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你认为印度的症结主要在哪里

你认为印度的症结主要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5-03 11:25:44

㈠ 印度超300人感染不明原因怪病,这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最近,一种不明原因的怪病在印度安得拉邦Eluru市中感染超过300人,其实,12月6号,印度就有140名病人是因为感染了这个不明原因的怪病被送往医院救治,截止7号为止,已经超过300人感染得病,已经导致一人死亡,被感染不明原因怪病的人,年龄一般都是在30岁以下,但是最年轻的感染者只有4岁。这些患病的人的症状一般是恶心、双眼灼热、口吐白沫、全身痉挛、颤抖、晕倒、昏迷不醒……这些类似癫痫的症状。

在这个多事之秋,希望患病的人都能尽快恢复健康,地方安得拉邦Eluru市的政府表明了这个不明原因的怪病不会有人传人的迹象,这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只能在实验室里面检测之后才能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有一个官方发布的消息就是,那些身患不明原因的怪病的人,他们的新冠病毒检测都是阴性的,他们的CT和PCR核酸检测表明患者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专家解释说,12月5日起记录的病例中,重金属、磷有机化合物、农药是最被怀疑的,有可能是这些物质污染了饮用水导致。

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印度曾试图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分治后,原印度两大政党间的矛盾,演化为两个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冲突,尤其是对英属印度帝国遗产继承问题上。对印度而言,巴基斯坦的“存在”,是对印度大国理想的重挫。因为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一直想继承整个英属印度帝国遗产,从而实现印度的“大国梦”。1947年3月尼赫鲁勉强接受“巴基斯坦”建国,是基于英国人撤离后“巴基斯坦”不会长久的预判。如他所说:“新生儿巴基斯坦不会长期存在,穆斯林联盟将因巴基斯坦的出现而受到惩罚,巴基斯坦肯定在短期内垮台。”显然,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符合印度战略利益。故此,印巴分治前后,在英属印度政府财产和军事武器分割过程中,国大党竭力让巴方少分一些,并拖延执行分割协议,以至于巴基斯坦建国基础尤为薄弱,不得不全部倚重英国扶持。也正因为此,自建国之日起,巴政府不得不积极向外求助,以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

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坦克开往达卡及其进攻图

(三)大打“难民牌”。自巴政府进行军事镇压后,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5月份雨季开始,难民问题显得尤为突显。英·甘地政府看到机会,于是,决定大打“难民牌”,为军事介入做准备。主要表现这几点:(1)“善待”难民,树立印度良好国际形象。大批难民主要居住在东巴与印度交界的西孟加拉帮。那里人口原本稠密,突然涌入这么多难民,显得格外拥挤。借此,印度花费巨资建立难民营、向难民提供单独衣食和医疗,并让媒体详尽报道。5月末,印度称难民数已达七百多万(巴方称印方故意夸大其词)。此外,印度还邀请国际媒体去难民营参观,以展示难民给印度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由此,国际舆论纷纷开始指责巴政府,美国甚至批评其盟友的军事镇压做法不可宽容,并准备停止对巴经济援助。借此,随着国际舆论天平倒向印度,巴基斯坦日渐孤立。(2)派人出访,大力宣扬难民问题,同时摸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1971年11月份以前,英·甘地多次派人(包括她自己)赴欧美等地出访。所到之处,印度代表团都不厌其烦地解释难民问题,并传递这个信息:“要想南亚恢复和平与稳定,巴政府必须出台人民同盟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此外,印度邀请联合国观察员、美英等国议员、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媒体记者,前来印度参观难民营,并向他们讲述难民的悲惨处境和印度所面临的困境,以赢得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同情与支持。借此,印度扛着人道主义大旗,为下一步军事介入奠定国际舆论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多次高层出访,英·甘地获悉:欧美国家不会出兵,唯有中国可能出兵帮助巴基斯坦,而中国正面临棘手的国内问题。(3)利用难民问题阻挠政治解决。针对印度“难民牌”外交,巴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如出台权力移交计划书、主动邀请联合国参与难民事务以及呼吁难民尽快回国等。6月10日,巴政府宣布大赦,东巴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有望政治解决。然而,这时印度却坚持:东巴危机政治解决必须优先保证难民人身、财产安全和赋予东巴自决,否则,免谈恢复巴基斯坦经济与社会秩序的谎言。当时联合国解决办法是:政治解决东巴危机前,先恢复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秩序。碍于印度提出的前提条件,联合国不得不在印巴之间协商难民问题。而这个协商过程,无疑,为印方备战赢得时间。

(四)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众所周知,建国后印度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故被外界认为“印度与谁都不结盟”。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虽然和约条款没明确写“结盟”二字,而实际上,该条约富有同盟实质,只是措辞巧妙而已。例如,第九条款明确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向与缔约国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援助。在缔约国遭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便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来保证两国和平与安全……”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试想在中巴友好、美巴结盟的国际背景下,若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并取得成功,它必须获得苏联的坚定支持(当时美苏冷战、中苏关系陷入低谷)。如印方评估所说:“发生一场苏联不赞成的战争,可能使苏联的供应中断,并且会鼓励中国进行干预”,“如果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而引发印巴战争,中国可能出面帮助巴基斯坦,美国则不会给予印度任何支持”。故此,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约,为期20年。条约签订后,苏联坚定支持印度,给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同时,安理会上,“苏联否决每一个可能导致巴基斯坦政治解决而印度坚决反对的解决方案,如对东巴人民自治方案予以否决”。有了这一盟约作保证,印度出兵干涉并获胜的信心增强。就这一点,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五)速战速决,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做好上述外交工作的同时,当然,印度也在做军事方面的准备。如英﹒甘地挑选马内克肖将军负责军事介入的安排,并拟定“速战速决”作战计划等。至1971年11月,印方备战基本完成,只差合理开战借口。随之,印巴局势骤然紧张,边境冲突不断。内外皆困的巴基斯坦,1971年12月3日下令空袭印度,于是,第三次大规模印巴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印度两面夹击巴基斯坦。对于西巴,印度选择主要空袭。而对于东巴,在海、空掩护下(阻止西巴救援),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深入东巴,开展“多路向心突击”行动。毋庸置疑,巴军在这场战争打得十分艰难。西巴隔着印度与东巴相距几千公里,印度从海、空两方面封锁后,东巴、西巴连接中断。这种情况下,巴方最需要外援。然而,受制于印苏“盟约”,外界大国都未敢冒与苏联直接对抗的风险。外界大国无法给巴基斯坦提供有效援助、巴基斯坦内外皆困,而印度军事实力又优于巴基斯坦,故巴基斯坦无法逃避被印度肢解的命运。12月15日,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向达卡(今孟加拉国首都)发起总进攻。海、空双重封锁情况下,巴军不敌印军和“自由军”的强势攻击,大批部队被俘。12月16日,巴驻东巴部队被迫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遂告结束。就西巴战场,双方展开空战,难分胜负。同日,联合国呼吁印巴尽快停火。印方见势就收,按照其“速战速决”作战计划,17日主动西线“单方面停火”。于是,为期两周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12月16日,孟加拉流亡政府从加尔各答回到达卡,印度公开承认孟加拉国成立。随后,三方进入战后协调之中。1972年1月19日,穆吉布·拉赫曼获释出任孟加拉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一分为二。

通过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刻,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武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巴基斯坦遭到印度肢解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成为印度安全防御的软肋,每当合适时机出现,印巴克什米尔边境肯定发生冲突。正是如此,印度国防部评估说:“周边邻国中,唯有巴基斯坦会抓住每个时机袭击印度。”

㈢ 哪个主权国家会容忍印度越界行为

8月2日,中国外交部在官网刊登《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文件事实清晰,有理有据有节。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印方此次挑起事端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以所谓“安全关切”为借口,打着所谓“保护不丹”的幌子,越过已划定边界,进入毫无争议的中国洞朗地区,通过制造洞朗地区争议,阻止并牵制中不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谈判进程。

在洞朗对峙事件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是基于错误的历史认知,错乱的逻辑认定,盲目的道义自信。印度是失据者,站不住脚;印度是理亏者,强词夺理;印度是失道者,难免寡助。

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尽管印方赖在中方领土上不走,中方仍致力于谋求和平解决,但中方决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印度要使洞朗地区对峙长期化也只是幻想。

正如王毅外长所说,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印军老老实实地退出去。中国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洞朗对峙事件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印方越界部队无条件撤回。

印度就属于跳梁小丑,敬酒不吃吃罚酒就没有现在好看了。

㈣ 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外交关系吗

有的,2003年基本就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印巴关系近年来有如下特点:首先,两国关系顺利实现从对抗到对话的重大转变。无论是在克什米尔等重大问题进行交锋,还是携手打击毒品和走私等人类共同唾弃的犯罪,两国都选择了唯一的方法——对话的方式来商讨解决办法。而面对分歧,双方的态度是放眼未来,继续磋商,以期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两国都“小心翼翼地”地维护良好的和谈氛围。舆论注意到,几乎在每次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均称会谈是“富有建设性的”或气氛是“友好的”。无论会谈地点安排何处,两国代表总是表情轻松、给人一种春意融融的感觉。
第三,对话的进程与结果已经使两国领导人意识到,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靠武力解决纠纷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只能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最后,在对话中,双方都采取了克制、务实和灵活的态度,积累共识,然后再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沟通与合作。总之,双方采取了循序渐进而不是急风暴雨式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印巴关系的改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舆论也认为,出于各自的需要,印巴本身也迫切需要改善关系。
首先,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为本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印巴长期交恶,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物资消耗使两国都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没有稳定的周边环境,两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两国都渴望早日解决争端,集中精力发展国民经济。
其次,印巴关系改善有利于发展两国经贸关系。长期以来,印巴双边贸易水平一直维持在几亿美元的低水平。专家分析,如果印巴关系得到根本改善,双边贸易额将迅速达到几十亿美元。此外,两国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两国缓解国内政治矛盾,赢得各党派和宗教势力的支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第三,印度希望在世界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无意陷于地区冲突中。因此,它急于与巴基斯坦修好,腾出更多精力,参与国际事务。
南亚问题专家认为,印巴关系的根本症结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印巴才能真正实现和解。但由于该问题牵涉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大国利益以及克什米尔极其重要的地缘方位等因素,因此,克什米尔问题绝不可能经过几次和风细雨的会谈就能解决。

㈤ 印度恒河支流飘满白色泡沫,这些泡沫是怎么样形成的

印度恒河支流飘满白色泡沫,这些泡沫是下水道污水与海水混合后经海浪作用形成的。 因为污染而形成的有毒泡沫,源于自首都市民的垃圾和生活废水造成的。

对于泡沫海滩事件,不仅仅只是表示人类保护海洋,也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溶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阅读全文

与你认为印度的症结主要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少将做了什么要被杀 浏览:628
泰国寄什么快递到中国 浏览:561
亚马逊中国工作怎么样 浏览:95
意大利科技有哪些 浏览:383
越南胡志明市在古代叫什么 浏览:628
伊朗为什么拥有两洋舰队 浏览:124
中国哪些赛艇项目强 浏览:357
中国有多少在外国留学的学生 浏览:735
中国哪个省的发达程度高 浏览:684
深圳印尼燕窝多少钱 浏览:601
英国海一共有多少平方公里海 浏览:784
印尼亚齐省在哪里 浏览:43
中国有哪些都 浏览:543
伊朗人为什么喜欢移民德国 浏览:636
印度街边焖饭多少钱一个 浏览:781
印度私人飞机有多少 浏览:608
中国用哪些枪 浏览:84
印度薄饼是用什么小麦做的 浏览:796
英国骑马需要多久 浏览:139
伊朗人为什么那么多胡子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