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暗地里多次袭击各国油轮,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而且美国和其他的国家采取了联合制裁的方式。这让伊朗非常愤怒。所以他才会选择攻击很多国家的油轮这种报复性的手段。而且他多数攻击的都是和美国非常要好或者是美国盟友身份的国家的油轮,因为这样会给美国以及他的盟友提出了非常严厉的警告。因为美国的制裁使得伊朗它的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伊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美国不要做得太绝。
当然伊朗多次攻击其他国家的油轮并不会造成更猛烈的冲突。因为现在双方都在尽力保持克制,而且谁也承受不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压力。所以到最后可能会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解决。但是无法得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因为这属于地缘政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⑵ 美国首次公布伊朗违反核协议的证据是真的吗
周四,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NIKKI HALEY)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阿纳卡斯蒂亚波林联合基地(Joint Base Anacostia-Bolling)的记者发布会上公布了伊朗向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导弹攻击沙特的证据。她指出,从上个月在利雅得机场附近找到的胡塞武装发射的一枚短程弹道导弹残骸中,发现了数个技术细节可以认定该导弹为伊朗制造。该导弹缺乏稳定翼以及侧面的一系列阀门,这些是伊朗国防工业特有的设计。黑莉还指出美方其他证据还包括反坦克导弹以及无人机的残骸等。黑莉称这些证据是伊朗违反核协议的不可辩驳的证据。
沙特对美国对伊朗立场表示欢迎
14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出示证据指责伊朗向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导弹。随后,沙特方面发表声明称,该报告揭示了伊朗对地区局势“敌对的干涉行为”,其对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导弹的行为威胁沙特及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沙特欢迎美方对伊朗的立场,同时谴责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恐怖组织”提供武器的行为。
⑶ 什么是美国伊朗门事件
“伊朗门”是美国里根政府的一项丑闻事件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从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门”事件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委员会共进行了41天的听证,历时250个小时,查阅数十万份有关文件、官方证据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证,其中包括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诺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麦克法兰和退役空军少将西科德,以及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格和司法部长米斯等。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证词,委员会同意给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以有限的豁免权。
第一天作证的是西科德。这位飞将军原来拒绝作证,这回却是口若悬河,有问必答。从5月5日至7日,接连3天,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背景都说了出来。
西科德承认他和诺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银行秘密账户上的大约3000万美元。美国以3000万美元的要价向伊朗出售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美净挣1800万美元的利润。他承认这笔钱中有350万美元转交给尼加拉瓜政府军,350万美元用于向伊朗运送武器,100万美元用于其他开销,800万美元在瑞士银行账户上,另有200万美元去向不明。他说:“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国会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军出售武器期间进行的。”他还说他有时同前中央情报局长凯西讨论他的活动,经常同诺思接触。他认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义进行活动,并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麦克法兰作证。人们知道他曾经三缄其口,最后服用过量安眠药以求解脱,可谓“里根铁杆”。但他这次却出乎人们意料。他证明说:“在国会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的决定以后,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继续提供援助;诺思虽受我领导,但他与中央情报局已故局长凯西来往密切,关系非同寻常。”他还证明,支付200万美元作为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的赎金是里根亲自批准的。但里根对此一直坚持说他已“记不清了”。
7月15日,轮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证。他显得神情紧张、六神无主。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闪烁其词,并不时地猛吸烟斗。他说:“作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可以随时面见总统,向他汇报国内外的事情。”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换人质一事,他说:“凯西1985年11月曾送来一份备忘录,经我提交总统签署。”一年以后,“伊朗门”事件曝光,为了保护总统,使之免受牵连,他亲手将这一文件销毁。关于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问题,他说这是诺思出的“好主意”,但经过他批准。他相信总统也会批准这个“好主意”。不过,他深知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所以没有报告总统,以便将来曝光可让总统矢口否认。他最后强调:“我批准将款项转移给尼反政府军,是在忠实地执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证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风头的算是诺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荧屏上的画面分为两半:右边是里根总统,微笑着缓步走过白宫南草坪挥手向人们致意,然后跨上直升飞机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陆战队士兵行了个礼。画面左边是陆战队员诺思中校,坐在参议院的证人席上,倾身向前,凝神聆听提问。那狡黠的眼睛时而充满哀怨,时而又闪出凛然的光芒。
随后,里根飞走,诺思的形象支配了整个荧屏。
电视观众瞪大眼睛注视着眼前这位“爱国英雄”。
诺思说,他曾起草了5份备忘录送给波因德克斯特,要求总统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政府军。后来他又四处活动,指挥行动。5份备忘录中有4份被他销毁,剩下的一份没有留下里根总统批的字迹。
诺思接着说,早在1984年,凯西就介绍飞将军西科德来负责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后来又是凯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帐目,并将盈余款项转给了尼反政府军。凯西后来还曾交给诺思一本总账,上面记录有援助尼反政府军和其他秘密行动的资金流动情况。由于一次事故原因,凯西要诺思赶快清理文件,这本总账及一批文件被销毁了。在诺思被解职的当天,凯西又叫他销毁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凯西生前却宣称他不知道诺思在干些什么。凯西在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从何处得到资助,中央情报局毫无知情。”这与诺思的证词大相径庭。
此外,诺思还承认他1986年11月中旬参与伪造了一份“伊朗门”行动的大事记,以“帮助”国会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凯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盖真相的原因。
诺思在听证会上口口声声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准的。”这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诺思的5份备忘录统统给扣押了,并以这种方式让诺思自由活动?
听证会上,诺思绘声绘色和掷地有声的证词,特别是他的“坦率”态度赢得了5000万美国电视观众的心。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了他的“真诚”,他成了“爱国者”,成了集美国人的全部价值观(责任、荣誉、国家)于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证者不一而列。
调查委员会领导人在听证会结束时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伊朗门”事件是个“充满欺骗、口是心非和漠视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丧的事件”。
美国人对听证会的评价则是一出前紧后松、有头无尾的电视“连续剧”。“伊朗门”事件的两位主角诺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经把主要责任承担下来,使白宫如释重负。一些配角虽然也从不同角度补充和验证了若干细节,但都没有透露出任何带有爆炸性的内幕。“连续剧”是在没有达到高潮的气氛下收场的,在观众脑海中存在的若干悬念,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这也许将永远是一个谜。
⑷ 以色列是美国杀害苏莱曼尼的同谋,伊朗究竟有何证据这么认为
伊朗根本就没有证据证明以色列有参与美国杀害苏莱曼尼行动,无非就是伊朗找一个借口,想要收拾以色列而已。毕竟要动美国,伊朗是没有这个能力,但是要动以色列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伊朗才这样说,就是想要气发泄在以色列上。
02、以色列比窦娥还要冤
伊朗把目光放在以色列上,想用这个借口对以色列用兵,以色列就不干了,以色列直接就怼回去伊朗说:“苏莱曼尼将军的事情都是美国干的,不要找错人报仇了。”以色列这样回话,也是证明了以色列特无语伊朗的做派。收拾不了美国,就想找借口收拾以色列,但是以色列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只要伊朗敢乱来,以色列也是敢对伊朗动武器的。
加上以色列军事势力虽然比不上伊朗,但是他背后有美国,不怕伊朗。
⑸ 彭佩奥说伊朗海域两艘油轮被袭击,百分百是伊朗干的,这个说法可信吗
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伊朗完全是有目的来袭击油轮。一方面伊朗越来越对美国的袭击不满意,另一方面美国对于伊朗的袭击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来反对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油轮的袭击对于伊朗来说是很有可能的。
如今已经有了很多的证据表明油轮的袭击就是因为伊朗的袭击。此次的袭击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沙特的油田遭遇了袭击,如果油轮遭遇袭击的话,国际的油价也会因此涨价,获益的肯定是伊朗。
⑹ 以色列伊朗再起风云。伊朗重要核武器专家在坐车时,遭遇突然袭击怎么样了
伊朗以色列这两个国家可谓是怨气太深,早在今年一月份美国就和以色列联手击杀了伊朗的一名高级将领苏莱曼尼。过后几日伊朗就派飞机击杀了美军在海外的军事基地,还导致10多名美国大兵的身亡。
就目前来看依然不清楚这次袭击是否会危及与新一届美国政府就核协议进行谈判的前景。
纵观这几年,伊朗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科学家遭遇暗杀事件了,伊朗应该整顿一下自己的情报机构和安全部门了,每次伊朗的最新消息都能被别人提前知晓,并且根据信息对伊朗实施一系列计划。
在核科学家遭遇偷袭身亡后,伊朗政府也发文称加强了对伊朗科学家的保护,会让科学家的周围又蒙上一层神秘和安全的盾牌。
但根据发生过的事件来看,科学家们终究还是不够安全。
⑺ 伊朗承认击落客机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们要击落乌克兰客机
直接的原因是伊朗的防空雷达或者军队高层判断失误,错误的把民航客机认作导弹进行了拦截。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炸死了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马尼。那么伊朗为什么会这么神经紧张,误把民航飞机当作导弹呢?因为他们在击落飞机之前用导弹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然后在准备迎接美国反击时,高度戒备状态下一紧张把飞机当作导弹了,确实是非常严重的事故。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自己的领导人被敌国刺杀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大失颜面,令人激愤,但是伊朗的在面对美国采取的种种应对措施,又显得那么的尴尬无力。伊朗方面内部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也被这些事件放大,为外界知晓。所以说,伊朗内部的虚弱和混乱,才是导致这些闹剧的根本原因,也才会被美国如此的欺负。
⑻ 伊朗首席核科学家遭暗杀身亡引发关注,该国对此事有何说明
伊朗首席核科学家遭暗杀身亡这件事,已经激起了伊朗民众的怒火。为了平息伊朗民众心中的不平,伊朗的领导人也是表明,伊朗对于这件事不会善罢甘休。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伊朗已经遭受了严厉的经济制裁,现在伊朗的日子其实并不会过。现在这个阶段,伊朗还是明白自己的实际处境的。其实,伊朗也明白,最近以色列就是希望可以激怒,从而把战火再次降临伊朗的大地上。
在这样的敏感时期,伊朗对于这样的挑衅,只能控制自己的怒火,并不能有什么大的报复行为。毕竟,伊朗挑起事端以后,最终受伤的还是伊朗人民。
各位,对于伊朗首席核科学家遭暗杀身亡这件事可能产生的后果,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⑼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凭什么说,很明显是伊朗袭击了沙特
因为伊朗完全有理由袭击沙特油田。沙特油田被袭击导致沙滩油田的石油减产,这其中最大的受益方将会是伊朗,伊朗,可以出更多的是由增加更多的外汇收入。所以美国认定是伊朗袭击了沙特的油田,而沙特也是这样认为的。
沙特油田遭遇袭击导致沙特的石油产量下降,这有可能导致全球的石油危机。这一次伊朗是完全有理由星期一沙特油田的沙特油田的袭击使得石油产量减少,这就可以促进伊朗石油的出口。但是伊朗政府并没有承认。
⑽ 伊朗的油轮在沙特的海域爆炸起火,这难道是恐怖袭击吗
如果这艘油轮不是伊朗的,或许不是恐怖袭击,但是这艘油轮是伊朗的,伊朗油轮频繁出事,让人不得不怀疑是恐怖袭击。而且根据现场来看,确实是有恐怖袭击的嫌疑。
原油交易者似乎低估了中东的风险溢价,现如今伊朗和油轮事件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其实也有可能是海上作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大家都在相互推卸责任,这就是中东这个“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缘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