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湿婆的宗教传说
湿婆为印度教毁灭之神,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他的神话。
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妻子是雪山神女,两个儿子是塞犍陀和伽内什。前者是天兵天将的统帅,后者是侍候湿婆的诸小神之首。
湿婆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颈上绕着一条蛇。坐骑是一头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除毁灭外还可创造。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着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
湿婆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ā,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ī,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
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攞妫愁)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则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帅气的战神。塞犍陀就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韦陀菩萨: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拿弓箭, 骑孔雀。崇拜韦驮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为守护神,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 韦驮生而聪慧,早离尘欲,后来皈依佛门,成为护法天神。传说唐朝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从而感得他现身护法,身着甲胄,合掌而立,宝杵横放臂上。从此以后,中国的道场中便开始立有天将军身的韦驮菩萨像。
“湿婆”这个名字是在印度教时代出现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
湿婆的形象是一面三眼四臂,能够很方便地观照世界的每一部分。与衣着华贵的其他诸神相比,湿婆的打扮显得格格不入。其面貌威严英俊,肤色极浅,留着苦行者纷乱的蓝黑色长发,头顶装饰着恒河与弯月,脖颈上挂一串骷髅项链;上身半裸,下身围一条虎皮,身缠眼镜蛇,手持三叉戟和弓箭,游荡在鬼灵坟墓之间。当他露出恐怖之相时,宇宙诸生无不为之战栗。故被称为“鬼灵之主”。
此外,湿婆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象——林伽。林伽是男性生殖器,象征着再生。相传湿婆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独自去海底修炼,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气恼之下遂割掉生殖器仍向人间,从此就有了印度人对林伽的崇拜。
虽然毁灭神的名号听起来比较恐怖,但湿婆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又被尊称为“舞神”。湿婆会跳一百零八种舞蹈,分为女性式的柔软舞和男性式的刚健舞两大类型。他在欢乐与悲哀时都喜欢跳舞,或独自,或与他的妻子一起跳。通常湿婆都是在火圈中起舞,头发向上飞扬,一只脚踩着代表无知的侏儒,另一条腿和手在空中扭摆,舞姿曼妙绚丽。其右手执鼓,象征生命;左掌托着火焰,象征毁灭。故此在湿婆手中掌握了创造与毁灭两种元素。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他还会通过跳坦达瓦之舞来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回归到宇宙精神中。
身为毁灭和破坏之神,湿婆在众神中自然拥有最强的战斗力。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峰刻苦修炼瑜伽,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智慧。同时,他还拥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有士兵全部由形体骇人的魔鬼组成。而他长在前额上的第三只眼更是一件比核弹还可怕的武器。这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一旦睁开就会喷出毁天灭地的愤怒之火,摧毁所看到的一切,就连神也不能幸免。曾经引诱湿婆的爱神,就是被这只眼烧成了灰烬。
湿婆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另外,湿婆胯下坐骑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可以驱策风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凭借这些神兵利器,湿婆征战八方,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并摧毁过阿修罗的三连城。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祇。他有着善恶双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温和慈祥;既作为凶残可怕的“恶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为慈爱热情的“万众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复仇者也是庇护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欲的苦行者。发起飚来逮谁灭谁,他的狂怒会让整个宇宙颤抖;温柔起来,又感情色彩浓厚,对人给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酷!
除了以上的身份,湿婆还具有许多功能与分身,他主宰风暴与闪电,赐予医药与健康;他是畜生与野兽之神,代表着生殖力;他还是明智与慷慨之神、歌咏与祭祀之主。作为印度教实际上最强的主神,湿婆拥有超越印度教三亿三千三万百万神,俯瞰遍天诸生的无与伦比的高贵地位。湿婆那种奇异的矛盾魅力,没有邪恶的邪恶、离经叛道的哲学、高傲孤僻的个性、背弃一切的疯狂,使他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他象征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他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令无数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将他奉为宇宙最高神,是在印度底层民众中得到最广泛信仰崇拜的神。
⑵ 古印度信仰什么教
问题一:印度人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许多人可能是看西游记了,误认为:印度信佛教。
其实,印度根本没有佛教。
(只有极度少量的佛教徒,是从中国藏地,传播过去的)。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这是世界第四大宗教)。
印度第二大宗教,是 *** 教。(这也是世界第二大宗教)。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国家,是中国。
有人说是泰国,那是按照信佛比例排的。如果按照信佛人数排列,应该是中国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国家,是美国。
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国家,是俄罗斯。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是巴西。
世界上最大的 *** 教国家,是印尼。
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是印度。
问题二:古印度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 教
问题三:初一地理,古印度信仰什么教?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这是世界第四大宗教)。
印度第二大宗教,是 *** 教。(这也是世界第二大宗教)。
印度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 教不用过多介绍,简单介绍一下印度教: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到了后期,雅利安人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要想与神沟通,祭祀必不可少,司祭者便拥有了无上权威,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佛陀则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
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 教入侵印度后,印度教因为与 *** 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问题四:古耄那教是古印度创立的宗教吗?它的起源是怎样的? 你应该说的是耆那教吧,那是印度大雄筏驮摩那创立的宗教,筏驮摩那与释迦摩尼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反对古婆罗门教的三大教义-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耆那教在教义上更理性,反对种姓制度、反对杀生和反宿命论,只尊奉24代祖师,不敬神,他和释迦摩尼创立的佛教当时统称为沙门思想,到现在还在流传,在印度信徒占总人口的0.4%,由于严格禁止杀生,所以耆那教徒主要以经商为业,发展至今,印度有几个大商业家族就是耆那教徒家族。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
问题五:关于古印度 的宗教 最早是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信奉原始宗教,从残留的痕迹可推断为自然及丰产力崇拜
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开始,信奉婆罗门教,着重咒语和祭仪,典籍为《吠陀经》
公元前6世纪起开始进入思想的战国时代,各种质疑婆罗门教权威之思想先后出现(即所谓的六师外道),佛教在公元前380年左右创立,佛灭百年后经过数次结集,确立中心思想,公元前280年左右、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统一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弘扬佛法,至此成为印度主要宗教。
但到了公元四、五世纪,婆罗门教经过改革,重新抬头,加之统治北印及中印笈多王朝的大力赞助,出现了印度文化上的古典时代,与此同时,佛教出现经院化、梵语化倾向,虽然诸多大哲学家都出自这个时代,但佛教逐渐与民众产生疏离。
公元8世纪,印度教哲学天才商羯罗横空出世,在组织和哲学理念上革除了原始的婆罗门教不如佛教的种种弊端、缺陷,佛教在印度教的反攻前已经没有优势。戒日王(就是玄奘时期的印度霸主)之时,佛教已经出现密教倾向,之后更是越发严重,因而更加与民众基础脱离,佛教的精英集中在北方几个大寺如那烂陀寺中,但民间对佛教的崇信已经日益薄弱。由于波罗王朝的保护,佛教仍在东印一带偏安了五百年。
公元10――12世纪,来自北方的 *** 入侵者进入印度次大陆,对所有的异教寺院烧杀抢掠,几个佛教中心在此过程中荡然无存,佛教徒也从印度本土灭绝。
公元15世纪中叶,印度被来自中亚的莫卧儿王朝征服。
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之后,对宗教的态度几近变迁。初期大力推广 *** 教,并对其他信仰者征收苛捐杂税,但到了第三位皇帝即阿克巴大帝开始转为宗教宽容政策。此政策到了奥兰则布时期(17世纪中期)再度彻底扭转,对印度教徒及其他宗教横加迫害,但后期帝国力量衰微,加之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教牢固的民众基础(特别是在莫卧儿帝国难以控制的南印)并没有遭到彻底损害。
问题六:印度国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 *** 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问题七:古印度文明的宗教与种姓 戒日帝国时,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婆罗摩(大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主管维持世界,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主管破坏世界,也是苦行神和舞蹈神。印度教教派繁多,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实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欲主义。传说它躺在海中一条千头巨蛇身上,坐骑为金翅鸟,妻子为吉祥天女,有许多化身,其中之一是《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罗摩,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它还曾化身为巨鱼,在淹没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及其生物,这是印度的洪水故事。湿婆派流行于南印度,传说湿婆有3只眼,4只手,分执三股叉与战斧等武器。它在焚烧死者的场地跳舞,在雪山中修苦行。因毁灭有再生意义,所以它是毁灭神和生殖的象征。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该派否认婆罗门特权,教派多,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视牛为神圣的教义派等。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等女性神o,其仪式有牺牲、轮座(男妇杂交)等怪俗。马克思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 *** 的宗教。”(《马恩选集》2卷第62-63页),总之是一种奇特的宗教。 从德里苏丹开始, *** 教取得支配地位,对印度教采取歧视和迫害政策。莫卧尔帝国也以 *** 教为国教。但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印度教等信仰自由。锡克教16世纪创立,“锡克”一词意为“门徒”,此教主张信徒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种姓 戒日帝国时,种姓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婆罗门和刹帝利基本没有变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数富有的商贾。首陀罗地位有所上升,与破产的大量的吠舍逐渐构成新型的首陀罗种姓――依附农。这样,名称未变,内容有了变化,前三个等级是封建主,后一个是依附农阶级。
⑶ 湿婆神居住在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为何会成为印度人的神
“湿婆”这个名字是在印度教时代出现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
另外,湿婆胯下坐骑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可以驱策风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凭借这些神兵利器,湿婆征战八方,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并摧毁过阿修罗的三连城。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祇。他有着善恶双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温和慈祥;既作为凶残可怕的“恶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为慈爱热情的“万众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复仇者也是庇护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欲的苦行者。发起飚来逮谁灭谁,他的狂怒会让整个宇宙颤抖;温柔起来,又感情色彩浓厚,对人给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