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在伊朗最大投资项目被谁接手了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投资负责人穆-罕-默-德·莫斯塔法维表示,与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和中石油的一项天然气田开发合同中所写的各方权益分配并没有改变。
伊朗是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气储量达34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伊朗也是欧佩克中的第三大产油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特朗普政-府重启制裁,伊朗的油气出口量将面临大幅下降。不过,由于欧盟没有支持此次制裁,伊朗此次受到的影响可能不会有此前这么大。据路-透-社此前报道,欧盟理事会本月6日宣布,欧盟自8月7日起启动在欧盟境内取消美国对伊朗域外制裁效力的法律,以保护欧洲公司。此前,标志雪铁龙、戴姆勒等欧洲车企;马士基、达飞等欧洲海运公司和西门子等机械制造公司面对制裁压力也停止了在伊朗的业务。
林伯强表示,特朗普重启对伊朗制裁前就有消息称道达尔将退出伊朗,制裁是因素之一“中石油在伊朗一直有业务,如果真的接受道达尔的权益,也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也不应过多联想。”
能赚钱都要把握好。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贰’ 伊朗的自然资源
伊朗是OPEC第二大原油生产成员国,伊朗具有900亿桶探明的原油储量,占世界9%的原油储藏量,15%的天然气储量。 在所有石油出口国中,巨型工程悄然出现。据国际媒体报道,在伊朗、中东、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其他一些国家,目前数十亿美元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 就伊朗而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其巨大的油气储量,同时还有其油气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比重与其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之间的强烈反差。据估计,2001年初,伊朗可开采的石油储量达1000亿桶,同期其天然气储量达26.6万亿立方米。伊朗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左右,但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还不到5%。伊朗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国,但与世界其他天然气生产国相比,伊朗的天然气产量相对于其储量却是最少的。我们也可以从各国天然气年开采量占其已探明储量的百分比来看这个问题,北美为10.5%、西欧3.9%、前苏联1.2%, 而伊朗仅为0.2%。 伊朗新闻报2002年8月26日还登载消息,伊朗石油部长BIJAN NAMDAR-ZANGANEH为伊朗油气产业的落后现状感到遗憾:“伊朗虽然拥有世界总储量18%的天然气,而目前其天然气出口业绩竟然为零”。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伊朗政府已经开始严肃对待其油气产业的发展。伊朗新闻报引用石油部长的话说,1997-2001年间,为发展其天然气产业,伊朗已在此领域与国内外公司签订了15个“回购合同”(BUY-BACK DEAL)。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其油气部门。虽然美国对在伊朗投资的非美国公司实行间接制裁,但由于利益诱人,外国公司已经在伊朗承接了一些油气工程项目,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 目前,伊朗主要致力于开发波斯湾上的南帕尔斯特大型气田,该气田为伊朗与卡塔尔共有。2000年11月21日,伊朗新闻报报道,伊朗已与挪威斯达托尔公司(STATOIL)签定南帕尔斯气田第6、7和8期开发合同。合同金额达3.3亿美元,工期长达46个月。 像其他回购合同类似,这三期气田的部分产品将用于偿付挪威斯达托尔公司的全部资本投入。 回购合同(BUY-BACK DEAL)项下的项目,由国外石油公司提供资金、进行项目开发、工程实施、并在工期结束后将项目运营权移交给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外国公司投入的成本、银行费用和协定的回报皆以相关工程产品偿付。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伊朗开放其油气部门以来,每一个项目合同完成时,人们和媒体都对此类合同的实施对伊朗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看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伊朗波斯文报纸“HAMSHAHRI”2002年11月30日刊载文章指出,对于回购合同,在伊朗各界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度和意见。有人认为:由于现行伊朗宪法的某些限制条款的存在,目前回购合同是伊朗石油产业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最佳形式;第二种意见是基于伊朗不需要国外投资、伊朗石油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伊朗国内潜力的立场,认为此类合同违背伊朗国家利益,并会在将来给伊朗经济带来麻烦;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修改宪法的某些条款,同时允许以“产品分享”(PRODUCTION SHARING)的形式与国外公司合作(“产品分享”是目前国际工程合作普遍采用的模式)。他们认为由于回购合同的年限一般较短,通常为5至7年,对国外公司来说缺乏足够的利益激励,很难使他们以尽可能最好的方式来实施工程,而这点对工程管理质量、资源保护、伊朗人才培训和培养、成熟技术的引进都将有负面影响。 无论人们对以“回购”形式与国外公司合作的看法如何,这些合作的实施被看作是对美国对伊朗经济制裁的一种成功突破,并被认为是伊朗在国际舞台政治意义上的胜利。
‘叁’ 卡塔尔可能触发世界大战:卡塔尔为什么被断交原因真
卡塔尔断交事件原因_卡塔尔断交事件怎么回事_卡塔尔断交事件始末
事件原因
2017年6月5日,巴林国家通讯社发表声明,宣布巴林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声明中称,鉴于卡塔尔长期坚持“动摇巴林国家稳定和安全”和“干涉巴林国家内政”,同时煽动舆论激化紧张局势,支持恐怖组织,并资助与伊朗有关的武装团伙在巴林国内制造动荡,严重违反国际法和睦邻友好原则,巴林决定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事件发展
2017年6月5日,马尔代夫政府宣布与卡塔尔断交。这是继埃及、沙特、阿联酋、巴林、也门、利比亚政府之后第七个宣布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
中东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原因是这个
据也门通讯社,也门政府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且支持将卡塔尔从沙特联军中除名。这是继埃及、沙特、阿联酋、巴林政府之后第五个宣布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中东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到底是什么原因,这又会对中东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呢?
卡塔尔及其软实力外交
卡塔尔是波斯湾沿岸的一个半岛,面积约1.152万平方公里,人口154万。卡塔尔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3位,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得益于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卡塔尔的人均GDP居世界前列,2012年卡塔尔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最富有国家,人均GDP超过88000美元。
国家的富庶使卡塔尔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自伊拉克战争,特别是2011年爆发“阿拉伯之春”以来,卡塔尔在阿拉伯世界出现的一系列政治风暴中和国际外交舞台上频频出手,积极开展软实力外交。在外交斡旋过程中,卡塔尔适时向冲突各方提供经济援助。例如,卡塔尔专门成立了苏丹援助委员会和圣城委员会等对外援助机构,为调解苏丹、黎巴嫩、也门等国的冲突投入了巨资。在阿拉伯国家中,卡塔尔第一个派出战机参加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军事行动,第一个提出让也门总统萨利赫交权,第一个公开支持阿拉伯军队开进叙利亚,以制止流血冲突。
半岛电视台是卡塔尔对外传播的重要工具,是卡塔尔推行对外政策的平台。该电视台成立伊始就得到了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资助,虽然名义上是非官方性质,但实际上仍由王室成员控制。
卡塔尔与美国结盟,卡塔尔境内的美国空军基地修建于1996年,耗资1亿美元,是美军在中东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地。该空军基地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卡塔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早期成员,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另一方面,卡塔尔背后有西方国家的支持,卡塔尔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主张。卡塔尔既是海湾国家的代言人,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代言人。在西方和阿拉伯民族主义主流政治之间,卡塔尔成功地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外交缝隙。
由于过度卷入地区冲突,卡塔尔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和不满。卡塔尔在政治上持超然的立场,与各种力量进行互动,与中东的许多反对派组织建立联系,从激进派到温和派,都允许在卡塔尔存在。例如,卡塔尔认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是一支重要力量,并给予资助,甚至让哈马斯将总部迁到了卡塔尔。2013年7月埃及穆尔西政府被推翻,卡塔尔政府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的立场使卡塔尔与埃及塞西政府关系紧张。2014年初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分别宣布召回各自大使,以抗议卡塔尔干涉其内部事务,强烈要求卡塔尔不要继续支持“从事破坏其安全和稳定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卡塔尔与伊朗的良好关系招致沙特不满,沙特指责卡塔尔受伊朗指使,偏袒也门胡塞派武装。
断交事件的原因
5月20至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东进行了访问,在访问沙特期间,美国和沙特不仅签订高达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而且还签署了数十项贸易协议,涉及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美国通过对沙特的巨额军售,加强了沙特的军事实力。沙特和伊朗两大阵营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沙特和伊朗在中东一些地区形成代理人战争的局面,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美国沙特支持的力量和伊朗支持的力量针锋相对,引发中东紧张局面升级。
种种迹象表明卡塔尔想极力避免和伊朗的冲突。因为卡塔尔的担心源于卡塔尔和伊朗共享天然气田,卡塔尔的北部天然气田也就是伊朗所谓的南帕尔斯天然气田,这片油气田是世界上储量最为丰富的海上油气田之一,这块天然气田不但可以使卡塔尔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也可以使伊朗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卡塔尔担心与伊朗发生冲突会影响天然气田的收益。
不久前,由于一条所谓的“假新闻”报道,卡塔尔新闻社援引国家元首埃米尔在一场军方庆典上的讲话,表示伊朗是“不容忽视的伊斯兰强国”,并且“对伊朗怀有敌意是不智的”。立即引起一些阿拉伯国家不满,外交风波骤起。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等国宣布,自5月24日起屏蔽卡塔尔媒体,其中包括“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在这条“假新闻”报道中,埃米尔还称,卡塔尔与美国特朗普政府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卡塔尔新闻社的推特账号还援引卡塔尔外交部的话,宣布召回驻沙特、埃及、阿联酋、巴林和科威特大使。卡塔尔政府通讯办公室主任于次日辟谣说,卡塔尔新闻社网站“遭到了不明实体的黑客入侵”,“一份被归于本国埃米尔谢赫·塔米姆·本·哈马德·艾勒萨尼殿下的假声明被刊发了出来”。卡塔尔新闻社已将遭入侵后发布的不实信息删除,并转发卡塔尔外交部的官方声明,否认从沙特、埃及等国召回大使。
5月27 日,胜选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通电话时说,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和平友好的伊斯兰世界,但现在我们内部遭受分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准备谈判达成和平协定。还有传闻说,卡塔尔的官员和伊朗革命卫队司令索莱马尼会面。
沙特报纸《欧卡兹》指责卡塔尔“脱离”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队伍,站到了“敌人”的一边。以上事件造成的后果,对卡塔尔与沙特、埃及、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断交事件是当对前中东局势的一个反应
5月20至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东进行了访问,在访问沙特期间,美国和沙特不仅签订高达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而且还签署了数十项贸易协议,涉及交通和能源等领域。此外,沙特还承诺向美国一个基础设施基金注资200亿美元。特朗普通过对中东的访问达到了以下目标:(1)修复了同盟友沙特、以色列等国的友好关系;(2)通过为推动和平进程的行动,缓解了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3)拉近了同整体阿拉伯国家的关系;(4)遏制和孤立伊朗;(4)美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的谅解备忘录,美国和沙特担任了新成立的反恐怖主义洗钱中心共同主席国。美国把其领导下的60国反恐联盟,与沙特领导的34国伊斯兰反恐联盟联合了起来。
美国通过对沙特的巨额军售,加强了沙特的军事实力。中东形成了两极的地缘政治格局,一方是以沙特为首、得到美国支持、有多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参与的阵营,另一方是以伊朗为首、有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和黎巴嫩“真主党”等参与的阵营,也有俄罗斯的参与。美国通过对沙特的巨额军售,引发中东又一轮军备竞赛,沙特和伊朗两大阵营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沙特和伊朗在中东一些地区形成代理人战争的局面,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美国沙特支持的力量和伊朗支持的力量针锋相对,进行长期斗争,引发中东紧张局面升级。
特朗普近期访问沙特后,增强了沙特的实力,促使其对卡塔尔的离心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卡塔尔断交事件是对特朗普访问中东后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反应,显示了沙特和伊朗对立的局面在升级。
卡塔尔对四国断交决定表示遗憾,但是称不会采取对等措施。但如果沙特和卡塔尔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话,不排除卡塔尔加入伊朗的一边。如果这样的话,根据伊朗的要求,卡塔尔有可能会敦促美国撤出卡塔尔的军事基地。为了避免出现不利的局面,美国可能会出门调停沙特与卡塔尔的关系。
‘肆’ 伊朗革命卫队是否相当于中国武警呢
伊朗革命卫队的全称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9年。当时,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已经返回伊朗,国王的军队也宣布倒戈,伊朗政权完全转归革命者之手。但是,新政权不仅面临保皇派的反扑,而且面临同样反对国王的其他派别的挑战。
革命卫队当时只是一支维持治安的部队,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捍卫革命的胜利果实。狂热支持霍梅尼的城市无产者和边远乡镇的青年纷纷加入革命卫队,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端着从军械库抢来的冲锋枪,把巴列维王朝的军政要员投进监狱,同时日夜守卫革命政权的重要机构,成为新政权的坚强支柱。
1979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那天,德黑兰15000名妇女集会示威,反对新政权要求妇女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但被革命卫队成员对空鸣枪驱散。1980年4月,为了使全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伊斯兰化,新政权对所有大学开展“清校”运动。革命卫队一马当先,迅速包围、占领和关闭了大学,接着查封了60所研究机构。如果没有1980年~1988年的两伊战争,革命卫队也许充其量只是一支三四万人的治安部队。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把伊朗的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同时送上战场。革命卫队的人员和装备不断扩张,迅速发展成为伊朗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
当时,霍梅尼对前王朝的旧军队始终不放心,不仅对其进行人员清洗,还向其派去大量领袖代表进行改造和控制。而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在两伊战争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在国内斗争中惟命是从、雷厉风行,深得霍梅尼的信任和赞赏。1985年9月,为了扩大、加强革命卫队,霍梅尼下令建立革命卫队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从此,伊朗成了世界上为数极少同时拥有两支陆海空编制军队的国家。
装备精良,政治影响巨大伊朗革命卫队发展到今天,兵力约13万人,拥有自己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等,主要在国外活动的特别部队“圣城军”和民兵组织“巴斯基”也受其领导。与伊朗正规军相比,以捍卫革命政权、维护国内稳定为宗旨的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拥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享受着很多正规军所没有的特权。
在政治上,伊朗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在革命卫队成立之初担任过卫队司令,总统内贾德曾作为卫队军官参加过两伊战争。现政府内阁中,有5名成员曾是卫队成员。此外,伊朗议会相当数量的保守派议员在革命卫队工作过。革命卫队在国内政坛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军事方面,革命卫队可说是掌握了伊朗“最高端”和“最低端”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伊朗的战略性威慑武器——包括“流星-3”在内的弹道导弹以及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几乎全部归革命卫队所有。另一方面,革命卫队统管着庞大的民兵组织“巴斯基”,这支队伍仅装备轻武器,平时约40万人,战时估计可动员至100万人,伊朗官员曾宣称可动员1100万人。“巴斯基”成员遍布伊朗各地,深入到各行各业,被认为是发动游击战和巷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目前,革命卫队的陆军约10万人,大部分是配备轻武器的步兵,主要负责维护国内安全。革命卫队陆军编有2个装甲师、5个机械化师、10个步兵师、1个特种部队师和15~20个独立旅。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革命卫队陆军近年来越来越注重于“非传统”军事任务,积极为“不对称战争”做准备,加强游击战和巷战能力。在演习中,革命卫队曾用国产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模拟袭击美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并利用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类似伊拉克战场上所谓的“路边炸弹”)袭击装甲部队。
革命卫队的海军大约有2万人,在海湾地区拥有若干基地,有能力攻击海湾的船只和海湾南岸国家。外界对革命卫队空军了解不多,这支部队往往与正规军共享空军基地,为革命卫队的快速反应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运能力。
进军商界,缔造“商业帝国”
近年来,革命卫队在伊朗的影响力不断向经济领域渗透,特别是曾在革命卫队任职的内贾德当选总统以后,革命卫队更是大举进入商界,涉足的经济领域五花八门,俨然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早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和两伊战争期间,由于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伊朗被迫重组和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这项工作主要交由革命卫队负责,因此,革命卫队很早就涉足伊朗的国防工业。
两伊战争结束后,为了加快国家的重建,同时为了安置部分退伍的革命卫队士兵,伊朗又决定允许革命卫队成立包括民用范围的各种公司。据报道,当时第一家公司是由时任革命卫队情报局局长的里多伊少将建立的,这家公司成立后修理了数千辆被毁坏的军用汽车和一些军用设备。
目前名气最大的革命卫队公司戈尔博集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工程部队。这支部队在两伊战争中主要负责挖战壕、修碉堡。而在战后,它一跃成为一家涉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矿业、金融业、农业、设计和咨询业等领域的大公司。目前,戈尔博集团的总裁由革命卫队副司令阿贝德准将兼任。
戈尔博集团近年从政府部门获得了一大批利润丰厚的合同,其中包括将近23亿美元的南帕尔斯天然气田第15和第16期开发项目、13亿美元的波斯湾至巴基斯坦边境天然气管道项目、12亿美元的德黑兰地铁7号线项目和3.5亿美元的地铁4号线土木工程项目。
据沙特阿拉伯《中东报》称,革命卫队控制着伊朗南部60个边界通道,控制着伊朗除石油以外57%的进口和30%的出口,在境外还有560多家下属贸易公司。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东问题专家塔克伊说:“从制药、电信到石油行业,革命卫队深深卷入了伊朗的经济生活。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垄断组织。”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革命卫队还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革命卫队:约125,000人陆军:约100,000人空军:4,000~5,000人海军:约20,000人(含海军陆战队:5,000人)舰艇:巡防舰3艘、护卫舰2艘、小型艇1,500艘以上特殊作战部队:约15,000人民兵、义勇兵部队正规士兵:约9万人预备役士兵:约30万人战争时可扩充至1,100万人。(伊朗正规军规模)
总兵力:约42万人陆军:约35万人海军:约18,000人(含海军陆战队2,600人)空军:约52,000人
革命卫队的海外行动接受海外情报委员会和海外行动委员会的共同指挥,由小分队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共同落实。目前,这支部队在伊朗和苏丹进行训练,在海湾地区具有重要影响。
2005年被美国政府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
‘伍’ 伊朗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76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产能力可达421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主要油气富集区为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和波斯湾盆地,主要油气田有阿瓦士、马伦、加奇萨兰、阿加贾里、比比哈基麦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气为非伴生气,且大多未开发,特大天然气田为南帕尔斯气田,储量7.92万亿~14.15万亿立方米,北帕尔斯气田(North Pars)储量7万亿立方米。
近年来伊朗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发现。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钻探的Changuleh-2井获得日产油5000~6000桶,此外该公司在该盆地钻探的Nir Kabir-l井获得日产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陆架钻探的Tunb-2井获得日产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钻探的SPO-1井获得日产油3500桶;2004年中国石化的胜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钻探的Aran-1井获得日产油4000桶的新油田,这也是该公司进入伊朗石油市场获得的第一个新发现。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齐斯坦(Khuzestan)发现大型Ramin油田,工业储量为8.55亿桶。2006年伊朗获得一个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为世界近年来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之一,获得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87.73万立方米。
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1908年由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发现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储量达17.81亿吨,石油产量达3226万吨。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实行国有化,成立国家石油公司,由于美、英、法、荷等国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的扼杀和封锁,1952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到136万吨,伊朗政府被迫与国际财团签订协议,授权国际财团在西南部25万平方千米协议区内勘探25年,国际财团加紧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产量恢复到1643万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海上钻探,70年代勘探开发有较大进展,1974年石油产量达历史最高,为3.01亿吨。1978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以及之后的两伊战争,使伊朗的石油工业遭受重创,石油产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产量仅为6575万吨。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实施了战后重建,恢复和扩大石油生产,1990年石油产量为1.628亿吨,2000年石油产量为1.894亿吨,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2.098亿吨。
伊朗60%的石油产量来自老油田,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于使这些成熟大油田的产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在马伦和卡兰季油田实施增加采收率技术。目前伊朗石油日生产能力为380万桶,2010年增加到500万桶,2015年可达800万桶。欧佩克给伊朗的生产配额为411万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产的大油气田为40个,其中27个位于陆上,13个位于海上。主要油气田见表33-1。
图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约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为250万桶,主要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为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荷兰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为469亿美元,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陆’ 霍尔木兹甘省的自然资源
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发现巨大天然气储量
2009-06-29 中国化工信息网
伊朗国家海洋石油公司总经理穆哈默德·吉拉克奇安扎代6月22日在这里说,伊朗日前在本国南部濒临波斯湾的霍尔木兹甘省海上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储量,这个新气田的可能产量相当于南帕尔斯气田10个开发阶段的天然气总产量。
吉拉克奇安扎代对伊朗石油部官方网站SHANA记者说,这个新发现海上气田可以每天为伊朗增加10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产能,从而使得霍尔木兹甘省成为伊朗国内第2大天然气生产中心。
吉拉克奇安扎代说,伊朗国家海洋石油公司将优先开发在波斯湾地区新发现的天然气田。他补充说,所产天然气将供应国内外市场以及用来生产液化天然气。
吉拉克奇安扎代接着说,伊朗将投巨资来开发霍尔木兹甘省海上气田,有关开发合同将在今年年内开始实施。
伊朗半官方通讯社Mehr通讯社报道说,穆哈默德·吉拉克奇安扎代在谈到位于波斯湾哈尔克岛的阿布扎尔油田时说,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油田地下隐藏的石油储量比原先估计的30亿桶还要多10亿桶。
吉拉克奇安扎代说,阿布扎尔油田是伊朗在波斯湾的最大油田。他补充说,阿布扎尔油田的石油储量中有30%的储量是可采储量,但是,目前正在实施的天然气提升计划将在2010年3月前把这个比例提高到43%。
据油气杂志统计,伊朗2008年探明天然气储量估计为948万亿立方英尺,为世界第2大天然气储量拥有国,仅次于俄罗斯。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天然气储量蕴藏在非伴生气田中。
‘柒’ 中国买伊朗石油美国怎么不制裁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季莫费耶夫对媒体表示,美国不会将中国公司列入对伊制裁名单。他说:“中国将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美国将中国公司列入对伊制裁名单的任何企图,都将成为中美之间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
怀疑季莫费耶夫这番话有点挑畔离间不怀好意。认为美国不会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的想法是有些天真。中国可以拿对美国油气的进口作为牌,这也是很有力量的;中石油那是相当不怕美国制裁,美国制裁只会制裁自己不向中国卖油。当然,中国采取规避制裁的保底手段不容忽视。不要过分剌激特朗普,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闷头发大财。
有人说,“伊朗根本就看不起中国,不过是没办法了而已,一旦取消制裁,马上扑到西方怀抱。”这次特朗普给它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对于我们说,能赚钱能获利才是王道。
看多了美国的大棒外交新闻,有时候会有一种天真的想法:不仅仅是我们的外交工作做得好,还有我们愚蠢的对手太过慷慨,将权力利益拱手相让。我们现在收获的,是开国领袖留下的独立自主外交大政方针的红利。
‘捌’ 波斯湾的油气状况怎样的
一、总体状况
首先,我们不禁要问题:这样一个似乎沙漠横行,并不富饶的地区怎么会是石油的王国呢?
经过调查,原来中东/波斯湾地区盛产油气是有原因的:
第一,地形属于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三叠纪、白垩纪时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长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动物进化较快,种类多;气候适宜,冰川运动期间地质灾害集中,大量植物动物,被掩埋于地下长时间隔绝空气,性质发生变化,形成石油。
第二,中东地区在世界内,地形较其他地区低矮,形成盆地状态。中东犹如“盆底”,石油容易累积其中。
第三,地表覆盖严密,不容易泄漏挥发。
那么中东/波斯湾这片号称“石油王国”的土地油气状况究竟如何,我们通过世界权威的BP公司2008年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结果找到了答案,如表5-1和图5-3所示。
图5-7中东/波斯湾地区海洋油气田分布示意图
除了石油之外,波斯湾地区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00年末,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解决了一个有关波斯湾海上边界的长期纠纷,为发展Dorra这个有(1万亿立方英尺)丰富蕴藏量的气田(该气田横跨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水域)大开方便之门。
卡塔尔的大部分天然气资源都位于北方气田(亦北方—南帕尔斯,North Dome)。卡塔尔政府相信经济的未来要靠开发这个大气田的潜力。目前,卡塔尔有两个液化气(LNG)的出口商:卡塔尔液化气公司(Qatargas)和Ras Laffan液化气公司(Rasgas)。Dolphin工程将从卡塔尔北部的Dome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提供天然气,将来还可能向巴基斯坦供气。
另一个波斯湾主要的海上天然气工程是伊朗的南帕尔斯大气田。这个气田蕴藏天然气达到14万亿立方米和180亿桶的凝析油。南帕尔斯气田是伊朗最大的能源工程,并且已经投资了200亿美元。天然气生产在2002年初开始。南帕尔斯的天然气基本上经IGAT-3管道(造价5亿美元,其中一段由俄罗斯和当地承包商承建)和IGAT-4管道输送到北方,然后重新注入发展成熟的Aghajari油田(1974年高峰时期的日产量为100万桶,后来下降到20万桶)、Ahwaz油田和Mansouri油田来提高石油产出量。南帕尔斯的天然气也经管道和液化气的运输船出口。1997年9月29日,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还有俄罗斯的Gazprom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签下了一笔20亿美元的交易,勘探和发展南帕尔斯气田的第二、第三阶段。2000年7月,意大利ENI公司也和伊朗签订了一项38亿美元的合同,开发南帕尔斯地区的天然气。这是自1979年以来伊朗和外国公司签订的最大一笔合同。
南帕尔斯气田面积9700平方千米,其中3700平方千米位于伊朗境内,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180亿桶,天然气储量占伊朗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50%。而6000平方千米位于卡塔尔领海内,卡塔尔称之为North Dome气田,其天然气储量27万亿立方米,凝析油320亿桶。南帕尔斯气田是一个凝析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气田,全部储量折合大约3600亿桶石油,远大于总储量为1700亿桶原油的世界最大油田——加瓦尔油田。
‘玖’ 俄罗斯、伊朗强化合作,签署400亿交易,这意味着什么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价值约40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伊朗共和国通讯社报道,这是伊朗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的外国投资协议。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在网上签署仪式,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峰会。俄罗斯和伊朗的合作逐步放弃使用美元。两国的经贸额略微超过40亿美元,虽然以美元计算的数额不正确,随着在银行和金融领域发展合作,会逐步放弃使用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