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何没有最终成为印度人的宗教
佛教,作为世上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曾是印度数个王朝的国教。佛教在古印度曾经无比辉煌,是古印度的文化输出象征。但是自公元十二世纪之后,佛教突然在印度历史中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绝种呢?佛教理念与印度种姓制度不符。
1.佛教理念与印度种姓制度不符:
从古印度开始,统治者都要保持自己的主义制度,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将阶级划分的很明确,种姓制度提倡身份自出生起就被赋予,所以社会流动的情况不可能在印度发生。佛教所提倡的众生皆平等,某程度上是挑战了种姓制度的不公。在现代社会看来,平等当然是世界潮流,但是在印度看来,种姓制度更加符合自己的国家。
佛教在印度的绝迹固然是因为遭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双重打击。但归根究底,是其发展慢慢远离了群众以及佛陀的原教旨思想,变得过于超脱和变质,最终在印度近乎绝迹。印度现在青主要以自己国家的印度教为主,这也是自己国家和信仰上面本质上的区别吧。
2. 天竺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指古印度。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关于名字的由来:
天竺是唐朝时期大国,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经(即西天取经)此地为西天。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In读音才正名为印度。
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而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古代印度人对中国也有个非常形象的称谓——震旦。 震旦,又称震丹、真丹、真旦、振旦、神丹,是汉传佛教经典中,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3.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什么大多数印度人不信佛教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但是却没有在印度盛行起来,《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其中“西天”就是指古印度,然而现在的印度没有人信仰佛教,而是信仰印度教,两个宗教都是从印度兴起,但确是两个对立的宗教。
印度教和佛教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大多数都是印度教占据上风,到了19世纪,整个印度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是可见印度人并不喜欢。但是刚好相反,佛教传到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地区,却深受大家的喜爱。东汉时期,佛教进入中国,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进行修改,后传入别的国家。虽然印度是佛教的起源,但是将佛教发扬光大的是中国。
4. 印度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印度在中国古代主要被称身毒和天竺。也有音译为申毒﹑辛头﹑信度﹑身度﹑贤豆的说法。
一、身毒
身毒是华夏文明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其范围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
身毒(依照古语发音接近"sin do" 或 "shin do"),直至今日在中国南方一些方言(例如闽南语)仍保留了这种发音。这是华夏文明古代对印度地区的称呼之一。
《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意思是从东南的神度国,走数千里,才能到四川的商人集市。
二、天竺
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期大国,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经(即西天取经)此地为西天。
(4)印度人为什么叫西天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最早与古代印度的联系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达帕米尔以西的大夏,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了与像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
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
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
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
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印度作中介与大夏商人间接贸易。
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2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即贵霜)。这是由于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中国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