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想练武先学跳舞:印度锡克人的盖挞武术
盖挞是印度尚武的锡克民族的武术,盛行于信奉锡克教的旁遮普邦。盖挞的锡克语字面的意思是“真知的武器”,是一种武技与信仰兼修的武术。事实上,盖挞其实就是为捍卫锡克教而产生的。今天它仍是锡克青年喜爱的运动,在各种锡克教节日里,总能看到锡克青年演练盖挞。
▲盾配剑是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剑术,也是锡克剑术的高级阶段,据此可迎战多种武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魏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❷ 秦朝与同时代的印度孔雀王朝,哪个实力更强
自然是中国的秦朝更为强大。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实力评价,中华民族的圣贤早已说出了标准,那就是领土大小加上资源所有,最后再加上文治武功。
最后从文治武功方面进行比较,也就是从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这两个大方面来加以比较。武功者顾名思义,就是在武力方面有一定的实力和立有一定的功绩。这一点,大秦朝当之无愧,否则怎能以一国之力灭掉其他六国?文治方面更是不消说,统一之后,始皇帝泰山刻石、颁布度量衡、实施新的货币政策,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种种这些,秦朝胜于孔雀王朝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❸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是印度人达摩创立,印度的武功怎么现在没听说过失传了
一种说法少林武术由达摩在嵩山面壁静坐时发明 非在印度创造
。另一种说法少林武功出自第三任主持稠禅师。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又源自何方?这一问题自明清以来就争论不休,其中以达摩或少林初祖跋陀创造两种说法流传最广。
我们姑且以为达摩确实到过少林寺,那么,他与少林寺武术有什么渊源吗?也没有。因为《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旧唐书》《景德传灯录》等一大批史书中,均没有提到达摩与少林武术有关。真正把达摩与少林武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部名叫《易筋经》的武学着作。
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
稠禅师在三十三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年)。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主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主持少林寺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据考证,闻名天下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中的第一僧——少林寺主持志操法师,原先就是邺下清云寺的着名武僧。
稠禅师谢世后,骨灰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登封少林寺和安阳云门寺,也证明了稠禅师入少林寺之前与安阳寺院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说,少林武术的源头应在河南省安阳市的邺下寺院,与达摩没有关系。
少林寺的武僧在当时的年代就是专业的武术家了,民间高手不过是业余水平罢了,随着向少林武僧学武的人的增多,慢慢的以少林武术为主流的武功流派便形成了。
当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武功都是出自少林寺,那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所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是一种托大,可能当时的人们就知道有个少林寺。
❹ 天下武术出少林,武术又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过来的,为什么印度没有听说过什么武术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少林寺的介绍的书籍!
印度那个时候有瑜伽术,而且那个时候印度也有很多其他的教派并存,也经常有些教派间的战争,,不可能说一点武术都没有!
而且达摩到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记得是南北朝时期,魏孝文帝,将达摩拜为国师(记得是国师之类的高职),让他发扬佛教,后来达摩离开魏孝文帝,进入嵩山,参详佛法,又收了些弟子,再来就是面壁三年,等面壁完了,看到弟子们每天参理佛经,没有什么运动,有些身体很弱,于是他就整理了些动作,用于强身健体,好让他的弟子们,有个好身体参佛!
后来由于,门下弟子的增多,弟子也是三教九流都有,有些会武艺的就把自己的武艺分享出来,一点一点的就成了今天的少林寺!
(上边的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请不要见怪!但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是我很早以前看的少林寺的介绍的书上的内容,记忆可能不是很正确,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