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简要描述新诗从新文学的草创时期到30年代的发展轮廓
新诗,起源于五四运动前后,是一种与古典诗歌有别,以白话为基础的新诗歌体。在近代,古典诗歌创作逐渐僵化,词汇与现代口语脱节,形式上的限制使得诗歌难以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真实的情感。因此,新诗的诞生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诗的初期努力,主要是废除旧体诗的形式束缚,主张白话入诗,以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当时也称其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标志着中国新诗运动的开端。胡适的《尝试集》(1920)是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
而郭沫若的《女神》(1921)则是最早从思想和艺术上显示出崭新面貌的作品,为新诗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的较大影响,促进了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许多诗人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探索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众多诗人的探索和杰出诗人的创作,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