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国家陶瓷工艺世界领先
世界上陶瓷制造业最强的是意大利,其次是德国、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并没有成型的陶瓷工业。
中国陶瓷业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2. 谁知道关于陶艺方面知识,帮一下忙,谢谢!
一、坯料制备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按其制品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坯料和注浆法坯料。
二、制模
三、成型
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产区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四、干燥
五、施釉
施釉,德化俗称“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两种,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
六、装烧
装烧是制瓷工艺中一道很关键的工序。经过成型、上釉后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才能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现象,称之为“烧结”。这个过程称之为“装烧”。
七、装饰
德化陶瓷装饰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有印纹陶;魏晋时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时代有篾划、印花、刻花;明、清时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贴花;民国时期有古彩、新彩;以至当代的喷花和艺术釉等,制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朴实豪放的特点。
八、包装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商品,陶瓷艺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对我国的文明传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陶瓷艺术是纽带,是桥梁,世界通过辉煌的陶瓷艺术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非凡和伟大中国的陶瓷艺术曾经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英文“China”即为陶瓷之意。
今天,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仍是世界各大着名博物馆及美术馆的收藏热点,也是历届拍卖会上的宠儿,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是其他许多艺术品所无法比肩的。术既具有商品性,又具有艺术性。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产业一度归口于轻工业部管理,陶瓷品的商品性得到了强调,但是,其艺术性则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因此,加强对传统陶瓷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交流,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而对于现代陶瓷艺术作品而言,它作为当代艺术中颇为活跃的部分丰富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对现代陶瓷艺术的研究即是对当代艺术的关注。
世界陶瓷艺术分为东亚儒学和佛学类型、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类型、欧洲基督教文化类型三大部分。
以中国陶瓷为源的东亚各国,其陶瓷艺术实际是从这一主流分出的支流。朝鲜高丽时代的青瓷、李朝时代的白瓷;日本桃山时代的茶陶文化、江户时代的青花和五彩瓷器,都是在中国文化和中国陶瓷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朝鲜、日本的陶瓷艺术与中国陶瓷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自公元11 世纪中期起,以青瓷为主的宋瓷大量输入伊斯兰世界,这时的陶器造型基本是仿制中国样式,甚至与中国青瓷放在一起几乎可以乱真。中国青瓷确实对伊斯兰陶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伊斯兰陶器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完全演化成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波斯的彩绘瓷器、白釉蓝彩陶器、铜釉彩绘陶器,对后来中国五彩瓷、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此后,中国青花瓷、五彩瓷又给予伊斯兰陶器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总之,西亚、北非的伊斯兰陶器,像华丽的清真寺一样神奇,像“天方夜谈”一样神秘,还像波斯地毯一样光怪陆离。尤其是伊斯兰华丽彩陶器,可谓集伊斯兰艺术之大成。
中世纪欧洲陶瓷艺术的发展,最初是伊斯兰陶器进过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发展成风格独具的锡釉花饰器,,再越过阿尔卑斯山,在法国出现锡釉软质瓷,直到公元17 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锡釉陶以仿制中国青花瓷和五彩瓷而闻名天下。可以说中世纪欧洲艺术是在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当然,欧洲中世纪锡釉陶还伴随文艺复兴的兴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方面从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器中吸收蔓藤翻卷的艺术形式,又在现实植物中寻求更为生动的形态,还从古罗马的装饰中寻求粗犷有力的结构。因此,平面的陶器纹样由于借助明暗法而产生立体感。这无疑是希腊罗马艺术精神的复苏。其翻卷律动的纹样结构中,常常增添鸟兽等动物形态,最终形成欧洲大陆所特有的奇异风格
3. 外国古代有陶瓷吗
迄今为止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表明,陶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瓷器则是中国于东汉时代发明的,此后逐渐传向东西方。
古代陶器 陶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国江苏溧水神仙洞出土的陶片,肯尼亚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带有蓝纹的陶器碎片,以及欧洲马格德林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这些都是约1.5~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遗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由渔猎转向耕作,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制造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并且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劳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很多都有不同形式的装饰纹样或彩绘。无论是刻划的、压印的和拍印的,或是用赭色或黑色矿物原料彩绘的几何图纹、动物或人物形像,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感染力(图1 )。这类彩陶和印纹陶等,是新石器时代世界许多地区陶器发展的共同特征,它表明此时的陶器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的艺术性内容。
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中国的陶瓷业已转向以瓷器为主的发展方向,瓷窑遍及中国南北各地。但许多产瓷地区都附带生产陶器,另有一些以制造陶器闻名的城市也逐步形成。唐代发展起来的巩县三彩陶塑,极盛一时。它既保持了秦汉以来彩陶的写实传统,又创造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磁州窑系的观台窑,既烧制低温铅釉三彩陶器,也烧制纯绿釉陶器。广东佛山石湾窑与江苏宜兴窑均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两代。石湾窑以仿钧着称,以“器体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润”为其特点。宜兴紫砂陶器因明代万历年间崇尚饮茶而盛行一时,至清代成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及欧洲,后为德国的迈森瓷厂以及欧洲其他陶器厂所仿制。
日本最早的陶器是公元前 2500年绳纹时代 (JomonPeriod)的带有绳纹纹饰的黑陶,质地粗糙。稍晚,在东京弥生町(Yayoi)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质地较精,呈红色或灰色,在器型设计上有较明显的朝鲜影响。这种陶器的生产一直延续到公元 6世纪才停止。14世纪以前,日本陶器制品大部分用作礼器。14~16世纪,开始有了茶杯、茶托、盘碟、缸盆之类。到20世纪,日本瓷器生产激增,传统陶器则多半由一些小型的私人窑厂继续生产。
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在朝鲜新罗王朝(Silla dynasty,公元前57~公元935)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
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中、近东的陶器生产在 9~13世纪期间达到了最兴旺时代。初期制陶中心为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开罗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苏联的撒马尔罕。由于伊斯兰民族习惯上不用陶器作为陪葬品,所以14世纪以前的陶制品很难发现。公元 9世纪时,中国向伊斯兰教主赠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后巴格达和其他伊斯兰教区生产精细陶器。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在陶器制造方面还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原由亚述人发明的锡釉,并创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泽彩料。12世纪时,波斯已能生产出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并已掌握用低温颜料进行釉上彩绘的技术。
早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代,已在安纳托利亚制造出建筑用的色釉陶瓦。16世纪为土耳其制陶业最发达的时期。土耳其陶器的装饰取法于中国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则沿习于波斯的器型风格。17世纪初,丘塔希亚开始生产屋瓦及彩陶等陶器,并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陶业中心。这个陶器生产基地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埃及在法蒂玛王朝(909~1171)时,陶器生产最为兴旺,产品的质地虽较粗糙,但光泽彩的彩绘却较为精致。14世纪生产一种白色的陶器,并采用中国宋代的装饰模式,在坯上刻划图案花纹,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再烧成。
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即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公元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公元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而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公元前14~前13世纪),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罗马帝国时代,埃及的铅釉陶技术传入意大利,并延续生产直到锡釉陶技术传入。锡釉陶的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在意大利生产的锡釉陶称为马略利卡。文艺复兴时期,锡釉陶制造技术迅速由意大利传开,首先到达法国,然后传至德、荷、英及北欧国家。意大利锡釉陶的主要特点是,彩绘装饰起初为多色彩绘,而后当光泽彩由西班牙传入后,则多采用光泽彩,使产品呈金黄色。意大利锡釉陶造型简洁,颇适应画家才能的发挥。威尼斯于16~18世纪生产锡釉陶,产品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形成一种具有东方色彩新的风格,称之为“alla porcelana”。
在锡釉陶生产技术传入法国之前,法国在16世纪广泛使用铅釉陶。锡釉陶传入后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法王路易十四下令熔毁宫中银器,以偿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费用。此后,权贵们都转向使用陶器,从而使陶器生产出现了一个高潮。
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称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遂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而摒弃了意大利的装饰格调。
英国的陶器生产,由于地理原因,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之而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的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坚持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官僚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苏联、瑞士以及北欧国家,都在18世纪设厂生产陶器。北欧诸国的锡釉陶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传入的。
美洲陶器发展概况 在美洲,最早生产陶器的是安第斯 (Andes)山脉中部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维亚和秘鲁。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为安第斯山脉中部。在那里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制成的陶器,已采用了模制成型。在秘鲁北部 7世纪时的莫奇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头陶罐,造型与手工都很精致。
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玛雅人已能制造陶器,并在器表面饰以几何纹。公元前600~公元1000年,玛雅人已能制造出多色陶器,萨泼特克人能按照他们的神像制成骨灰瓮。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墨西哥开始制造锡釉陶。
北美洲的陶器制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纳萨齐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国西南部阿利桑纳州等处后才开始的。北美洲的许多陶制品如陶塑等,都用于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动物或昆虫的陶塑艺术品。
美国的陶器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在17世纪时传入的,并首先在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佐治亚等州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
古代瓷器 瓷器是在陶器制造工艺技术长时期、多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与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艺要求较为复杂,且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
日本的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简洁精致,很快由荷兰船商运销欧洲。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采用不对称的彩绘装饰,并留有空白部位,这种方法在18世纪对欧洲瓷器的装饰产生过较大影响。18世纪,日本白瓷出口欧洲,并在荷兰等地进行彩绘后出售。
朝鲜在10~14世纪时已能仿造中国耀州窑和越窑的青瓷,并有较高的成就。14世纪以后,朝鲜瓷器质量不及中国明、清时期的产品,质地较为粗糙,但如瓜形、梨形等器皿造型,都具有明显的朝鲜特色。
欧洲瓷器发展概况 约在8世纪末,中国的瓷器开始西传。首先到达中、近东地区,对那里的陶器生产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4世纪末,叙利亚已能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同时有许多生产厂家争相仿制。但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仿制一直没有获得成功。16世纪,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从而导致欧洲软质瓷器的出现。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萨克森里的希恩豪斯与一些化学家对中国瓷做了一些重要的试验研究工作,发现可以用长石粉取代玻璃粉作熔剂,最终成功地制出了与中国瓷相仿的硬质瓷,并开始批量生产瓷器,从而使软质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18世纪,欧洲的法、德、英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先后建成了一些瓷器厂。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法王路易十五为大股东,1770年起生产硬质瓷,1793年改为国家工厂;德国的迈森瓷厂,1715年建厂并生产硬质瓷,饰以釉上彩;英国的彻尔布瓷厂,1743年建于伦敦附近的彻尔希,并生产软质瓷,1755年在软质瓷坯料中掺入煅烧的骨灰。1800年左右,斯博德在他自己的工厂里用骨灰掺入到硬质瓷坯料中,创造了外观与坯胎质量优美的骨瓷。欧洲瓷器制造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从研究、仿制到发展的过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可观。
20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的许多陶器生产设备已从半机械化走上机械化继而达到了自动化。例如成型机械已从旋压改成了自动滚压与等静压;烧成设备已从过去的倒焰式间歇窑发展到自动控制的隧道窑或梭式窑和钟罩窑;燃料则从煤发展到天然气和电。这些改进保证了产品规格的一致和釉面质量。20世纪随着陶瓷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领域已包含用很少粘土或不用粘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材料之一。
4. 十大工艺陶瓷品牌
关于工艺陶瓷品牌,大家都很想了解。今天,我就为大家一一介绍十大工艺陶瓷品牌的情况。
工艺陶瓷品牌十大品牌品名
要想了解各大品牌,我们首先得知其名。十大工艺陶瓷品牌的名字分别是蒙拉丽莎,马可波罗,强辉,利家居,冠珠,东鹏,卓远,鹰牌,新中源,欧神诺。
关于工艺陶瓷品牌介绍
蒙拉丽莎陶瓷。蒙拉丽莎陶瓷的总部在广东的佛山,它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大型陶瓷公司。于1992年成立。该公司先后投入一亿进行科研,开发出薄瓷板和轻质无机多孔板产品。同时该公司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和扶贫等公益事业。并在29009年成立了“蒙拉丽莎艺术馆”。还在2010年的上海上成为了特许生厂商。
马可波罗陶瓷。马可波罗是国内最早走品牌化建陶的品牌,在业界有“仿古砖至尊”的美誉。个性,品味,文化气息浓郁是它的品牌特点。在2010年它与其他产品一齐强势入驻世博七馆。同时,它位列中国建陶的三甲。
强辉陶瓷。强辉陶瓷总部在广东佛山。此公司全线意大利陶瓷自动化生产线。而它的产品设计理念为自然,时尚。另外,被推选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利家居陶瓷。此品牌已成功跻身全国行业一线品牌竞争阵营。“创陶瓷品牌,铸陶瓷精品”是它的发展目标。其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冠珠陶瓷。它以创民族品牌,耀中华风采”为理念,成为2015年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同时与等高等学府开展“产学研”的活动,科技卓越。最重要的是,它践行清洁生产。
东鹏陶瓷。它“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专注制陶39年,成为中国陶瓷行业的领导者。并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国际商标。也是中国陶瓷业的低碳先锋。
卓远陶瓷。卓远创建于2003年,2015正式完成"健康晶玉,健康微晶,健康釉石,健康瓷木,健康陶瓷,健康瓷片的战略部署。被广泛采用与知名建筑。
鹰牌陶瓷。次创建于1974年,一直是其行业的领导者。自1998年开始,一直代表中国建陶行业参加意大利“伯罗尼亚陶瓷博览会”。是中国陶瓷最具影响力的企业。
新中源陶瓷。它被业内誉为“建陶航母”,打造国际建陶品牌是其目标。它获国家专利超过1000项。
欧神诺陶瓷。它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企业。在意大利瓷都也有研发中心。开发出高档玻化砖产品,同时也是业界最齐全的陶瓷配件产品。
以上就是十大工艺陶瓷品牌的简介,望大家有所收益。
5.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早在14世纪时,法国宫廷就曾招聘意大利陶工烧绿与紫色的陶砖。1512年,马略卡式陶器的制作,开始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530年前后,法国的马略卡式陶器便已流行起来,而且各地陶窑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16世纪后期,法国的陶器工艺呈露出独自的风格特征。着名的法国陶艺家伯尔拉尔·巴利希(1335年~1590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所谓“田园风味的陶器”。这种类型的陶器以浮雕式的装饰手法代替了马略卡式陶器装饰的绘画性。常见的装饰题材是鱼、贝、昆虫、螫虾、蛇和蜥蜴等,表现手法写实,却趣味奇特。巴黎卢浮宫藏的《椭圆形陶盘》是巴利希的代表作。陶盘的长达53厘米,在盘的平面上用高浮雕手法表现了蛇、蛙、昆虫和其他动植物形象,再加上黄、蓝、绿等色的透明铅釉,使整个陶盘装饰呈现着特殊的效果。
马略卡式陶器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是因为马略卡式的日常陶器用品在这里不受重视,而制陶工艺发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大量的砌壁炉或其他火炉用的陶砖。文艺复兴时期德国陶器工艺的两项重要成果是出现了带有盐釉高温烧制的炻器和通常被称作“哈夫拉式陶器”的色泽丰富的铅釉陶器。哈夫拉式陶器的主要产地是纽伦堡,这种陶器多以深蓝色器壁为主,其上饰以浮雕式的多彩人物形象。这种装饰手法曾在莱茵河流域,尤其是北方各地流行一时,出现过不少仿哈夫拉式陶器的作品。
6. 欧之陶瓷砖产地
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
"欧神诺"来自意大利语"OCEANO",意为海洋。欧神诺公司意大利着名陶瓷专家从《圣经》"诺亚方舟"动人传说中受到启迪,创造出美丽的、时尚的、奢华的欧神诺陶瓷品牌。
欧神诺公司拥有三大现代化建陶生产基地。其中两大生产基地位于中国陶都佛山,占地面积达1200亩;另一生产基地位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投资额达13亿元,占地面积达1800亩。公司装备有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全面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管理模式,以科学规范的程式化管理、创新的新品研发以及多系列产品的精益生产着称,专业生产经营各种高档建筑陶瓷制品,现有包括轻质砖、玻化砖、釉面墙地砖、亚光砖、各种墙地砖拼花腰线等各个品种的高档建筑陶瓷制品。
欧神诺秉承自主创新与追求卓越的传统,专注技术创新与材料基。
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陶艺发展情况如何
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器工艺首先是在意大利繁荣发展,并影响欧洲诸地的。当时的意大利,陶器工艺已取代了中世纪贵金属工艺的重要地位,各地陶器生产兴旺发达。
8. 佩里帕利奥家族为什么可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负盛名的陶艺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负盛名的陶艺家是乌尔比诺的佩里帕利奥家族。尼古拉·佩里帕利奥(NiccoloPellipario,1475~1545)是“故事画风格”陶器彩绘的一代宗师。其设计的装饰大多借鉴自铜版画,装饰题材偏重古典神话、历史传奇以及宗教典故。他的儿子、孙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风格。在装饰风格上,以橙黄为主色调、以文艺复兴艺术巨匠拉斐尔以及当地的乌尔比诺画派的绘画为蓝本,创作出大批线条纤细、刻画精致、色彩浓艳、构图饱满、场面壮观的奇异作品,风格华丽而富于想象力。他的儿子古依德·杜兰蒂诺所作的彩绘陶盘,中心部位装饰画面仿自拉斐尔的作品,描绘了正在沐浴的美惠三女神。画中人物体态优美,气质娴静。盘子的边饰异常繁丽,交替使用了神灵、怪兽、乐器和盾徽等纹样,极尽华丽之能事。在陶器的造型与类型上,该家族的设计借鉴了金银器的风格与手法,除装饰用挂盘外,还设计出造型各异的大型陶壶、椭圆大盘、高足酒杯、果盘与台式墨水瓶等等。其孙子弗兰切斯科·杜兰蒂诺所设计的冷酒用的大型水钵。该作品从外到内统统画上了复杂的装饰,其外表面画有海战与陆战的宏大场面,内壁装饰为了适应其盛水的性质而绘有希腊神话中的沉船故事。这件作品体现了该家族陶器设计的一贯风格:明艳照人的色调、灵活逼真的手法、生动叙事的场面、恢弘壮美的构图以及富于奇思幻想的创意,这类作品因其炫耀财富、显示地位、附庸风雅的作用而深受意大利王公贵族的喜爱,并进而影响了整个意大利乃至全欧洲的陶瓷装饰趋向。
9. 在意大利有哪些有名的艺术城市,且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
意大利的
艺术城市
佛罗伦萨
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着名的艺术中心,以美术工艺品和纺织品驰名全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都灵
古老的文化艺术城市。城区多广场,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藏和建筑古迹。有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尔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华的宫殿。沿波河左岸多公园。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
希望能帮助到你
10. 当时的意大利在陶艺方面有哪些发展
当时的意大利,陶器工艺已取代了中世纪贵金属工艺的重要地位,各地陶器生产兴彩绘鸟纹单耳陶罐旺发达。佛罗伦萨、锡耶纳(Siena)、博洛尼亚(Bologna)和卡拉拉(Carrara)等地都是制陶业盛地,这些地区生产的陶器不仅满足国内的需要,还远销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