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建房工资多少钱

印度建房工资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5-07-13 23:53:48

A. 50度高温下3亿人没通电,仅6%的人有空调,印度人如何熬过夏天

50度高温下3亿人没通电,仅6%的人有空调,印度人如何熬过夏天
这个问题问得挺让人心疼,五十多度高温下3亿人没通电,面对如此高温天气,印度人是怎么熬过夏天的呢?
说真的,个人觉得印度民族跟俄罗斯民族拥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服气的国家。虽然印度人民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要论到生存,那印度人可算得上是智勇双全的佼佼者。
所以,对于这种没电或者没有空调,又是高温的天气,要对付起来,那简直就是小意思了。毕竟,他们那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自然摸出了各种应付的门道出来。那么,具体来说,都有哪些办法或者招数呢?
1.自制发明“稻草空调”
这个“稻草空调”之前本人也讲过一次,这里再提一下。“稻草空调”是一种非常简便的降温装置,主要借助水蒸发吸热的原理来实现降温的目的。它的三面都是用稻草制成的,另一面是小电扇,下面是水池,当“稻草空调”通上电后,底下水池的水就会被输送上来,随后周围的稻草就会被打湿,然后风扇则会将湿气吹散出来,从而让周围人感到凉快。
2.不断洗澡、泡水里降温
虽然“稻草空调”这种降暑神器也不贵,顶多三四百块钱,但是我们都知道,印度人口众多,大部分人们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因此,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根本没有能力购买空调。那么,最省钱的,也是最实效管用的就是洗澡、泡水里降温了。比如泡在水缸里,又或者泡在水池或是河里。
3.不断喝水、吃瓜避暑
多喝水能够预防中暑,在印度,水是最经济实惠的东西,所以有事没事就多喝水吧。另外,吃西瓜降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在印度,夏天最好销售的就是西瓜了,虽然价格有些贵,但是好吃又能降暑降温,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购买的。
4.硬抗过来
印度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年都需要面对这样的高温天气,久而久之,也就对高温天气有了“抗体”,因此很多人都能够硬抗过来。
文 | 一木君

【以上仅个人观点,若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今年天气异常,印度大部分城市的气温已经比往年高了5℃左右,不少地区的的最高温已经突破了50℃。入夏以来印度已经有上千人死于高温天气,对印度人来说避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基于印度目前落后的发展状况,印度人均GDP仅有2015美元,只有6%的人能使用的上空调。印度人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用各种“土办法”来熬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印度人对抗高温的各种“土办法”
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就是中午,在这个时间段印度街头很少有人出现,大家都会在这一时间选择午睡或者休息。在高温的现实条件下,印度人自发的形成了减少室外活动的默契。
多喝水、多洗澡。在阳光的炙烤下,人体最容易流失的就是水分。印度不算太缺水,印度人在夏天会选择大量喝水,或者白天大部分时间泡在河水里,用这些原始的办法来降温。
“塑料瓶空调”。为了避暑,印度人也开始动用了科技的手段,买不起真空调就做土空调。把塑料瓶从中间剪开,固定在厚纸板上,瓶口朝着室内。这种土空调可以降温在5℃左右。
“稻草空调”。先做一个由稻草构成的板子,板子下面有小水泵把水抽上来打湿稻草。稻草板上在加一个小风扇,风扇把稻草上的水汽吹到人身上,这也可以进行降温。
科技不行,最终还是要靠体质
其实在没有真正空调的情况下,任何办法对温度的降低都是极为有限的。当外界气温超过35℃,人体自身就很容易出现中暑、热射病等一系列相关疾病。
最终帮印度人熬过高温夏天的办法就是特殊的体质,那些受不了高温的印度人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印度人对于高温的耐受力也远好于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人。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6月的最高温度达到48摄氏度,是新德里有记录以来的六月最高温。而拉贾斯坦邦的楚卢气温突破50摄氏度,达到50.6度,逼近2016年印度全国最高气温纪录。

印度本身就靠近赤道纬度较低,再加上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很难穿越,因此,印度一直温度就比较高。我们看下图,基本上印度没有特别冷的时候,最冷的12月份和1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也在25度以上,可见印度不是一般的热。
在热带地区要想不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安装空调,但安装空调对印度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因为印度本身就不富,而且还贫富差距十分悬殊,在印度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 线以下,因此,对这部分人来说,安装空调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了这部分人,一部分中产阶级,对安装空调这件事还是很积极的,尤其是其中的年轻人,结婚时送空调就像我们送车送房一样流行。但尽管如此,印度的空调安装率只有6%,按理说,空调并不贵,为什么印度人不买空调呢?其实除了贵以外,印度人的电网是限制印度人装空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老旧,国家的电网平时就经常停电,如果到了夏天,大面积使用空调后,会导致电网不堪重负而引发大面积停电,因此,印度也不提倡民众购买空调,这就是印度空调安装率如此低的主要原因。
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印度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夏呢?
首先,因为印度地处热带,民众的耐热程度本身就比我们强,这也是几千年下来练就的耐热能力,不是我等东方大国国民所能企及的。因此,如果不是超过40多度,在印度看来,这就是日常温度,没什么可怕的。
其次,印度的穿着比较防晒,很多印度人都喜欢穿浅色衣服,特别是白色,印度总理莫迪就以喜欢穿着白色而闻名,同样,印度邻国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也喜欢穿着白色,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白色衣服耐热。另外,印度人穿衣服一般比较肥大,圆领或无领,这样不仅可以防晒还可以通风。
再次,印度有自己的小发明。印度人爱发明是出了名的,在防热方面,印度人也是想尽了办法,如,他们发明的一种稻草空调,用稻草组成一个大盒子,用一个水泵将水淋到稻草上,然后通过风扇将水气吹出去。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的空调扇,只不过印度人因为穷,只能用稻草。
最后,印度人的房屋设计也是充分考虑避暑的。印度房屋在建房时都选择把正门和窗子朝向东西两面,这种面东背西的房子在中午是没有阳光照到屋内的,因此防热效果非常显着。
另外,印度在建设房屋时,还在屋顶上铺满了黄土碗,这些黄土碗均匀地倒扣地面上,用现浇水泥砂浆进行固定,虽然这种施工工艺比较麻烦,但是据说隔热保温的效果很好,真没想到我们平时见到的碗都是用来吃饭的,而印度人竟然拿来施工,不得不说这做法还是很少见的,有创意!

B. 印度的夏天应该很热吧,当地的人有什么方法度过呢

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印度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干热天气肆虐着每个城市。据当地气象局统计,近十年来首都新德里的同期气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过52摄氏度的极限高温天气。印度每年因高温天气死亡的人数都在数百以上。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停水停电的现象在印度已经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居民想出各种各样的土办法,度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
房屋朝东盖,毛毯来“保冷”

抵挡酷暑的一个最好办法是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好在印度绝大部分地区都无需为冬季发愁,像新德里全年只有极少数的几天气温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当地居民在建房时都选择把正门和窗子朝向东西两面,南北方向被用来与左邻右舍相连。这种“面东背西”的房屋结构起到的防热效果非常显着,以记者站所处的房间环境为例,由于正午时间在房间内基本上看不到阳光,每次从外面回来,都立刻能感觉到屋内温度要低很多。

除此之外,厚厚的窗帘乃至毛毯也是普通人家防暑降温的好帮手。每当热风刮来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选择躲在家里避免外出。在紧闭门窗的同时,还要用厚窗帘来阻挡无孔不入的热浪。在密闭环境下,闷热的空气会让人觉得有些压抑,但不管怎么说,从沙漠里来的40多度的热风总算是被挡在门外了。

土空调发威,车窗摇下来

空调目前对于大多数印度普通百姓依然是一件奢侈品。除了不菲的初期投资外,巨额的电费账单以及大幅波动的电压网都会让人对其敬而远之。在本世纪初,配备了中央空调的新德里第一家大型商场“安萨尔广场”开业后,吸引了大批民众去纳凉避暑,最终商场不得不采取凭票进场以及检查出门是否购物的限制措施。

记者在公共场所或居民家中经常见到的是一种箱子状的“土制空调”:一个用钢条焊成的笼子里面被塞满了稻草,然后用水把里边的稻草浸湿,笼子后半部分设置一个高速风扇,朝着房间的方向吹出湿润的凉气,以便使整个屋子的温度能够降下来。由于这种“土空调”价格便宜且无需太大的功率,再加上对电网波动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因此在印度市场上反响非常不错,许多老百姓都愿意添置一台以度过炎炎夏日。

事实上,许多印度人对酷热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偷盗的恐惧。在新德里的各停车场中,记者经常看到许多车主开着车窗停车,为的就是避免回来时车内温度高得太过离谱。一般而言,由于宗教观念的影响,盗窃在印度并不经常发生,因此车主用这种办法来避免高温。

晚饭深夜吃,水电自家备

夏季给印度人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作息时间。由于此时学校已放假,市场没多少生意可做,印度许多餐馆和小店一直到晚上8点才正式开始营业,而人们的晚饭时间也往往推迟到11点钟左右。直到这时,温度变得较为凉爽宜人,午夜成了人们走亲访友、外出购物的最佳时间。

储水罐是印度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由于饮用水供应时断时续,有时候甚至接连几天“不见踪影”,因此印度各城市的家庭供水系统也显得比较特别:几乎所有房屋都选择在地下修建水窖来容纳自来水厂送来的饮用水,再用自家水泵抽到房顶摆放的类似油漆桶大的塑料水罐当中,最后通过水管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在生活用水极度缺乏的时候,有钱人家可以花500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叫送水车送一车水,而没钱的人家就只好自己熬着。

电力也是如此。在一些高档小区,人们会自行购买由两三块汽车蓄电池组成的柴油发电机,以满足停电时电灯、风扇等低功率电器的用电所需。然而这些动辄三五万卢比的大家伙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对于他们来说,默默忍受就是停电后唯一的选择。

C. 印度人生活环境那么差,为什么还那么自信

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现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

之所以称为“红头阿三”,原因大致有这几种说法: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说话有口头禅“I say”、“I say”,其谐音为“阿三”,红头加上阿三故称“红头阿三”。

印捕是上海处于殖民地时的产物,在我国是独一无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冒险家纷至沓来,要求在上海购地建房。当时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于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从此,英租界成了英国侵略者在上海的“国中之国”。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国领事敏体尼援引英国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于殖民主义者的压力,于1849年4月6日划定法租界界址。

上海租界既然是“国中之国”,自然要有武装力量及其他镇压工具,这便是万国商团、舰队水兵与巡捕。万国商团是租界武装力量的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保卫租界,一般不负社会治安之责。舰队水兵是万国商团的后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担任,故称为西捕。当时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规定:“巡捕房人员应全部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英租界最多时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则就找不到西捕,这样开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种种局限,比如微服侦察,其相貌特征根本无法掩饰;又比如去公共场所打听,其语言障碍造成的困难也难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帮会组织,西捕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进去,也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忧。总之,从1854年开设巡捕房起,起先西捕还能应付。后来刑案随人口激增而水涨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办案,弊端更为突出,于是从1870年后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称为华捕。由于这一改变收效明显,以致渐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减、华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华捕竟占170名之多。以后,华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开始从英殖民地“进口”印度籍巡捕,即“红头阿三”。殖民者从印度“出口”巡捕时,对人员精心挑选,必须是印度的锡克族人,个个身高马大,满脸虬须,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也有与西捕相似的短处,所以大多充当巡警、狱警与交通警。“红头阿三”来自英国殖民地,严格说来其身份比处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还低,但他们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狗仗人势,整天警棍乱舞,让上海人吃足苦头,特别是那些摊贩与车夫,挨“红头阿三”的警棍与皮靴更是家常便饭。殖民者为了利用“红头阿三”为其忠实卖命,发他们的薪金比华捕高一倍,还配给住房等,并在当时的戈登路巡捕房内(解放后为江宁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层楼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随着租界结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这方面做法与英租界大致相同,他们“进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来,其体态、皮肤与广东人相近,所以没送他们什么绰号或代称。

D. 为什么印度的穷人特别穷,用木棍搭建房子

为什么印度的穷人特别穷,用木棍搭建房子?

~~~~~~~~~~~~~~~~~~~~~~~~~~

谁告诉你的!!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过去一说到穷就想到非洲!!那地方产黄金!富的流油!!

印度也很富!只是贫富差距大!!

印度富人区的真实生活,个个住豪宅开豪车,

印度富人区的真实生活,个个住豪宅开豪车,网友直呼大开眼界。


而且印度的很多富豪,大多都是自建房,当地的富人会买一块地皮,自己修建一座可以称得上是豪宅的别墅。我们看到,门外都停满了豪车。

值得一提的,印度的富人区极其奢华,而穷人区则十分潦倒,这样对比非常悬殊,让人深思。

E. 印度人口超13亿,为什么不和我国一样建高楼大厦

同样人口众多的印度,面对我国数不胜数的高楼大厦,为什么他们无动于衷,没有和我国一样建造高楼大厦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所以一直会被大家所比较。在我国,为了缓解住房压力,我国会修建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供人们居住。在邻国的印度,他们人口超13亿,却不跟我们一样建起高楼大厦,两者不同取决于土地问题上。

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比他们还要多三分之二,但是我们的土地要不是高山要不就是盆地,土地没有像印度那么平坦,就因为如此,可耕地面积和可建房面积就不如印度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印度人的土地是私有化的,基本没有人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卖出去。所以,以上的几个原因就足以早就了印度很少建造高楼大厦,虽然人口如此多,还是愿意住平房。

阅读全文

与印度建房工资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的女生为什么带戒指 浏览:862
中国河口中越边界在哪里啊 浏览:345
黑龙江英国g5留学怎么样 浏览:734
为什么英国立法者强烈反对死刑 浏览:88
为什么中国不捐赠美国 浏览:104
印度人说佛教是什么意思 浏览:906
越南汇款手续费多少 浏览:1003
美国民众是怎么评论中国政府 浏览:744
投资泰国与越南哪个好 浏览:120
意大利语怎么写字 浏览:413
为什么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 浏览:358
中国人如何和泰国人结婚 浏览:337
中国哪个省代表中华文明 浏览:867
angel和英国男友怎么在一起的 浏览:363
印度生产哪些调料品和香料 浏览:510
最早英国人怎么喝茶叶 浏览:691
中国国产机质量怎么样 浏览:77
印度主要的特产是什么 浏览:333
第一次去英国如何提前预定 浏览:475
越南罗氏虾去哪里买到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