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中国人最讨厌的国家不是日本而是印尼
印尼大屠杀听过没。去网上查查。发生在80年代。而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二战了。而且日本投降后也知错,跟中国亲近了。而印尼发生年代近
❷ 中国如圆明园之类的耻辱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❸ 说外国人是“洋人”是不是一种歧视 “洋人”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洋人,顾名思义是从海洋而来的人,主要指欧洲美国等西方人。中国是一个以大陆为主的国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过程中外国人基本上从大洋乘船而来。故称洋人。
恩怨综述
航海术发展之前,中国四境较为平静,并无洋人之说。直到十四世纪以后,随着航海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故此开始产生文化交流,碰撞,随即产生出恩怨及摩擦。
东洋恩怨
东洋人是较早与中国开始交往的洋人,传闻 东洋人即是秦王朝时被 秦始皇差遣寻求长生不老仙丹的500对 童男童女的后裔。唐朝时东洋人多次派遣“ 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明,直至今日,日本还保留下来许多中国唐代的遗风,包括服装、茶文化、书法绘画、文字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航海的发展,中国东海出现了 倭寇的踪迹,不断骚扰劫掠沿海地区和人民。
直至 清王朝末期的 中日甲午海战开始,以致后来的 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在情感上受到了极深的创伤。
自二战以后,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不断友好交流,但仍有一部分 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在影响两国人民的感情。
南洋恩怨
与南洋人最早的交往,是在明朝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 宣德八年(1433年), 郑和下西洋时期,郑和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清王朝以后许多中国劳工闯荡南洋,并在南洋扎下根基,如今南洋地区有许多华裔居住。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华裔的刻苦耐劳,在南洋创出一番事业,导致南洋本土人民的不满,多次发生反华排华事件。1998年的反华大屠杀(印尼屠华事件),时至今日还让国人记忆犹新。
西洋恩怨
西洋人最早是通过 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曾与中国建立友好的贸易往来,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产生过多的矛盾冲突。 马可波罗游记使西方人极度向往中国。
随着欧美国家的基督信仰的建立,以及 航海术的大发展,欧美国家从一个落后的状况,后来居上,反超越中国的袭搏颂文化科技,成为列强。面对 清王朝的 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国家不断派遣宣教士来华建立友好关系,并担任拍郑清王朝官吏,宣扬基督信仰,并带来先进的科技。今天的农历制度,早期的精确天文、计时技术等等方面都是从西洋人手中获得。更有“ 洋务运动”使清王朝中兴,却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海战的失利,一方面看到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更清楚地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和观念的错拗。
另一方面,面对 清王朝的拒绝和不接纳和不开放,西方列强出于膨胀的占有欲,最终走上了以武力侵略的手段砸开了中国的国门。与 东洋人一起掠夺屠杀中国银氏人民,造成中国人民极深的民族伤害,这种伤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精神层面极大地打击了中国人惯有的大国主义思想,不得不使中国人低下头来反思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落后和无知。
在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洋人的援助,帮助中国人打垮了东洋人的侵略,使中国人脱离殖民的统治。此后,因为制度观念的不同而扶持国民军,却以蒋介石政府的失败与毛泽东政府结下仇怨。直至在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多次深化,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❹ 为什么东南亚是最大华人华侨聚集地
是历史方面的原因,中国国内在19世纪中期之后,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破产的农民,或者是天灾或是人祸、战争、饥荒等等的原因,他们在国内无法谋生,那么他们就向外迁移。最近的一个地方就是东南亚,也就是当时大多数人所称的南洋。
目前的东南亚华人除移民的以外都是二代或三代华人了,绝大多数哦已经与当地人融合了,但他们仍然认同自己的华人身份。东南亚华人是海外华人经济上最成功的一群,比如在马来西亚,70%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4)为什么印尼屠华事件扩展阅读:
华人融入当地并不容易尽管他们经济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却一直被仇视因为当地有着排华传统。
华人迁居印尼之初就是为了经商贸易,经济实力明显优于当地人。当地人生活日渐贫困,仇富心态下,排华情绪一触即发。因此印尼当局一有机会,甚至制造机会掀起排华事件。
挑拨当地人排华,已经成为印尼当局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惯用手段。 在法制上,印尼政府对华人设立了一些歧视性的法律法规。
1945年的印尼宪法就明确规定,印尼总统必须由原住民担任,这具有浓重的种族歧视意味。 1967年印尼政府相继颁布了一些专门针对印尼华人的法律法规,比如禁止华裔使用华语,限制华裔宗教和文化习俗、更改华裔的族群称呼等等,总共有14项之多。
但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几条是:禁止使用华语并禁止出版华语报纸书刊,禁止华人成立公开的社会政治团体。这直接导致华人参与印尼政治生活的道路被堵死。
一旦发生社会动荡,政治上无权的华人便遭遇灭顶之灾。这便是9·30印尼屠华事件的原因之一。
(4)为什么印尼屠华事件扩展阅读来源:网络-9·30印尼屠华事件
❺ 为什么各大网站以及论坛都一致回避印尼屠华事件这是不争的事实啊
有好几个网络知道的发问我都回答,可是答案都被拿掉。
最后一次回答,有关被残暴奸杀的妇女的视频及图片都是其他族人的,不是华人。当时印尼华人社会有被破坏,不过没有那么残暴的事发生。
❻ 98印尼中国有没有去接人
有。
九八年印尼排华屠杀,中国是安排了撤侨的。
印尼全称厅慧团印度尼西亚共和碧盯国,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扮橘等国家相接。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全国共有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
❼ 在印尼搞工程注意什么
印尼人工吵升旅作效率低,要有心理升凳准备。而且骗子多,防范心理要强
还有就是印尼人都喜欢得寸进尺,对工人不笑唤可以太好。
❽ 2010年10月29日的印尼海啸,咱们中国还会像04年那样捐款么
中国要是再去捐款那绝对就是缺心眼,是某些领导缺心眼,拿着自己的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有那么多钱搞中国建设好不好,虽然国际影响力具有很大的效用,但是在国际竞争中,捐款多少就能显示自己国家能力强弱或者大度与否吗?我看未必。真有能耐,搞好国内的经济建设,等自己国家强大了,还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人家美国人有钱吧,有没有对外捐那么多款来显示自己的,人家有的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哪个国家墨迹就揍哪个国家,这才叫真正的影响力。
想想印尼的无耻嘴脸吧,忘恩负义,屠杀华人,所以呼吁民众抗议!
❾ 今年十月份去印尼旅行安全吗
安全 印尼是很安全的国度,以前的什么屠华事件什么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印尼主要发展旅游业,相关事宜请咨询 我国驻印尼大使馆,一切问题全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