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瑜伽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们为求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静心生活的过程中,古代印度高僧在大自然中发现动物及植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自愈及自治能力也非常强,于是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及植物后,创立了八万多个瑜伽姿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瑜伽动作逐渐演变与精简,到现今留存下来的只有几百个了。
瑜伽是古印度人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是古代印度体育文化的部分,也是古代印度的代表或象征。瑜伽本义包含着”维持均衡就是生命和自然的本源,在生活中追求均衡就会感到幸福"的道理,这也正是瑜伽精神的所在。瑜伽一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是一个发音,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不只是印度人,西方国家也非常认可尊者,2006年7月,当斯瓦米·兰德福抵达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邀请他参加茶会,听他讲解瑜伽呼吸养生法如何帮助所有人保持健康。最近,斯瓦米·兰德福还获英国政府颁发的瑜伽大师奖。据说,斯瓦米·兰德福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追随者。
看完上面瑜伽传承任务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发现没有一个女人,全部都是男人;因为瑜伽发源于印度,很多体式都是为男人的身体设计的,刚开始只有男人练习瑜伽,而且只有印度贵族男士才可以练习,密不外传的;后来就像佛教文化一样被广泛流传和推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瑜伽的好处,女性也加入进来;发展到现今,因为男士每天忙于生活奔波,练习的男性很少,被人误认为瑜伽是女性的专属健身运动。
⑵ 中国蒸饺走红印度,什么样的心态促使印议员诬称蒸饺有害还易成瘾
针对中国食物被印度议员诬陷为有毒的东西,这个我真的是没有想到的,因为印度经常会黑中国的很多东西,但是我从印度的一些网友言论上看,其实他们对中国的食物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这次他们连中国的食物都开始进行诬陷了,说明他们对中国的嫉妒心理已经更加上升到了一个极限。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通过我几年来观察印度国内言论的一些消息来看,印度的很多民众、一些官员甚至是媒体都特别喜欢攀比中国,把中国当成是他们的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永远的宿敌啊!这个原因可能是1962年印度败给中国之后产生的。印度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篇幅是特别多的,相比来说中国对印度的报道则比较少,中国媒体往往更加侧重于报道美国和日本。
⑶ 玄奘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
玄奘西天取经经过了110个国家。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
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3)印度小肚鸡肠怎么样扩展阅读: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
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
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
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
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玄奘经过以下地方:
1、玉门关
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
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
2、高昌国
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当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高昌历史文献,有《新唐书·高昌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
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3、屈支
屈支,又作龟兹、鸠兹、屈茨、归兹、丘兹、屈兹、苦先、曲先、苦叉等等,乃是古代龟兹语kutsi,梵文Kuci之音译,今称库车。
其国境相当于今新疆库车县周近地区。汉通西域以后,龟兹归属西域都护府。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龟兹和于阗、疏勒、焉耆(或碎叶)一起成为唐在西域的“安西四镇”。
龟兹位于“丝绸之路”的天山南麓分支上,地处要冲,是为印欧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处。
4、碎叶城
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位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
也是丝路上一重要城镇。它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曾经多次修筑城墙,唐代碎叶城就是仿长安城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