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为什么不信佛教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的一个王子在菩提树下得到神的旨意,创立了一个宗教,这个王子呢,就是佛陀释迦牟尼,这个宗教呢,就是佛教,它教导人们,这辈子苦行清修,百年之后就能到西方的极乐世界。
打这之后佛教在印度落地生根,不断向周边的国家传播,到了中国的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原,今天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佛教刚进中国的时候开始修建的。
说回印度,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往外传播。往南走的通过海路传播,传到了现在的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这些地方。
往北走的又分为两个支系:一个经过西域,从新疆传到中国,也这是汉传佛教,后来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另外一支就扎根在我国的西藏和内蒙。也就是藏传佛教。
这俩怎么区分呢,庙里的念经的,汉传佛教被叫做和尚,穿黄色或者灰色袈裟。藏传佛教叫做喇嘛,一般穿红色袈裟,而且会露出一个肩膀。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佛教是最熟悉的宗教。大多数人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念诵《金刚经》或者《般若心经》,烧香念经求佛,似乎人一老就皈依佛门。
在中国历史上,南朝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称“三宝奴”,四次进庙里当和尚,让国家出钱把他赎回来。还亲自讲经说法。有句诗说得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总而言之,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比如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少林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佛教为什么在印度发展不起来,在中国却如鱼得水,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宋朝后期,印度的佛教神秘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明给大家科普一下,古印度的地盘和今天印度的地盘差别还挺大,释迦牟尼的老家是在古印度不假,但是那个地方,现在是尼泊尔的。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现在是巴基斯坦的地盘。
佛教的衰落首先是内部因素,在释迦牟尼去世一百年之后,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被叫做“根本分裂”。名实相副,这次分裂确实挺根本的,从此佛教分成了两大派别。
据说当时,东印度的比丘违犯了戒律,向人收取钱财。当时,西印度的长老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举行了七百比丘参加的佛教集会批斗东印度的比丘,断人财路的事,人家肯定不干啊,打这之后,支持东印度比丘的僧侣组成大众部,支持长老的人组成了上座部。
之后,在根本分裂的基础上,佛教又发生更多小的分裂,史称“枝末分裂”,佛教被越分越细,据史料记载,部派佛教共分出十八部。教派内部四分五裂,内讧不断,这种不团结的组织怎么可能办好大事儿呢?
除了内部不团结,印度的很多制度也是不适合佛教传播的。
印度自打吠陀时代开始,就产生了种姓制度。好比中国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印度也是四个等级,第一级是神职人员,第二级是官员武士,第三级是平民,第四级是奴隶。不同等级不能通婚,不能共同用餐,实际上就是把印度人分成四个隔离的版块。
直到现在,印度还深受种姓制度的毒害,更别说佛教盛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就不能人分四级啊。但是种姓制度可是印度贵族的命根子啊,要众生平等,门都没有。喊了这么多年平等,顶多也就是在佛教徒之间能意思一下,实际上根本没法实现。
除了种姓制度,佛教还有两个竞争对手,印度土生土长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佛教起源的地方并不是印度,而是现在的尼泊尔。对印度来说,佛陀也算是外来宗教把。
婆罗门教是印度人自古就有的正统宗教,佛教兴起之前,它已在印度大地上流行了数百年,早已根深蒂固了,佛教在于婆罗门教的竞争中很难撼动它的正统地位。
佛教在兴起之初除了不杀生、非暴力和众生平等之外,自身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内容: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信众而形成的大乘佛教,搬出了很多神仙鬼怪来当偶像,结果与婆罗门教渐趋雷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终被婆罗门教融合了。
佛教是作为批判婆罗门教的“异端”出现的,可是婆罗门教极善兼收并蓄,极其灵活宽容,它接受挑战,吸收了不杀生、非暴力的观点,放弃了繁琐的宗教仪式。缺点一改,面目全新,自然受到人民的喜爱。而婆罗门阶层在印度固若磐石,也不是佛教所能推翻的,就是后来靠武力传入印度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也不能将其消灭。
佛教在印度不断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它内部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佛教的发展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变化,慢慢地发展到最后,就产生了我们常常讲的密教——比较强调秘密的,神秘的。
这样一来,它自身原来所具有的特色,慢慢开始在消退。再加上当时印度还受到其他宗教的冲击,比如说,现在印度的锡克教,也就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面的宗教的冲击。所以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
因为是这样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异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
最后外部势力的入侵也是佛教消失的一个原因。从公元10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游牧民入侵印度。他们憎恨偶像崇拜,所到之处,必将原有的佛寺焚毁,焚烧经籍法器,抢夺财物,活下来的僧侣纷纷逃亡。
到了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印度成立了王朝,大量的佛教徒被杀害,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在佛教寺庙被毁坏后,佛教徒失去了立足之地。
历史总是爱跟人开玩笑,许多时候被认为理所应当发生的事情最后却拥有出其不意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佛教最后在印度失去了立脚之地,最终漂泊到了异乡,墙里开花墙外香;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B.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仰佛教,还把佛教当成死敌
佛教是从古印度就开始兴起的古老宗教。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唐代时期开始兴盛。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佛教的教徒,但是作为印度作为古印度文明的继承人,为什么现在的印度国民都不信奉佛教了呢?
印度人把佛教当成死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佛教违背了种姓制度的原则。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这对低种姓的人来说,是好事。但是这触及高种姓的利益,所以佛教的发展,注定会被压制。
如果印度佛教能够兴起,印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住在贫民窟里面了吧。对此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的,记得提问,我看到第一时间去回答
谢谢大家捧场
C. 现在印度人怎么评佛教
印度教是个多神教,其中的第三大神,也就是佛祖。
佛祖原本是印度人,但印度人却不信佛教,而信印度教。
印度教把佛祖,排列第三,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耶稣原本是犹太人,但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不信基督教。
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冒充上帝的骗子。
一点面子都不给。
孔子原本是中国人,他的儒家精神,是中国的千年传统。
但现在的中国人,不信儒家,而信仰马哲教。
马哲教认为:孔子是个大教育家。
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马克思原本是德国人,他的唯物辩证法,曾经传播了半个地球。
但德国人,根本不信马克思,而信仰基督教。
德国人认为:马克思的无神论,否定了基督教的一神论,是错误的。
一点面子都不给。
D. 佛教生于印度,印度人却不信佛教,这到底是为什么
1.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现在印度人普遍不信奉佛教。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
2. 古印度时期,佛教曾是主流宗教之一,但随着印度教的兴起,佛教在印度逐渐式微。印度教与佛教有相似之处,但印度教中的主要神祇毗湿奴与佛教的关联使得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斥。
3. 印度历史上的分裂和孤立状态也是佛教未能在印度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印度教更加强调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教义,使得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受到限制。
4. 尽管佛教在印度本土未能普及,但它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入中国文化,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5. 目前,印度的人口中,信仰佛教的比例非常低,远低于中国、泰国和日本等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和宗教排斥的原因。
6.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被认为是尼泊尔人,而非印度人。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了佛教在印度未能得到广泛接受的原因。
7. 尽管佛教在印度的普及程度不高,但它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信众。
E.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啥印度人不但不信仰佛教,还把佛教当成死敌
众所周知的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并且在《西游记》中唐僧前往西天求取得真经就是指的去往古印度取经。但是印度人去信仰的是印度教,并不是佛教,虽然两个宗教都是起源于古代的印度,但是却是属于势均力敌的对头。
所以我们到现在都会看到印度教和佛教一直都是在进行斗争的,并且在大部分的时间的印度教都处于有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而我们看到佛教虽然产生于印度的宗教,并且不受本地人的待见,但是他传播到中国以及东南亚之后,却非常令这些地方的人所信服于他。
F. 佛教在印度为什么没有那么兴盛
印度人不信佛教,而是主要信印度教,这是因为佛教已经被印度教二级化了。因为佛教被异化后称为印度教的一部分,佛就是神的化身。印度被异教入侵,后又分裂。现在佛教也在恢复中。印度分裂也有英国人的功劳,一部分成了伊斯兰教,如巴基斯坦。另一部分分离出去成了斯里兰卡等,这是信佛教的。还有变种,成了锡克教的。
在印度教中有一个大神叫毗湿奴,毗湿奴一共有十个化身,其中第八化身就是佛陀。所以,印度人到了佛教寺庙里边,他看到的是佛陀,但他理解的是这是毗湿奴的第八化身。所以所有的人到印度教,到佛教寺庙里边都参拜,都去触摸,佛教已经被印度教二级化了。
印度是佛教诞生地、发源地,佛教也是在印度兴盛的。所以,在印度有佛教中圣地中的圣地,我们管那儿叫菩提伽耶,那是释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地方,那棵菩提树的位置还在,而且那旁边有一座大佛塔。
但佛教现在在印度并不是最兴盛的,印度教本身是最兴盛的。在 3500 年前,在印度这个地方诞生了一种宗教,叫做吠陀教,它是以《吠陀经》为指导的。后来,吠陀教演化成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跟吠陀教看的经不一样,但实际上里边的经典还都是差不多的。佛教跟印度教也有着很多关系,比如像轮回,比如像曼陀罗,对宇宙的一些解释是完全一样的。
(6)印度人说佛教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
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参考链接:
佛教-网络
印度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