作品赏析。http://paylessbookstore.com/book/book_detail_display2.asp?intProdID=E3091086
http://www.luocao.cn/renwen/za/200608/621.html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E. 卡帕摄影的生平


“战士之死”,卡帕名作,捕捉了一位共和军战士刚刚中弹、倒下的瞬间。摄于西班牙内战战场,1936年。
1936年到1939年,卡帕前往西班牙,用相机纪录下了内战的残酷。1936年卡帕因为拍到一位共和军士兵于科尔多瓦 (西班牙)附近遭到子弹击中仰身倒地的那一刹那而为世人所知。同时也因为其接近性和突发性而引起真实性的长期争议。不少人质疑该照片的真实性,例如士兵阵亡时握枪的姿势,以及当初发表于 VU 杂志时,另一张应为同组照片却显现另外一位不同的士兵倒身于同一地点等等不合理之处。
墨西哥手提箱不过在1939 年逃离欧洲大陆时,罗伯特·卡帕把他的手提箱遗失了。手提箱载有的就是他在西班牙内战时间拍摄的3500张底片。多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些底片已经永远消失,“战士之死”的真相一直无法证实。但在1990年代末期于墨西哥城被发现。是为墨西哥手提箱。 卡帕从巴黎逃离后抵达纽约,二战初期时在此地找工作。后来接受Collier周刊约稿前往欧洲战地采访。后来又跳槽给《生活》杂志投稿。随着战争的进行,卡帕又随军前往北非和意大利,并在1943年10月7日在那不勒斯和《生活》的通讯员Will Lang Jr.一道记录下了邮局爆炸案。


卡帕最辉煌的经历莫过于1944年6月6日“D日”参与诺曼底登陆。D日当天,他成为了唯一一位随第一批登陆部队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摄影记者。他携带2部康泰克斯2型(Contax II) 相机、50mm镜头和数卷胶片随军在奥马哈海滩抢滩。在第一次为时30分钟的战斗冲锋中,卡帕拍摄了106张底片。然而再回到伦敦的暗房冲洗时,工作人员的失误毁掉了绝大多数底片,经过一番努力,抢救出了其中的11张(右图为其中两张)。
《生活》杂志于1944年6月19日刊出了其中的10张照片,并在图中注脚“失焦slightly out of focus”,以此解释说由于卡帕当时过于激动导致了手部抖动,从而影响了拍摄,而卡帕本人对此却并不承认。战后卡帕将回忆传记以此命名。。 1947年卡帕和好友约翰·斯特恩贝克(John Steinbeck,作家)旅行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基辅、第比利斯、巴统和遍地废墟的斯大林格勒拍摄了大量图片。 回到法国后,卡帕和亨利·布列松、William Vandivert、大卫·西蒙以及乔治·罗杰建立了玛格南图片社。1951年他成为主席。
以色列建立后,卡帕前往拍摄,并给Irwin Shaw的书作提供了大量图片。 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为了拍照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而被炸身亡。当日,美国各大晚报都登出卡帕的死讯。第二天《每日新闻》用大标题报道“关于卡帕之死”,纽约各地电视台,电台和时报也以极大篇幅刊登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个最为勇敢的战地摄影家。

F. 谁能帮我找找罗伯特卡帕的资料啊

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 他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当记者.由于他的摄影作品受到一家摄影杂志社的重视,他便被委派到战地进行采访.

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采访的还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摄影家葛尔德o达娜.他们共同奋不顾身地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达娜不幸死于坦克履带下.悲伤的卡帕,从此永远凝视关注着战场.他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他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年卡帕与《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一同约定赴延安采访,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卡帕未能成行,当时他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战地记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的新闻照片,公诸于世,后又去英国、北非、意大利进行摄影采访.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

1946年,卡帕与波兰籍的西摩和法国籍的布勒松在纽约相聚.他们组成了"梅根"摄影通讯社,在巴黎和纽约设办事机构.后来陆续加入一些其它着名摄影家,如美国的罗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后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大事,都有他们的摄影记者在场.他们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线去拍摄,为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树立了新的典范.

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的劝阻,悄悄来到越南战场.他用照相机反映了《越南的悲剧》(卡帕的最后一幅作品题名),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四十一岁.

1954年6月25日,美国各晚报都登出卡帕的死讯.第二天《每日新闻》用大标题报道"关于卡帕之死",纽约各地电视台,电台和时报也以极大篇幅刊登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个最勇敢的战地摄影家.为了纪念他,世界上曾举办十三次卡帕个人作品展览,许多有世界影响的摄影书刊都介绍过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国,英国, 法国出版过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o卡帕金质奖",用以鼓励在新闻摄影上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了"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及其它梅根社牺牲了的摄影家们.

我憎恨战争

1936年,法西斯主义在许多国家相继抬头.西班牙佛朗哥发动内战.与当时许多着名人士一样,卡帕参加了人民战线的情报部. 战争是艰苦的, 一天, 卡帕正在第一线的战壕.一名战士跳出战壕,准备向敌人发起冲击, 突然,他的身体停住了,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卡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条件反射的按下了快门. 这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悲剧英雄色彩的照片.因这张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照片,卡帕扬名天下. 但卡帕憎恨战争,他决心终生将战争作为他采访的题材. 不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

1943年春卡帕来到非洲的阿尔及尔,拍摄沙漠,枪炮,死尸. 1944年6月6日他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计划. 以后他又拍摄到巴黎,柏林.一个正在用机枪设计的年轻班长,站了起来,象是要确认自己是否能成为照片的主角. 他看了卡帕一眼,无言的倒下了.鲜血从两眼之间涌了出来. 死亡与生存间就是这么简单.

二战之后,他接着拍摄战争和废墟,和废墟上的人们. 当他在印度支那拍摄的时候, 踩响了地雷. 越南,终年41岁. 卡帕的名言: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用生命赌影像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创造自己的人 “我认为战地记者比起军人来看,能获得较多的酒、较多的女人,较 好的收入以及较大的自由,然而就这场游戏而言:拥有选择立场的自由 且被准许做个不受制裁的懦夫,却能叫一个战地记者备受折磨。战地记者的赔本:生命,是操在自己手中的。他可以拥在选定的注上,也可 以在最后一分钟把它收回口袋里。

”罗伯·卡帕(Robert Capa, 1913-1954)比谁都有资格代表战地记 者发言,表白出用生命换取影像的心境和代价。他是有史以来最有名 的战地记者,他的摄影生涯就如同赌命一样,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 个战区——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北亚战争、意大利战争、诺曼第登陆战、法国解放战—…·的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去换取莱卡相机里的 一格格底片。 他从来就没有将赌注在最后一分钟从牌桌上抽回,一直 抱着不输即赢,孤注一掷的豪情与认命,等着轮盘上的珠子落停在那一 个号码上。卡帕赢得了迄今依旧无人超越的战争照片,然而却在一九 五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的一场小得不能再小的锗局里,赔上生命——误踩地雷,被炸得尸骨不存。 罗伯·卡帕这位出生入死的影像兵士,永远烙在人们的心灵上,他 的照片已成为人类和战争的象征,他一生痛恨战争,想借影像来唤醒人 们的良知,不再彼此杀戮。他的死就是为人类提出的最后谏言。看卡的照片仿佛可以听到子弹疾飞、炮弹隆隆的声响,每一帧都是人类愚 蠢行为的明证。

用生命赌影像 《我——安德烈·弗列德曼》(Andr6 Friedmann)是一篇自叙体的 散文,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卡帕老兄。弗列德曼怎么变成卡帕的经过, 倒是摄影史上绝妙透项的趣闻。 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弗列苗曼,在中学时对政治极感兴趣,曾有意加入共产党,在一次入党的秘密会面时,他将赌注在最后一分钟收 回口袋,转身走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政府当局盯哨跟踪,而家人也跟 着被盘问,弗列德曼不得不立刻偷渡出国,前往德国求学,从此永远和 故乡亲人告别,那年他才不过是十八岁而已(1931)。 弗列德曼到了柏林,半工半读,在照相馆里做师傅的助手,就这样 和摄影结了缘,三年后他到巴黎闯天下,并且制造出一位世界最着名的 莫须有摄影家——罗伯·卡帕。 满脑子鬼主意的弗列德曼和西班牙籍的女友姬达·塔罗(Gerda Talc后来成为卡帕的太太)在巴黎租了间办公室,号称是美国一位年轻 富有的影像好手——罗伯·卡帕的经纪代理公司。弗列德曼负责制造 照片,塔罗则用她长袖善舞的手段推销出去,说是由于这位“卡帕”先生 富有得不得了,不屑用照片糊口,因此每张照片非要一百五十法郎不 可,否则免谈,爱买不买悉听尊便。这个价码三倍于当时最高的行情, 然而硬是让塔罗给—一推销出去了。几个月后,市面形成了一股“卡帕 热”,欧洲重要报刊都争相索取这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大摄影家”的 照片。 另外,塔罗对美国新闻机构耍了同样手腕,号称“卡帕”是巴黎年轻 富有的影像高手,搞进了不少钞票。当然啦,这不只是走运而已,弗列 德曼高人一等的摄影动力才是成功的主因。 不过,这个骗局终于被《考察》(Vu)杂志的图片主编程克(M Lader Vogel)拆穿了。日内瓦有个国际会议发生了暴动事件,所有的记者都 被瑞士警察粗鲁地赶走,唯独弗列德曼混了进去,拍到了独家特写镜 头。说巧不巧,这一幕情景被在旁的提克看得一清二楚。三天后,那些 照片被送到通克的办公桌上,他拨了个电话给“卡帕”的经纪人,塔罗这 么回话: “卡帕先生的这批独家照片,一张要三百法郎。” 握充回答: “有关卡帕的事倒是挺鲜的,不过,请你转告那位穿着脏皮夹克,到 处乱拍照的荒唐小手弗列德曼,明天早上九点到我的办公室报到。” 就这样,安德烈·弗列德曼不得不以罗伯·卡帕正式亮相。而今天大家几乎都忘掉卡帕的本名 香槟·赌马·马格兰 卡帕现形之后更加走红,加上世界各地的战事逐渐升高,他就开始 终年在外奔波,和枪弹比快地猛按快门。一九三六年首度造访美国;一 九三八年到日本与中国大陆;一九三九年到欧洲并再赴美;一九四一到 四五年就开始专门为《生活》杂志在欧洲各战区拍照。这些作品都是连 底片都还没冲洗,就随军机空运回美,而由别人放大。卡帕往往要在数 个月甚至一年之后才会看到自己的作品,他整天在战壕里,根本无法想 象自己的名气已响遍全球。卡帕几乎变成战地记者的代名词了。除了 以战争摄影影响了无数后进之外,卡帕在摄影史上最大的建树,就是创 办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组织——马格兰(MAGNUM)。 一九四七年,卡帕把几位同好——市列松、大卫·西摩(David Seymour),乔治·罗杰(George Rodger)拉在一块儿,打算成立一个代理 公司,专门负责发行乱世影像的照片。正当他们为公司名称大费周章 时,卡帕灵机一动,取了个香按酒名——“马格兰”。“马格兰”是一种两 夸脱装的大桶香摈酒,为好友们庆祝生还的聚会上经常喝的,这一点也 正反映了卡帕的诙谐性格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卡帕直到去世为止,一直是“马格兰”的领导人物,没有他,这个团 体就不可能到今天还存在,成为世界所有报导摄影顶尖高手的云集地。 在草创时期,卡帕经常得靠赌马来周转员工和同仁的薪水,布列松就常 因自己的酬劳被卡帕挪用去当赔本,和他大吵一番。不过大家都知道 卡帕是为了整个团体的存亡而赌,也就不太在意了。 卡帕几乎没有为摄影艺术发表过什么创作观,文采甚高的他,在战 壕里仍保持写札记的习惯,不过都是一些当时的记事,和自己对人生、 命运、战争、友谊、感情等的文字,他最出名的一句摄影名言就是: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他的照片让人不觉得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显露出一段用生命才能 换取的勇气,这种大勇的精神使他的照片被任何派别的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会批评他表现得够不够精致、传达得够不够有力、裁切得够不够 紧凑、快门机会够不够恰到好处、调子够不够丰富。他最出名的照片 忡弹了,品质相当差,而另一帧《诺曼第登陆》甚至是模糊不清,焦距、 光圈、快门在他的照片里都是无用的名词,他是用生命在拍照,而不是 用机器,因此卡帕是被一般人称作“伟人”的唯一摄影家。

伟大心灵的见证 很少人讨论卡帕的作品,却很多 不用讨论,光看就够。本文也不免俗 家对他的评词,来为卡帕的人格作证谈论卡帕的人格,因为他的照片 直接引叙当代文学家、诗人、摄影 . 海明威(E.Heminyway) “卡帕,他是一位好友,一位伟大及非常勇敢的摄影家,对所有的人 来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而碰到了‘万一’都是霉运,而对卡帕更是倒 霉,他是活生生的,想着他死了的这天,又长又难过。” 史坦贝克(J.Steinbeck) “对摄影我全然不懂,关于我必须谈的卡帕,纯粹是从一个门外汉 的观.走来看,专家们得容忍我了。 对我来说,卡帕的确是摒除一切疑虑地证明了相机不必是个冷冰 冰的机器,像笔一样,用它的人有多好,它就有多好,它可以成为头脑和灵魂的展现。 卡帕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并且当他找到之后知道如何处理。举例来说:战争无法被拍摄是因为它大致来讲是种‘激情’,可是他的确在 战争当中拍到了“激情”,他能在一个孩童的脸孔上显示整个民族的优 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张伟大心灵及不胜悲焾的照片,无人能取代 他的位置,我们幸运地拥有他照片里人类的品质。” 阿拉贡(L. Aragon) “这位年轻人,充满了勇气和消耗不尽的精力,那)L有战争,那儿就 有他。他奔驰于乱世各地,就好像觉得有份使命感,要永远用他的相机去捕捉生与死的一线之隔。 在我们这个分裂血腥的年代里,人类成为不 外事件的牺牲品,他是这类故事的一个现身说法。 欧文·肖(I·Shaw) “他活着像最好的士兵一样,遵守最严厉的军法,他总是驶向枪声。 在罗伯·卡帕的时光里,枪声总是风景里永远的特征。” 史秦钦(E·SteiChen) “罗伯·卡帕了解并憎恨战争,在他生动、真实的照片中,如同哥雅 (Gova)的名画《战争的灾难》一样,渲泄出人类诚挚而强烈的真情,他 纪录了战争的恐怖和荒诞的愚蠢。”

卡帕一向以走运出名,同行的其他记者给了他一个浑号“走运·卡 帕”,在他死亡那天,他的葬身之地(Thai Binn)正是战火初熄的时刻,几 位记者一同走出战壕在外面散步,背着相机的卡帕说他要到附近走一 走,看有没有什么可拍的。不久,这些记者朋友听到自卡帕走去的方向 可预见力量所造成意 传来爆炸声,大家不由自主的这么说着: “他妈的,又让走运·卡帕抢到好镜头了。 结果是地雷格走了卡帕的生命!自此,世界又失去了一位伟人 安德烈·弗列德曼。

G. ‘意’乔.洛蒂拍摄的《周恩来》作品分析

意大利着名摄影家乔·洛蒂拍摄的《周恩来》这一形象,是对周总理形象的记录,但是又进行了艺术的构思,画面上的周总理座在沙发上沉思,作者抓住这一富于特征的姿态和表情,表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风范。整个作品是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建议您对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作品是怎样突出主体的?是怎样利用配体、前景,后景,方向,视角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是怎么样运用线条形成画面节奏,抒发感情,突出主题,表现主题的。
(3)摄影作品的光线,影调的特点在哪里?
(4)这应作品的夸张,变异在哪里?
(5)怎样将自己直接感觉到的气氛,情绪说得自然,说得真切,说得让自己和考官都信服?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具体的摄影作品,发表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审美价值观。
希望对您有帮助。

H. 国内外有那些知名的摄影机构

什么事情都有个效率,学摄影也是如此
第一要掌握摄影设备的原理
知道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对效果的影响,
光圈大,景深就短,适合照人像,背景虚化,强调人物
光圈小,景深就长,适合人物风景,整体都清晰,强调景色中的人物
快门快,适合运动场景,抓住瞬间
快门慢,适合夜景,还有比如河流的特殊效果。。
另外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比如人物照,风景照,夜景
都有各自的特点,多加练习和模仿
比如人们一般要侧面比较好,要掌握常见的姿势,还有对焦在人物的眼睛,背景亮的话,需要人物前面加反光板,。。。
风景照,要考虑风景的特色,要适当的时候和角度去表现不同的内容,一般早晚比较好,日出和日落时间段,光线很有特色,落日的余晖给人物和景色都打上了特别的色彩。。。
找个实践的书,参照练习提高比较快。

I. 意大利着名摄影师奥利沃巴尔比埃利拍摄的作品都有哪些

奥利沃•巴尔比埃利,城市环境摄影大师,定居米兰。他采用选择性对焦技术,拍摄图像只对某一点进行聚焦,其他部分则虚迷和不确定,实际的场景从而变成了模型,或变成了对自身的虚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巴尔比埃利的作品多次在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的众多国际展览上展出,欧洲、北美和中国的许多画廊和博物馆里也能见到他的作品。1996年,德国埃森的弗柯望博物馆为他举办了回顾展,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博物馆所收藏的巴尔比埃利的作品。巴尔比埃利出版过作品集《不是太远东》(罗马,2002)、《虚拟的真相》(米兰,2001)、《人工造明》和Paesaggi ibridi(米兰,1996)等。

他是一位世界上着名的高空摄影艺术家,作品在许多国际艺术节上展出。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摄影家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51谈判是什么意思 浏览:475
伊朗椰枣为什么表面有油 浏览:525
如何学习中国日报 浏览:522
国字号为什么踢不赢越南 浏览:448
广州哪里有印度红牛卖 浏览:369
越南在地球仪的什么方向 浏览:439
如何识别越南红木市场骗术 浏览:55
印尼燕屋是什么意思 浏览:720
热搜榜印度英文怎么写 浏览:228
印尼都有什么有名的岛 浏览:989
中国银行卡怎么冻 浏览:939
印尼狮航的英文是什么 浏览:195
越南语微信怎么注册 浏览:102
哪个国收到中国口罩了 浏览:843
印度人为什么叫西天 浏览:679
男人去越南为什么不想回来 浏览:536
去英国上大学要带什么东西 浏览:187
华友钴业印尼前景怎么样 浏览:299
印尼螃蟹怎么杀 浏览:151
伊朗钱叫什么意思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