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一、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中国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最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不断推进的伟大历程
“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的任务则更重、更艰巨。做好结合的文章,其基础和前提,就是厘清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了解并懂得中国的实际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中国人民经历了在黑暗中长期探索和徘徊、对各种主义和思潮反复比较之后的历史选择。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以下方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发展起来的:
理论传入与初步结合:
历史契机与广泛传播:
领导力量与实践探索:
理论丰富与实践性强:
持续发展与影响深远: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经过了几次结合
1、第一次结合,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1941年延安整风以后。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2、第二次结合,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春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中国如何结合马克思扩展阅读: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扒中袜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培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结合
1、第一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第一次结合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三大改造”)。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
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包括: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等等)。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人们可以自然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则桥局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消雹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把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孙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