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人为何极度反感被称呼为阿拉伯人
很多对地理知识并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中东地区可能只有阿拉伯人,似乎阿拉伯人和中东已经捆绑在一起。想到中东大都想到伊朗,想到伊朗大都想到中东。
但是为什么波斯人要更换他们国家的名字,如果名字一直是波斯,岂不是让更多的人清楚他们就是波斯人。可能是因为希望国家能更好的蜕变吧。
他们看来,波斯代表的过去,伊朗代表的现在未来。但是伊朗的知名度还是没有波斯高,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他们是阿拉伯人,其实不然。
‘贰’ 伊朗人为什么讨厌阿拉伯人,讨厌土耳其人
伊朗和塔吉克斯坦人明显就是欧罗巴人种,他们应该与欧洲更靠近些吧,而中间却夹着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国家,当年就是这些人的侵袭将他们与欧洲分隔开去。
‘叁’ 政教合一是一种落后制度,为何伊朗人却很支持
从世界宗教分布来看,伊斯兰教绝对是最大的宗教组织,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国家达到50多个,而且穆斯林国家还在不断扩展。可是为何只有伊朗走上了那样一条,政教合一,在外人看来十分落后的的道路呢,其实政教合一就目前在伊朗局势发展看来,是符合伊朗国民发展的。
加上伊斯兰教本身教派分化,矛盾激化,在被逊尼派穆斯林包围的情况下,作为唯一的什叶派穆斯林必须进一步凝聚力量,统一思想,这样才能够继续对抗下去。其次,为了在伊斯兰教义上进行探索,谋求反世俗化道路,坚定伊斯兰国家发展道路,政教合一的实践也是必经之路。
‘肆’ 为什么伊朗人自称雅利安人,纳粹也自称雅利安人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
伊朗人。
原因:首先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说自己是纯种的雅利安人,其实就是无稽之谈,希特勒仅仅因为德国和北欧人金发碧眼的特征,就给自己认了这个祖先。
这种行为没有根据,但是很聪明,就像曹操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代,袁世凯说自己是袁崇焕的后代,现代欧洲的匈牙利说自己是匈奴后代一样。都已经被基因实验证实失实,但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祖宗厉害。
其实德国人仅有18%的雅利安血统,甚至比不上我们20%血统的维吾尔族。而被他认为是劣等民族的东欧斯拉夫人,雅利安血统却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伊朗人也说自己是雅利安人,要是谁说“你们阿拉伯人”他们一定跟你急。甚至伊朗国名IRAN就源自ARYAN雅利安。
的确伊朗人是当今世界上最纯种的雅利安民族。印欧语系就是起源自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他们祖先们的辉煌历史的确可以用来吹。
(4)伊朗人为什么特别信赖古兰经扩展阅读:
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
这一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时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
印度历史上有关于雅利安入侵的记载。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设置的,其中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即来源于征服者:浅肤的雅利安人。
波斯历史上有名的米底人和波斯人都是雅利安人后裔。古希腊和古波斯的历史学家提到的塞西安、撒尔马希安、马萨革泰和阿兰聊人也是雅利安人直裔。
历史上,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正是由于雅利安人有一段辉煌历史,后来许多国家和民族宣称雅利安人是其祖先。
波斯人宣称是古雅利安文化的继承者。塔吉克斯坦人也是如此宣称。波斯人最忌讳别人把他们看作是阿拉伯人。其实古代的波斯人并不信伊斯兰教。
在近代,纳粹错误地将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雅利安人,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伍’ 伊朗人为什么喜欢和德国人攀亲戚
因为伊朗人和德国人一样属于所谓的雅利安人种,IRAN其实就是雅利安国家的意思。
‘陆’ 为什么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
伊朗总是一个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是因为这个与美国为敌的国家经常会出现在媒体上;陌生,是因为这个国家总体上还是比较封闭。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的成员,这实在让骄傲的伊朗人头痛不已,他们恨不得告诉每一位前往伊朗的行者:我们不是阿拉伯人!那么,为什么不是?
人种不同
伊朗,Iran,意指雅利安人的家园。在整个中东地区只有伊朗是雅利安族(Aryan),与属于闪族的阿拉伯族源迥异。西方人口中的“波斯”概念,其实远远小于伊朗。波斯一词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支部落,除此之外还有米底人和帕特人。
那伊朗人的容貌究竟长什么样?只要看看波斯波利斯上的浮雕便可一目了然。
语言不同
很多人以为伊朗的蝌蚪文是阿拉伯语,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古至今,波斯语始终是伊朗的官方语言。波斯语属印欧语系,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的英语就属印欧语系。所以,波斯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英语十分相似。
但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和犹太人说的希伯来语同属于一个语族。波斯语比阿拉伯语多四个字母,[p]就是其中之一。对伊朗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大概知道波斯波利斯,这一波斯帝国的象征就位于伊朗的法尔斯(Farsi)省,“法尔斯”其实是阿拉伯人口中的“波斯”,因为在阿拉伯的28个字母中没有p这个音,于是原本的Parsi被阿拉伯人叫成了Farsi,遗留至今。
数字不同
几乎全世界都在用阿拉伯数字12345……,伊朗人至今仍在用自己的波斯语数字,即使是酒店送行李的行李员,也从不会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你的房间号。
宗教不同
伊朗是个奇怪的国家,他如今属于伊斯兰共和国,但古老的索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却是他们文化的根。拜火教,顾名思义,他们崇拜火,随之催生出跳火节这样的传统习俗,也是伊朗人喜欢吃西瓜和石榴的原因,象征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文明不同
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统治下的伊朗盛极一时,先后征服埃及,巴比伦,小亚细亚,及爱琴海中的某些岛屿。当时的伊朗文明程度极高:政治上,国家政权机构设置和管理十分成熟,文化艺术上,《阿维斯塔》汇集了雅利安人最古老的神话传说,阿契美尼德王朝经济富足,文化饱满。随后崛起的萨珊王朝与东罗马帝国并称世界双雄。
公元7世纪,伊朗被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从此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但当时伊朗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刚刚脱离蒙昧野蛮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文明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习俗上,深深地受波斯文明影响,甚至有美国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阿拉伯帝国在各个方面完全波斯化,只保留下两件东西,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
‘柒’ 为什么有很多伊朗人移居美国后不关心伊朗却总是按照伊朗人的生活方式
习惯而已,很难改掉的。
特别是生活习惯,一旦成型,一辈子都很难改掉,不管移民到了哪里。
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的。
‘捌’ 阿拉文化就是穆斯林文化吗伊朗人也信伊斯兰教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人
阿拉,你说的是阿拉伯文化吧,阿拉伯是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但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但还不能称为伊斯兰文化,因为伊斯兰教文化是世界性的,不是一个民族的。你说的穆斯林文化,就是伊斯兰文化,穆斯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俗的说法都是以伊斯兰文化为准。
伊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但伊朗本身就不是阿拉伯人啊,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当然不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人,但他们是穆斯林,都是穆斯林。
而且伊朗一直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民族,和国家,他们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同时代的阿拉伯,要比阿拉伯先进的多,这也是伊朗和阿拉伯国家一直不和的原因。
相比呢,韩国和中国,韩国的文化大多是中国的,包括节日,语言等等,但韩国人干嘛还极力让自己摆脱中国的影响呢,还把自己首都汉城的名字改了。 为什么呢,呵呵, 伊朗不会摆脱伊斯兰文化,但绝不会和阿拉伯一样的。
‘玖’ 伊朗妇女外出时为什么要戴面纱,披黑袍
因为伊朗和阿拉伯那些中东国家大部分都是穆斯林,戴面纱是穆斯林的风俗。
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信仰伊斯兰宗教的人,就要成为“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兰经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来,眼睛看到的,仪器检测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围内。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传达经典《古兰经》的圣人。
礼拜内容
每一个礼拜动作又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或称“拜内六件天命”。“六仪”是“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等。由于教派、教法学派的不同,在礼拜的某些细节上也有差异。
礼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时受锻炼,对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纯洁、提高思想和认识境界,具有积极意义。
当时,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族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
‘拾’ 伊朗人为什么这么自信,可以说是自大了
自信有一个度、过了就是自负. 乍看起来,自信的人与自负的人都对自我高度肯定,对自己的水平充满信心。但,两者充满信心的内容并不尽相同。 自信的人,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首先,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世界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自己对很多事情孤陋寡闻,不懂、不会的事不计其数。所以,他们不会看不起任何一个“庸人”、“笨人”。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超过自己的地方。人人皆可为师,包括自己的敌人。虚心是他们的特质。 其次,世界的未知和自己的无知并不可怕。这些不但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反而更能激起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坚信,只要自己肯学习、肯钻研,多数不懂的问题可以弄懂,很多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会。失败,并不会让他们心里萌生多少挫败感。因为他们认为,不管自己有多聪明,都不如“宇宙”聪明,几次三番弄不懂、学不会是非常正常的事。为此,好学与坚不拔是他们的特质。 再次,自信的人常常能够活学活用,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富于创造力是他们的又一个特质。 因此,自信的人不是“知道主义”者,而是“能知主义”者。 自负的人,是对自己以往取得的成果和自己的聪明程度充满信心。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知道主义”者。他们深信,自己比别人聪明得多,别人什么事都不如自己门儿清、玩得转。“天下皆笨我独精”,是其惯有的心态。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无知”,相反,他们认为该知道的东西自己早早地全已知晓。为此,他们常常在心底里暗暗地蔑视这个人或公开地嘲笑那个人,因为“那个傻瓜、那个蠢货连这点都不知道!”毫无疑问,骄傲是自负者的特质。 因为一向自信满满、自以为是,一旦遇到自己“马失前蹄”的情况,自负的人会立时产生强烈的失败感,并马上找客观原因为自己的“失败”进行开脱,务求最大化地较少面子上的难堪。他最不能受的就是别人认为他“不行”、“不灵”。 概括地说,自信的人习惯向无知看、向外看、向他人看、向未来看;自负的人喜欢向已知看、向内看、向自我看、看过去看。显然,自信的人是一个开放的人,而自负的人是一个具有封闭倾向的人。 结果,我们看到,任何一个自负的人都成为不了某一专业领域中的级人物。他们充其量被自己或周围的人认定为一个聪明人,受人羡慕并招人讨厌。而一个自信的人,虽然并不总能名传青史,但即便终身默默无闻,年长后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民间的智者,受人尊重并施人欢乐。 还有一种人,介于自信者与自负者之间,似乎具有“自信”与“自负”的双重人格。这种“混合”人,其实是一个在理性上仍欠把火候的人。如果此君肯于有意识地撇去自负的成份,完全皈依于自信,则对自我,真是“善莫大焉”!(摘自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